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自信"教育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4086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三个自信”的一般理论

一、自信的内涵及特点
(一)自信概念的研究视角
自信一般都是在个体意义上使用,把它作为一个人格心理学研究的范畴来对待。在人格学范畴中,自信是一种人格化描述,是指向自我的一种心理过程和人格气质,因此从人格心理学视角出发的研究更关注描述、解释个体的自信现象,自信心理发生过程及内在规律。
另一方面,我们也经常在文化社会学层面上使用自信概念。在这个层面上自信虽然与每个人相关,但是却不仅仅局限于个体,也不是个体自信的加总或者平均。文化层面的自信常见于对群体士气,群体生存及发展模式的信仰等问题的探究。文化社会层面的自信探究侧重于群体自信的描述及其内在因素、规律问题的思考。
人格心理层面与社会文化层面的研究视角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人格是文化的塑造,同时人格反构文化。对个体自信的人格学分析,离不开相关的社会文化因素,同时文化社会层面的群体自信探究,必定要涉及群体社会心理的研究,如群体互动的发生,隐形存在于群体无意识状态中的自信等相关的心理因素是必须考虑的。
我们关于“三个自信”的基础前提性研究是综合两个视角进行的,既有人格心理学的分析,也基于文化社会学的使用场域,比较而言,更侧重于文化社会学层面的自信概念。
(二)自信的内涵
目前国内外心理学、人格学和行为学界对自信的内涵界定尚未达成一致的意见,还存在一些分歧。如国外人本主义心理学家Maslow(1943)认为,自信心是自尊心需要获得满足时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自信心是个人自我能力和价值的感觉,是自我评价的求值部分;国内学者黄希庭(1991)认为,自信是过去获得很多成功经验的结晶;学者刘善循(2000)认为,自信心是个人对自己信念、能力和力量的正确认识和评估,相信自己有能力面对现实解决难题,获得成功,它是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杨丽珠(2001)认为,自信心或称自信感,是指个体对自身行为能力与价值的认识和充分评估的一种体验。综合学界关于自信心概念和内涵的不同认识,我们认为自信(自信心)是信心的一种,它指的是一种反映个体或者群体对自身成功完成某项活动的心理信任程度和情感体验,是一种有能力或者采用某种有效手段完成某项任务、解决某个问题的信念,是一种对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有效表达。自信是一个复杂层次结构的系统,包括自我认知、自我评价、情感体验等成分。自信是主体对自身能力、价值等的积极肯定和确认。自信与自我效能感、自尊等密切相关,并和自我概念中的能力,价值判断相关联。

二、“三个自信”的科学内涵和内在逻辑
“三个自信”是党的十八大的全新理论命题,它彰显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位一体布局的理性认识和清醒把握,也表明了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上日渐成熟的政治确定性。我们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三个自信”的理论内涵和辩证关系。
(一)“三个自信”的科学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通过探求和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问题深化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一理论体系一以贯之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概念,体现了我们党非凡的创造能力和强大的活力。这一理论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它产生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实践中,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实际,并随着实践的发展充实新的内容而不断完善。这一理论具有系统性和开放性,是在不断吸收借鉴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开放的全球视野和情怀。
党的十八大首次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写入了党的报告,并且强调它和道路、理论一样“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的有机结合,它既强调了社会主义本质的一面,又强调了“中国特色”的一面。它回答了两个本质的问题:我们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绝不允许用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来替代;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中国特色,我们要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有选择地借鉴西方制度中文明的合理因素,并结合时代特征,在实践中不断地去创新和发展它。

第二章 “三个自信”教育的内涵、特征和定位

一、“三个自信”教育的科学内涵
所谓“三个自信”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中国共产党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开展和实施的旨在树立社会成员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自信心的社会主义教育。
(一)“三个自信”教育是社会主义进程到一定阶段的教育
1.“三个自信”教育的开展与社会主义发展的一定阶段紧密相连
社会主义是一个动态的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被纳入这一个宏大进程中的一个特定阶段。第一,“三个自信”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教育。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探索的逐步深化,我们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结构性内涵的揭示也不断清晰和明确。1982年党在十二大上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以后的历次党代会都始终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2007 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1年7月,胡锦涛同志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概念,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揭示了“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这三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素,并全面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道路、理论、制度的科学内涵。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个组成部分的揭示,加深了全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有利于在这三者的本质联系中,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显然,在党的理论创新进程发展一定阶段,即能够在理论上科学并清楚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组成和维度的阶段,是提出“三个自信”的前提和基础。第二,“三个自信”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具有鲜明的实践探索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客观成就为“三个自信”奠定了实践基础。客观成就既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这类根本成就,也包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给中国社会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和伟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就。这些客观成就为“三个自信”教育奠定物质基础,提供有充分说服力的证明,这个实践阶段具备了开展“三个自信”的现实基础和实践素材,“三个自信”教育的开展有了现实性和可行性。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性问题也呼唤“三个自信”教育的特定形式。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发展与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评价出现了一定的反差,思想领域的困惑和误区广泛存在,对社会主义的信心不足也一定范围存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二、“三个自信”教育的特征
(一)教育目标的层次性
“三个自信”教育的目标是一个层次性的目标体系,既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一方面它带有必然的未来超越性,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教育,另一方面它又带有鲜明的当下指向性,更强调党员和人民群众对伟大运动进程中道路、理论、制度之信心培育和塑造。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目标处于“三个自信”教育目标体系的高位层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三个自信”教育的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目标是其目标的方向性归宿,强调要坚定“三个自信”最终是为了坚定理想和信念。有了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的目标设定,“三个自信”教育才有了精神寄托、精神引导和精神动力,才被赋予了“意义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自信问题本质上关乎对社会主义的信心问题,社会主义的信心或者理想在阶段意义上划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时,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又互为条件并辩证统一。前者为后者指明前进方向,在实现层面,后者是前者的必要准备。一定意义上,远大理想是共同理想的灵魂,共同理想是远大理想的基本。
“三个自信”教育的现实目标当然直接指向对道路、理论、制度的信心,位于目标体系的低位层面。坚定“三个自信”的自信是针对我们运动进程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三个维度的自信,是目标明确定位于道路选择的正确性和国情适应性、理论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以及制度的合理性、优越性和价值性的自信;是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自信,针对的是我们一路走来一以贯之的历史选择的自信,也是对我们沿着这条道路继续走下去的现在和光明未来的自信;当然对于“三个自信”教育目标我们更要强调的是对现实包容的理性自信。理性自信反对回避问题的盲目自信,也反对夸大问题的消极自信。理性自信是指我们的自信是清醒地看到自身在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理性地把握和分析问题,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的自信。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比如在制度盘点和制度审视时,客观和理性的自信是能将制度问题同制度改革联系起来,在能看到问题的同时,认识到问题发生的必然因素及偶然因素,并坚信问题会在发展进程中得以解决。

第三章 社会主义自信教育的历史考察 ............... 40
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社会主义自信的宣传教育 ............ 40
(一)共产主义者同盟时期的社会主义自信宣传教育 .................. 40
第四章 “三个自信”教育的现状分析 .............. 59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现状 ............ 59
第五章 “三个自信”教育的实施策略 ................ 83

第五章 “三个自信”教育的实施策略

“三个自信”教育的实施推进是一个包括原则、目标、内容、方法和载体等在内的系统工程,只有这些要素的内部和外部都实现良性运行才能克服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弊端,推进“三个自信”教育产生整体效应。

一、“三个自信”教育的实施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
当前的“三个自信”教育实践中对方向性原则的认识和坚持还有不到位的情况,比如在理论宣讲中一些基层宣讲员或者由于自身理论素养不足或者准备不够充分,宣讲中避重就轻,回避一些党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涉及到社会主义方向的问题:公有制比例降低是否会影响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贫富差距持续拉大情况下的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如何体现?腐败蔓延,群众对党的信任和党的执政合法性问题,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中哪些反映了我们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问题等等。这些重大理论问题的清楚阐述本身就是在坚持“三个自信”教育的方向性原则。
坚持“三个自信”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原则主要体现在在教育过程中贯穿社会主义主线,在理论宣讲和理论学习中坚持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在实践体验教育中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性体验和宣传,在“三个自信”教育的理论研究中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理论虚无主义,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解释力和说服力。

结语

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结合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坚定“三个自信”的政治动员和精神号召。“三个自信”的提出折射了党对自身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自信,表明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日渐成熟的政治确定性。当前条件下,道路自信就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坚信道路选择的历史性、人民性、正确性和社会主义质的规定性;理论自信就是坚信三十多年的成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取得的伟大成就,更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同样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制度自信是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点和优势,是具有国情适应性和制度正当性的制度体系,是发展并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制度体系,是具有世界范围比较优势的制度体系。
“三个自信”教育的实质是社会主义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教育的当代形态之一,“三个自信”教育是社会主义发展到特定阶段的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深化和拓展,也是其他各种社会主义教育形式的整合发展。因此,“三个自信”教育被赋予了具有时代意义的价值内涵和功能指向。在价值层面,“三个自信”教育内在涵盖个人人本价值、社会发展价值、国家合法性建构价值及全人类解放的人类价值。在功能层面,“三个自信”教育分别指向理想信念教育功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功能、凝聚改革共识功能和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状态的功能。作为社会主义教育的特定维度教育,“三个自信”教育也是一个系统的党员和人民群众价值建构工程,推进“三个自信”需要目标、内容、方式方法和载体等各个环节的整体协调发展。首先,“三个自信”教育的的目标要在层次性原则指导下进一步明确和清晰,从客体认同和主体自我认可两个互动方面进行目标设定是目标建设的基本思想。其次“三个自信”教育的教育内容应该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生成和坚定为旨归,进行侧重性梳理。其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源流关系教育、社会主义历史与现实统一教育、“三个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一致性的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跨制度比较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教育重点难点问题释疑等教育内容成为推进“三个自信”教育内容的核心和重点。最后,“三个自信”教育要在方法和载体运用方面突破传统教条和形式的束缚,结合时代性和实效性探索有利于“三个自信”生成和坚定的方式、方法、路径和载体。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