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概念与战略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4104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第1章导论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这样一句话,“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在本性上而非偶然地脱离城邦的人,他要么是一位超人,要么是一个鄙夫”‘。准确的说,“人是天生要求过群体性生活的动物”,这种群体性生活所追求的本质是一种有秩序的“善”。如果将中国与周边看作一个大的群体,那么中国与周边关系的发展历史也是一部不懈追求“善”的历史。对和平、稳定、繁荣、发展的期望贯穿着中国与周边外交谱系的始终。

1.1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复杂的周边,不仅囊括了最广阔的地域,同时席卷了铺天盖地的问题,历史纠葛、海陆争端、利益博弈、文化互碰、意识冲突等挑战与机遇同在。周边之于中国,似一个可爱又淘气的孩子,使中国对其“又爱又恨”。然而,周边对中国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作为中国的邻居,周边稳则中国稳,周边乱则中国慌。近些年,随着中国与周边越来越多的利益交织与文化碰撞,中国与周边已逐渐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立体网状结构,联动效应无处不在,“蝴蝶效应”也时有呈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已成为中国与周边现实的真实写照。
“命运共同体”战略的真正实施需要周边国家的认可与支持。然而,随着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中国被视为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保护主义、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此起彼伏,各种版本的“中国责任论”与“中国威胁论”在中国的周边国家广为流传。美国在中国周边秩序结构中的作用与意图更是影响并左右了中国的“命运共同体”战略在周边国家的共识度。“命运共同体”战略能否深入实践有赖于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共同努力。而真正构建命运共同体,关系着今后中国与周边各国的利益交织与依赖程度,关系着中国与周边国家文化的相融与发展,关系着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观念的更新与建构,更关系着中国同周边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在世界舞台的份量。

1.2文献综述
1.2.1关于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研究
国际关系学者对于近年来中国与周边的外交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和分析,其中,很多学者的研究集中于从地缘范畴出发的对中国大周边外交现象的阐述。这些论述主要有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庞中英对中国与亚洲关系的有关著述,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研究院的祁怀高近些年对于“大周边”的思考;早些时期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的阮宗泽对“大周边”的论述,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所做的研究,如《世界知识》对陈忠伟、陈向阳等学者所做的访谈、袁鹏关于新时期中国大周边战略的思考以及美国著名外交事务专家埃文梅代罗斯泰勒拉维尔在著名《外交》杂志上发表的《中国新外交》等。这些学者一致认为中国的周边外交幵展的范围不能局限于仅仅领土、领海接壤的国家,但对于“大周边”外交的具体范畴依旧存在争论,具体表现在是否将视线扩展至全球范畴。关于学者们对“大周边”外交的具体论述,本文会在下文对周边概念的分析中详细阐释。
还有学者从中国古代同周边国家的关系的角度进行研究,这其中最著名的当数哈佛大学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教授,其著作《中国世界秩序:中国传统的对外关系》系统研究了他长期关注的朝贡制度,正式提出并阐述了“中国世界秩序”的理论框架,并对其形成、实质、演变及其在清代的状况分布进行了考察。而国内研究中国与周边历史的学者,直接或间接受地受费正清“中国中心主义”理论框架影响,对周边的探讨集中于研究中国古代的朝贡制度、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等方面。由于本文基本不涉及古代史的研究,在此并不赘述此类研究。

第2章“命运共同体”及其相关概念

“命运共同体”作为一个名词,是由“命运”与“共同体”组合构成,其作为共同体的一种形式与类别,受到“共同体”概念的规制。对于“共同体”概念的研究分析在宏观层面上指导着“命运共同体”概念的方向与框架。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人类群体的存在形式都可以被看作是共同体,作为人类共在共处的一种组织化形式,共同体更是与人类历史几乎共同发展,其内涵与过程更是具有丰富的层次意义。

2.1“共同体”的含义
从中文字面含义出发,“共”指的是主体或事物的聚积、集中、结合,它强调的是多元主体或多种多样的事物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的“在一起”的存在状态;“同”也就是聚积、结合起来的人或事物所具有的同质性,如活动的同质属性、同质内容、同质目标和同质要求,同质的文化精神特质或相同的价值追求等;而“体”则是从空间范围中包含囊括了“共”与“同”。
2.1.1辞书解释
现有辞书对共同体的概念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表述。《牛津英语词典》对共同体做了如下表述:“人的团体组织成的政治、城市或社会统一体;拥有相同的地区性特征、信仰或追求,但是不住在一起的人群;处于共同目的或共同利益(特别是在国际组织中)而形成的国家间组织”‘。《新韦伯斯特国际百科全书》认为,共同体在社会科学中用来指“一群居住在一个庞大的社会中拥有相似的习俗、利益、特点或信仰的人的术语”。《韦伯斯特第三版国际词典》对共同体做了如下定义,“由一群个体组成旳一个团体,并表现出某些统一的特征的意识;一群由历史意识或共同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利益而结合的人或国家的团体”。
综合辞书中的解释可以发现,共同体是人类的一种团体或集体形态,在共同的地缘区域中或不在共同的区域却拥有共同的历史、信仰、特征,或者出于对共同目的、利益的追求而进行的结合体。
从学理角度出发,对共同体概念的理论化研究目前大多是在西方的知识结构中开展。
在古希腊,共同体被用来指为达到某种共同善的目的而组成的关系或团体。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所有城邦都是某种共同体,所有共同体都是为着某种共同的善而建立的。也正因此,所有共同体中最崇高、最有权威,并且包含了一切其他共同体的共同体,所追求的一定是善。这种共同体就是所谓的城邦或政治共同体。”这个观点为政治哲学中的社群主义方向奠定了基础,在其看来,人类是怀着对于善的追求而结合在一起生活,由共同善组成的共同体构成了城邦生活的核心。

2.2国际政治领域的“共同体”界定
国际政治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在其框架中,有区别于其他领域的独立概念分析与界定。正如奥地利小说家赫尔曼布洛赫在论证小说存在的合法性理由时指出,“其存在的合法性理由应是只有在这个学科中能发现它才能发现的东西”这个观点对于国际政治领域同样适用。
根据上文学者们对共同体与社会联合体思想的分析、政治哲学意义上的社群思想的阐释,可以大致梳理出学者们从社会学和政治哲学角度对“共同体”相关思想的理解脉络,见图。这其中,两只脉络分别侧重于两种不同的研究途径,一是侧重于社会分工的需求,二是系统与单元或结构与行为体的思辨。这两条脉络对我们研究国际政治领域的共同体而言至关重要。

然而,在国际政治领域,对于很多学者而言,“共同体”这一形态是否存在就有很大的争议。至少在现实主义学者们看来,“共同体”根本不可能存在,或者说根本不可能构建,只能作为一个遥远的历史幻想在人们脑海中实现。而现实主义的联盟思想,即“两个或多个主权国家之间安全合作的正式或非正式关系”,也只能看作是一种类似社会学中的联合体思想,其构建本身就带有一种理性的算计与利益的博弈。正如摩根索所言,“一国是否采取联盟政策不是一个原则问题,而是权宜之计”。这对于本文所研究的“共同体”而言,只能作为其发展的阶段性状态,并不能成为概念的中心涵义与重点过程。也正因此,如果我们假定前提为“共同体”在国际世界中存在,那么对于国际政治领域共同体的理解与构建,还需要在除现实主义之外的其他路径中探寻。

第3章中国与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的战略背景............20
3.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与周边国家外交战略的历史演绎...........20
3.1.1探索期:独立自主原则下的结盟与对立..........20
第4章中国与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战略实现的可能...........32
4.1平台:相近的地缘环境.........32
第5章中国与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构建过程中的困境.........37
5.1秩序演变带来地缘政治角力.........37

第6章中国与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战略困境的理性应对

中国与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战略的实施尽管受到种种制约与挑战,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在曲折与前进中不断发展的,因此,不必用悲观的眼光去对待。借用理性的思考与对待能让我们的视角更为清晰、行动更为准确。本章针对第章对“命运共同体”战略的分析,借助第章对“命运共同体”概念与内生机制的阐述,提出方向性的建议应对,以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得以顺利实现。

6.1修昔底德陷讲与中国定位
尽管中国近些年崛起之势不可挡,而美国也确实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衰落的迹象,然而,有一个事实中国必须清楚,那就是当下的中国并不具备成为美国后继者的能力。
近些年,虽然中国被不约而同说成最有希望的美国未来后继者,因为中国令人敬畏的帝国历史、长期以来慎重而耐心的战略传统,以及更重要的令他国羡慕的发展能力,使得世界认为中国旳起在所难免,代替美国成为世界霸权也是理所应当。与之同时,美国对中国的警锡同步上升,不但重新紧谬密鼓部署同盟,而且釆取各种积极措施进行“亚太再平衡”。中国的周边,面对中国起,更是呈现多样的姿态,“机遇论”与“威胁论”纷至沓来。

第7章结语
中华民族作为五千年文明绵延不断的继承者,历来以怀仁重义著称于世。在复兴的道路上,以“中国梦”的实现作为根本追求,以宽厚而博大的胸怀面向世界与周边国家,在道德与行动上对自身严格约束。正如孙中山先生在近百年前强调国人,说中国强盛了要“对于世界负一个大国的责任”,而这个责任就是用自己的和平与发展观感化世界、感化自己的邻居。“如果中国不能够负担这个责任,那么中国强盛了,对于世界便有大害,没有大利……现代世界列强所走的路是灭人国家的。如果中国强盛起来,也要去灭人国家,也去学列强的帝国主义,走相同的路,便是蹈他们的覆辙。”也正因此,中国在与他国的相处中,始终追求共同的发展与成长,绝不希望步入“零和”的游戏之中。
中国与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的战略,基于中国传统的对外交往理念,基于新时代环境变化下的要求,更是基于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理想的追逐。因此,即使前进的路漫漫而修远,中国依然秉着“上下求索”的精神,坚定迈向美好的理想。
齐格蒙特鲍曼曾对“共同体”做过这样的描述:它是一种感觉,它是一个温馨的地方,一个温暖又舒适的场所。它就像一个家,在这个家中,我们彼此信任、互相依赖;它像一个屋顶,在它的下面,可以遮风避雨。
在此,我们也怀着真心的希冀。祝福并期望,在将来,中国与周边国家真正形成如此美好的“命运共同体”,相互信任也相互依赖,共同成长共同发展。这个“命运共同体”,像一棵大树,为我们每一个个体的发展提供保护。最终,实现马克思预言与期盼的那样,达到真正的“自由人的联合体”。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