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历史与社会》课程与实施公民教育的相关性
2001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开始实施。新课程开始进入全国38个实验区。2003年扩大实验区域,并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截至2005年,全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全部实施了新课程。
《历史与社会》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产物,属于社会科课程,定位于公民教育,最能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追求。这门课程是一门整合了历史、人文地理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内容的综合课程,将为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了解国情、主动参与社会生活提供帮助,学生通过对历史和现实问题的学习和探究,形成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综合课程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它越来越受到教育界人士、家长、学生的重视。
一、课程的发展轨迹
1、我国公民教育的轨迹概要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公民教育是从20世纪一、二十年代开始的。1842年鸦片战争后当时的教育界就有了“教育救国”的呼声,如严复提出了著名的三育救国论,梁启超提出了“以造就国民为目的”的“新民说”,蔡元培在教育思想上要求受教育者要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辛亥革命后,公民意识的产生有了一定的条件,但由于没有彻底瓦解封建专制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基础,公民教育没有形成体系。到了新文化运动之后,民主、共和、法制精神开始深入人心,公民教育才有实施的可能。1919年五四运动,标志着我国社会由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同时也对我国的教育带来极大的冲击。1922年全国教育联合会决定改革学制。1923年刊布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一册,初级小学阶段合并卫生、公民、历史和地理为社会科,初中为学分制,设置社会科,取代公民、历史、地理。我国小学与初中的综合社会科以此为开端,标志着我国的学校公民教育正式发展。当时的公民教育包含着某些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因素。如抗战时期高小阶段史、地实行分科教学,关注中国历史地理的教学,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但是,国民政府的许多作为实令广大学子寒心,真正意义上的公民教育已经荡然无存。当时共产党领导的地区则用政治教育代替公民教育。...............
....................
第二章《历史与社会》课程实施公民教育的现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之后,为了了解实验阶段的工作开展情况,教育部组织了评估团对课程改革国家级实验区的新课程实验工作进行了前期评估。评估团认为,“实验区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以及学校的广大干部和教师为实施新课程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广大教师正迸发出极大的改革热情,教育观念的深刻转变已经初见端倪,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正在逐渐形成,课堂上正发生着多年未见的、我们长期以来孜孜以求的变化,学生家长的观念超出我们的预料,这些都预示着一种新的教育文化正在向我们走来。”
笔者通过搜索中国期刊网,查找到近1300篇以“历史与社会”为关键字的论文。这些论文分别从各个方面阐述实施新课程以来,任课教师的教学心得体会,涉及到《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创新教学、生本教学、人文教育、学生的学习状况、研究性学习、对两套不同的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分析等,角度多样,从中可看出教师的教学理念有明显变化,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普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方式有所转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师生关系融洽,民主、平等、互动的教学氛围在逐渐形成。
一、教师与教学层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新课程要求教师改变与重塑自己的角色。
1、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是行动的灵魂。任何事物的学习和应用,首先起重要作用的是观念问题。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作导向,就难以有扎实的教育实践。 《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实施也不例外。任课教师对课改实践中的教师与教学、学生与学习等方面的理解至关重要,否则会影响到课改的顺利进行。...............
.................
第三章《历史与社会》课程实施公民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36
一、沿袭传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36
1、传统观念依旧存在...........................................................36
2、传统体制的负面影响........................................................37
3、应试教育带来的阻碍.......................................................37
二、操作层面的因素对教育效果的影响....................................39
1、教学方面......................................................................39
2、课程标准方面................................................................42
3、教材方面........................................................................43
4、课程资源方面.................................................................45
三、家庭教育对公民教育实施的不利影响......................................46
1、家长的基本文化素质方面..................................................47
2、家长的价值观念方面........................................................47
3、家长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方面.........................................48
四、社会大环境对实施公民教育的影响.........................................48
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48
2、社会的制度条件不健全.....................................................49
3、不良社会风气的负面影响........................................................49
第四章对改良《历史与社会》课程实施公民教育的建议和对策..............50
一、加强制度建设,建立组织保障.............................................50
1、加大政府对新课程实施的领导力度......................................50
2、更新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观念.,..........................................50
3、改革人事制度,增强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51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51
1、培养公民教育专任教师队伍...............................................51
2、加强对在职任课教师的培训...............................................51
三、《历史与社会》课程自身的改进和完善................................52
1、两个课程标准的统一........................................................52
2、教材的不断完善..............................................................53
3、课程资源的进一步开发.....................................................54
四、改进评价的方式和手段.....................................................54
1、以公民教育的要求为评价依据............................................54
2、改进评价的方式..............................................................54
3、正确认识评价对象.........................................................55
五、构建有利于实施公民教育的环境........................................55
1、构建良好校园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55
2、争取家长支持,构建良好家庭环境...................................56
3、构建有利于实施公民教育的社会大环境...............................57
结语
《历史与社会》是新课程改革的产物,定位于公民教育。从总体上看,无论是从理论研究还是从实践方面,我国的公民教育课程还是处于相对薄弱的状态。笔者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结合文献资料和案例,探讨了该课程实施公民教育的情况,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这门课程,不仅要适应公民社会的发展要求,而且理应为公民社会的健全发展尽责尽力;不仅要应对全球化的挑战,而且理应使我们的公民在应对挑战时坚持信仰、富有智识。”“《历史与社会》为公民教育搭建的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参与整个人类社会生活,而且有助于学生作为一个合格公民对人类文明价值的把握。”99课程的理想是美好的,而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虽然客观上产生了一定的效果,在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师生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存在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如教师观念的根本转变、课改保障机制的完善、课程标准和教材本身存在的不足、家庭、社会环境等因素都影响到课程实施公民的实效。《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推广实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历史与社会课程实施公民教育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新课程改革,历史与社会,课程,公民教育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