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转换的探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4103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第1章绪论

1.1选题背景
纵观古今,拥有长期执政历史和经验的执政党却丢失执政地位的绝不仅仅只有苏联共产党一个,日本自民党、印度国大党、墨西哥革命制度党,还有退居台湾后长时间执政的国民党,都在历经岁月的洗礼后,耗尽执政资源,失去民众的支持也丢失其执政地位。在实际运行中,不管是什么性质的政党,不管姓资姓社,都可能会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而走到其生命的尽头,而不只是共产党一个。当今中国的发展也给福山的“历史终结论”一记响亮的耳光。现在的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改革开放,历经几代领导集体的努力,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综合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国际影响力有了明显的增强。中国共产党以傲人的事实告诉世界:历史的发展不只是有西方资本主义的道路一条,共产主义道路是可行的,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有效执政是可能的。
当前中国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发展阶段,面临着各种问题与困难: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的任务艰巨,居民收入分配差价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道德失范、奢侈腐败现象多发等等。如何在这样一个矛盾和问题多发的时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保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就成为当下需要慎重考虑的重要问题。
本文以此为背景,探索中国共产党自执政后的执政资源有哪些,并尝试在众多执政资源中寻求维持中国共产党持续有效执政的核心资源,揭示核心执政资源在中国共产党执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示中国共产党的持续有效执政是可能的,中国共产党不会走苏联的老路。这一方面是对有质疑中国共产党是否可以持续执政的回击,加强对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也为现阶段处于改革深水区的中国如何取舍提供些许参考价值。

1.2文献综述
1.2.1国外研究
国外学者没有提出明确的执政资源概念,但有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这个问题进行过研究。一,关于合法性资源。最为著名的就是世纪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关于“合法性”资源的研究,对世界各国学者研究政党政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美国学者丹尼斯朗也从权力角度对合法性有过描述。让马克夸克在《合法性与政治》一书中论述了执政党政府在制度认同、价值认同和政治认同对实现政治目标的重要性。二,关于意识形态资源。克林顿罗塞蒂在《美国的保守主义》一书中分析了美国两党在贸易、民主、人权、自由等方面的共同信念,说明政党执政必须利用意识形态资源。三,关于党内资源。迈克尔哈林顿在《英国保守党》一书中阐述了政党在选举和议会中动员党员和规范党员行为的重要性,说明了党内建设对执政党执政的重要性。四,关于媒体资源。杨雪冬在《“第三条道路”与新的理论》一书中引用英国政治学家唐纳德萨松的观点,描述了西方政党如何利用媒体资源来树立形象和争取民众的。
中西政治制度虽然有很大的差异,但在执政党通过执政资源维持其执政的目的是一致的,通过怎样的执政资源以实现执政的长久持续是中西执政党们一直追寻的问题。
1.2.2国内研究
据赵中源的研究,2002年,张立华在《党建与人才》第三期上发表《对拓宽新时期执政资源的思考》一文,首次使用执政资源这一概念。但真正对执政资源有开创性意义的当属胡锦涛。2004年6月2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等主要方面。”2004年6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进行了集体学习,胡锦涛在最后作了重要讲话,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过程,既是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实践过程,也是不断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深入把握规律的过程。党的执政理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等主要方面。”至此,执政资源的概念进入党建的范畴。

第2章执政党与执政资源的相关概念界定

2.1革命党与执政党
从字面上看,我们就可以看出革命党与执政党二者的区别,简单来说,革命党的本质属性就是“革命”,破坏旧世界,具有明显的“零和博弃”的特质,强调的是“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当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打破”只是一种方法,最终是希望通过这一途径来达到建立新社会的目的。执政党的目标是“执政”,执掌一国政权。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是以“革命党”的身份走上历史舞台的,经历了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发展历程。
中国共产党实现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历程是艰难曲折的:“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地位上实现了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事实转型,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其执政意识仍停留在革命党的思维上;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冲破坚冰,在‘观念上’向‘执政党’转型开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载‘理论上’向‘执政党,的全面转型。”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在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中,“革命党”是一个与“改良党”相对应的概念。修正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对立的理论——的代表人物爱德华伯恩斯坦,在《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一书中,提出了否定革命、主张改良的政治纲领和策略,期望将马克思主义革命政党“变成一个满足于对资产阶级社会进行改良的政党”。但是在列宁看来,改良是不可能“消灭雇佣奴隶制,这只是一句空话,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列宁彻底批判了“改良派”的主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理论,并写作了《怎么办》、《进一步,退两步》等重要著作,系统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理论。

2.2执政资源与合法性
2.2.1执政资源
2004年8月22日,胡锦涛同志在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说道:“要把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与党执政新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从党的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和执政环境等方面进行努力,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这是执政资源第一次作为党的执政理论提出,意义重大。
“资源”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最初是指土地、矿产、森林、生物、气象等自然资源。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资源所涵盖的范围也逐渐扩大,人们将非自然属性即社会和人文性质的资源慢慢纳入资源的内涵。较早关注执政资源这一概念的是西方的学者,他们在论述政治合法性时涉及到这一问题。世纪的卢梭、马克斯韦伯等在其著作中提出“合法性”时,认为合法性是一种权力资源,以此将资源的概念引入政治学领域。随着近代政治的发展,政党执政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政党政治成为最为典型和普遍的执政形式。“执政资源”这一概念逐渐形成。
目前学界对执政资源这一概念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界定,如有“财富说”,“元素说”、“总称说”、“等同说”、“总和说”等。其中,“总和说”得到学界更广泛的赞同。刘先春认为,“执政资源就是指执政党为巩固执政地位和保证执政效能所能利用的一切积极因素和条件的总和,是执政党得以宣传自己的主张,执行自己的政策,维持自己的政治系统与社会系统有序运行的赖以倚重的各种资源的总称。”②刘宗洪在《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研究》一书中指出,执政资源被看作是执政党为提高执政效能而利用的各种积极因素和条件。简单来说,就是指完成执政使命可资利用的一切自然的、社会的、文化的、历史的等因素的总和。笔者也认同此观点,执政资源是为保证执政党完成执政使命的所有一切因素的总和。但是,并不认为执政资源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执政党面对的国内外环境并非一成不变,执政资源亦非一成不变。僵化教条是没有出路的,那些保持僵化、教条思想的政党最终都会在历史前进的步伐中落下帷幕,想要拥有执政地位,执政资源的与时俱进就成为执政党有效执政的必然选择。

第3章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的发展历程.........15
3.1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制度效应与领袖崇拜............16
3.1.1新中国成立初期:革命话语与社会主义制度效应...........16
第4章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的转换维度.........23
4.1转换背景:总体性社会与转型社会..........23
第5章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当代探析.........28
5.1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可能性......28

第6章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的整合与优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执政资源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各种执政资源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在这变化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资源发生了流失的现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对于执政党而言,各种资源聚集合力是其执政的重要基础,所以任何执政资源的流失都会对执政党的执政产生重要的影响,甚至执政地位的丢失。这对执政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更是对执政党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执政过程中注重执政资源。

6.1执政资源的流失与执政成本的增加
执政资源的流失是指,“在执政资源的变迁过程中出现的执政资源的非正常消耗现象”,这与执政过程中执政党对某些被证明不合时宜的资源的抛弃——“文化大革命”之后,经过拨乱反正,对“以阶级斗争为纲”指导思想的果断抛弃——是不同的。从本质上来说,执政资源的流失是执政资源的减少、减弱、减效,它是一种额外的,本不应该发生的执政资源的消耗。对于执政党来说,执政资源的流失对其执政产生巨大的消极作用甚至危害其执政地位。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已九十多年,取得在全国的执政地位已六十多年,在发展中困难重重,在执政过程中也屡现波折。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获得了巨大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攀升,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转型,中国社会也面临着众多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官员腐败问题、通货膨胀问题、教育问题、就业问题……这众多问题的产生直接影响到执政资源并致使部分执政资源正在流失,直接影响到党的执政地位。

结语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为之震惊。这个曾在整个20世纪被世界许多共产党所借鉴和效仿的苏联共产党似乎在一夜之间就被抛下了政治的舞台,我们也只能在历史的博物馆中回忆这个曾经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无数辉煌奇迹的大党。回顾这段历史,假设苏共在执政的鼎盛期能够悉心盘点自己的执政资源,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弥补缺漏,以诚待民,或许国际共产主义事业的历史会有所改变。但是历史没有如果,“苏共的历史性悲剧再一次诠释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从中我们更加认清执政资源与执政党之间的关系。”①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始,中国共产党就开始执政,但我们不能仅仅因为自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一直执政它就会永远是执政党。当然,我们也不能因为其他共产主义政党纷纷下台,就认为中国共产党必然会下台。处于转型期的中国面临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中国共产党也面临着各种紧迫的挑战:社会分化和不平等加剧,腐败问题突出,就业困难等等。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一直面临着各种困难,从来就是解决问题的高手。
当然,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未来发展如何,中国共产党的执政道路如何,这是一个值得继续深入研究和有待时间检验的重大课题,本文只是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资源角度对中国共产党持续执政的重要性问题作出的浅薄认识。由于本人学术水平和写作水平有限,在论证时不够深入,表述时尚欠妥当,过于武断地得出自己的结论,但是,笔者坚信,只要中国共产党坚持优化执政核心资源,不断丰富边缘资源,持续发展新兴资源,在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中作出适当、恰当的调适与改革,中国共产党是可以持续执政并保持中国社会的“动态的稳定”。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