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冶理体系现代化视域下政府市场监管职能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4088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1绪论

1.1问题起源及其研究价值
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良好的经济秩序有助于建立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符合人们生产生活发展的共同利益。我国当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计划经济的旧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原来的利益格局被打乱,各种社会利益关系和社会资源都需要重新调整。在这个过程中,旧的体制被打乱,新的市场经济体制还没有建立起来,一切都在探索中前进,因而不可避免的出现诸多问题,加上国际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日益扩溢,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出现,人们的利益诉求也更加多元化。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我国的执政党该如何协调社会关系,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秩序,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这是新时期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挑战,严峻考验着党的执政能力和社会治理能力。
政府市场监管职能是以维护市场秩序为目标,在充分保证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政府为了避免市场失灵的发生而进行的对市场交易的监督和微观管制的职能。然而,我国政府对履行市场监管职能的传统来自于计划经济时期的强制性管控观念,而不是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是市场经济自然发展演变的结果。而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市场经济秩序下,我国的经济实现了飞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外开放带来的红利蔓延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本论文的选题关注我国在大转型时期进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政府市场监管职能的研究,这决定了本文的研究具有极大的实践性和现实性。对政府市场监管职能的理论研究可以帮助政府相关部门掌握其部门职能的本质和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解,加强对社会体制机制的协调系统的认识以便在履行职责的实践操作中各部门相互理解、信任,增强合作意愿,为彻底解决市场积极秩序建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寻找务实的解决对策。

1.2文献综述
1.2.1国家治理体系的相关研究现状
关于“全球治理”的研究方面,冷战结束和全球化的到来深刻的撼动着社会生活结构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全球治理”概念是“治理”在国际层面的运用。全球治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学者们仁者见仁,不仅对全球治理的概念、内涵、价值目标等理论方面进行了探讨,更落脚于现实政治世界的状况研究全球治理如何可能以及如何维持等问题。瑞士学者皮埃尔德塞纳克伦斯就把治理认为是“由所有这些不论其是否属于官方的政治单位、行使权威,进行控制”。安东尼麦克格鲁从治理主体的角度认为全球治理是指多元主体在多个层面上的治理。世界从两极向多极转变的过程中,各种潜在的政治、经济、安全、生态危机逐渐显露,国际体系和秩序正在经受考验。詹姆斯罗西墙研究了全球治理的可能性,认为全球合作治理的国家之间存在着共同利益,正是这种利益驱动着全球治理的实现瑞士学者皮埃尔德塞纳克伦斯将这种现象称为“国际调解机制的危机”克里斯琴罗伊斯斯米特则研究了全球治理危机在当代世界的体现;美国学者艾伦布坎南和罗伯特基欧汉探讨了全球治理机制的合法性问题,并提出“复合标准”作为监督和评估全球治理机制运作的充要条件。
关于“地方治理”方面的研究最有影响力的莫过于多中心治理理论了。迈克尔、博兰尼在其著作《自由的逻辑》—书中提出了市场秩序的“多中心性”的概念,随后,奥斯特罗姆夫妇将“多中心”这一经济领域的概念引进到公共领域,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在其《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中运用了制度分析与经验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力图在市场与国家之寻找“另一只看不见的手”协调社会秩序和最大限度提高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供给的效用。多中心治理的核心是一群相互依赖的委托人如何自主组织和自主治理以规避个人的机会主义彳亍诱惑,为集体取得持久的共同利益。上海三联书店于年出版了《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译丛》,其中收录了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的《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问题与抉择》和《美国公共行政思想危机》,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公共服务的制度建构》和《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埃莉诺苏珊的《制度激励与可持续发展》,以及迈克尔麦金尼斯主编的《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六本著作。这一套丛书从制度分析的角度研究地方治理,是研究地方治理的必读书目。

2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视域下政府市场监管的职能定位

2.1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回顾我国建国后近百年的发展历程,我们能强烈地感受到建设现代化国家给人们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继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之后的第五个现代化建设任务。本章从探索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理论渊源起,了解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内涵的历史继承性,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应然特征。
2.1.1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理论渊源及理论途释
(1)治理理论
由于研究的对象和分析的角度不同,学者们从各自研究领域做出对治理概念的理解,其中最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是年联合国全球治理委员会发表的《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一文中对治理的界定:“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它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以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勺人政府管理的角度来研究治理,主要包括“最小国家的治理”、“新公共管理”、“治道”、“善治”等用法。我国研究治理问题主要发生在改革幵放以后,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同时,各种私营机构、非营利组织、志愿协会等民间组织的力量日益产生并发展壮大,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致于政府必须把这些多元的主体考虑在整个国家的管理与发展计划中,因此形成一种政府、市场、非政府组织之间相对独立的、分工协作的新型治理结构势在必行。而国际上广泛流行的治理理论就为我国进行市场化条件下的政府管理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治理结构发生变化相适应的是政治治理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国家治理体系就是国家领导人对当前我国政府治理国家的最明确地表达。

2.2政府市场监管职能定位的必要性
2.2.1市场失灵:政府市场监管产生的基础
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是通过价值规律自发调节,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市场直接联系起来,根据社会供求的变化和价格的波动引导生产者以最低的生产成本去生产社会最需要的产品,而同时消费者用最低的边际成本价购买该产品。最终实现的是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之和的最大化。然而这种普遍有效率的资源配置是理想状态下对市场调节的理论分析,它需要诸多条件的支撑,而现实中这些条件都存在部分缺陷导致市场的调节作用偏离了理想化状态,使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低效率甚至无效率,导致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有内在性因素和外在性因素影响。内在性因素是指市场本身的局限性,包括政治上的局限,市场不能产生政治民主,只能由国家来规定;分配上的局限,由于市场不能解决纯租金问题而无法保证公平的分配社会财富;社会化上的局限,市场经济主体的自利性决定了他们所关心的重点都是短期行为效果,对国家长期的经济繁荣不感兴趣;伦理上的局限,市场无法取缔那些与社会伦理不相容的市场交易活动,如精子市场、色情市场等;生态环境上的局限,市场经济主体获利具有盲目性,不可能自觉将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放在市场发展之前;市场作用的局限,市场本身具有两面性,有调节资源配置的积极的一面,还有造成垄断、投机、贩毒、洗黑钱等社会犯罪的消极的一面。
外在性因素是指市场发挥作用的环境,包括不完全竞争,典型的表现形式是垄断;外部性,即一个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在给自己带来收益或成本的同时也引起别人的收益或成本,正外部性表示收益扩散,负外部性即成本扩散;信息不对称,即市场交易的双方掌握的信息量不同,使双方不能评估交易效用,妨碍双方实现帕累托最优。市场失灵会带来诸多问题,如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环境污染严重、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公地悲剧等,因而需要政府对市场进行监管和规制,弥补市场缺陷,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
一是政府市场监管行为目标与社会公共利益目标之间存在差异性。公共选择学派认为政府官员作为市场经济中的单个体,也是理性的经济人,完全有理由和动机在执行公共政策时选择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方案,而这个方案目标却不必然与公共利益一致,导致政府规制低效率。二是政府的自由裁量权给公权力寻租和腐败提供了前提条件。自由裁量权是为行政人员在执行市场监管职责的过程中能根据当地实际做出符合公共利益和政府规制效益的行为而享有,然而,自由裁量权也成为利益集团向政府官员寻租的源头,他们企图通过寻租使政策符合集团的发展。结果政府的监管部分失效,并滋长了腐败的风气。

3我国政府市场监管职能的现状及问题分析..........21
3.1我国政府市场监管现状..............21
3.1.1制度基础与法律依据............21
4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对政府市场监管职能的新要求.........32
4.1政府角色的平衡......32

4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对政府市场监管职能的新要求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特征决定了其对政府市场监管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要达成在制度层面建立民主化、法治化的善治体系,就需要政府厘清自我角色、避免与各主体角色的冲突,实现传统的角色到现代化语境下角色的转换和平衡;要达成在技术层面实现有效统筹各个政府部门行动的联动体系,就需要政府协调各方利益,制定出最有效的公共政策;姜达成在理念层面建立统合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体系,就需要政府建设支持性的政治文化,帮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和应对现代社会的变化。

4.1政府角色的平衡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对政府市场监管职能提出了新的角色要求,一方面要维护好市场的基础性和决定性资源配置作用,另一方面政府要在市场所不能及的地方给予补给,使市场规律在良性的社会外部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促进经济秩序公平竞争、平等开放。这就直接规定了政府市场监管部门在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中应当承担“市场裁判员”和“市场服务员”的角色。站在政治学理论角度,本文把政府的这两个角色分解为以下几种具体角色。
国家治理是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在不同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国家治理的方式不同,在同一历史发展阶段的不同性质国家的治理方式也不同。这些不同源自于国家本质的不同。国家的本质是什么呢?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因此,国家的实质就是统治阶级专政。其作用或者说目的就是缓和社会冲突,把政治权力主体与其他社会政治力量、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差异和冲突控制在维护当时的社会生产方式、阶级统治的秩序范围内,实现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具体表现在国家对内职能的处理上,一方面国家的本质具有政治统治的阶级性,也即政治统治职能,“是国家运用暴力、法治等特殊的强制力,控制被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级及一切破坏现存的政治法律秩序、社会秩序的分子的反抗的政治管理职能。”另一方面,国家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主角,具有社会性功能,即社会职能,是“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执行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管理职能。”

结语
国家治理体系是新时期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它涵盖了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经济领域首当其要。纵观新中国建立和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我国政治发展的逻辑和路径是从经济体制改革出发,以经济发展的有效性促进党的执政合法性,在二者的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中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过去四十年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到了攻坚期,市场经济体制的弊端幵始出现,加上我国转轨市场的特征使市场本身不健全,诸多领域管理失灵。政府市场监管部门是连接国家、市场和社会关系的桥梁,合理定位监管部门的职责是市场之需,也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之需,更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的最基本要求。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对政府市场监管部门的职能提出了新要求,一是政府角色的平衡。市场监管部门要从传统统治者的立场转变到适应新形势下治理者的立场,工作职责的中心不再是单一的经济建设,还应当管理公共事务,同时,要抛弃计划经济时期的生产者与行业监管者二合一的身份体制,使市场监管部门具有独立、公正的执法立场。二是利益的平衡。这首先是多元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的均衡,其次是政府系统内部政治利益的均衡,再次是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利益的均衡。三是增强政府影响力,构建支持性的政治文化。首先,市场经济的有序运作是以社会普遍的诚实信用的基础的,因而要培养和提升群众的道德水平。其次,我国监管理念落后,对于政府职能部门来说要建立民为本、有限政府和文明执法的监管理念,同时要充分运用民间组织、个人、新闻媒体等大众监督功能,督促政府有效行政。再次,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用数据和网络构建有序、诚信的社会秩序。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