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影视中的民俗探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5417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第1章民俗影像中的串串响铃

“民俗即民间风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既具有社会生活特征,又具备文化意识的特征,渗透于物质领域和精神领域的方方面面。正如民俗学家钟敬文所说:“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社会生活,因此哪里就有相应的社会风俗。” ?一方面表现为人习惯性的生活模式和行为举止,另一方面表现为受历史惯性积淀凝聚形成的一种群体意识。其实,电影与民俗结缘并不是个别的现象,而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领域,蕴藏丰富的民俗生活状态和根深蒂固的民间文化意识是影视艺术作品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在经济円益繁荣的大背景下,中国影视剧越来越多地展现出民俗化倾向,民俗影像串串响铃,显示出独有的艺术魅力,如影视作品《饮食男女》、《推手》、《喜宴》、《大红灯笼高高挂》等。这些民俗影像或是展示中华文化因子遇见西方文明时的碰撞与冲突,或是根植于本土的民俗文化,展示出独特的地域风情和民族特色,拉近了与影视剧观众的距离,尤其以九十年代李安导演的“家庭三部曲”为典型。

1.1中国影视民俗学的掘起

民俗是人民大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是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沉积下来的,是一个民族和地区大众集体选择的生活模式和意识规范,是地域民族、地区文化的主要载体和凝聚体。通常有着民俗特色的影片从艺术欣赏的角度往往能够得到人们的青睐。因为这些影视片往往展现了对种种民俗原型意象的领会,表达了对民俗所凝聚的深广历史内涵的感悟,通过民俗事象的再现和创造,都使影视艺术不可避免地走入民俗学的研究视野。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影视民俗学”这一门影视艺术和民俗学交叉的学科随之产生,成为中国民俗学中新兴的学科。“中国电影民俗学是一门由电影学和民俗学交叉构成的边缘学科,这门学科主要服务于剧情片的研究与创作,它主张电影与民俗是一对可以互动、互惠的范畴。在电影创作中有机地运用民俗元素,不仅能够在细节、道具、场景、气氛,以及人物塑造等很多方面,有效地提升影片的时空质感、地域特色、观赏兴味,而且还能通过隐喻、象征等途径,含蓄而多元地凸现出特定的人文意蕴,从而有效地增添作品的艺术魅力与民族气质;同时,也能够让某些民族、民俗文化遗产,通过电影这种视听艺术得到更加生动、广泛的记录与传承。”..................
......................

第2章“家庭三部曲”民俗意识的自觉呈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乡土,当是最悠久最丰富的民俗事项的孕育地;民俗,当为地域文化最为斑斓的外衣,又最忠实形象地折射出民族心理和个性。而民俗,主要包括物质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及社会民俗四个部分。生于台湾长于台湾受电影文化教育于美国的李安导演,自1991年执导《推手》以来,孜孜不倦于用笔墨声画展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有机运用饱含古老中国文化内涵的民俗意象。其执导的“家庭三部曲”,从《推手》中朱师傅太极拳的镜头呈现到《喜宴》中高伟同与威威婚礼的浓墨重彩再到《饮食男女》中老朱为女儿们准备周末晚餐厨艺的大展身手,无不呈现出自觉的民俗意识。既有民俗文化或隐性或显性的书写,又有民俗文化从有形到无形、从点缀到点化的演进,还有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变革。李安电影除了无意识地流露出円常生活中有形的物质民俗,像婚俗、饮食风俗以及人生礼仪等,还表现出一些无形的民俗,如信仰、崇拜、家庭本位等精神层面的意识形态。值得一提的是,李安的电影不仅以民俗元素进行呈现,促使这种氛围贯穿整个作品,而且他对民俗文化元素的意蕴挖掘得很到位,扩展了电影作品中故事的有限空间。三部曲中展现的民俗文化元素,从内容到形式,从民俗运用的技巧到表现手法都充满着东方民族的气息,给观众提供了一个品味东方传统文化的契机。

2.1 “家庭三部曲”中的精神民俗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全球化和本土化的碰撞中,艺术典型的民族性格是有迹可寻的,民俗是民族共同文化、共同心理素质的集中体现。注重传统民俗在人物性格上的洛印,将是人物塑造更为丰满深沉,更具民族特色。” 重视伦理秩序和道德教化作用,是中国文化的一大传统。在影视作品中,民俗与电影的结合,传递人文主义关怀,既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又与时代背景密不可分。在影片《推手》中开篇老朱便在悠闲地打着太极,而洋媳妇玛莎却坐在电脑前急促地打着字,导演便用太极作为中国古老文化的符号,电脑作为西方当代科技的符号。..............
.....................

第2章“家庭三部曲”民俗意识的自觉呈现...................10
2.1“家庭三部曲”中的精神民俗................................10
2.2“家庭三部曲”中的社会民俗...............................12
2.3“家庭三部曲”中的物质民俗.................................14
第3章“家庭三部曲”民俗文化的镜语表达.................18
3.1民俗文化的视觉呈现.................................................18
3.2民俗文化的音响狂欢.................................................21
第4章李安电影民俗展演的美学思考...........................26
4.1李安电影民俗事项的审美价值...............................26
4.2李安电影东西方文化的碰撞..................................28

结语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同时,文化的F1益交流与合作逐渐增多,东西方社会由于自然环境、思维模式、哲学思想、处事方式等一系列历史条件的不同,两种不同制度下的两个社会在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随着电影中越来越来的呈现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人们的民族文化保护意识被唤醒,中国电影尤为重视。不可否认的是,中西方在民俗方面:无论是物质民俗,诸如衣、食、住、行方面还是在精神民俗方面,诸如伦理信仰、宗教哲学等方面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与不同,这些不同在影片中为观众的欣赏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风味、既起到了深化主题,点缀情节、引领电影故事的向前推进,同时导演把握这些民俗,在民俗与影视的整合中,汇入自己的情感,演绎出在银幕上的悲欢离合、把握住影片整体的审美价值。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差异只是表象,只是表面,如果对两种文化、民俗进行抽丝剥茧般的分析,我们就会发现两种文化与民俗是可以融合与交流的,而这将会是一条长长的路,我们将会在这条路上不断地探索、寻找。
在这种文化语境下,李安电影尤其是“家庭三部曲”注重宣扬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注重在东西方文化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在提升影片的饱和度和欣赏层次的同时,给予观众深度地审美思考和探索。在李安的电影中,中国民俗文化屡见不鲜,《推手》中父亲推打的太极拳,《喜宴》中一场结婚婚俗,《卧虎藏龙》里中国武术、京韵大鼓,《饮食男女》中大餐准备前的铺排,刀工,各种烹饪做法等都无一例外地呈现着东方文化,并在文化背景下进行故事的演。...........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