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 论
1.1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德沃夏克是捷克民族音乐历史上的伟大人物,无论是在国际上,还是在我国国内,都享有盛名。特别是德沃夏克根据捷克民族音乐而创作出的成果,带着鲜明的时代和民族特色,被后人所广为研究。德沃夏克的器乐作品非常出名,例如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除了器乐作品之外,德沃夏克还创作了很多的声乐作品,在世界各地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德沃夏克所创作的声乐作品,散发着迷人的魅力。他的声乐作品包括康塔塔、清唱剧、歌剧、艺术歌曲、合唱等。这些带有的鲜明捷克民族乡土气息和文化风情的声乐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值得一提的是德沃夏克的歌剧《水仙女》。
歌剧《水仙女》是一部享誉全球的捷克声乐作品,它表达的是捷克民族的传统民俗传说,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完美地阐释了欧洲民族歌剧的特色。《月亮颂》是该歌剧中的咏叹调,具有质朴的乐风、生动的旋律和多样的节奏,是每一位女高音歌手所必须要学习和演唱的重要曲目。它别具一格的艺术吸引力,成为音乐会上的常见曲目,被来自世界各地的女高音歌唱者们所演绎
咏叹调《月亮颂》是用捷克语演唱的。在演唱作品时,语言成为了这首作品的难点,很多学生由于不会捷克语而对演唱这首作品望而却步。从我国现有的文献来看,对捷克语在口语和演唱中的发音的文献几乎没有。所以解决咏叹调《月亮颂》的捷克语发音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1.2 国内有关的文献
1.2.1 期刊论文
国内有关的期刊论文共有 24 篇。
简要介绍咏叹调《月亮颂》的演唱处理特点的有 5 篇期刊论文。按发表时间排序的话,分别是林薇的《谈歌剧<水仙女>中咏叹调<月亮颂>的创作背景及音乐特点》,发表于 2009 年第 10 期的《艺苑》杂志;樊国威的《分析<水仙女>中月亮颂的艺术表现力》,发表于 2011 年第 8 期的《北方音乐》杂志;张玫的《咏叹调<月亮颂>的演唱分析》,发表在 2011 年第 16 期的《黄河之声》杂志;周庆恬的《<月亮颂>演唱及教学研究》,发表在 2012 年第 1 期的《传奇.传记文学选刊》;姜柳的《浅谈咏叹调<月亮颂>的演唱处理》,发表在 2012 年第 16 期的《黄河之声》杂志上。
涉及演唱版本研究方面的有 2 篇期刊论文,均为张晓炳所研究发表。按发表时间排序的话,其一为《咏叹调<月亮颂>的音乐语言分析及演唱版本比较》,发表在2012 年第 4 期的《淮南师范学院学报》上;其二为《咏叹调<月亮颂>的演唱版本研究》,发表在 2012 年第 6 期的《青春岁月》杂志。
涉及咏叹调《月亮颂》戏剧和唱法比较的方面,有 4 篇期刊论文。按发表时间排序的话,分别是余凤高的《德沃夏克的<水仙女>》,发表在《音乐爱好者》杂志2006 年第 4 期;赖媛圆的《谈德沃夏克的歌剧<水仙女>》,发表在《华章》杂志 2011年第 34 期;崔峰的《美声结合通俗 流行诠释古典》,发表在《飞天》杂志 2012 年第 8 期;夏颖杰的《德沃夏克的歌剧水仙女悲剧性的爱情主题赏析》,发表在《名作欣赏》杂志 2012 年第 14 期。
在德沃夏克声乐作品研究方面有 1 篇核心期刊论文,是汤红娜的《德沃夏克声乐作品特征及其技巧探析》,发表在《大舞台》2013 年第 3 期。
剩余 12 篇期刊论文是对德沃夏克的生平、音乐创作思想、《水仙女》的参加演出情况及《月亮颂》的曲谱等进行了介绍。
第 2 章 德沃夏克及他的音乐创作
2.1 德沃夏克的生平
德沃夏克的全名是“安东·德沃夏克”,生于1841年,是捷克民族音乐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式人物。他出生于布拉格郊区的一户平民家庭,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对音乐的天赋和热爱,非常喜欢当地的民歌。他也曾跟随当地的乐队,学习基本乐理以及一些乐器的演奏,并开始尝试作曲。在他16岁的时候,他便来到了当时颇有名气的布拉格管风琴学校,成为学校乐队中的提琴手。在学校期间,他凭借着对音乐的天赋和热爱,以及不懈的努力,逐渐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学生。毕业后,德沃夏克成为布拉格临时剧院的一名乐队成员,并在当地音乐界内崭露头角。更重要的是,他在布拉格期间还结识了许多进步青年,深受当时欧洲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对捷克民族的音乐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1884年,德沃夏克离开家乡,在欧洲各地进行访问和旅行,增广见闻。他曾多次来到英国,并亲自指挥演奏自己的作品,倍受人们欢迎。他因为很高的音乐造诣,成为剑桥大学的荣誉音乐博士。他还曾游历过俄国、德国和意大利,并与柴可夫斯基等著名的音乐家相识。这段难得的出游经历,使他快速了解了欧洲各个民族的音乐风格和创作技巧,使其对捷克民族的民间音乐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在他今后的创作过程中,可以很容易发现欧洲各民族风格对他音乐的影响。
1890年回到家乡后,德沃夏克便被布拉格音乐学院聘用为教师,除了负责相关音乐制作之外,还担当了学院内的音乐理论教师。1892年,在经过短暂几年的从教生涯后,他远赴美国,成为纽约国家音乐学院的院长。1895年,在三年的美国之旅后,他又回到了家乡捷克,开始全心全意致力于民族音乐的创作。不久之后,他便成为布拉格音乐学院的院长,享受平淡而充实的生活。除了在学院内从事音乐教学之外,偶尔也在全国各地演出,用自己的音乐逐步唤醒捷克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他也培养出了一批著名的新生代民族音乐家,为捷克民族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04年,德沃夏克突然中风,并在几分钟后逝世。但是他给捷克人留下的,是丰富的民族音乐作品、优秀的后继音乐人才和高昂的民族热情。在他逝世后,捷克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体现了他在捷克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也展现了他作为一名世界级音乐大师所做出的伟大成就。
2.2 德沃夏克的创作背景及创作
19 世纪的欧洲动荡不堪,战乱频繁。在短短百年不到的时间里,欧洲人们就经历了拿破仑战争、三十年战争、欧洲资产阶级改革等历史事件,被各式各样的思想潮流和社会观念所冲击,社会结构随时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同时,欧洲各国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也表现出了许多不一样的倾向。比如,法国力求巩固大革命的成果,并强化欧洲大陆第一强国的地位;德意志和意大利民族尚没有实现真正的民族统一,正追求建立自己的国家;俄国则正在农奴制的泥淖中艰难寻找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与这些大国相比,散落在欧洲的弱小民族,更面临着艰巨的历史任务。一方面,他们要防备和抵御来自大国的侵略,保证民族的独立;另一方面,他们也承担着推翻本国封建统治的任务,迈入资本主义时代。正是因为这种严峻的历史环境,使以德沃夏克为代表的民族主义年轻人不断涌现,并使他们将这种救国救民的情怀凝聚到音乐作品之中,从而催生了民族主义音乐的繁荣时代。
德沃夏克一生创作的作品体裁很多。器乐作品包括了交响曲、管弦乐、室内乐、交响诗、协奏曲等,其中比较著名的是第 9 交响曲《自新大陆》。声乐作品包括了康塔塔、清唱剧、歌剧、艺术歌曲、合唱等,其中比较著名的是歌剧《水仙女》。德沃夏克在自己一生的音乐创作中,始终把民族性这一重要因素放在首位,无论在歌剧、交响乐或室内乐作品中,他都努力把将民族性、抒情性和欧洲古典音乐传统紧密结合起来,达到尽可能完美的境地。
第 3 章 歌剧《水仙女》和咏叹调《月亮颂》简介.....................6
3.1 歌剧《水仙女》 .................6
3.1.1 创作背景...................6
第 4 章 捷克语的口语发音特点.................9
4.1 字母表..............9
4.2 元音.......................10
第 5 章 捷克语发音在演唱《月亮颂》时的运用..............17
第 5 章 捷克语发音在演唱《月亮颂》时的运用
在世界歌剧的舞台上,女高音在演唱咏叹调《月亮颂》时都是用原文捷克语演唱。可见学会运用捷克语演唱,对诠释德沃夏克的声乐作品是至关重要的。在捷克歌曲中,捷克语的运用也是有一定规律的。下面以德沃夏克的歌剧《水仙女》中的咏叹调《月亮颂》作为研究对象,对捷克语发音在演唱的运用进行研究。
5.1 元音
在演唱中,元音是非常重要的。在演唱元音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好元音的时值,发音要准确饱满,在元音结尾不要归韵,如果归韵,元音的发音就会出现偏差。
5.1.1 单元音
捷克语中一共有 14 个元音,在咏叹调《月亮颂》中都有所出现。在捷克语口语中,元音是区分长元音和短元音的。在演唱中,音符有长有短,节奏有快有慢,所以在演唱时,不区分长短元音,元音时值要根据音符长短来决定。
在短元音中,以开口音“a”为例,在作品 103 小节中(见谱例 5-1),元音“a”所对应的音符的时值是 1/3 拍,在演唱的时候“a”的时值也是 1/3 拍。在作品 104小节中,元音“a”所对应的音符的时值是 2 拍,所以在演唱时也要保持 2 拍。
结论
德沃夏克是捷克民族音乐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他不但创作了大量的器乐作品,还创作了大量的声乐作品,包括康塔塔、清唱剧、歌剧、艺术歌曲、合唱等,其中歌剧《水仙女》中的咏叹调《月亮颂》被广为流传,成为女高音的经典之作。这首咏叹调是由捷克语演唱的,从我国现有的文献来看,涉及到捷克语口语和演唱中的发音的资料很少。本人去北京外国语学院进行捷克语口语的系统学习,了解了捷克语口语的基本发音。在捷克语口语发音的基础上,结合了自己对作品的演唱与分析,研究总结出了捷克语在演唱中的发音,有些发音是与口语中相同的,有些是不相同的。
为了能够演唱好捷克语歌曲,必须先学习捷克语在口语中的发音。本文对于口语中的捷克语发音做了全面的介绍:捷克语共有 42 个字母,其中元音字母为 14 个,包括长元音 6 个,短元音 6 个,特殊元音 2 个。辅音字母为 28 个,包括浊辅音 23个,清辅音 5 个。捷克语中还有特殊的符号,这些符号是很重要的,包括“ˊ”“ˇ”“°”,它们都出现在字母的上方。
演唱中的捷克语发音是以口语的发音为基础的,但演唱中的发音与口语中的发音也有所不同。对于捷克语发音在演唱中的运用,本人得出结论如下:
第一,元音的发音:在捷克语口语中,元音是区分长元音和短元音的。在演唱中,音符有长有短,节奏有快有慢,这时元音时值要根据音符长短来决定。所以在演唱时,不管是长元音还是短元音都是一样的发音,不区分长短元音。
第二,辅音的发音:在捷克语口语中,清辅音和浊辅音是有区别的,声带不震动为清音,声带震动为浊音。但在歌唱的状态下,声带都是震动的,这时的清浊辅音都应演唱为浊辅音。
第三,元音与辅音组合时的发音:在捷克语口语中,辅音不管出现元音的前或者后,它的发音都需要清楚准确。在演唱中,需要注意的是,不论元音前后出现 1个或多个辅音,始终元音是主要的,要把元音占演唱时值的主要部分,但是辅音也必须发清楚且不占主要时值。
本文对歌剧《水仙女》中咏叹调《月亮颂》的捷克语发音演唱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对于本人将来演唱这首作品和其他捷克语声乐作品时有了语言发音问题的帮助,使演唱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另外对其他演唱这首作品的同学,也有一个借鉴的作用。
参考文献(略)
咏叹调《月亮颂》之捷克语发音概述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咏叹调,月亮颂,之,捷克语,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