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社会之工程:论和谐社会福利体系的建构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5233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引言

一、论文选题依据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社会福利体系建设以及其带有哲学范畴的问题的相关研究在我国还是一个比较受关注的问题,而社会工程哲学的价值论在整个社会福利体系建设的问题中又是其核心,因此在社会工程的维度内研究社会福利体系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试图从社会工程价值论的角度,研究社会福利建设的问题,其中包括人如何依赖社会福利、适应社会福利制度,并在多大程度上改革社会福利制度满足人的需要。正如田鹏颖教授在《社会工程哲学引论》所说:“在理论上,‘社会体制’通常也称为‘社会管理体制’包含政府社会职能、社会政策、社会治理、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服务、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以及国家与社会关系等基本要素。‘社会体制’本质上体现的是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现实关系架构,形式上反映的则是一个国家、地区或城市的民众组织化与社会公平、社会文明、社会稳定以及防止社会过度分化提供一种有效的制度保障。”显然,无论在社会体制的建立,还是改革,其基本动力或载体必然是以调整社会关系,改善社会机构为己任的社会工程。................
.....................

第二章 社会福利工程:社会和谐的哲学化构建

一、社会福利的理论架构

按照字面意义理解,社会福利在普通人眼中,通常被视为能够改善社会个体,对于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一切措施。早在“原始共产主义社会”,有关社会福利的思想,就已经被人所认知。《大美百科全书》提到:社会福利的主要目的,在于对社会个体身体、智力、情感等方面满足感的提高与维护;同时也指政府、大学或私人对于满足社会个体需求的各项举措。其中涉及公众服务、社会工作等领域。
换句话说,社会福利是一种制度设置,其根本目标可归纳为:帮助社会弱势个体,维持其基本的生活需求,同时逐步提升全社会个体成员,对于物质与精神生活需求的满足感。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大量的物资作为保障,同时还需要社会福利从业人员,提供必不可少专业服务。
在社会工作专业领域内,关于“社会福利”一词,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解释和定义。从世界范围看,社会福利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上的两种概念。广义上的社会福利相当于我国的社会保障概念的界定范围,是指整个的社会福利制度。《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将“社会保障”解释为“一种公共福利计划”,是对“社会福利”一词广义的解释。在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的国家里,大多把“社会福利”当做“社会保障”的同义词。此文中,笔者也将二者作为同义词论述,不加以特殊区别。

(一)马克思关于社会福利的论述

马克思与恩格斯并未直接或系统地提出,应该如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形态下的社会保障制度。仅仅是在某些文献中,出现过有关实行个别的社会保障制度的要求和一些相关原则。但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却清楚的认识到,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存在的基础。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必须依靠社会保障制度来保障满足劳动力扩大再生产的费用支出。

1.社会产品分配的社会保障思想
马克思指出,在社会总产品分配的问题上,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其应得的劳动成果之前,都应该扣除在生产过程中,势必要消耗掉的一部分,同时储备将要用于扩大再生产所需要的部分。也就是说,社会总产品在经过分配、再分配之后,将会形成消费基金、补偿基金、积累基金等基金形式。..................
.......................

第三章 社会福利体系:民生问题的工程化诠释........................17
一、社会福利责任的理性思考.........................................17
(一)政治学的思考.................................................17
(二)经济学的思考.................................................17
(三)公共管理学的思考.............................................18
二、通过社会福利制度透视人与社会的责任关系.........................18
(一)社会福利制度之源:生存与发展.................................18
(二)社会福利制度之辩:特殊性与普遍性.............................19
(三)社会福利制度之重:公平与效率.................................20
三、社会福利是社会伦理进步的选择...................................21
(一)社会伦理与社会福利...........................................21
(二)工程伦理与社会福利...........................................22
第四章 社会福利管理:保障制度的整体化解读........................24
一、社会福利体系的现状及本质.......................................24
(一)社会福利制度的现状...........................................24
(二)社会福利制度的本质及特征.....................................24
二、社会福利基金是福利管理的核心...................................24
(一)社会福利基金的概述...........................................24
(二)社会福利基金的管理...........................................25
(三)社会福利基金的监督...........................................26
三、社会福利基金管理的问题.........................................26
(一)最初的福利经济理论问题.......................................26
(二)如何解决将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基础移植到中国的福利体系.........27
第五章 社会福利改革:国家发展的人本化趋势..........................28
一、改革的角度:以人为本的社会观...................................28
(一)社会福利体制改革的问题.......................................28
(二)社会福利体制改革的动态方向...................................28
二、改变的思路:以人为本的科学观...................................29
(一)建立多元化的社会福利主体.....................................29
(二)实现一体化的社会福利工程.....................................30
三、改革的宗旨:以人为本的工程观...................................31
(一)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31
(二)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实践过程...................................31
四、改革的启示:以人为本的创新观...................................32
(一)社会福利体系改革的社会创新...................................32
(二)社会福利体系改革的技术创新...................................33
(三)社会福利体系改革的工程创新...................................33

结 论

本文是在社会工程研究日渐成熟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工程与社会福利的共同特点,用社会工程的思想解构社会福利体系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社会工程既有与技术的关联性又有与产业、经济的关联性,也是将知识集成地转换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自古以来,“工程”词就是指和生产实践密切联系、运用一定的科学技术原理才能实现的活动。如今,在国内新兴的“社会工程”是一种设计、统筹方法,是系统工程在社会领域的应用,是改造、调整、协调社会世界,社会关系,社会运行的实践活动。作为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社会福利制度的建设和改革是迫切的。社会福利制度的服务对象是行动着的社会成员,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社会需要而存在的,其在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与社会工程的落脚点是统一的。
本文在社会工程哲学视阈下,以形而上的观点论述社会保障体系的建构是一项社会工程。无论从政治视角研究社会福利,探讨社会福利供求以及社会福利建构问题还是从经济视角下考察社会福利制度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制约问题,甚至是在社会视域下理解社会福利制度对于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的等要素的影响。其必然会涉及到社会工程的理论及方法。运用社会工程的方法论、价值论、创新论解析社会福利体系,其架构趋势必然是科学发展的。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关于社会保障体系的研究是络绎不绝的,笔者试图在福利机制的层面上,讨论社会工程的实践意义。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