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政治安全相关概念辨析及概念界定
概念是理论分析的前提,对研究对象的概念把握程度直接关系着研究结果在多大程度上接近真理性认识。“在理论研究中,概念的创造和准确运用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理论上的突破往往源于概念上的创新,理论体系的缺陷也往往与概念上的混乱有关”。因此,理论的阐释必须建基于理论应用中的基本概念的界定。基于这种考虑,在对当代中国政治安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之前,有必要对安全、政治安全等相关概念做些具体的分析、界定与辨析。在此明确界定其概念内涵的基础上,进而系统深入的分析当代中国政治安全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建构政治安全的战略和对策。
第一节 政治安全的相关概念辨析
在对政治安全概念进行概念界定和分析之前,我们有必须要对政治安全相关概念进行辨析。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政治秩序与政治安全有着密切关联性,如果不厘清这些概念和政治安全的区别及联系,那么政治安全研究必将陷入困境,概念上的混淆必然导致理论体系的缺陷。
一、政治安全与国家安全辨析
国家安全作为一个完整概念最早是在美国出现的。英国学者曼戈尔得在《国家安全与国际关系》一书中指出,国家安全的现代用法最早出现在美国报纸专栏作家李普曼的 1943 年的著作《美国外交政策》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这个提法成了国际政治中的一个常用概念。1947 年,世界上第一部《国家安全法》在美国制定。之后,这个还没有明确定义的概念得到广泛运用。这期间,学术界一直都试图为国家安全下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例如,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曾指出:“所有有关国家安全的提法都不一定对所期望的结果有作用,我们最大的安全存在于外交政策所有手段的最佳平衡中”。学者哈罗德·布朗在《思考国家安全》一书中认为,“国家安全是一种能力:保持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基于合理的条件维持它与世界其他部分的经济联系,防止外来力量打垮它的特质、制度和统治,并且控制它的边界。苏联出版的《大百科全书》指出,“保卫国家安全,即保卫现行国家制度、社会制度、领土不可侵犯和国家独立不受敌对国家的间谍特务机关以及国内现行制度的敌人破坏所采取的措施的总和”。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安全的内容也在发展,“冷战”时期国家安全主要指领土不受侵犯,即政治和军事上的安全。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国际政治经济的变化,国家安全包含的范畴又有所变化。
.....................
第二节 政治安全的概念界定
对概念的准确界定是问题研究的逻辑起点,其重要性不严而喻。正如希克斯所言,“界定概念的工作既可能起到“昭示”的效果,又可能产生‘障目’的作用”。政治安全问题研究需要以“政治安全”的概念界定为出发点,而厘清政治安全相关概念,明晰这些概念之间的区别及关联性,能够为后面具体问题的研究打下基础。
一、对政治安全概念的几种理解
首先,以“国家主权”为核心对政治安全进行概念界定,即所谓的“国家主权说”。国内部分学者基于“国家主权”对政治安全进行界定,认为国家是政治安全的主体,并强调国家对于实现和维系政治安全的重要性。现有文献资料表明,早期的研究文献主要以“国家主权”为视角来研究政治安全问题。在这些学者看来,主权是国家最基本的要素,是国家独有的基本属性,也是国家生存之本。按照传统的观点,政治安全一直是与军事安全密切相关的概念,甚至在很多语境下等同于国防安全,其关注的热点主要是对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相关的国际事务的强调。具体来看,国内学者马振超在《国家安全观念的内涵分析》中认为,“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最根本象征,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主要是维护国家的主权和人权;民族尊严不受侮辱,维护国家政权的独立自主,反对国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而国内学者唐文彰在《当代中国国家安全问题》中就认为,“主权安全是国家政治安全最核心的内容。领土是国家存在的基础,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则是国家政治安全的根本内容和最低要求”。学者刘文在《网络化对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安全的挑战及对策》中则指出,“政治安全是指一个主权国家有效防范来自外部的政治干预、压力和颠覆以及内部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确保国家政治制度安全、稳定和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增强国际地位”。而学者伊淑艳在《后冷战时代的中国政治安全》以国际政治为视角,对政治安全的内涵和外延重新做出界定,将维护国家政权安全作为政治安全的核心内容并认为,“政治安全是一种主观和客观的统一状态,也就是客观上国家政治制度不受威胁的状态,主观上国民也不会出现因国家政权的完整性受到威胁而产生恐惧心理。学者王瑾在《以创新的理念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中持有类似的观点,他认为“政治安全是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国家主权、领土疆界、民族尊严、意识形态、价值文化、国家制度和权力体制等方面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自主和免受各种干扰、侵袭、威胁和危害的能力和状态”。以上这些观点,主要强调国家主权建设在国家政治安全中的重要地位,其对政治安全的内涵理解集中在国家主权关系方面。
..................
第二章 政治安全的权力之维:国家权力的有效运行
秩序是人类社会实践的基础性价值,无论是在现实正常生活中,还是在良好的生活理想中,都含有人类对秩序的追求。除了那些企图从混乱中获利的少数人外,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无论他来自哪个阶级、阶层,担任何种社会角色,都希望某种秩序的存在。这种秩序构成了人类理想的要素和社会活动的基本目标”。一般来讲,人类社会生活的有序、稳定是人类社会存在、延续和发展的前提。“必须先有社会秩序,才谈得上社会公平。如果某个公民不论在家中还是在家庭之外,都无法相信自己是安全的、可以不受他人的攻击和伤害。那么,对他侈谈什么公平、自由,都是无意义的160”。正是有了秩序,人类的其他价值与共同生活才成为可能。对于人类政治生活而言,政治生活的安全性以一定的社会秩序为前提,而社会秩序的构建和维系离不开国家权力的有效运行。所以,人类政治安全实践内涵着人们对秩序价值的追求,国家权力的有效运行理所当然成为政治安全的重要测量维度之一。
第一节 政治安全的“秩序”要求
国家权力作为维护基本社会秩序的有效手段,对政治安全的实现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政治安全的实现必须以基本的社会秩序为基础,所以政治安全实践必须确保国家权力的有效运行。
一、秩序:政治安全的价值目标
秩序是相对无序的一种状态,它意指“在自然界与社会进程运转中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一致性、连续性和确定性”。而社会秩序是人类社会存在于发展的必要条件,政治秩序的建立更是人们政治生活的前提,所以人类要生存与发展就必须通过有效的手段适应社会生活以及政治生活的客观需要建构与维护一种特定秩序,这一特殊、有效的手段就是国家权力。这正如博登海默所言,“历史表明,凡是在人类建立政治或社会组织单位的地方,他们都曾力图防止不可控制的混乱现象,也曾试图确立某种适于生存的秩序形式。这种要求确立社会生活有序模式的倾向,决不是人类所做的一种任意专断或‘违背自然’的努力”。由此可以看出,任何国家权力都会将社会秩序的建构及维护作为一项重要职能,否则不仅无法治理,而且社会的混乱无疑会严重威胁到政治生活的秩序性和稳定性。
(一)社会秩序是社会存在的重要基础。任何社会都是由人组成的集合体,它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正如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所言,“人在本性上,也正是一个政治动物”。自人产生以来,人就具有社会性,而在开始社会生活之前,人类就已经实行群居生活。在人类最初的历史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这就使得人们只能通过结群来获取食物,同时抵御诸如自然灾害和野兽侵袭等危险。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在生产其所需生活资料的同时,他们逐渐将自己和动物相区别。马克思就曾指,“人们生产他们所必须的生活资料,同时也间接地生产着他们的物质生活本身”。
....................
第二节 国家权力有效运行对于政治安全的作用
在人类政治生活中,国家的强势地位是人民通过宪法赋予的,人民赋予国家权力有其必要性,国家不存在的情况是无国家状态。在这样一个无国家主义社会中,人们对于资源的争夺成为不必要,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可以和平解决所有的争端,这是一种理想的情况。相反,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一个群体有上亿的人口,并且可以凭借自治的力量来和平解决所有的争端,法院、监狱和警察成为多余的社会存在,这在目前是不现实的空想。即使一个人口过亿的自治体可以不要国家和国家存在,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与其争端仍然不可避免。由此,国家作为人类管理自我的形式,就有存在的必要性,国家是一种必要的“恶”。国家作为必要的“恶”,它的出现为社会政治生活带来了权威、规则和秩序,从而远离霍布斯所谓的“自然状态”,在实现和维系社会政治安全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由此,只有确保国家权力系统能够稳定、规范和有效的运转,这才能够为社会政治生活确立权威和规则,并以此实现政治生活的秩序性和安全性;国家权力系统的有效运行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为社会政治生活提供最基本的物质保障;国家权力通过推动政治文化建设塑造着社会成员的政治信念,促进和提高社会成员对政治系统的认同感。
一、国家权力通过对社会秩序功效的诉求为政治安全提供秩序保障
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必须建立起合理的社会秩序,没有合理的秩序,不仅社会生产难以进行,而且社会将陷入混乱的局面。社会秩序的建立离不开国家权力的有效运行,然而不同的国家权力类型在构建和维护社会秩序方面存在着重要差别。在专制国家,尤其是奴隶制国家,国家所要维护的社会秩序显然是对奴隶主阶级有利的社会秩序。马克思就曾指出,“人类是从野兽开始的,因此,未来摆脱野蛮状态,他们必须使用野蛮的、几乎是野兽般的手段,这毕竟是事实182”。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国家权力在保障社会政治生活的稳定性和秩序性,实现和维系国家政治安全方面更是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必须维护社会必要的秩序,“以确保人们安全而免于危险。同时这也是推进社会进步所必需的,社会的发展也如同任何人的发展一样,需要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这个环境同样必须是由国家来提供的,而且也只有他们才有足够的能力予以提供和保障”。
....................
第三章 政治安全的权利之维:公民权利的切实保障 ............. 75
第一节 政治安全的“权利”要求 ........................... 75
一、要求(一):政治安全对公民权利的尊重 ............... 75
第四章 当代中国政治安全的现状诊治 ........................ 99
第一节 当代中国政治安全面临的挑战 ....................... 99
第四章 当代中国政治安全的现状诊治
第一节 当代中国政治安全面临的挑战
全球化不仅给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带来发展机遇,而且也给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社会风险。对于处于发展中的中国而言,社会转型本身固有的易变性、多元性和复杂性同样使得社会转型过程带有极大的风险性。全球化和社会转型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社会风险的扩大和增加使得中国政治安全面临诸多挑战。
一、全球化对中国政治安全的挑战
近些年来,全球化的速度不断加快,它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冲击。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全球化加速了西方敌对势力对这些国家的干涉,不仅使得这些国家的国家主权面临挑战,而且致使这些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遭受影响。
(一)全球化加速了西方敌对势力对中国的干涉
中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一直是某些西方国家西化、分化的主要对象。新中国成立至今,西方国家一直采取西化和分化策略,迫使其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民族的统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不仅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而且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显著提高。由此,一些西方国家将中国视为其潜在的竞争对手和敌人,在采取各种手段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企图破坏其国内政治的稳定。
.................
结语
全球化在给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得它们遭受更多的社会风险。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整个社会的利益结构和阶层结构都处于急剧的转型时期,这种利益结构和阶层结构的剧烈变革导致社会各阶层之间出现大量的利益矛盾冲突。事实上,目前的中国可以说已经进入了所谓“风险社会”的发展时期,这使得中国政治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全球化加速了西方敌对势力对其的干涉,不仅使得这些国家的国家主权面临挑战,而且致使这些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遭受影响。中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一直是某些西方国家西化、分化的主要对象。新中国成立至今,西方国家一直采取西化和分化策略,迫使其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民族的统一。与此同时,西方文化殖民主义对发展中国家主流文化价值体系的侵蚀作用日趋明显。西方发达国家将大量的精神文化产品、社会政治制度、价值观念输入到发展中国家,冲击着这些国家所固有的思想观念、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使其内化为深层的心理意识,这对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价值体系构成威胁。况且,各种非国家行为体迅猛发展,他们潜移默化地侵蚀中国的国家主权。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结构不断变化,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利益矛盾及冲突日趋激烈,官民矛盾、民族矛盾以及宗教矛盾的产生都直接对中国政治安全产生影响。此外,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政治参与无序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国家政治安全。因此,超前思考和制定政治安全应对战略策略,提高中国的政治安全发展能力,已经刻不容缓。
从当前学界对政治安全的研究现状看,现有研究对政治安全的“秩序”价值强调的较多,而对政治安全理应体现的公民价值研究较少。“秩序”是人类社会实践的基础性价值,政治生活的安全性必然以一定的社会秩序为前提。人类政治安全实践内涵着人们对“秩序”价值的追求,而社会秩序的构建和维系离不开国家权力的有效运行。所以,国家权力的有效运行就成为政治安全的重要测量维度之一,而政治安全的理论研究及实践理应重视国家权力运行的有效性。然而,随着非传统安全研究的兴起,安全研究领域中的学者们逐渐重视“人的价值”和“人的安全”等问题。人类历史发展表明,人本身就是一种追求自由和尊严的动物。
参考文献(略)
当代中国政治安全问题研究——国家权力运行与公民权利保障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当代,中国,政治,安全,问题,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