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黎英海及其艺术歌曲
一、黎英海个人生平
黎英海先生在我国是一位在音乐艺术方面造诣极高的艺术家。他在声乐歌曲创作、钢琴曲创作、音乐理论等各个方面都获得极高的荣誉和成就,对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
黎英海先生是四川富顺人,他自幼就对音乐就有浓厚的兴趣,展现出了音乐方面的极高天赋。由于家庭条件不好,没有钱购买乐器,他自学成材,自己制作了笛子和二胡,进行乐曲的演唱,这为他后来的音乐发展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当时正在读书的黎英海与同学和老师也一起进行宣传抗日,参与到革命的队伍当中。
偶然的一次机会,黎英海上台演唱了一首《松花江上》,真挚的情感打动了在场的所有师生。由于战争与生活所迫,黎英海的母亲希望他放弃学习,能够早一点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但是黎英海对于音乐的无限热爱,促使他偷偷的跑到了川南师范学堂,在川南师范学堂他遇到了生命中的伯乐王立三。[2]在王立三的指导下,黎英海的音乐天赋很快的展现出来。黎英海自身的音乐悟性,再加上他的勤奋刻苦,促使他很快就掌握的音乐理论以及作曲方面的知识,这也为他后期创作的声乐曲和钢琴曲奠定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对音乐学习充满了热情的黎英海,并没有满足和止步,而是朝着心中更高的目标出发了。在王立三的帮助下,黎英海报考了重庆音乐专业学校,并以优良的成绩被录取,之后他进行了系统的音乐专业学习,并且掌握了基本的作曲技巧。他珍惜在音专每时每刻的学习机会,经常半夜起床进行钢琴练习,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随后,黎英海又到南京国立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对作曲技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且对歌曲的创作手法掌握得更加全面,从此,黎英海的创作之路也正式起程。[3]
如今六十多年过去了,黎英海先生在他一生的艺术生涯中留下了不少经典作品。他不仅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钢琴作品和声乐作品,还在钢琴和声乐教学上获得了很大的成就,其中我们熟知的谭盾就出自黎英海先生的门下。总的来说,黎英海先生的勤学进取的学习生涯为他以后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他的作品创作现出“诗中有歌、歌中有诗”的艺术特点,具有丰富的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
二、黎英海的艺术创作歌曲
黎英海先生在他的艺术生涯中,对艺术歌曲的创作可以归结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歌曲改编方面。黎英海先生是一位来自于农村的音乐家,因而在他的歌曲创作中,往往非常关注民间的音乐元素。他将传统的民间音乐元素融入到自己的声乐作品创作中。以民歌为创作基础,加入了丰富的西洋现代的创作手法,为传统的民歌内容赋予了时代的气息。[4]
这一时期,黎英海先生还为其他声乐创作者的歌曲进行伴奏旋律的编配,将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有机的结合起来,大大的提升了艺术歌曲审美品味。我们从他创作的《民歌独唱曲集》中可以看到在他早期创作的一些声乐作品和钢琴伴奏,也体现了那一时期他在艺术歌曲创作上喜好。
第二个阶段是黎英海将歌曲创作的方向转到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古代诗词方面。他根据古诗词的内容,加以现代的创作手法,先后谱写出了诸如《枫桥夜泊》、《唐诗三首》这样的作品。这些作品一经问世,在声乐界就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无论在舞台表演中,还是教学课堂上都成为众人传唱的经典佳作。[5]
从黎英海先生创作的艺术歌曲特征来看,我们发现,不论是第一阶段还是第二阶段,他创作的艺术歌曲都具有丰富的艺术特征和表现手法,无不彰显着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和深厚浓重的审美内涵。总的来说,黎英海先生在艺术歌曲创作上,非常注重对艺术歌曲创作元素的吸收,他不仅非常注重传统的音乐元素,还非常重视对传统文化的艺术再现。尤其是到了后期以古诗词为艺术歌曲创作基础,极大的汲取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注重歌词内容与音乐旋律之间的有机结合,追求艺术歌曲内在的意蕴和风格,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内涵。
.................................
第二章 黎英海艺术歌曲创作风格特征
黎英海的艺术歌曲创作特点鲜明,风格浓郁,体现了黎派艺术歌曲创作的风格和特征。这种创作手法是一般作曲家所无法模仿和超越的。他的艺术歌曲创作通过歌词、旋律、钢琴伴奏三个方面呈现出了丰富的风格特征。
一、歌词充满了诗意
黎英海先生创作的艺术歌曲中,对歌词内容的选择非常考究。他对歌词内容的选择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艺术歌曲创作时,他对歌词的第一要求是歌词内容本身要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一定的审美内涵。歌词内容不仅要美,还要传递某种真挚的情感。我们从他创作的艺术歌曲中总是能看到一幅诗情画意的场景。比如在《小河淌水》这部作品中,歌词虽然短小,但是却非常的精美。在歌词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作曲家对意境的唯美追求以及人类纯真情感的呼唤。通过对月亮的描述,来营造一种朦胧而真挚的感情,在阿妹声声的呼唤中,体现了中国独有的含蓄的情感表达,体现了男女之间纯真无暇的情意。因而,我们也看出黎英海对歌词内容的选择具有自己的审美标准,看得出他在创作中对真、善、美的追求。[6]
在黎英海先生的艺术歌曲创作中,对古诗词进行编曲,也是他的艺术创作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这种类型作品的创作,对创作者的作曲水平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作曲家不仅要具备得心应手的作曲能力,还要具备深厚文学底蕴,能够将西洋作曲手法与传统的古诗词有机、和谐的结合在一起,这对创作者本身的素质和技巧都提出了特别高的要求。黎英海先生自身对古诗词的品鉴能力非常高,在歌曲的创作中,他特别注重古诗词的内容与音乐旋律的和韵,考虑到了每一字、每一句的诗词意境与音乐内容的交融,歌词中的古诗词都有十分形象和丰富的意境。在黎英海先生的艺术歌曲创作中,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的古诗词,都被他巧妙的与音符、节奏、节拍相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艺术特色。这也体现了黎英海现在艺术歌曲创作中,对歌词内容的深刻的文化见解和艺术把握。[7]
.....................................
二、旋律充满诗意
黎英海先生艺术歌曲创作的另一特征,体现在他对歌曲的旋律编配上,时刻都在为音乐形象而服务,通过对歌曲内容意境的描写,强化了演唱者和听众的审美体验。我们对黎英海先生的艺术歌曲加以分析,你就会发现他的每一首艺术歌曲的创作都特别的讲究,对旋律的编排都恰当到位。他突出了旋律是为歌曲的意境而存在的观念。他认为对艺术歌曲的创作,无论是改编曲也好,还是为古诗词编曲也好,作曲的目的不是为作品简单的加上旋律,而是要对歌词内容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所要塑造的音乐形象加以艺术创作手法的设计,通过不同旋律的写作来展现意境。因而,在黎英海的艺术歌曲创作中,我们也深刻的体会到了他认为旋律是为意境而服务的创作观念。[8]
在黎英海先生的艺术歌曲作品中,大多数的创作素材都来源于民间。他认为旋律是构成民歌内容的主要载体,也是主要的内容,旋律的特殊性才形成了民歌迥异的风格。所以,在进行艺术歌曲改编时,一定要对民歌旋律的形成要素及风格有十足的把握,并将其巧妙的融入到现代创作中。这样一来,既使原本扎根于乡土的民间歌曲焕发出了时代音乐的光彩,又不失传统的审美意境。
再具体到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上,黎英海先生对旋律刻画的意境之美的要求更高。因为古诗词本身在朗诵起来就具备了丰富的歌唱性,所以对这些古诗词的艺术歌曲进行创作,要继承古诗词朗诵时所呈现的旋律线条,配以西洋作曲手法对这种旋律线条就行艺术的再造,从而体现出古诗词艺术歌曲丰富的意境美、韵律美。
....................................
第三章 黎英海艺术歌曲作品分析...................................................9
一、三首唐诗的赏析...............................................9
(一)孟浩然《春晓》的赏析.......................................9
(二)张继《枫桥夜泊》的赏析.......................................10
(三)王之涣《登鹳雀楼》的赏析........................................11
二、 音乐分析.............................................12
(一)《春晓》的音乐分析....................................12
(二)《枫桥夜泊》的音乐分析...................................13
(三)《登鹳雀楼》的音乐分析......................................14
三、 曲式结构....................................14
(一)《春晓》的曲式结构.........................................14
(二)《枫桥夜泊》的曲式结构.......................................14
(三)《登鹳雀楼》的曲式结构...................................14
四、 旋律特点...............................15
(一)《春晓》的旋律特点................................15
(二)《枫桥夜泊》的旋律特点..............................15
(三)《登鹳雀楼》的旋律特点.................................16
五、 和声调式.............................17
(一)《春晓》的和声调式............................................17
(二)《枫桥夜泊》的和声调式.................................17
(三)《登鹳雀楼》的和声调式.................................18
第四章 黎英海艺术歌曲演唱风格探讨
一、气息的把握
人要唱歌不能没有呼吸,所以就要处理好呼吸和唱歌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气息的把握。正确的咬字发声,贴切的歌唱情感的表达,都和歌唱者的气息密切相关。没有好的气息就唱不好歌曲。掌控好自己的气息,才能准确的发声,才能有好的状态,才能对各种各样的歌唱节奏处理得非常到位,最终游刃有余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26]
气息,按字面意思分为 “气”和“息”。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吸气和屏气。吸气是吸入气;屏气,是把吸入的气加以有目的地运用,根据吸气的速度,吸气量的大小,吸气分为了“闻、串、补、偷”四种方法。下面针对本文中《唐诗三首》的演唱过程中气息的运用,来探究黎英海先生作品的演唱气息的把握。歌曲分为不同的风格特征,对情感的要求也不一样,在起首方法上,我们常用到的三种不同的起音方法是:软起首法,硬起首法,虚起首法。
软起首法的发声,气息柔和的冲击声带,其音色,柔和、圆润。这种方法起音之后会给人以通畅的感觉,而且听起来比较灵动婉转,常常用于抒情,描绘意境。《唐诗三首》的歌词就是诗的句子,都是要求柔和婉转的音色,所以大多是用这种起音方法作为主要的起音方法。硬起首法与软起首法不同,取代了柔和的气息,用强烈的气息来冲击声带,发出的声音一般都比较有底气,洪亮、有力,常常用于节奏强烈的曲子的起音。在《登鹳雀楼》的后两句,所要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积极向上的情怀,都要求使用这种硬的起音方法。虚起首法指的是在气息还没到达声带,即将到达声带的时候,不完全闭合的发声。这种发声方式所发出的声音一般比较柔软动情,善于表达一些悲伤、缠绵的情绪。所以在《春晓》、《枫桥夜泊》演唱的过程中,需要表达这种情感的时候都使用这种气息。[27]
《春晓》的演唱中,笔者认为,因为诗人要表达一种春意的柔和、淡雅,所以在演唱上,声音和音量的处理上,应该用半声演唱。半声演唱是演唱的一个技巧,这个不同于弱声,也不同于假声,它的发声位置比较高,要求呼吸比较深,难度较大。《春晓》的曲谱中,没有“强”记号的标识,所以全曲的演唱都放在比较弱的范围内,用半声技法演唱。曲子的标记力度,前半部分标记为“mp”,适宜用比较短促,而且力度较轻的,频率较高的吸气方法,用软起音方法起音。中间部分是一段虚词过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句的呼吸吸气要用“偷”的吸气方法,最后一部分音量比前两部分都要弱,强度标识为 p,歌词表达了诗人爱春、惜花的心境,在这里运用闻的吸气方法,如身临其境闻到了花香。[28]
歌曲《枫桥夜泊》曲谱上只有一处用了比较强的 f 的音量标记,其他部分都用了 p 或者 mp,所以除了高潮部分运用深吸的吸气方式发强音外,其他的地方都用闻、偷等比较轻的气息来演唱,以期贴切的表达诗人的孤独惆怅的心境。第一句的乐谱强度为 mp,起音用软起音法,吸气方法用闻;在后半部分,掺杂用“补”的吸气方式换气;第二句的曲谱是第一句的延续,所以气息的处理和前面基本相同,但是因为这里的强度比前面弱,所以吸气量比前面要略少,音量也应较低;第三句的强度为 p,使用软起音法,给人幽远的感觉。换气方面尽量遵循诗句的韵律;第四句“夜半钟声到客船”是整首诗的高潮,作曲在这里的力度也变为了 f,比较有难度。要做到情绪与气息的配合,体现诗意,这里用闻的气息方法,软起音,以期贴切的表达意境,音量逐渐增强将全诗、全曲推上高潮。
《登鹳雀楼》的演唱相对于前面的《枫桥夜泊》显得比较简单,这首歌曲,黎英海先生在乐谱上给演唱者提供了处理方法。在前两句,表达了美丽的景色,所以用闻的吸气方式,保证气息的供给,并且不破坏词曲的意境。后两句中,随着节奏的加快,断句结构的改变,多用偷的吸气方法。
...................................
结 论
总的来说,黎英海先生创作的艺术歌曲不仅推进了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也为更多的声乐学习者和爱好者提供了优秀的声乐作品。不仅丰富了声乐作品资源,而且将我国的艺术歌曲创作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层面。黎英海先生的艺术歌曲取材重视从传统音乐文化中汲取创作灵感,他擅长将民族音乐的技法融入到西洋音乐的结构当中,将中西音乐文化进行合璧,在交融与碰撞中产生了既具有民族内涵,又具有现代气息的优秀声乐作品。黎英海先生的艺术歌曲创作手法独树一帜,具有自身鲜明的艺术风格与特点。他重视歌词内容、旋律、伴奏的和谐与统一,将其放在一个共同的层面进行艺术歌曲创作的整体构思。因而在他的作品中,我们感受了词与曲、曲与伴奏的高度和谐统一。这也彰显出了黎英海先生所创作的艺术歌曲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审美内涵。
在六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黎英海先生为我们创作、展现了一部部经典的艺术歌曲。这些艺术歌曲更多的是传承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契合大众对传统音乐的审美心理。然而,黎英海先生又认识到现代创作技法对艺术歌曲风格形成的重要作用,又巧妙的将西洋调式中的处理方式融入到艺术歌曲的创作中来,提升了艺术歌曲的专业性与艺术性。黎英海先生对于艺术歌曲的创作是十分严谨的。在歌词内容的选择方面,他是非常考究的,对每一首歌词内容都进行细致的品味,重视其文化内涵。在旋律创作方面,他强调了民族音乐元素的重要性,追求音乐旋律所营造的意境之美。在钢琴伴奏方面。他将钢琴伴奏有机的与歌曲内容结合在一起,借助钢琴伴奏来帮助艺术歌曲烘托气氛,强化主题思想。具体到本课题,笔者选择了几首黎英海先生创作的经典的艺术歌曲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创作技法和演唱诠释进行了全面的探索,以期呈现出黎英海先生艺术歌曲创作所独有的艺术魅力。
由于笔者文笔稚嫩,文章中难免有瑕疵,恳请指正。
.....................................
参考文献(略)
“歌中有诗 诗中有歌”——黎英海艺术歌曲创作特点探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音乐论文,黎英海,艺术歌曲,创作特征,演唱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