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之黑格尔法哲学思想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4167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第 1 章 青年马克思法哲学批判的契机

在这里德国诞生了伟大的思想家——黑格尔,在黑格尔去世之后,他的思想传承发生了很大的分歧,而从他的追随者里面,出现了后来与他分道扬镳的马克思。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化和尖锐化。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欧洲,法国大革命正在进行,革命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也震撼了欧洲的封建体系。但法国大革命并未蔓延到德国,虽然在过去的年月里这里一再有个别人士试图消除贵族和市民阶层之间的界线,但社会各阶层对欧洲的局势发展也有了不同的声音。

1.1 黑格尔关于法和国家的思想
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是他在柏林大学任教的第三年(1821 年)出版的,它是根据黑格尔以前多次在柏林大学讲授的《自然法与国家学或法哲学》整理而成的,书的副标题叫做《自然学和国家学纲要》。这本书包含一个前言,一个导论和三个部分的内容,共有 360 小节。黑格尔《法哲学》的出版和在柏林大学的其他讲学活动使得他成为普鲁士王国的“官方哲学家”。在这本书中,他明确提出:哲学主要是或者纯粹是为国家服务的看法。把哲学应用来替反动的普鲁士政府服务,这就使得他的“法哲学”成为表现他的政治观点和立场的最保守的著作。

1.1.1 法是自由意志的定在
“法是自由意志的定在”是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一书的精髓和核心,在这本书中,黑格尔始终都贯穿着“自由意志”这条主线。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一书的导论中专门来探讨什么是自由,什么是自由意志,进入到本书的具体分析时他就不再探讨这个问题了。然而在本书中他探讨问题的一切思路和逻辑线索又是紧紧围绕着自由意志这个问题。所以黑格尔在导论里面专门来阐述这些预先的假定,这些法学的前提。法学以自由意志的探讨作为它的前提,所以他讲法的理念是自由,自由是意志的根本规定。人的意志的根本规定就是自由,也就是意志本身就是自由的,凡是意志都是自由意志。所以黑格尔说自由就是意志的根本规定,就像“重量是物体的根本规定”一样。只有自由而没有意志是一句空话,自由只有以意志作为主体才是现实的,另一方面只有意志而没有自由是一个无意志的自由,那只是幻想,是不现实的。
黑格尔在导论里面对自由的层次进行了划分,分别是:抽象的自由、任性或任意的自由、具体的自由。黑格尔非常看重第二个层次的自由,因为它特别地属于法学的层次。任意的自由本身是很复杂的,它有两个方面,分别是形式的方面和内容的方面。形式的方面是主观的方面,就是欲望,也就是对某个目的的追求。...................
...................

第 2 章 青年马克思法哲学思想的理论维度

2.1 马克思的自由观
几千年来哲学大家在自由观问题上的探讨,直接或间接地成为青年马克思自由观的思想来源,或提供了马克思自由观发展的背景和材料。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自由理念。自由是崇高而美好的。从一定意义上讲,人类艰难曲折的发展史,就是人类向往自由、追求自由、争取自由和不断开辟自由之路的奋斗史。

2.1.1 哲学史上的几种自由观
人类最早的自由观是伴随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而产生的。自我意识的出现使人能够分清自我和对象、自我与环境的关系。这种区分使人们意识到了自我的生命内在要求同外部环境限制的冲突。同时,也意识到了外部限制的无法克服与解决,于是人的这种内在生命要求就以一种幻想的方式得以表达,这种表达表现为神话和宗教。在神话中,想象的力量超越了现实。但是,神话毕竟是虚幻的,对人的现实生活没有现实的影响,于是人们又从宗教中寻找来世的自由。在宗教观念中,现实生活是无意义的、痛苦的、不自由的,只有按着神灵、上帝的引导和训诫才能实现死后的自由——上天堂。这些幻想的自由对于现实的无奈中的人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这种自我欺骗式的自由追求最终因生命本身的现实要求而转向人的现实生活。
在寻找现实的自由中,理性代替了想象,但当人们开始用理性为自由寻求根据时,还无法摆脱人与自然对立的观念,这就导致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从人的自然性出发,把自由的根据理解为实现世界的因果必然性,认为自由就是顺应自然的本性。这种认识否定了逃避现实的幻想的自由观,但抹杀了意志的自主性,陷入另一极端,实质上是否定了人可以自由行动。另一种倾向是从人的意识性出发,用主观性统一客观性,把自由的根据理解为理性的活动,认为自由就是意志自决。这种认识始于古希腊的理念论,近代唯理主义使这种观念达到高峰。其代表人物斯宾诺莎认为,自我决定是支配一切存在物的实体的本性,这种自主性即是自由。他说:“凡是仅仅由自身本性的必然性而存在,其行为仅仅由它自身决定的东西叫做自由。反之,凡一物的存在及其行为均按一定的方式为他物所决定,
便叫做必然或受制。”.....................
................

.第 2 章 青年马克思法哲学思想的理论维度.................10
2.1 马克思的自由观 .....................................................10
2.1.1 哲学史上的几种自由观........................................10
2.1.2 青年马克思的世俗自由观....................................11
2.2 费尔巴哈的哲学影响 .............................................13
2.3 对黑格尔法哲学的超越 .........................................15
2.3.1 批判黑格尔“颠倒主体和谓语”的缺陷 ..................15
2.3.2 批判黑格尔的内部国家制度................................17
第 3 章 青年马克思法哲学思想的独特视角..................20
3.1 历史唯物主义的开端 .............................................20
3.2 马克思哲学批判和社会批判的开端 ......................21
3.3 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开端 ........................22
.......................

结 语
《批判》是青年时期的马克思一部未完成的大作,内容十分丰富,同时由于马克思的思想处于急剧转变的过程中,要准确的判断马克思的每一个观点都是很困难的。
在德国乃至欧洲的深厚的文化土壤和渊源的思想财富之下,青年时期的马克思吸取了积极的养分,用扬弃的姿态,从社会的现实环境出发,把哲学从“天国”拉回到“人间”,开始了新的哲学革命。
马克思哲学世界观第一次转变就由《批判》开始。他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开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思考。由《批判》开始,马克思确定了自己一生的奋斗目标,并在以后的思想发展历程中,以睿智的眼光为人类找到了一条现实解放的道路。
马克思把改变世界的理念引入自己的哲学,从根本上改变了哲学的基础,即把哲学的阿基米德点从思想性的观念转移到了实存性的人的感性活动之中。马克思采取的是一种与解释世界不同的改变世界的方式,因此,马克思对人、世界、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解也与黑格尔所代表的传统哲学发生了颠倒。马克思哲学的根本旨趣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哲学不再探讨以怎样的方式‘解释世界’最为合理,而是从根本上抛弃了那种‘解释世界’的企图”。马克思的“改变世界”就是从打破黑格尔的独立的精神王国开始的,从批判黑格尔的关于法和国家的哲学开始。
马克思哲学不再是任何意义上的理论哲学,而是一种实践哲学。实践作为以“改变世界”为旨趣的实践哲学的灵魂,其真义在于现实具体的、实实在在的人的感性活动,而不只是一个解释世界的概念或范畴。

参考文献
[1]邓晓芒.邓晓芒讲黑格尔[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71-172.
[2]张桂林.西方政治哲学—从古希腊到当代[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209.
[3]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序言的第 8 页.
[4]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序言的第 11 页.
[5]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285.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 2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305.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 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452.
[8]黑格尔.小逻辑.北京:商务印书馆[M].1997:5.
[9]黑格尔.小逻辑.北京:商务印书馆[M].1997:12.
[10]黑格尔.精神现象学[M].下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183.
[1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 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7.
[1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 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1.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