宗教精神视野中的现代教堂建筑设计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5215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信仰的庇护——教堂与环境的关系

1.1 从环境背景中托举起来的精神象征

“很多个世纪以来,教堂一直是欧洲建筑的主要建筑任务。直到今天,大部分的欧洲城市还以一个位于中心的教堂为主导,这个教堂赋予了城镇景观以可见的结构和意义。”——克里斯蒂安·诺伯格-舒尔茨
当我们置身于西方建筑发展的历史背景中追溯教堂的起源,试图去解读教堂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乃至社会文化环境的关系时,不免会联想到此前的古希腊及古罗马时期人们对“人——建筑——环境”关系的理解。从圣地到城邦,古希腊建筑反映出,人们走近大地亲近自然,在对环境的体验中加深着对人类自身和宇宙秩序的理解。古希腊的神是从自然环境中抽象出来的人格化的神,建筑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雅典卫城便是一个明证,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古罗马建筑则更重视普遍的原则,而非特殊的个别的力量。万神庙有着“宇宙般的广阔”,“把宇宙的秩序和生命的历史结合在一起,使人类自身的体验成为一种得到神授权力的探索和征服”。然而教堂反映出的人们对“人——建筑——环境”关系的理解却与上述二者截然不同。
克里斯蒂安·诺伯格-舒尔茨在《西方建筑的意义》中对此有明确的论述:“早期基督教时代的人们不拥有从自然、人类或历史现象中抽象出来的安全感。他们只有拒绝这些现象,才能够接受那种使它的存在变得有意义的恩典。因此,基督教的存在空间并不是从人类有形的环境中生长出来,而是象征着一种救赎的承诺和过程,这被具体化成为一个中心,或者一条路径。通过这样的中心和路径建造成教堂,新的存在意义就变得明确可见了。”
简而言之,古希腊建筑、古罗马建筑及早期基督教建筑对外部世界的基本态度,分别可用“亲近”、“征服”及“背离”来形容。虽然教堂建筑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渐表现出开放、通透,乃至与社区相融合的特点,但这是为了完成对信众的接纳和引导,其“背离”尘世、欣求天国的宗教态度始终没有改变。教堂作为精神象征,无论规模大小,无论身处何方,都必须从所处的环境中脱颖而出,承诺对世人的救赎,宣扬对天国的理想。................
...................

第二章 神圣的体验——教堂功能布局与体量组织

基督宗教的信众对于天国的体验从最初的慕道、渴望追随基督,到后来的传道、将上帝之爱洒满人间,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类型的教堂建筑——礼拜堂、修道院综合体及复合型教堂相继诞生。时至今日,我们在各地所见的种种形形色色的教堂仍在这三种类型的原型及变型的范围内。对教义的不同领悟及对“神的国”的不同体验造就了拥有不同精神实质的场所,表现在物质的建筑环境上,即是不同的体量组织与功能布局关系。

2.1 礼拜教堂

“基督教的世界图像不能被理解为对自然、人类或历史现象的抽象。因为基督教徒已经认识到,存在的安全感不能通过主宰自然而得到,他们也许是自身的领悟,也许是通过某些有目的的行为而懂得。但这并不是说,他们会否定那些存在的尺度,而是说他们认为这些东西从属于一种新的精神上的尺度。只有提升他们的内心(inner),人类才能找到真正的存在意义,而这种提升意味着皈依基督。”——克里斯蒂安·诺伯格-舒尔茨

2.1.1 从地下教堂到巴西里卡式教堂

教堂建筑经历了从最初的“地下教堂”和“宅第教堂”到“巴西里卡式教堂”的发展。初始基督教聚会场所(教堂)的基本空间由两部分构成,为集会空间和圣所(其中圣所的两个组成要素是讲经台与藏经柜)。古罗马边防城市杜拉欧依若布的基督教宣教中心(公元 200-230 年)便是宅第教堂的典型实例。在此,不同功能的空间已发生分化,大厅、教室及洗礼小教堂由隔墙分开,布置在中庭的周围。主要集会空间——大厅可容纳五十至六十会众聚会;圣所则位于大厅东面墙的中央,作为大厅的焦点,是一座细致的壁龛,龛后的小室据推测是存放圣器的空间。
巴西里卡式教堂(长方形教堂),“在古代被认为是最完美的教堂建筑形式,在教会历史发展中曾流行数百年”。在巴西里卡式教堂里,统率整体教堂空间的是中殿和圣坛。建筑内部也形成了中厅(nave)与侧廊(aisle)的不同空间的划分,两者承担着不同的功能——中厅举行主要活动,侧廊作为室内外过渡空间承担准备活动和交通等附属功能。二者统一于几层坡屋顶覆盖下的完整体量,形成有序的整体。基督教的巴西里卡入口一般位于西面,中厅是容纳大量信众举行集会进行礼拜活动的空间;侧廊的空间等级次于中厅,是后者功能上的附属和补充,尚未成为正式信众的慕道者在此空间“望道”,列席参加宗教活动;而去往圣坛瞻礼的教徒可在侧廊通行,以使中厅举行的宗教活动不至受到干扰。圣坛则位于教堂东端,是教堂中最神圣的区域。................
....................

第三章 理想的高扬——教堂风格的形成 ...........31
3.1 风格的探讨 ...........................................................31
3.1.1 传统大教堂的风格演变........................................31
3.1.2 对纪庄天主教堂风格的构想.............................32
3.2 材料的考虑 .............................................................33
3.2.1 元素的象征意义....................................................33
3.2.2 案例研究...................................................................34
3.2.3 纪庄天主教堂设计中对材料的考虑.....................36
3.3 表达性处理 ..................................................................37
3.3.1 教堂的西立面.............................................................37
3.3.2 彩色玻璃窗..................................................................39
3.3.3 纪庄天主教堂的花格墙..................................................40
第四章 心灵的净化——教堂的空间序列 ...............................41
4.1 “一个中心”和“一条路径” ...................................41
4.1.1 “路径”的显现 ...........................................................41
4.1.2 横殿与轴的转向.............................................................43
4.1.3 “路径”同“中心”的结合........................................45
4.2 现当代教堂对空间序列的处理 .....................................48
4.2.1 挪威特罗姆瑟达伦教堂................................................48
4.2.2 芬兰库奥卡拉教堂........................................................50
4.3 纪庄天主教堂的空间序列 ..............................................53
第五章 灵性的升华——礼拜堂空间 ...................................56
5.1 聚合与引导 ...........................................................................56
5.1.1 聚合....................................................................................57
5.1.2 引导...................................................................................60
5.1.3 纪庄天主教堂礼拜堂的空间特点...............................62
5.2 天国之声 ...........................................................................63
5.2.1 圣歌与布道......................................................................63
5.2.2 纪庄天主教堂礼拜堂对声的设想................................64
5.3 灵性之光 .......................................................................65

结语

本文从教堂方案设计中着重关注的五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了宗教精神的表达,至此,已经完成了预定的目标。想要说明的是,本文并非是一名基督徒献给上帝的礼赞,事实上,笔者在研究过程中一直在学习搁置自身的见解,而去倾听教徒深心的诉求——毕竟如路易斯·康所说,“圣殿是为那些想跪下膜拜的人而造。”据西方基督教会的统计,世界百分之七十的基督徒在第三世界,而教堂的数量远低于需要。近年来,我们确实看到了中国社会信徒与教堂数量的不断增长。希望本文的出现可以及时地为日后可能出现的教堂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诚望教堂建筑的设计者们能够尊重建筑的使用者,尊重建筑的内在精神,如王维洁先生呼吁的那样,“为教会建筑打开一种新的视野”,“灼定地迈向具有精神向度的教会建筑。”
国内既有的相关学位论文,有的偏重于历史或技术的层面;有的是以教堂为切入点,意在研究设计手法;有的关注点在于教堂风格与情感的演变,并未关注对设计至关重要的基督教精神内核;有的对教堂精神的理解有失粗略。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并没有对教堂设计中面临的特殊设计问题——宗教精神的表达作出回应;并没有为当代设计实践提供具有普遍性意义的指导和借鉴。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