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近年来,我国信息传播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繁荣局面,这主要是由于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如网络、数字电视、手机客户端等各种信息传播载体的发展。新闻以此为契机,日益彰显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新闻职业的承载作用也在不断加大。较之改革开放以前,新闻制作水平显著提升,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养也明显加强。新闻工作者都应具备以下道德:敬业、诚信、勇敢、正义、勇于奉献,有极强的责任感,忠诚于祖国和人民。但是,伴随着近年来新闻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新闻行业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在个别新闻工作人员身上,滋生更多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的现象,并且状况日趋严重。因此,研究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现状、提升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就显得尤为迫切。
1.1.1 理论意义
通过从理论上概述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含义,分析现阶段职业道德的发展情况,以及出现的问题与原因,从而提出可操作性强的道德建设对策。同时,本文虽然是对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现状问题的研究,但是对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具有良好的意义。这主要是因为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新闻学和传播学等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领域,增强其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1.1.2 实践意义
由于职业道德是道德在特定的工作范围之内反映出来的,那么,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问题必然会成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因此,对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还具有明显的实践意义。明确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概念,阐述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发展现状,预防和避免职业道德问题产生,提出强化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能够为其发展提供方向。同时,对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现状的研究过程也是理论联系实际,道德实践性的突出表现。
1.2 研究现状
1.2.1 研究综述
近年来有关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文章层出不穷,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的相关论文数量和质量也逐年提升。为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近年来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研究现状,本文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2005年至2014 年“中国知网”关于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发展现状的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并综述这十年间新闻职业道德理论的发展演变和学术状况。
本文以“中国知网”作为文献研究来源,以“篇名”作为检索项,检索式为“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进行检索。
统计结果表明,十年间全国发表的有关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理论专题的研究论文约 13945篇。从表1中可以看出,这十年间文献数量有增有减,但总体呈增多态势。波动幅度虽不是很大,但此项研究已越来越引起我国学者的重视,加之媒介的发展和社会的深刻变化,使新闻职业道德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
对于新闻职业道德学术的研究开发,涌现出一大批专门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学者,具体统计如下:
以上表格反映了新闻职业道德专题领域的核心作者的发文状况,他们在新闻职业道德理论领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开发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的资料和经验。
第 2 章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概述
2.1 新闻与新闻工作者
2.1.1 新闻及其特征
要研究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现状与对策,就要对新闻有准确的认识。但是,从过去到现在,从国内到国外,有关新闻的定义不下百种,因此,想要对新闻给予一个明确的定义很难。
在我国唐代,“新闻”一词第一次出现。在李咸所作的《批沙集·春日喜逢乡人刘松》书中:“旧业久抛耕钓侣,新闻多说战争功”。在这之后,宋朝诗人苏轼有诗句“新闻妙无多,旧学闲可束”也提出“新闻”一词。
而“新闻”一词最早源于德文的“旅行”,之后渐渐演变成“报道”。苏格兰詹姆士一世曾经说过:“我把我可喜的新闻带给你”,这是“新闻报道”首次得到运用。被誉为“中国新闻学开山鼻祖”的徐宝璜,是我国新文学的早期学者。他认为:“新闻者,乃多数阅者所注意之最近之事实也”。而邵飘萍在定义新闻的概念是说到:“新闻者,最近时间内所发生的认识一切关系于社会人生兴味、实益之事物现象也”。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李良荣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存在着并行不悖的两种新闻定义:1、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2、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其共同点是都概括或反映了新闻的“真”和“新”的特点。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讲,“新闻是一种精神现象,是新闻的传播者对于社会生活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新闻的传播渠道是新闻媒介,其主要内容是受众所关心的近期发生的事实或者情况的信息”。
虽然,新闻的定义在不断地得到补充和拓展,但是它本身的特点没有改变,即:反映事实的真实性;快速传递的及时性;具有趣味和时效的新鲜性:众所周知的公开性。
“新闻工作者是对新闻从业人员的统称,指新闻机构中直接从事新闻采访、编辑、出版、播出、经营、管理等专职从业人员,他们的主要职能就是采集和报道新闻,从事语言、文字、摄影、摄像等新闻采访活动,然后将报道在报纸上发表或在电台、电视台播放,为受众提供新闻”。
2.2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内涵
2.2.1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原则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总结起来,可以用:正义、真实、仁爱、客观、自由来概括。
首先,正义原则。坚持正义的原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不以有色眼光看人,一视同仁去看待所有人的社会价值,例如他们的自由和机遇、付出与所得,披露和审视社会不公平现象,使社会的公平正义能够进一步达成。新闻的正义性主要是运用舆论上的制裁来对违反公众道德的现象以及社会街头的各种骗局等进行披露和谴责。例如对当下一些官员的腐败,少数公众人物的偷税漏税等行为进行揭露,使得普通老百姓与有权有势者在法律中能得到公正的待遇,充分发挥新闻的公平正义作用,进而提升新闻工作者在公众心中的地位。
其次,真实原则。这是新闻工作者最为重要的工作准则。“新闻的生命”说的就是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的本质。如果报道歪曲事实,那么新闻的根基就会被动摇,他也就会失去作为社会信息形态存在的必然性。新闻的真实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闻要素必须真实可靠。即人物、时间、地点都要属实。
2.新闻内容不可歪曲夸大。即过程、原因、结果必须准确。
3.新闻所引材料必须匹配。如背景资料的引用,名家语言的摘引,历史事实的运用都要做到精确,不能有毫厘之差。
4.新闻人物的感受、感触要真实。新闻的观点要有全面性,不能断章取义,不能违背实际状况就表明观点、认识高度与事件的发展进度,要讲究分寸,有所保留。
第三,仁爱原则。“仁爱”是我国儒家思想的精华,与当代国情相吻合,“仁民而爱物”表达出人类对社会具有重要的道德责任。每个公民都应认真贯彻“仁爱”准则,彰显对社会的“仁爱”行为。新闻工作者承载着舆论先导的作用,为了能够更好地宣扬“仁爱”思想,新闻工作者必须首先做到“仁爱”这一点。譬如新闻工作者在对艾滋病患者进行采访时,尽量多用拥抱、握手等动作,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也让观众认识到与艾滋病人日常的接触行为不会有危险;在访谈时用心倾听,多一些人性化的表现,用自己爱心的行动让患者感受到真心的关怀,也感染观众去关注弱者,关心别人。这就是“仁爱”之心在新闻工作者工作中的体现。
第3 章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现状..............................13
3.1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取得的成就....................................13
3.1.1 增强新闻真实性.....................13
第4 章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问题的对策................28
4.1 建立良好的新闻传播环境........................28
第 4 章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问题的对策
4.1 建立良好的新闻传播环境
4.1.1 政府部门竭力维护好新闻秩序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离不开特定的社会环境,如社会的经济状况、政治制度以及文化生活,这些都可能造成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失范。我国现今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社会改革不断深化的时期,由此带来的经济、政治、文化制度建设的滞后将会对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建设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创造良好的新闻传播环境,维护新闻秩序是具有必要性的。
第一,政府应加大经济建设,提高社会整体的经济生活水平。新闻工作者经济水平偏低的现象正是造成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的一大原因,如果新闻媒体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新闻工作者的“权力寻租”现象就没有必要存在,那么,这种道德失范现象就会逐渐减少。表面上看,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失范现象不受市场经济建设影响,但究其本质,市场经济制度建设不完善对引发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失范现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为了维护好新闻秩序,创建良好的道德风尚,政府应加大经济建设,提高社会的整体经济水平,给新闻工作者一个市场化程度高、效益好的媒体经济环境,促进良性竞争,减少道德失范的产生。
第二,政府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党的领导。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西方国家的政治思想逐步渗透到我国的政治建设中,受其影响,我国产生一定的政治偏见。政治偏见的产生,会阻碍了我国的社会公正。社会公正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它主要同时体现在诉求经济、制度、伦理的价值上,如若不然,就是不全面的,有偏见的。它体现在新闻领域就是新闻的公正性。一个国家的政治层面假若有公正的社会环境,则引起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失范的政治因素就不复存在了。
结 论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此形势下,给我国的新闻事业带来了巨大发展契机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职业道德问题。虽然我国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发展现状是良好的,比如更加重视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意识等,但是,有些新闻工作者抵御不了各种金钱与利益的诱惑,违反、偏离了新闻的职业道德,产生了职业道德的失范现象。职业道德教育的缺失,会对新闻工作者的道德教育产生影响,不利于保障对新闻工作者进行必要的道德教育,加大了职业道德失范的可能性。新闻工作者具有风险高、人员流动性大等特点,因此,对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工作。虽然困难重重,但却必须进行。
《我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现状与对策》这篇论文是作者在界定新闻与新闻工作者以及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概念的基础上,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学及其他相关学科对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进行分析研究,进而归纳总结出其职业道德的发展现状、主要问题及产生原因,以此来思考行之有效的治理对策。
由于国内大部分有关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文献主要是从新闻学或传播学的领域来撰写的,由此可借鉴的理论相对较少,尤其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方面还需要更加的细化。本人的理论功底不足,研究能力有限,内容论述上难免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例如,对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现状的分析不够全面,可能有所疏漏;缺乏对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失范对策理论的实践检验。
从作者对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现状的研究发现,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我国整体的职业道德建设水平,对于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失范问题必须予以预防和整治。通过对其进行研究,一方面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另一方面从实践上探索了加强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途径,由此达到树立新闻工作者正确的价值观念,减少其职业道德问题的产生。所以,在以后关于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研究上更应该趋向实践研究,把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体现出其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略)
我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现状与对策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我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