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生态优化的价值及其实现机制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3773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论文采取文献研究、跨学科研究、案例分析等方式对网络舆论生态优化价值及其实现机制作出了一定的研究,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无法全面窥探其中深意,并逐一进行极具针对性的论证,而这正是网络舆论生态优化价值需要剖析的,希望借此机会抛砖引玉,引发人们对相关问题的思考,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网络技术的发明改变了人类传统的交流与交往模式,开辟了人类现实空间以外的一个新的虚拟空间,也开辟了一个新的革命性的信息时代,使人类的思想观念、生存和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重大变化。据《第 45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 2020年 3 月,我国总体网民规模达 9.04 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 8.97 亿。①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信息发展带来的新变化。2014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指出:“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②就已经作出我国是网络大国的准确判断。我国的网民人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终端的普及一直在不断上升,人们不可避免地会选择通过网络的方式传递和表达信息,因此必须做好网络舆论这一长期且艰苦的工作。
2016 年 4 月 1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并指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③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直重视互联网的建设、网络空间的安全及治理,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推动中国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强调要“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改进和创新正面宣传,完善舆论监督制度,健全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强和创新互联网内容建设,落实互联网企业信息管理主体责任,全面提高网络治理能力,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第一,关于网络舆论和网络舆论生态的研究。“舆论”一词最早被卢梭提出来,其定义通常被表述为公民意见,往往与民意相关。随着社会的进步、网络技术的发展,对网络舆论的讨论也逐渐增多,通常多以传播学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在知网上以“网络舆论”为主题词搜索外文文献的总数量高达 2314 篇,其中在 2009 年是相关研究数量达到顶峰,有 945 篇。
在当前的时期,国外对于网络舆论并不是进行单一的研究,通常都是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媒介等方面联系起来,比如伊丽莎白 诺尔诺依曼(德)的经典著作《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通过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的交叉研究提出了“沉默的螺旋”理论,说明大众传媒对舆论引导的影响力,Friederike 认为在网络舆论的传播中,新媒体扮演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国外对网络社会的研究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德国学者哈贝马斯就提出了“公共领域”的概念,认为人们在此领域内的言论应该是自由的,不被干扰的,而美国商务部在《浮现中的数字经济》中就提出互联网生态的概念。
第二,关于网络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研究。在国外并不存在“思想政治教育”这个特定的学科,但是他们十分重视公民教育、国民精神的培育,也很注重新媒体这种媒介以及教育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和影响,这些都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强的共通性,但是在教育和引导的具体开展形式上具有极大的隐蔽性和渗透性,比如 Bruce Haynes 在其著作《爱国主义与公民教育》中提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应当融入历史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和理解,潜移默化地培养其爱国主义精神。在对网络舆论引导的过程中,他们同样十分注重国家利益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与维护。当然,国外对网络舆论的管制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包括立法行为或者行政干预等,比如澳大利亚就加强互联网强制过滤措施以达到监管网络信息的目的。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2.1 概念阐述
随着网络舆论生态的模式及发展逐渐成熟,对新时代网络舆论生态优化的价值及其实现机制的探讨更应逐渐深入和增强,要想探究其价值及实现机制,就必须准确把握网络舆论生态的内涵、形成和特征,这也是研究本论文的基础。
2.1.1 网络舆论生态的内涵
a.舆论
西方“舆论”一词最早出现于法国思想家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中,翻译于“publicopinion”,他首次将“公众”与“意见”联系起来,组成“舆论”(法文 Opinino Pubilique)①这个概念。在中国,从悠久历史中追根溯源,可发现在《三国志 魏 王朗传》中就早已涉及到了“舆论”一词,其中将“舆论”释义为“公众的意见或言论”。二者的共同点都是将“舆论”最初的内涵定义为公众的意见、看法。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专家与学者对“舆论”的研究也逐步深入,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舆论学奠基人沃尔特 李普曼(Alter Lippmann),他通过研究认为“他人脑海中的图像—关于自身、关于别人、关于他们的需求、意图和人际关系的图像,就是舆论。这些对人类群体或以群体名义行事的个人产生着影响的图像,就是大写的舆论。”②这是现代舆论研究的起始点,在该论述中将“舆论”阐释为信念与态度的表达。而国内对“舆论”的研究,众多专家学者也多从其概念出发,如刘建明做出了“舆论是显示社会整体知觉和集合意识、具有权威性的多数人的共同意见”③的阐释。陈力丹从另一个角度释义“舆论”,主要是从构成该概念的基本要素出发,将“舆论”定义从简单的公众之意见或言论,进行了更为全面的界定,认为“舆论”还包含公众通过言论等行为对社会公开问题的思想及情绪表达。④
综上所述见,虽然不同学者对舆论的定义有其不同的阐述,但是从本质上看,仍然具有共同的特征,承认“舆论”的主体是社会公民等。由此在本文中的“舆论”,主要是指社会公众对社会公共议题,通过言论、文字等手段公开表达自己的意见、情绪或态度等的集合,也可认为是多数人对特定社会公共议题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趋向的一致性、特定的倾向性。
..........................

2.2 网络舆论生态的构成要素、形成及特点
在了解网络舆论、网络舆论生态、网络舆论生态优化及网络舆论生态机制的内为理解网络舆论生态机制的具体运转原理和过程,还需分析网络舆论生态的构成要素、形成及特点,为理解网络舆论生态优化的价值及实现机制打下基础。
2.2.1 网络舆论生态的构成要素
a.网络舆论主体
网络舆论主体是指在网络空间中通过网络媒介生产、消费、传播、引导信息的最活跃的群体,是网络舆论生态构成要素中唯一的智力要素。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变化,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空间里,网络舆论的主体已经不仅仅是指某一单种类型的主体,而已成为多主体的共同承担的存在。
网络舆论的生产者是指通过网络媒介表达意见、态度及情绪或制造最原始信息的第一人,该主体可以是普通的个人网民,也可以是机构或团体的发言者;网络舆论的传播者是指将已发出的意见或信息传递出去的主体,通常由媒体(包括传统媒体及自媒体)或者网站担任,也有可能是个人担任;网络舆论的消费者则是指通过网络媒介浏览到别人意见或者接收到别人观点的人,与网络舆论的生产者一样,该主体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机构或团体的发言者;网络舆论的引导者也称网络舆论的分解者,主要是通过监管、监测等手段有效的管理及引导网络空间中存在的信息或活动,维持网络舆论生态的平衡,通常由政府或网站的网络管理部门的专业人员担任该角色。邵培仁等指出,随着网络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设立的网络舆论平台逐渐增多,单独某一种类的网络舆论主体身上似乎承担着多重性质。①因此需要注意的是,这四种承担不同功能的主体不是一成不变的,常常是相辅相成,甚至可以是相互转化的,形成多角色复合型主体,如网络舆论的生产者就有可能是网络舆论的消费者或传播者。

............................

3. 网络舆论生态优化的重要价值...........................21
3.1 政治价值..............................21
3.1.1 凝聚共识,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21
3.1.2 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传播效果........................21
4.网络舆论生态优化价值实现的基础、困境与成因............................31
4.1 网络舆论生态优化价值实现的基础................................31
4.1.1 网络舆论主体分析..............................31
4.1.2 网络舆论环境分析.........................31
5. 网络舆论生态优化的价值实现机制................................43
5.1 坚持网络思想教育价值引领机制.............................43
5.1.1 强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43
5.1.2 强化网络舆论引导阵地建设............................44

5. 网络舆论生态优化的价值实现机制

5.1 坚持网络思想教育价值引领机制
“主流意识形态的存在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社会意识基础,维护马克思主义在现实形成的多元理论现状中的主导地位,是全民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也是我们国家能够长治久安的政治思想保证。”①在网络空间中,想要保证网络舆论生态优化的价值实现,就必须重视网络思想教育的价值引领机制,突出主流意识形态对网络舆论的价值引领。
5.1.1 强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坚持网络思想教育价值引领机制的关键,就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不动摇,要求必须坚持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价值引领。
首先,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推动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与创新。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经过历史和时间考验的正确选择,是我国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指导思想,因此精准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深度挖掘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不断地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相关研究,是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基础。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着的,是立足于实践,根据社会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而迸发出新的生命力,让马克思主义更加具有说服力、永葆生命力,尤其是在网络这个具有开放、虚拟等特性的空间中,更是需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立足于我国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技术发展的客观实践,相关理论自身的发展与研究要与时俱进,“必须随着实践发展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生命活力,以更好地把马克思主义坚持下去”。②同时也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社会实践,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网络思想教育,增强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
其次,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多元社会思潮。自社会的开放程度、包容接纳程度都在逐渐提高以来,一些与主流意识形态不同的社会思潮也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不是所有的社会思潮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网络技术的进步、网络空间的自由程度使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与各种社会思潮的激烈交锋更是从线下蔓延到了线上,因此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可动摇极为必要,这是党和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基础。人们通过网络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在面对如此多元的社会思潮时,不是所有人都有足够的辨别力和判断力,部分人的思想极易被影响和动摇,当人们在网络平台发布自己的言论,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就代表着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正充斥着舆论场,多元社会思潮与主流意识形态不可避免地发生矛盾。
.........................

结论
网络舆论生态是一个复杂且庞大的生态系统,随着网络技术的迅捷发展和信息化时代不可逆的潮流趋势,网络的使用越来越成为网络舆论主体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的态度或发泄自己的情绪的一个重要方式,而网络舆论及网络舆论生态的正确导向和平稳运行更是关乎了社会的稳定发展、和谐统一。网络舆论生态的优化代表着网络舆论生态处于平稳的运行状态,目前我国网络舆论向上向好的态势正在形成,网络空间治理格局日渐完善,但必须明确认识到网络舆论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国内外形式依然十分严峻。因此明晰网络舆论生态优化的价值有助于稳定舆论态势,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网络生态、管理网络空间,是将我们国家成为网络建设强国的关键一环。
通过对网络舆论生态优化从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发展五个纬度的价值研究,得出网络舆论生态优化在五个纬度中都分别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同时分析在其价值实现的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从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建构、网络思想舆论阵地治理、网络社会错误思潮冲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转化、网络舆论中价值取向功利化五个方面直视网络舆论生态优化价值的实现面临的问题,并进一步分析出其原因,为网络舆论生态优化价值的实现机制研究指明了道路和方向。为发挥网络舆论生态优化价值的作用,从机制层面上就必须坚持网络思想教育价值引领机制、构建科学网络舆论干预机制、重视网络舆论生态保障机制、健全网络舆论监管机制,维护网络舆论生态的健康平稳运行。
本论文采取文献研究、跨学科研究、案例分析等方式对网络舆论生态优化价值及其实现机制作出了一定的研究,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无法全面窥探其中深意,并逐一进行极具针对性的论证,而这正是网络舆论生态优化价值需要剖析的,希望借此机会抛砖引玉,引发人们对相关问题的思考,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