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派二胡曲《山梁梁上的歌》的演奏艺术探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1513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音乐研究生论文,笔者认为秦派二胡已然走入大众的视野,这对于二胡学习者来说非常具有研究和学习价值。《山梁梁上的歌》作为秦派二胡的新作,得到了很多专业人士的重视和喜爱,它之所以被大众认可,在于它具有“可听性”、“大众性”、“风格性”、“流传性”等特点。

一、作品概况

(一)作者简介
王旭,青年二胡演奏家。1982 年出生于陕北,现任陕西省京剧院乐队二胡首席。曾就读于陕北的艺术学校,学习二胡和西北秦腔板胡。2004 年考入西安音乐学院,师从金伟教授。曾跟随张新怀,关铭先生学习指挥与作曲。受鲁日融、陈耀星、周维的悉心指导,至今创作了《山梁梁上的歌》、《黄土恋歌》、《青衣赋》三首秦派二胡作品,发表了《秦派二胡之陕北风格作品初探》、《二胡音乐创作的主力——演奏家团队》等学术论文,由于长期执着于秦派二胡的创作、演奏,其自身具有朴实、豪放的艺术风格。
.......................

(二)作品创作背景
《山梁梁上的歌》是王旭于 2016 年创作的二胡新作品,这是一首具有浓厚陕北风格的秦派二胡曲,作者将其作为对母亲的艺术献礼。乐曲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切思念之情。作者将当地的民间音乐与戏曲音乐融入到作品的创作中,使其作品与当地的民情、民风、民俗、民趣紧紧结合在一起,体现着秦地风韵和秦人真挚的情感。
.....................

二、作品创作特点

(一)作品创作风格
二胡曲《山梁梁上的歌》是曲作者为纪念平凡而伟大的母亲而作,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对黄土地的无限眷恋,同时,也呈现了作者对母爱与孝道的崇高敬意。作者将创作风格深深扎根于陕北地域音乐的土壤之中,表达了陕北人的精神气质和特有的地域文化性格,运用了“秦派二胡”独特的燕乐音阶和“秦地”音乐语言。特别是在创作和演奏中大量的运用了↓si↑fa①两个特性音,更使作品增添了地域上的色彩感和情感上的对比感。


音乐研究生论文怎么写

..........................

(二)作品结构分析
作品采用了中国传统多乐段结构特点创作而成,即:慢——快——散——慢四个乐段构成。最后一段是第一乐段的再现,因此,笔者认为作品同时具有再现三部曲式特点。
其音乐结构如下:
慢板段落:(7-60 小节)G 商调式,2/4 拍,可分为 A、B 两个乐段。
A 乐段(7-20 小节),由 3+3+8 的不规则乐句构成。这里作者运用了陕北民歌的音调,由主音上方五度音 la 为起始音,三个乐句分别落在 re、la、re 上,结合滑音技法以及三连音节奏型的使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
B 乐段(23-60 小节),乐句结构为 4 小节一乐句,依然用 la 作为开始,与主音 re 相互交错进行,是 A 乐段的展开。在这部分中,常出现跨小节连线,深刻表达出作者上坟祭祖时对母亲深深的呼唤。39 小节开始,作者也运用了陕北民歌的音调,三十二分音符快速的推进,结合着大切分、大符点及跳进音程的使用,使音乐情感层层递进,最终达到高峰。55-60 小节是慢板部分的尾声,57小节开始速度、力度开始减弱,表达作者心中“子欲孝而亲不待”的悲痛与叹息,最终落在主音 re 上以结束慢板部分。
快板段落:(61-150 小节)调式、速度及主题都有所变化。61-64 小节是伴奏声部由慢渐快的旋律音型,为主奏乐器的进入作速度和情绪上的转换和铺垫,对段落主题之间的转换也起到衔接的作用。65 小节开始调式从 G 商转到 G 徵调式,主题也从悲伤转向欢快,表达欢快、热烈的场景。该部分可划分为 C、D 两乐段。
C 乐段(65-104 小节),由 re、sol 两个重音作为开始,65 小节开始作者借鉴了陕北大唢呐曲牌“大摆对”的音乐元素,八分音符以及后十六分音符由弱渐强的快速演奏,直接向听众表达了欢乐的场景。大切分重音的突出,结合滑音、搂弦、指扩伸等技法的运用,使陕北地区风格得以最大化彰显。98、99 两小节节拍临时由 2/4 拍转换成 3/4 拍,出现了附点音符与八分音符的连线,这里作者运用了陕北安塞腰鼓的节奏特点,使音乐气氛更加热烈激越。100 小节又回到了2/4 拍,在 la 上以打音的方式过度到 D 乐段。
..............................

三、演奏技法分析......................................................6
(一)指法与弓法分析与运用.....................................................6
1.风格性指法技巧........................................................6
2.风格性弓法技巧.........................................7
四、作品音乐表现................................................10
(一)忧伤的慢板...........................................10
(二)欢乐的快板.....................................................11
(三)揪心的华彩................................12
结论...............................................14

四、作品音乐表现


(一)忧伤的慢板
慢板描写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其旋律优美、凄凉。因此在演奏时,笔者认为运弓要平稳、扎实,随音域的高低及情感的走向需不断调整运弓的力度与速度,注意乐句的划分,使音乐的表达更加形象具体。


音乐研究生论文参考

如谱例 22 所示,作品一开始就运用了陕北民歌的音调,la、re、mi、re 是秦派二胡中典型的四度、七度音程跨度的使用,直接体现了秦地幅员辽阔的地域性特点。这里回滑音及下滑音的处理不宜太慢,稍快的滑动能够直接体现陕北人民骨子里豪放的个性。两次三连音的出现应使用连顿弓的演奏方式,需做到弓顿气不顿的状态,更好的体现出作者面对脚下这片土地的无限感慨。第二乐句落音la 的演奏在保持弓子衡长性的基础上应逐渐加大弓速与弓压来迎接下一乐句,这样的处理使旋律抑扬顿挫,体现出了作者内心丰富的情感。
.........................

结论


秦派二胡已然走入大众的视野,这对于二胡学习者来说非常具有研究和学习价值。《山梁梁上的歌》作为秦派二胡的新作,得到了很多专业人士的重视和喜爱,它之所以被大众认可,在于它具有“可听性”、“大众性”、“风格性”、“流传性”等特点。对于演奏者而言,学习一首作品也并非容易之事,了解作品的根源、风格,掌握作品的技巧,并不断地对其进行练习、思考和完善。欲让其被更多人所认识,需以理论文字和舞台呈现的方式出现在大众面前,进而扩大秦派二胡的传扬性。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