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言
1.1 研究背景
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2010 年 11 月,教育部制定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 年)》中指出,以服务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为目标,加强农业类学校和涉农专业建设,推进农业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2011 年 4月,鲁昕副部长在全国供销社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整合资源推动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发展。2011 年 12 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重点办好一批农业职业学校和涉农专业,增强农业职业教育吸引力。2012 年国家相继出台的一些文件中又强调:要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加快新型农民的培养。面对国家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农业职业教育应抓住机遇,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农业技能培训等方面发挥优势,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新农村建设需要高素质的农民。2008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必须发挥农村的人力资源优势,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广大的农民,建设新农村得靠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及思想水平直接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决定着是否能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据有关数据显示,2010 年全国农村劳动力中受教育的程度为: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占 5.9%,小学程度占24.7%,初中程度占 52.7%,高中程度占 11.7%,中专程度占 2.9%,大专及大专以上占 2.1%。这表明,农村劳动力的整体水平依然较低,与新农村建设培养新型农民的要求相差甚远,需要加强农业职业学校教育和培训的力度。农业职业教育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主要途径,也是新农村建设依靠的主要力量。农民素质不高,制约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以及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在农村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加大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
..................
第二章 新农村建设与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发展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针。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高素质的农民才能更好地建设新农村。教育部部长副鲁昕提出,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培养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提出,新农村建设人才主体的培养需要靠农业职业教育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农业职业教育是提高农民素质的有效途径,在新农村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1 新农村建设为农业职业教育提供了发展的沃土
2.1.1 新农村建设推动农业职业教育方式的转变
新农村建设用先进科学技术提升农业。用先进科技逐步替代传统资源投入,日益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特征。近年来,江西赣州全南县陂头镇大力引进种养新品种、新技术,使全县主要农产品优种化率达到 95%以上。同时,加大科研投入,集中科研力量,重点解决优势农产品的提质增效和果蔬多发病防治等问题,并逐步建立了果业、无公害蔬菜、食用菌、灵芝等产业基地。到目前,全镇累计开发果业面积 1.8 万,发展商品蔬菜 5000 亩,带动全镇 5 个村 246 户农户发展生猪 1.3 万头。主导产业累计面积达 2.25 万亩,一村一品示范村 8 个,一村一品覆盖面达 75%。为了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培育具有比较优势、能够形成综合竞争力的特色产业,该县整合全县的农业人才、技术、物资等资源,积极建设信息服务体系、标准化生产体系、流通营销体系,并与赣州农业学校签订协议,让学校教师利用农闲时间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
2.1.2 生活宽裕增强农民对职业教育的需求
“发展生产、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生活宽裕,主要是指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农民的收入逐步提高,衣食住行条件不断改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上升,生活条件更好。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了人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就会追求高层次需要的满足。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河北献县蔡西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 400 余个,培养优质高产水果,实现了人均增收 1000 元。该村大多数农民为了获得更多的收入,不断琢磨大棚管理技术,提升管理水平。湖南省醴陵市富里镇拥有茄子种植基地和丝瓜种植基地,两大种植基地每年的总产量达 21000 吨,每亩蔬菜最多可为当地农民带来近 8000 的收入。随后该镇又引进无公害蔬菜西兰花、芥蓝等品种。由于农民培育出的品种受到广大客户的喜爱,因此,该村农民又开始尝试培育原产地在日本的黄秋葵。农民在满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之后,就有可能愿意和有能力将资金投入到教育领域,给农业职业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
第三章 我国中等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概述...........................................................16
3.1 我国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16
3.2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中等农业职业教育的内涵 ...........................................22
3.3 中等农业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 ...................................................................23
3.4 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办学的主要模式及特点 ...............................................25
3.5 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基础 ...................................................................27
第四章 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现状.......................................................................31
4.1 新农村建设对农业职业教育发展需求分析 ...............................................31
4.2 中等农业职业学校基本情况 .......................................................................34
4.3 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培训现状 .......................................................................38
4.4 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1
第五章 部分国家和地区农业职业教育发展及经验...............................................45
5.1 日本农业职业教育的特点 ...........................................................................45
5.2 我国台湾农业职业教育特点 .......................................................................49
第六章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发展与对策...................................51
6.1 强化政府作用 ...............................................................................................51
6.2 推进学校改革 ...............................................................................................52
结束语
完善创业培训的社会体系。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教育、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主动为青年提供创业指导和各类培训项目,实现资源共享,切实为青年创业创造条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将“SYB”(创办你的企业)教育培训引入学校,为在校大中专学生提供免费深入的创业指导,学校要积极配合做好这项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为培训工作在大中专学生中的普及推广提供切实保障。
总而言之,本文定义了新农村背景下中等农业职业教育的内涵,也阐述了中等农业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的职能。分析了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指出农民农业知识的增长、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农业科技推广人才的培养都需要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对我国中等农业职业学校的学校数、学生数、专业设置等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我国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强化政府作用和深化学校改革两方面进行改革。
由于笔者自身的经历和能力的限制,在农业职业教育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的创新方面研究不足,对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问题剖析不够深刻。本文的研究还停留在一个宏观性和表面性的方面,也未涉及到在微观方面的中等农业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及实训基地的建设等方面。这些不足也将成为今后该领域进行进一步研究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