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档案服务的思考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4107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档案服务概述

(一)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档案服务的概念
1.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概念
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是当前各国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领域的核心理念,是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出现而产生的。美国著名公共管理学家罗伯特·丹哈特在《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一书中提出,公共管理者的重要作用在于帮助公民表达和实现他们的公共利益。这一新原则是公共管理学者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反思基础上而研究的新的理论原则。他们认为,公共管理者执行公共政策时应该将自身的职责和目标定位于为公民服务,一切公共政策的出发点是公民如何得到更好的公共服务。但公共管理者与公民之间的关系绝不同于公司企业与顾客之间的买卖关系,应该是一种新型的面向未来发展的关系。笔者认为这一理论对公共管理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即公共管理者应该更关注管理准则,关注社会价值,注意保障公民利益。既然公共管理者与公民之间的关系产生变化,那么公共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也应该产生相应的变化。公共管理者既不是为政府掌舵,也不是为其划桨,而是根据公民需求建立一些具有回应能力的公共机构。这些根据公民的需求建立的公共机构应当为公众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的基本属性是公共性、普惠性和社会公平。虽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不同的国家在公共服务的内容上有所差别,但总体来说公共服务的范围基本上都包括公共教育、公共文化等社会事业,也包括公共产品和公用设施建设,还包括社会就业、社会保障等公共制度建设。这些公共服务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是政府调控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社会安定有序的制度性手段和机制。
尽管学术界至今对公共文化服务的界定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有一点是为各界所认同的,那就是,公共文化服务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文化服务的根本是满足公民的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基于这一认识,本文中所说公共文化服务,就是指公共机构提供公共文化产品,满足公众文化需求、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的活动过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它是指公共机构提供的、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权利为目的、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制度和系统的总称,包括服务设施、资源以及配套的人力、财力、政策等方面内容。公共文化服务乃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档案服务的关系
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构成这一体系的公共文化机构应该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为建立健全这一体系承担一定的责任。在信息化时代,档案信息的性质决定了档案工作的公共服务性,档案服务是能够直接面向社会大众和基层的,因此,档案部门成了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个组成机构。既然档案部门成了公共服务部门,那么档案部门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公民文化权利方面就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为整个体系建设发挥档案自身特定的作用。政府也要积极为档案信息服务建设的发展承担责任,为档案服务建设创造更有利的发展环境。由此可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改进档案服务功能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关系。
1. 档案服务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
档案是社会活动尤其是公共活动的原始记录,是兼具公共服务性和文化性的公共文化产品。档案的公共服务性和文化性体现在档案工作的全过程之中,其中,利用服务工作是最为重要的一环。档案服务既属于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也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重要内容。档案部门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公民文化权利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档案服务在基本价值内涵上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相通的。因此档案服务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目前为止,我国大部分档案服务工作是基于我国各门类、各地区的档案馆这个平台开展的。但是,我国档案馆的大部分档案的价值并未得到深度挖掘。加强档案服务建设必须深入挖掘档案资源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品的价值。大力开展档案服务建设,可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深度和辐射范围。
2. 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改进档案服务的催化剂
当前,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需不断深化改革,完善体系建设,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政府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谋划者和实施者,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统筹规划,既不断增加公共服务的总量,为公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又要改革公共服务的内在不合理因素,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具体来说,就是在公共文化服务的辐射范围和开发深度上下功夫。既要在制度上保证方向发展的正确性,从而科学合理地统筹规划,让公共文化服务深入到更多的地区和产业中,产生更大的辐射带动效应。又要利用前沿科技,创新服务方式,深层次开发公共文化产品,带来更广泛的影响力。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档案服务的发展趋势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信息成为一种价值很高的资源。档案信息资源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种资源得到全社会的认同,正在成为重要的社会财富。对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开发不仅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而且是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的重点内容。档案服务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功能。我国档案部门一直以来,都围绕政府部门中心工作和民生关切问题为各级政府科学决策和民众查阅信息提供重要参考资料,开展档案服务,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在资政惠民中的独特作用。近年来,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档案事业得到巨大发展,逐步走向开放,档案部门在服务范围、服务理念、服务方式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档案服务范围越来越大
中国改革开放前,受到传统档案发展思路影响,档案馆基本任务是保管档案,档案馆主要被当作档案保管基地,主要是各级政府部门和党史研究者利用档案,服务的政治色彩浓厚,普通民众一般是无法查阅利用档案。然而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中,社会经济、公众的思想意识发生了巨大变化,档案服务也随之发生了重大改革。从1980年国家第一次提出开放档案的概念到1986年《档案馆开放档案暂行办法》的出台使服务对象扩大至普通公众,从1987年我国档案法的颁布到《各级国家档案馆开放档案办法》等有关法规的相继出台,这些变化表明我国档案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大。档案服务的对象由各级政府和组织向普通公众扩展,服务范围从公务利用、学术利用向公民个人利用拓展,各类档案利用需求逐步增加,特别是各社会组织、公司企业以及公民个人利用档案的需求逐步增多。各社会组织、公司企业为了解机构发展历史、了解国家政策文件而查档利用的越来越多,公民个人为解决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房屋归属、土地流转等问题查档利用的也是越来越多。“据统计,上海杨浦区档案馆2010年前5个月共接待查档市民11865人次,利用案卷11927卷次,提供复制证明28753页,同比分别增长59%、109%、76%。”“现今,外国公民凭身份证或护照也已经可以进入外交部档案馆阅读外交档案。”这反映了公民对档案需求不断增多的趋向。
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社会开放使人们的思想变得开放、主动,老百姓越来越理性的利用公共资源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是档案部门通过不断努力,不断改革,适应社会变化的结果。由此可见,适度简化利用手续,不断改善服务质量,可以更加贴近普通公众,使公众满意。

(二) 档案服务理念越来越开放
最初,我国档案馆的功能定位是“三位一体”,到2004年,国家又提出将档案馆建成“四位一体”的新型基地。2009年,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在工作报告中对新型国家档案馆又重新作了明确的功能定位,即国家档案馆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安全保管基地、档案利用服务中心、政府信息公开中心、电子文件管理中心。从国家档案局对档案功能定位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档案馆服务的功能定位逐步调整,随之档案信息开放范围的扩大,公众的信息知情权也得到不断扩大,我国档案馆正在实现由“国家模式”向“社会模式”转变,由“服务政府”向“服务民众”方向发展,由收集“机构档案”转向既收集“机构档案”又收集“民生档案”,服务理念变得越来越开放、越来越主动,档案服务在档案事业发展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也折射出我国政府职能向公共服务的方向不断调整。例如,2008年11月13日,中国外交部将1961—1965年形成的外交档案经解密正式向海内外开放。本批开放档案共41097件,主要是外交部在工作中形成的各类请示、报告、谈话记录、来往电报以及照会、备忘录等外交文件。据档案馆郭崇立馆长介绍,解密档案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相关档案法规。这是外交部历次开放档案中最多的一次。这反映出政府在档案服务理念上越来越开放,越来越主动。

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档案服务存在的问题......................15
(一) 档案公共服务理念滞后........................15
1. 政府和档案部门缺乏“大档案”理念,档案服务受到多方面限制.................15
2. 对档案服务概念认识片面,服务人员缺乏公众服务理念...............16
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完善档案服务的对策.....................24
(一) 树立“大档案”服务理念......................24
(二) 树立正确的公共服务意识.......................25

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完善档案服务的对策

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随着公共服务理念的逐步确立,政府职能随之转变。当前,我国政府的行政管理模式正在由统治行政和管制行政逐步转向服务行政,为社会提供丰富的公共文化产品以及高效、便捷、人性化的服务,满足公众多元的文化需求已成为我国政府部门的重要职责。每一份档案都是历史事件的原始记录,蕴藏着大量的有价值的信息,它兼具“公共性”与“文化性”双重属性,是全社会重要的文化财富之一。正如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局长所说,“发展要以人为本,档案工作何尝不要以人为本,档案的最大价值应该是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各种需要,档案工作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为社会中最大多数人提供他们需要的档案服务。”通过对档案服务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的分析,笔者尝试提出以下完善档案服务的对策。

(一) 树立“大档案”服务理念
早在1985年档案学界泰斗吴宝康先生就提出,档案学界应明确认识到档案是一种信息资源,把档案部门看成是档案的保管库已经过时。他深有远见地提出:档案管理者应逐步地有计划地让档案管理从封闭转变为开放。“从只注重对档案的实体管理转变为面向社会服务,从被动转变为主动,从单一转变为多样,从零散转变为系统,从低效转变为高效,从单独一馆的档案利用转变为网络式的馆际综合利用。”
档案学者宫晓东说:“档案利用到位,能发挥巨大的作用。”青岛原德国租界区的下水道,在使用了百余年后,一些接口零件需更换,经查询,当年的公司已不存在。德国一企业竟然在一份档案中查到,德国企业的施工标准是在老化零件周边3米范围内,可以找到存放备件的小仓库。中方依建议果然找到了存放备件的小仓库,这些备件依旧光亮如新。

结论
档案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原始记录,是每一个国家最宝贵的信息资源和财富。档案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及时、有效的档案信息,满足各类用户的档案服务需求,可以说档案服务是档案工作实现为公众服务的有效手段。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契合了政府职能转变的时发表展精神。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强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应以人为本、面向社会组织和公众,从而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档案、档案信息的性质决定了档案工作的公共服务性,在信息化时代,档案服务是政府部门能够直接面向社会大众和基层的重要桥梁,因此档案服务是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重要平台。档案部门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公民文化权利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对于档案信息建设的发展要积极地承担责任,为档案信息建设创造更有利的发展环境。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改进档案服务功能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我国档案服务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成为档案事业跨越式发展的瓶颈。如:政府部门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档案部门自身服务理念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观念保守,影响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档案服务资源建设不足,不能够满足档案服务的发展;档案服务制度建设不完善,影响档案服务的发展。这些因素导致档案开放利用较为封闭,不利于充分调动档案信息资源优势以及体现用户的文化需求导向。针对这些问题,经过分析和论证,笔者尝试着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树立“大档案”服务意识;从三个方面创新档案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完善档案服务制度建设。其中,笔者认为树立“大档案”理念,利用信息化时代的新媒体,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是档案服务适应社会发展的最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