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 论
1.1 选题来源
以宋词为创作素材的艺术歌曲,是我国艺术歌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在我国众多的艺术歌曲中,将古代诗词与现代作曲创作手法结合而成的艺术歌曲,极大的丰富了我国的音乐创作体系。尤其是以宋词为创作文本的艺术歌曲,不仅具备了丰富的音乐价值,也蕴含了深刻的艺术审美。因而,宋词类艺术歌曲也成为了我国艺术歌曲中非常重要的类别。
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青主先生以宋词《大江东去》为基础而创作的艺术歌曲也拉开了我国艺术歌曲创作的帷幕,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也奠定了宋词在现代艺术歌曲创作中重要的地位及作用。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作为艺术歌曲创作,没有选择唐诗,而是偏偏选择了宋词这一题材,正好也诠释了宋词与音乐之间内在的紧密联系。因此,也可以看出宋词在艺术歌曲创作这一领域中,有其深厚的艺术渊源。事实上,宋词本身就具备了丰富的音乐气质,这也在某一方面与艺术歌曲的创作颇有契合之处。
尤其在宋代,宋词是可以配乐演唱的,这也为现代的艺术歌曲创作提供了基础,从艺术渊源来说,宋词可以称之为我国古代的艺术歌曲。现在,虽然在音乐构成及音乐审美等方面,宋词类的艺术歌曲的创作更加成熟,但依然具备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从《大江东去》、《点绛唇?赋登楼》、《我住长江头》、《彭浪矶》等等一系列优秀的艺术歌曲诞生,我国的艺术歌曲创作也更上了一层楼。无论是青主、黄自、还是谭小麟等等作曲家,以宋词为艺术歌曲的创作来源,并非偶然。“宋词特有的长短句式比任何的文学创作而更适合演唱,这也使得更多的作曲家更加青睐宋词的艺术歌曲创作,显然宋词比其他的古代文学类型更适合用于演唱”。
因此也可以看出,在我国的艺术歌曲创作中,宋词类的艺术歌曲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比以古诗为创作题材的艺术歌曲更具有天然的优势。所以,本课题以宋词类的艺术歌曲为研究对象,不仅可以探寻我国的艺术歌曲在创作过程中宋词类的艺术歌曲所发挥的功能与作用,也进一步的揭示了这一类型的声乐作品创作所具备的鲜明的艺术特征,以及其彰显的深刻的艺术审美。并且,本课题通过对四首宋词的艺术歌曲的作品分析,对其内在音乐构成以及二度演唱诠释都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揭示了宋词类艺术歌曲创作的内容及规律。显然,以上的研究对于我们声乐学习者走进宋词艺术歌曲、了解宋词艺术歌曲、二度诠释宋词艺术歌曲都具有非常必要的意义,并且能够在演唱实践中加强审美能力,更加完整和完美的诠释宋词艺术歌曲,对我们的演唱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1.2 文献综述
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现在学术界对宋词艺术歌曲的讨论,还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现在针对于本课题的相关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诗词并举”的层面上进行的若干讨论,虽然有些研究内容囊括了对于宋词类艺术歌曲的探讨,但是也并非从不同层面进行的专门讨论。与其他的艺术歌曲创作相比,宋词类的艺术歌曲研究着墨还是比较少的,因而本课题的研究也具有了一定的新意和实践性。笔者对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主要归结为两大部分:
首先,是硕士、博士研究生以相关宋词类艺术歌曲的学术讨论。南京师范大学吴丹的硕士论文《以宋词歌曲为例对古代诗词歌曲演绎的研究》一文是从宋词类艺术歌曲的艺术创作手段及形成与发展的角度上,对宋词类艺术歌曲二度艺术创作的演唱诠释探析。作者在探讨了宋词艺术歌曲在现代作曲手法的支撑下,所展现出丰富的、独特的艺术审美,以及在演唱过程中所彰显的完美的艺术效果,是其他艺术歌曲所无法媲美的。南京艺术学院杨玲的硕士论文《苏轼<水调歌头>歌曲研究》则是以《水调歌头》这一首宋词的艺术歌曲为研究对象,并从“一词多曲”的角度进行了全面的讨论与分析。在现有的以这首宋词为创作基础的歌曲,多达十九首。文章从音乐形态、音乐特征、音乐与诗词等各个方面对《水调歌头》歌曲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亦对本课题的开展具有启发意义。
陕西理工学院李瑞瑞的硕士论文《现代歌词对宋词的接受研究》一文则是从歌曲创作中歌词对宋词的借鉴和引用着手的研究。宋词作为一种文学现象,体现了中国特有的文化内涵,并且宋词的内在构成与现代音乐歌词审美之间又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因而,也给予了笔者更多的研究启发,对于宋词类的艺术歌曲创作更应该站在传统文化的审美视觉去探寻其内在的音乐价值,并总结出宋词在艺术歌曲创作过程中歌词内容应用的内在规律与价值。四川师范大学王殿华的硕士论文《宋代歌曲对中国艺术歌曲的延展研究》是从另一个角度对中国艺术歌曲与宋代歌曲的内在关联性研究,文章中提出了宋代歌曲与中国艺术歌曲的一脉相承性,并探寻了二者之间的个体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整体之间的关系。从而不仅从深层次探讨了宋词艺术歌曲对我国艺术歌曲产生的深刻影响,同时也提出了艺术歌曲雅俗共赏的审美特征。
第2章 宋词类艺术歌曲创作基础及发展
2.1 宋词类艺术歌曲创作概述
我国的艺术歌曲创作,最有特色的内容当属于对古诗词的应用。尤其是宋词类的艺术歌曲,这更充分的体现了古代文学与现代音乐的完美结合。在这两种艺术形式的广泛交流中,所形成的独具魅力的音乐形式使我国的艺术歌曲彰显了特有的中国音乐风格及气质。宋词特有的文学内涵激发了广大音乐作曲家的创作灵感,从而也形成了众多的以宋词为创作题材的优秀的声乐作品,使中国的艺术歌曲更具韵味与审美。在历经了几十年的艺术创新,在不断的音乐创作实践中,宋词类的艺术歌曲创作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我国的艺术歌曲创作的开山之作,就是以宋词为文本,加以了现代的作曲技法。这一时期,主要是在上世纪初建国之前。以宋词类为创作基础的艺术歌曲,在歌曲的创作技法上主要还是借鉴和吸取了欧洲众多的浪漫派作曲家的创作手法与风格。青主的一曲《大江东去》,拉开了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帷幕,同时也将宋词这种深厚的文学内容赋予了另一种艺术生命力,使其艺术内涵的表现手法更加的丰富多彩。与此同时,对艺术歌曲创作贡献很大的另一位作曲家黄自先生,也巧妙的将宋词与音乐创作相结合,产生了一系列优秀的艺术歌曲精品。脍炙人口的艺术歌曲《点绛唇·赋登楼》、《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有怀》、《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都在这一时期被创作出来,可以看出宋词极大的拓展了作曲家的创作思路,也丰富了我国初期的艺术歌曲创作元素。
从这些宋词类的艺术歌曲创作特征中,我们可以发现,作曲家对宋词的理解和把握是非常恰到好处的。从中也可以看出我国的作曲家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专业的音乐创作手法,赋予了古代文学新的生命意韵,对宋词内容进行了全新的艺术形式刻画,生动的展现了宋词唯美的艺术内涵。无论是青主、黄自还是其他作曲家所创作的宋词类艺术歌曲,无不彰显了宋词类艺术歌曲宽广的气势、豪迈的气魄、乐观豁达的情愫、真挚动人的感情,在动听的音乐旋律中,也将宋词高雅的笔调,凝结成了一桢桢唯美意境的画面。这一时期的艺术歌曲作品,不仅为我国艺术歌曲这种形式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同时也对后期的古诗词以及宋词类艺术歌曲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思路和指导。
2.2 宋词“吟诵”与演唱的关系
词体作为唐代的音乐文学,在当时被称为“曲子词”。经过不同时期的发展,在宋代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被冠以“歌词”、“乐章”等头衔。从这些民称来看,宋词与音乐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内在联系。虽然,在宋代其他的艺术形式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惟独词的演唱成为了大众的宠儿。无论是在吟诗作乐,还是在宴请宾朋,对词进行演唱演变成宋代文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极大的丰富了当时的群众生活。词的演唱,不仅仅只局限于统治阶层,在民间也得到了广泛的流传,深得大众喜欢。词作为音乐文学创作,只有在配以音乐辅助时,才能体现其内在的音乐价值。后来苏轼等人对词进行了变革,才逐步的使词与音乐分离开来,到了南宋很多词作已经丧失了部分演唱的功能。词的演唱在宋代非常活跃,也促进了演唱场所的发展,每逢节日,都会有专业的艺人进行音乐演出。宫廷不仅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在民间也有很多业余从艺的音乐人才,这在一定上更进一步的促进了宋词的发展,并使其在一定的时期内,得到了繁荣的发展。
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可以看出在当时宋词的演唱程序也是非常全面的。在规模、形式上都比较的考究。宋代的一些达官显贵,有足够的金钱和时间进行演唱娱乐,尤其是一些家庭资产丰厚的文人或官人,家中都供养了一些专门从事歌唱、演奏、舞蹈的艺人,以供节庆与闲暇时娱乐。另外,一些有文学才华的士大夫非常喜欢用以演唱自己的歌词作品,以此来展现他们丰富的文学底蕴与创作才情。宋代著名的文豪欧阳修,也在宋词的演唱方面有所建树,并特意将自己创作的词谱曲,让家里的歌妓进行演唱。可见,词的演唱是颇受各界人士的欢迎的。
在词的演唱中,小唱则作为最主要的演唱形式。这些小唱内容来自于体系较大的歌曲内容,更适用于民间传唱。艺人可以随时随地的拿一两件乐器为演唱配乐,兴起时也配以舞蹈来助兴。这些小唱艺人都是才华横溢,演唱水平高超。又因其便易的演唱方式,而深受不同层次的人群喜欢,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成为宋代大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
现在,具体的宋词演唱情况虽已经很难复原,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众多的文献资料中窥之一二。也可足以证明,词作为音乐的文学,只有在加以音乐的辅助之后,才能展现其丰富的艺术特色。从而,也为今天的艺术歌曲创作,词与乐的结合打下了结实的基础。
第3章 对西洋音乐创作技法的借鉴 ............... 12
3.1 曲式结构 ............... 12
3.2 转调手法 ................ 19
3.3 对现代音乐技法的灵活运用 ................. 24
第4章 对民族传统音乐思维的继承 .................... 32
4.1 表现朗诵与“吟诵”的音效 .................. 32
第5章 宋词艺术歌曲的演唱分析 ........................... 40
5.1 《我住长江头》演唱诠释 ....... 40
第5章 宋词艺术歌曲的演唱分析
5.1 《我住长江头》演唱诠释
《我住长江头》这首艺术歌曲的唱词意境深刻,音乐线条流畅,感情真挚,充满了美好的憧憬。这首艺术歌曲的创作启发来自于宋代李之仪的词,蕴含了丰富的传统审美思想。因而在我们的二度艺术创作中一定要对原作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要将原作的核心思想与演唱实践相结合在一起。在演唱《我住长江头头》这首艺术歌曲时,不仅要完美的诠释的音乐作品所呈现的艺术风格,而且要继承传统的音乐审美思想,通过现代专业的演唱技巧来呈现我国艺术歌曲丰富的艺术内涵。尤其作曲家赋予了古词新的艺术色彩,通过优雅深远的音乐织体展现了宋词的深远意境。尤其是作曲家在进行编曲时,加入了一些丰富的拖腔,增添了宋词艺术歌曲的吟唱风味。
原词本是一首描述男女爱情的文学作品,但在这首艺术歌曲的创作过程中,青主却赋予了其新的寓意。在创作手法上不仅有了大胆的创新,而且通过这首词的内容,寄托了对为国家捐躯的战友的哀思,将作曲家自己内心的深刻感受融入到了艺术歌曲的创作当中去。因而,在我们的演唱实践中,要领会到《我住长江头》这首艺术歌曲的创作思想,在演唱诠释时能够把控好演唱情绪,体现出沉稳与克制的情感(见谱例5-1)。
结论
宋词类的艺术歌曲创作对于我国的艺术歌曲创作体系来说,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和价值。我国第一首的艺术歌曲的诞生,就是在宋词的基础上结合了现代的作曲创作手法而形成的,这首宋词类的艺术歌曲完美的呈现了传统文学与现代音乐的有机结合。宋词类的艺术歌曲创作可谓部部经典,有脍炙人口的《我住长江头》、《大江东去》等等音乐作品,这些艺术歌曲都将宋代的诗词内容完美的融合到音乐创作中,通过音乐织体更加丰富的刻画和展现了宋词的艺术思想和审美思维。词与乐的有机结合,也将古老的诗词作品,赋予了现代艺术创作的生命力。具体到本课题中,笔者通过四个层面对宋词类的艺术歌曲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现将研究内容呈现如下:
(1)简析了我国宋词类艺术歌曲的创作基础与发展。主要探讨了宋词作为艺术歌曲创作的必然性,以及宋词“吟诵”与演唱关系所具备的演唱功能使其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中具有先天的优势。同时,也简要的概述了宋词类艺术歌曲发展的过程。
(2)主要是对宋词类艺术歌曲在创作实践中对西洋音乐创作技法的有效借鉴,主要集中在调式结构、转调手法以及对现代音乐技法的灵活应用几个层面。
(3)研究重点放在了宋词类艺术歌曲创作对民族传统音乐思维的继承,在追求和表现了朗诵与“吟诵”的音效,同时并探寻歌词与旋律的内在关联,解析民族化的旋律发展手法,以及分析了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对于“支声复调”的运作。
(4)最后,结合笔者自身的专业能力及演唱实践,对《我住长江头》、《大江东去》、《点绛唇?赋登楼》、《彭浪矶》等四首宋词类艺术歌曲进行了二度艺术加工的探讨,分别对在演唱中气息、唱腔、咬字、共鸣、情感、意境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的讨论,以期更能完美的诠释这些高雅而意韵悠远的宋词艺术歌曲。
总的来说,在宋词类的艺术歌曲作品中,这些音乐织体丰富、意蕴深远的宋词类艺术歌曲,不仅丰富和推进了我国的艺术歌曲创作进程,同时也将特有的中国风格的音乐形式展现给世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略)
四首宋词艺术歌曲创作特点及演唱简述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四首,宋词,艺术,歌曲,创作,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