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人格魅力和社会认可度与自我幸福感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5363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1.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古往今来,东西方学者一直在探索“什么是幸福”,我们每个人也在一直追寻着自己心中的“幸福”。在美国独立宣言里,托马斯.杰佛逊(Thomas Jefferson)把生存、自由以及对幸福的追求作为人类最珍贵的权利。在幸福研究的历史长河中,西方文化的幸福观是在感性主义、理性主义和基督教神学的历史背景和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感性主义的幸福观强调幸福主要来源于人的感性生活,源于对感性欲望的满足与快乐;理性主义的幸福观强调人生的幸福源于按理性命令行事;基督教神学认为幸福是对上帝的热爱和追求。而中国文化的幸福感主要是在儒、道、佛三家的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学者认为人类的幸福源自于朝向至善努力的过程中,把道德修养等同于幸福生活;而道家的幸福则崇尚返归自然,以无为的精神顺应天道来获得幸福的感受;佛家认为只有通过灭除贪欲、修行念佛才能达到幸福的彼岸即“涅磐”以上对于幸福的理解是中西方学者们从人生哲学和伦理学的角度对幸福的理解,主要采用哲学思辨的方法。
另外,从上述内容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不同的人对于幸福有着不同的理解,甚至有着相反的理解,如有的学者认为幸福是对于感性欲望的满足,而有的学者则认为幸福就是在苦中修行。这反映出了幸福的主观性特点。真正的对于主观幸福感的科学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WannerWilson于1967年撰写的《自称幸福的相关因素》标致着西方现代意义上主观幸福感研究的开端。

1. 1主观幸福感的概念界定

在英文中提到幸福感时的表述有Happiness, Well-being, PsychologicalWell-being。目前的主观幸福感研究中,心理学家们更倾向用ubjectiveWell-being (SWB)来表示主观幸福感,如果直译,SWB的意思是主观好的存在,即主观感受到的一种生存状态。这种生存状态,就包括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对客观世界的感受。而Happiness则更强调愉快感,更倾向于表示心理状态。对主观幸福感的科学研究的发展是作为对过分强调心理学对消极状态研究的反应。
目前,虽然不同的研究者对于主观幸福感的定义有所不同,但学者Diener对主观幸福感的定义被我国郑雪、严标兵、王极盛、张进辅、孔克勤、郑日昌等学者认可并且多次引用。结合上述对主观幸福感过去至今研究发展的简要分析,..........
...................

第二部分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

1.问题提出

通过对前人研究的回顾和综述分析发现,国外从心理学的角度幵始研究主观幸福感始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而我国则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幵始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主观幸福感展开研究。因此,国外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相对更多,也较我国的研究更成熟。我国学者也在国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某些特定人群主观幸福感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展开了研究。虽然也取得了大量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我国学者以国外学者的研究内容、方法、思路为基础,展开了对各种内在因素、外在因素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但大部分研究都集中于孤立地探讨单一因素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而忽略了多种变量对主观幸福感的综合作用机制。本研究试图考察多重变量对主观幸福感的作用。
其次,在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中,人格因素被很多研究者作为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之一进行研究。我国学者所使用的研究工具多为艾森克的“大三”人格量表,近年来也有学者使用Costa和McCrae的“大五”人格量表,还有研究者使用了我国学者编制的本土化人格问卷来研究人格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虽然大三人格量表中只能测得部分人格特质,但基于前人使用大三人格量表对人格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较多也相对较成熟,而这些研究中也多为单一地探讨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而较少地涉及人格因素与其他因素如外部因素社会支持等对主观幸福感的整合作用。所以本研究将从深入探讨大三人格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机制的角度,研究大三人格与其他变量对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试图研究大三人格如何通过内在因素(自我和谐)、外在因素(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产生作用。
再次,我国学者在过去五十多年的时间里,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多集中于老年人,很少关注大学生群体。我国学者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大量的研究还是在近五、六年。由于大学生在我国社会群体中具有较的高素质和高文化水平,是祖国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群体,并且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迅速发展、自我同一性确立、人生观、价值观逐渐趋于稳固以及较能客观地认识自我的重要阶段所以研究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现状有其必要性。另外,回顾前人的研究发现,关于大学生人格、社会支持、自我和谐对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的研究则目前也就只有李志勇等人(2010) 的一篇文献。...........
...............

第三部分研究方法...................................................23
1 .被试情况............................................................23
2.研究工具...............................................................23
2.1主观幸福感量表.................................................23
2.2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23
2.3社会支持量表.................................................24
2.4自我和谐量表.....................................................................24
3.施测程序............................................................................24
4.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方法.................................................25
第四部分研究结果.................................................................27
1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基本特征..................................................27
1.1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各维度的总体状况............................................................27
1.2不同群体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比较...........................................................29
2.大学生人格、社会支持、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33
3.大学生人格、社会支持、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回归分析...................35
4.大学生人格、社会支持、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结构方程模型............41
第五部分讨论....................................................................43
1.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特征................................................43
1.1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基本状况........................................43
1.2不同群体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特点.............................44
2.大学生人格、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46
2.1大学生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46
2.2大学生人格与社会支持的关系...................................47
2.3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47
2.4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47
3.大学生人格、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48
3.1大学生人格与自我和谐的关系...................................48
3.2大学生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49
3.3自我和谐的中介作用................................................49
第六部分结论及建议......................................................51

结束

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迅速发展、自我同一性确立、人生观、价值观逐渐趋于稳固以及较能客观地认识自我的重要阶段,在我国社会群体中,大学生具有较高素质和较高文化水平,是祖国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群体。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心理学对我国心理学的影响以及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开始受到我国学者的关注。
本研究选取了西安两所重点大学一至四年级共331名全日制本科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他们的人格、社会支持、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以便在了解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情况以及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各因素间的作用机制后,为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实施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通过对本研究的结果分析发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女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男大学生;文史类大学生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理工类大学生;独生子女在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显著低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一年级大学生的消极情感显著低于二、三、四年级;人格中的外倾性、神经质对主观幸福感的三个维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社会支持、自我和谐对主观幸福感的三个维度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社会支持是人格中神经质与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变量,也是人格中外倾性与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变量;自我和谐是人格中神经质与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变量,也是人格中外倾性与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变量。
最后在前面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建议,以供参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