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青马克思人本思维哲学探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4166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一、西方人本主义哲学传统概述

(一)人本主义探源
Humanism一词于文艺复兴时期出现,来源于拉丁文在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那里,Humanitas 是指一种能够促进个人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发展的、具有人道精神的教育制度,因而 Humanism 的含义有人的、人类、人性、人文科学等,可翻译为人文主义、人道主义、人本主义,比较常见的是人道主义和人本主义。袁贵仁指出:“人道主义和人本主义,两者的思想根源、思想原则是相同的,但人道主义并不等于人本主义。人道主义主要是一种意识形态、社会思想,它侧重于政治、道德、文学等方面的意义。而人本主义则主要指一种哲学理论、学术思想。人本主义可以说是人道主义的哲学基础,人道主义则是人本主义在人文社会科学及社会生活中的运用和体现。”①《手稿》中Humanism 一词主要涉及的是讨论存在之根据和本体的哲学学说即人本主义的含义,尽管其中也有一般的人道主义成分。
人本主义作为一种世界性的哲学学说,有着漫长的历史。因为人们总是天然地以人为中心来观察世界、思考问题,以及处理人和世界的关系,于是也就自发地形成以人为本的世界观。所谓“本”,就是本原、根据。人本主义,是一种把人视为宇宙万物之间所有事物和现象的本体的思想主张,它从本体论上就把人定位为人们竭力寻求的、隐藏于现象背后的统一不变的终极原因和根据。②根据以人的精神为本还是以人的物质性存在为本,人本主义又有唯物、唯心之分。在西方,人本主义思潮一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智者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开始将人置于世界的中心地位。之后,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哲学诉求,开启了从柏拉图到斯多葛学派致力于研究人的精神世界的唯心论人本主义的传统。亚里士多德试图对人的感性和理性在社会性这个维度上加以综合,强调人作为政治动物而存在的属性。在中世纪,新柏拉图派和基督教神学家们,把古代哲学以人为本的真实性偷换成以神为本的虚幻性,把人的完善性置于彼岸世界,以神本主义取代人本主义,造成人的本质的异化,人成了神的奴仆,这一巨大的倒退伴随着欧洲千年黑暗时期。直至 15 世纪,文艺复兴运动主张人乃万物之本,才又重新确立了人的价值和地位。..........................
......................

二、马克思在《手稿》中构建的人本主义哲学体系

马克思构建的人本主义哲学体系或许可以称为一种“费尔巴哈式的”人本主义,它在具体内容上不同于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但是在思想立场上又受费尔巴哈的影响。马克思不满意费尔巴哈把批判集中于宗教领域内,而力求将费尔巴哈的宗教批判方法和成果拓展到对政治、国家和法的批判,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根本层面。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异化的对象性领域不仅有宗教,还包括现实生活,并且是现实生活中的异化导致了宗教领域的异化。
具体来讲,马克思通过对国家和法的初步批判,认识到它们的基础和原动力存在与市民社会中。所以,只有通过对市民社会的解剖才能打开理解国家和法的本质的通道。而市民社会的根本问题是私有财产和私人利益问题,即资本主义私有制本身。所以,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马克思必须将原来计划的研究次序倒转过来。从 1844 年春季开始,马克思中断了对黑格尔国家和法的理论的批判,以及对法国革命史的研究,转而集中精力从事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批判,力图由此揭示资产阶级社会本质,以求获得改造现存社会制度的现实途径。因此,我们在阐述《手稿》中的人本主义哲学体系之前,必须首先了解马克思关于国民经济学的批判,这是其构建人本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前提。

(一)国民经济学批判
在谈到《手稿》的革命性意义时,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则是马克思将哲学研究的视角由天国开始转向人世,转向人的现实的社会生活。所以,在文本当中我们首先可以看到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研究以对人的现实存在的考察为起点,且具体到不同阶级,是从哲学层面对现存社会状况的深层次反思。对马克思而言,现存的社会状况即市民社会的现实,而市民社会又建立在作为人的经济活动产物的全部社会关系之上。
马克思要考察人类社会的真实性,他就自然需要把生产的科学纳入自己思考的范围。而政治经济学就是对于决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日常活动的概括,它是生产的科学,即特定的人类实践活动的科学。①因此,在《手稿》中我们看到,马克思首先对国民经济学(即政治经济学)进行了现实性的批判,由此引出其对于人的劳动本质的考察。.................
.......................

三、《手稿》的思想基础:马克思转向
人本主义的过程及费尔巴哈的影响.................................................28
(一)《博士论文》至《莱茵报》时期:
从初步的间接联系到开始靠近......................................................... 29
(二)克罗茨纳赫时期:初步转向费尔巴哈的人本唯物主义.... 32
(三)《德法年鉴》时期:
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人本学的发挥............................................... 35
四、人本主义理论在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过程中的意义........... 38
(一)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继承与超越................................... 39
(二)向历史唯物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 42
...............................................

结 语
人本主义作为一种世界性的哲学学说,既有漫长的历史也颇具研究价值。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是人本主义哲学,它与人本主义究竟是什么关系,中外学者都有过广泛而丰富的探讨。从《手稿》问世开始,关于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争夺战就开始了,从西方哲学界的三次浪潮到传播至中国、引起反思。尽管人本主义思潮的攻势在中国受挫,但这并不意味着理论问题已经解决,马克思主义哲学仍旧面临严重的挑战。
本文认为,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而言,它是共产主义哲学,是辩证的、历史的、实践的新唯物主义哲学,是对旧唯物主义的超越。但是,当我们提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时,是就一种完整的、系统的成熟理论体系而言的,而作为开创者的马克思本人的哲学思想则有其自身的发展路径,并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思想体系。其中,马克思在青年时期写作的《手稿》就体现出人本主义的哲学立场。这是马克思在哲学学习的起步阶段受传统西方哲学思想,特别是受黑格尔及费尔巴哈哲学思想影响而创建的重要理论成果。本文对《手稿》的研究,正是注意到了青年马克思在其中构建的一种特殊的人本主义哲学体系。所以,本文的主题是以史论结合的视角论述《手稿》中马克思人本主义哲学体系包含的具体内容,这一主题的实质可以理解为既以分析青年时期马克思思想发展及变革为主线来研究《手稿》,也力图通过对《手稿》的深入解读深化对马克思哲学思想变革的理解。...............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4]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M].荣震华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5]列宁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1990.
[6]西方学者论《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
[7]《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100].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
[8]陈先达文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9]陈先达,靳辉明.马克思早期思想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
[10]戴维·麦克莱伦.马克思传[M].王珍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11]戴维·麦克莱伦.青年黑各派与马克思[M].陈启伟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