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科书哲学的产生、内在逻辑及其内在缺陷
教科书哲学是在产生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基础之上,它的产生正值苏联社会由封建制国家转向社会主义国家,为了这场社会革命和政治革命,寻求理论上的根据,苏联领导人和哲学家们通过教科书的形式创立的。它经历了长期了的继承与发展,也暴露出了理论的缺陷。认清其缺陷,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思想。
1.1 教科书哲学的产生及其内在逻辑
教科书哲学是苏联哲学家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基础之上,从苏联的具体政治经济前提下,在政治领导人的推动下,创立的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教科书形式的体系。苏联教课书哲学是在马克思哲学传入后,在当时苏联刚刚成立之际,面对落后的经济文化状况和宗教信仰的根深蒂固,苏联领导者为了人们能够更快的接受马克思主义,巩固国家政权而由众多的哲学家通过舍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具体语境,搁置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其他哲学及其其他哲学史的种种复杂关系,用宗教传播传播相类似的手法,浓缩成了一系列人们便于理解的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苏联教课书哲学的基本内容。因教科书哲学的发展快速地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普列汉诺夫作为先驱者,体现出一定的体系框架,后在苏联领导人列宁、斯大林进行了发展。它的产生最终目的是为苏联政治事业做理论论证。
苏联教课书哲学的演进经历了长期的过程,其逻辑线索也经历了继承和批判。普列汉诺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传入俄国的先驱者。他不仅对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对俄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的早期著作《论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等,已经显露了俄国马克思主义体系化的趋势。1882 年之后他的思想由“民粹派”转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来,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第一,普列汉诺夫肯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哲学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并不是无条件、无顾虑的,而是在哲学史上的一场大革命。他强调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继承性,认为费尔巴哈是马克思直接影响者,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论是直接从费尔巴哈哲学反对唯心主义开始而且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原理来解决问题。....................
........................
2 实践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存在的原因
实践在古代哲学、近代哲学和马克思哲学中都有体现,不同的哲学中有着不同的含义。通过对实践的研究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观点的独特性和优越性,同时能够认识到实践的本质。从实践到实践思维再到实践思维方式,哲学经历了一个不断扬弃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本质显现和社会的发展得到了充分体现。
2.1 实践哲学的奠基作用
实践作为哲学概念出现以后,经历了古代伦理实践哲学理论、德国古典理性实践理论和感性实践理论一直到马克思实践思想的提出,他们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其中众多观点相似但内涵不一样。所以分析研究他们的形成,为马克思实践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2.1.1 古代伦理实践哲学理论的形成
古代实践理论是自然本原论或自然本体论,探索的问题实践是什么,主要是通过从实践的始源和实践的对象性来展开,换句话说,就是世界的本原或本体是什么,本原或本体就是实践的本真的存在。通过这种还原论我们可以看出,人在自然界中生存,并在自然界的基础上形成各种关系,可以说人依赖于自然界,而人的本性也是从他的本原开始的。古代实践理论注重的是人和自然界的共同存在,在此基础上 所以才导致亚里士多德的那个第一本体既具有了“神性”,却又可以成为理智科学的对象。中世纪神学所讲的上帝就是从对象化于自然的实践本性本质发展而来的。
亚里士多德的实践理论主要表现在政治伦理领域,要从根本上理解亚里士多德的实践理论,首先在要理解他的本体理论。亚里士多德将实践表现在的本体理论中。他将实践本身含有的矛盾体现在事物本质中,之后用事物的本质去说明实践,因此实践成为凌驾一切的最高本体。这种形式是超实践的,以此来说明实践理论。这种理论具有双重性。其一,因为实践是最高本体,它肯定了实践的能动性;其二,它把物和实践混为一谈,因为实践本质在在客体角度来说成为物的本性,而这样就将实践被自身的物化实质所主导。亚里士多德在这种形式下其实践理论最后导致了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对立。...................
............................
3 实践哲学的逻辑发展脉络及其当代意义...................................................25
3.1 实践哲学的逻辑发展脉络....................................................................... 25
3.1.1 从物质本体论到马克思的感性活动思想 ......................................... 25
3.1.2 从直观唯物主义到实践唯物主义 ..................................................... 26
3.2 实践哲学的当代意义...............................................................................30
3.2.1 实践哲学的理论意义 ......................................................................... 30
3.2.2 实践哲学的现实意义 ......................................................................... 31
..............................................
结 束 语
马克思实践哲学从哲学的历史和逻辑的角度完成了对苏联教科书哲学的超越。苏联教科书哲学由于当时的历史环境决定了理论存在缺陷,不能真正反映马克思哲学的本质。在对传统哲学的批判中,马克思哲学确立了实践的思维方式,以实践为基础,实现了主客体的统一。马克思哲学关注的是人的问题,在社会和历史发展中,人在实践的基础上推动了社会和历史的发展。重新认识马克思实践哲学,有助于理解马克思哲学变革的重大意义。当今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马克思的实践哲学,真正理解了马克思实践哲学,才能促进社会发展并实现人自由全面的发展。
哲学转向现实的生活世界有助于理解哲学的变革。传统哲学不能真正理解人的现实生活世界,而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体现了这种转向,也为后来的哲学思想提出了指导意义。我国的哲学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在对教科书哲学的反思中也体现出了这种向现实生活世界的转向,教科书哲学哲学运用的是还原论的思维方式,将实践本体论化,没有真正理解人与现实世界的关联,也导致理论成为一种简单化和教条化的哲学体系。
哲学的改革的实质其实是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这就需要对传统哲学的本体论思维进行思考和批判,而且还要真正的融入到人的现实生活来进行表达,马克思哲学的实践哲学为哲学的这种转向打下了基础。因此,从根本上说,只有正确的理解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才能在现实生活中促进国家的繁荣和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德]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 [德]费希特.费希特著作选集[M]第 1 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3] [德]黑格尔.历史哲学[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1
[4] [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1986
[5] [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
[6] [希]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7]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8] 董晋骞.实践之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9] 高海清.找回失去的“自我”[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0]高海清.哲学的憧憬[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7
[11]高清海.高清海哲学文存[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12]贺善侃.实践主体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
[13]列宁.列宁全集[M]第 4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14]列宁.列宁选集[M]第 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5]陆杰荣.形而上学与境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
实践哲学如何超越教科书哲学—基于历史的逻辑的角度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马克思,教科书哲学,实践哲学,超越,历史与逻辑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