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马克思交往理论概述
第一节 马克思交往理论的思想渊源
人类出现的地方,必然存在着对交往问题的思考。各个国家因其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化传统,使得各国的思想家们对交往问题的看法也不尽相同。马克思是一个不囿于特定学术领域的伟大思想家,他对某一方面问题的见解必然是建立在深度考察和积极思索的基础之上。而前人对于交往问题的思想总结,则是难能可贵的思想素材。马克思自身具备的乐于并善于继承前人科学观点的主观条件,使得马克思交往理论不断发展、走向成熟。从某种意义上说,马克思交往理论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文明时期的交往观,再批判吸收了十六至十八世纪英国的经验主义交往观、十八世纪法国的功利主义交往观以及十八至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主体性交往观的科学观点。
一、古希腊文明时期交往观
古希腊文明时期有三位杰出的人才,他们分别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首先,苏格拉底让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哲学研究的对象开始回归到每个真实的人身上。他提出了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的高深见解。他认为,哲学研究的对象只有是人类自己,才有可能达到预想的研究效果。这是因为我们认识自然的本性为目前的能力所不及。人是具有理性的高级动物,我们可以通过在自己的心灵内部找寻内在的原则,之后再依照这些原则规定外部的世界。因此,认识自己才是首要事情。苏格拉底认为,美德潜在于每个人的人心之中,并未被察觉到。因此后天的教育就显得十分有必要,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将潜藏在人们心中的内在原则揭示出来。而重视教育的作用力,有利地增强了各个交往主体的可交往性,从而保证当时社会人们交往过程的顺利开展。其次,柏拉图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设计了一幅正义城邦的场景:国家的人口规模适中,国人之间相互认识但保持距离。公民被分为受过严格哲学教育的统治阶层、保卫国家的武士阶层以及平民阶层。这三个等级的公民,人人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在此管理背景下,人们之间的交往范围极其有限,全社会的交往氛围也显得压抑、沉闷。此外,柏拉图还指出交往正义的维持需要契约的加持。最后,亚里士多德批判吸收了苏格拉底以及柏拉图的思想观念,认为自然界是客观、真实的存在。在政治学方面,他指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因此人们避免不了在城邦中的交往,而这种交往必须要以正义为原则。
............................
第二节 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生前并未自主形成系统的交往理论,但在他的著作和与友人的往来书信中,交往是被高频提及的词汇。研究马克思的学者发现,经过整理可以得出马克思关于交往的许多宝贵、丰富思想,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马克思交往理论。无论在哪个时代,理论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马克思对于交往的见解吸收借鉴了前人的交往思想,同时又与过往的自己进行了激烈的思想斗争。经研究,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萌芽、创立、验证和发展四个阶段,四个阶段分别以马克思的时期著作为区分点。
一、萌芽阶段
萌芽阶段主要体现在写作《莱茵报》、《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过程中。在担任《莱茵报》主编时,马克思便开始关注到底层人民群众生活的艰难,因此着手从现实的经济事实来考察问题。马克思最开始是在一些报纸文章中揭示劳动异化和交往异化的现象,并且将交往活动纳入到对人和社会历史的考察中。在1844年上半年写的《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中,马克思提到了“社会交往的异化形式”这一概念,当时是针对于交换和贸易而言的,并不包括所有的交往活动。而到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中,马克思明确地把人与自然的交往视为人生存的基本条件。他把社会交往定义为“人作为类的活动和本质力量明显外化的表现。”1马克思还在该书中,试着描绘了共产主义社会人们的交往前景,到那时,交往不再是一种手段,而仅仅是目的本身。在《神圣家族》一文中,马克思开始关注“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回归到人的自然属性,考察人作为一个生物,最先需要的是维持其自身的物质利益。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为社会交往奠定了实践基础,他提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总之,马克思的实践观、人本质观为他深入理解交往活动奠定了深厚的哲学基础。
............................
第二章 网络直播交往概述
第一节 网络直播交往的界定和要素
一、网络直播的定义
在弄懂什么是网络直播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何为直播?直播一词最早是被广播电视词典定义为:“一种广播电视节目的后期合成、播出同时进行的播出方式”。我们最早接触到的直播,一般就是官方电视台的直播内容,比如每晚七点的《新闻联播》和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直播。初期发展的直播带给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程度相对有限。随后,直播搭乘着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快车,其概念和内涵也有了新的发展,网络直播一词逐渐进入大家的视野。我们可以将网络直播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将电视信号通过采集,再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之后输入电脑,实时上传到网络供人观看,比如现在各类体育比赛和文化表演等。另一类是指依托于某一网络直播平台的网络主播,自主选择直播场地和直播内容,通过在现场架设信号采集设备,将其直播过程导入到网络直播平台上,从而与广大直播用户展开实时互动。
2005年开始流行的是电脑端的传统秀场直播,之后到了2014年,游戏直播开始风靡全网。2016年,网络直播的内容开始以泛娱乐项目为主,人们热衷于通过直播平台随时随地记录并分享自己的生活状态,也就是在这一年,网络直播的用户量到达了新高。2016年11月4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全文共20项条目,该规定旨在规范网络直播行业中各主体的行为,从而促进我国互联网直播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反观国外,网络直播兴起较早,且大都运用于政府机构管理和企业领域,还未形成目前我国社会中全民直播的火热况势。
马克思交往理论视域下网络直播交往研究
第二节 网络直播交往的特点
一、低门槛
人们正常的社交活动大多数是围绕着自己的工作、家庭展开的,因此受限性较高。虽说生活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但现实的生活压力,让人们终日只是待在原有的社交圈内,重复着每日的生活程序。而全民直播时代的来临,让社交成为一件愉快且简单的事。人们可以利用碎片化的业余时间,打开直播,与自己感兴趣的主播进行实时的交流。以往的大众传播过程,受众存在一定来自“媒介的压力”,比如阅读报纸需要一定的识字水平,而观看电视则需要配备硬件设备。而在全民直播的新时代,一部能够支持上网的移动智能手机价格已足够亲民。除了进行社交的直播设备简单易得,人们与高层次人群的交流机会也显著增多。在一些网络直播平台,电视影星、商业大佬以及领域人才都有可能成为直播间的主播,与进入直播间的幸运粉丝密切交流。全民直播时代,人们的社交方式、社交范围以及社交内容与过往传统的社会交往相比,整体呈现出低门槛化的趋势。
二、便捷性
成都太古里,如今成了网红主播的大秀场。这里不仅是网红主播自信展现自己的T台,也是大众网民的一场视觉上的饕餮盛宴。网络主播走下自己的直播间,通过成为他人直播的对象而再一次吸收粉丝,获得流量,这是一种成功的营销方式。无论是选择成为主播还是观众,通过直播方式进行社交,其难度几乎为零,但交往的广度却有待提高。直播社交,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只要你愿意,任何一个时间段你都可以找到一间开放的网络直播间,与主播进行交流。同时,直播社交给人带来更多的自由选择,交流的对象、内容以及频率、时长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上。而直播社交带来的空间上的开放,更是令人欣喜若狂。人们不再局限于自己原本的生活圈子,而是可以通过全民直播分享的各种生活状态,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和更丰富的生活选择。总之,直播社交,是目前为止历史上便捷性程度最高的一种社交方式。
马克思交往理论视域下网络直播交往研究
............................
第三章 马克思交往理论视域下对网络直播交往问题的现实指导................ 25
第一节 马克思交往理论与网络直播交往的关系..................... 25
一、马克思交往理论为解决网络直播交往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25
二、网络直播交往为发展马克思交往理论注入了新的活力......................... 25
第四章 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直播交往空间................. 32
第一节 平台落实主体责任,改善相关技术条件................... 32
第二节 主播自觉维护秩序,创造合法直播内容....................... 33
结语.............................. 38
第四章 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直播交往空间
第一节 平台落实主体责任,改善相关技术条件
交往过程的展开除了以交往双方的参与为主要内容,还包括承载交往行为的平台。网络直播交往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交方式,它的发展离不开网络技术和直播手段的现代支持性条件。从网络直播交往的构成要素来看,承载着直播社交行为的是市场上各个网络直播平台。直播平台关于自身的定位和战略部署,决定了直播社交的目标导向。网络直播平台相对于具体发生的交往行为具有客观的独立性,作为承载具体社交行为的平台,网络直播平台更要发挥其主体性作用。马克思指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谋利性是无法避免的。网络直播平台需要在追求经济利益之外,更需具备起一定的社会使命感。同时,只有参与交往的个体都充分发挥了主体性,交往过程才得以顺利进行。主体性具体可以体现为主观能动性、自主活动性。
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作为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的网络直播平台,对网络直播交往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不可推卸的主体责任。2016年被称为是网络直播的元年,在资本的催化下,网络直播平台的数量迅猛增长。许多网络直播平台抱着分一杯羹的念头,不顾其社会责任和行业行规,疯狂地投钱捞钱。而到了2017年,这一年被称为是“非遗直播元年”,许多承载精品内容的网络直播开始出现,引得社会一片叫好。这一重大转变,关键在于网络直播平台纷纷树立起主人翁的担当意识。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严格要求和监督实施,网络直播平台意识到自身的主体责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摆正态度,落实主体责任制。在直播内容审核、信息安全管理、值班巡查、应急处置、技术保障等方面积极作为。网络直播平台建立起关于对直播内容实时审核的平台,配备足量的审核人员,保证对实时直播内容和主播行为规范的有力监控。同时,对于近期出现的通过网络直播形式播报互联网新闻信息实施先审后发的管理模式。坚决做到依法办网、依法依规经营,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自律协议,坚决抵制违规行为。同时,网络直播平台还进一步改善了相关技术条件。
..........................
结语
马克思生前对交往问题的关注贯穿了自身的每一认识阶段。马克思对交往内涵、交往与生产的关系、交往与人的发展、交往与人类历史发展等的论述,都为后人了解交往问题、最大发挥交往效用提供了合理、科学的思想指南。网络直播交往,它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新型交往方式。发达的网络技术和先进的直播方式相结合,孕育了网络直播交往这一交往形式,给当代人们带来了全新的交往体验。网络直播交往作为一种新事物发展,其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直播社交产生的社交目的肤浅化、社交方式单一化、社交内容低俗化、现实社交低效化、社交心理落差化、社会信任危机化以及社交氛围压抑化等问题,正严重阻碍整个社会交往的健康有序发展。
马克思交往理论中蕴涵的交往思想,为当代社会网络直播交往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世界交往、普遍交往理论,交往主体的异质性以及交往形式与人的活动都体现了网络直播交往诞生的适时性与合理性。而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的交往思想也为网络直播交往逐渐走向生态化、环保化,提供了可靠理论依据和现实路径选择。同时,马克思关于精神交往与物质交往关系的阐述,也为网络直播交往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引导性建议。风清气正的网络直播交往空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营造,但具体的实践人离不开这三大主体:网络直播平台、网络主播以及网络直播的用户。每个主体都有责任和义务去维护网络直播交往空间的清朗、健康、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