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五重奏协奏曲》 的曲式及创作特点分析
阿斯特·皮亚佐拉儿时就展现出他天才的一面,从小就能熟练的演奏班多钮手风琴,26 岁时担任 Anibal Troilo 乐队的班多钮手风琴领奏者,与此同时他跟随吉纳斯特拉学习古典音乐,在之后的时间里他为自己的乐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30 岁的他跟随布朗热继续学习古典音乐,布朗热在听过皮亚佐拉创作的探戈音乐后大为赞赏和支持。这也就是之所以皮亚佐拉的探戈音乐中具有大量的古典音乐元素的原因之一。
第一节 曲式分析
一、呈示段落
乐曲由#c 小调进入,引子部分一开始采用钢琴与低音提琴的下行音阶的固定音型演奏,低沉、坚定而有力,并将它贯穿着第一个部分,推动音乐不断发展。其他声部以长音和弦的形态依次进入,造成一种神秘的气息。主题平稳、坚定,主题旋律由班多钮手风琴演奏,其他声部节奏相互呼应。连接部分,钢琴高八度演奏和弦长音,低音提琴将固定音型音的时值拉长一倍演奏,另外三声部齐奏,音乐语气坚定,节奏步伐平稳,起到过渡的作用。副部,音乐织体逐渐加重,钢琴左手部分八度演奏加强了厚重感,右手部分高八度演奏,使音乐较主部更富表现力,其他声部音乐紧凑,动感十足。61 小节处低音旋律以一个半音下行的四音列引出展开部。
展开部,C大调开始,转调非常频繁,这更增加了原有的不稳定性,使音乐显得更加丰富。节拍改为4/4拍,伴奏材料形态取自副部。小提琴演奏主要旋律,音乐抒情、连贯,节奏较自由,情感细腻、含蓄,情绪慵懒,与第一段活泼的情绪形成对比。并起到启下的作用。
连接,音乐速度逐渐减慢,各个声部以长音和弦的形态作为过渡进入下一段落。
二、慢板段落
节拍回到 8/8 拍。钢琴与吉他相伴随以舞曲般的音乐姿态作为伴奏优先进入,低音声部持续最典型的探戈舞步,班多钮演奏主要旋律,可以说这是在坚定而有限的节奏空间内作出最大限度、最为自由的solo。从慢板开始处80-106小节班多纽的情绪是逐渐叠加的。107小节开始第二句,小提琴高音进入,更为增加了音乐的感染力,钢琴声部肢体形态由开始的柱式和弦伴奏变为和弦的长音持续,这样更能突显小提琴旋律声部,饱满度增强。132小节开始,班多钮手风琴声部再现了主题旋律,并简单的展开。节拍改变为4/4拍,钢琴变为在低音区演奏,音乐色彩较为厚重、深沉。154-157小节,音乐力度由弱迅速加强,音乐语气坚定有力,吉他声部由中音区转向高音区演奏,手风琴与小提琴持续长音。所有声部小节重复,并逐渐加重语气,紧张感持续升温,之后两小节渐慢稳定下来,准备进入第三部分。
第二节 创作特点分析
一、重复的创作特点
在许多皮亚佐拉创作的探戈音乐中,一个乐节或者一个乐汇所构成的主题可以在全曲的很多地方都可以找到相同或者相似的部分。本曲中第一部分贝斯与钢琴部分的低音下行就构成了一个不断重复的动机贯穿第一部分。即使是这样我们也不会认为其音乐单调乏味。这是因为他绝不仅仅是重复,在每一次的重复中都带有新的变化材料。
二、节拍的创作特点:
皮亚佐拉的作品带有强烈的探戈、爵士等因素,因此,重音的特点显得尤为突出。他打破了传统探戈节奏的束缚,使探戈音乐明显带有更多米隆加(milonga)的节奏痕迹。米隆加是一个音乐及舞蹈术语,风格近似于探戈。如果一小节中有8 个等分的八分音符,那么其关键位置就在第 1,第 4,和第 7 拍。第 4 拍为强拍,第1 拍和第7拍是次强拍,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3+3+2的一个节奏型,由于第 7、8 拍组合比前面两组要少一拍,这就造成了很强的推动力,演奏中我们要将 7、8 拍的组合尽量和下一小节的第 1 拍连接的更为紧凑。这就是皮亚佐拉最为常用的一种节奏型。
第二章 以《五重奏协奏曲》看探戈音乐的演奏方法
以上的曲式分析虽然有着古典音乐的曲式结构,但探戈音乐的演奏方法独特,有着独树一帜的特点。皮亚佐拉先后尝试过各种乐器组合形式,而最终确立下来五重奏的基本形式,即班多钮手风琴、小提琴、钢琴、吉他、低音贝斯的组合。他也为此配置写过很多首经典作品。
在这种室内乐的组合中,班多钮无疑是整个乐队的灵魂,不仅肩负着主旋律的演奏,同时还担任和声及各种变奏的使用。风箱是这件乐器与传统手风琴最大的不同之处,风箱拉伸长度更大,演奏旋律时经常在乐句、乐节甚至乐汇处关闭风箱,以便于演奏下一个部分。这种演奏方式能充分的表现探戈音乐中重音演奏的顿挫感,增强音乐的推动力。在皮亚佐拉的音乐中,还首次使用站立式的演奏方式演奏班多纽手风琴,通过本人的实践经验认为此种演奏方式在室内乐形式中更易抒发音乐情绪,但难点在于如何使乐器保持平衡。乐谱并不能完全表现出演奏者所应演奏的所有的音符,这正是班多钮手风琴最具特点之处,在既定的和声框架内随心所欲自由的变奏,这充分的体现出当时阿根廷人民的内心活动——渴望自由而又不得不接受现实的束缚。这需要演奏者具备极强内心的听觉和对节奏的掌控能力,自由而不散是很难拿捏的一个尺度。
小提琴是高声部旋律的统治者,它的张力十足,能真切的表现出作曲家的内心世界。难以想象缺少了小提琴的探戈室内乐会是什么样。在皮亚佐拉的音乐世界里,任何乐器都绝不仅仅是被既定的作用。小提琴的使用和严肃音乐中的演奏方式极为不同,大量的使用滑音演奏,可以说这已经成为了探戈音乐的标签之一。在古典音乐中,对单个乐音的强调装饰采用的手法往往是颤音(tr)、波音、回音等,而在皮亚佐拉创作的探戈乐中却采用一种半音进行的滑音来突出装饰的效果。
第一章 《五重奏协奏曲》 的曲式及创作特点分析......3
第一节 曲式分析..............3
一 呈示段落.....................3
二 慢板段落...................4
三 高潮段落........................4
第二节 创作特点分析.................4
一 重复的创作特点..............4
二 节拍的创作特点..................5
第二章 以《五重奏协奏曲》看探戈音乐的演奏方法.......6
结语........................9
结语
如果说阿根廷有三位伟人,除了博尔赫斯、马拉多纳外,那一定就是皮亚佐拉了。他对“国粹”探戈音乐的革新是现象级的改变。从一个扎根于民间的舞蹈伴奏乐曲一跃变成受到全世界人民喜爱的音乐形式。我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单凭作曲技法就能达到的高度,阿斯特谱写的也远不止是乐曲,这些音符来自于内心,来自于生活,更来自于灵魂。
笔者认为要想更为准确的把握《五重奏协奏曲》这部作品,就要对这部作品进行细致的音乐学分析和历史背景分析,但这些工作往往是容易被演奏者忽视的。本文正是基于这种理念下通过对此作品的音乐形态、演奏技法的分析研究,希望使演奏者能准确的把握皮亚佐拉的探戈音乐风格,并对其演奏技法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略)
《五重奏协奏曲》演奏问题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音乐硕士论文,五重奏协奏曲,阿斯多尔·皮亚佐拉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