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天然地皆政治的动物论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4282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城邦的诞生

第一节、为什么城邦最高

亚里士多德开卷即说:我们见到每一个城邦各是某一种类的社会团体,一切社会团体的建立,其目的总是为了完成某些善业——所有人类的每一种作为,在他们自己看来,其本意总是在求取某一善果。既然一切社会团体都以善业为目的,那么我们也可以说社会团体中最高而包含最广的一种,它所求的善业也一定是最高而最广的:这种至高而广涵的社会团体就是所谓‘城邦’,即政治社团。
在这里亚氏说明了城邦最高的两个原因:第一,它包含最高最广的社团;第二,它追求至高的善业。实际上也就是从经验上给出城邦最高的结论,虽然也能从其中窥见其自然本性以及品质方面的根据。但也仍然会使人禁不住要问:为什么城邦它“包含最广”?这样一个问题只有在后面亚氏讲到城邦的发生的过程中才逐渐清晰起来。另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就是,所谓“至善”它究竟是一个理论的设定,还是一个现实的可能。也许在亚里士多德的同构理论中,这两者是根本不矛盾的。理论是现实的理论,现实是可理论化的现实,在亚氏那里,是没有鸿沟的。但是,即便是这样一种“至善”可以达到——按照亚氏的自然生长理论:“每一自然事物生长的目的就在于显明其本性。又事物的终点,或其极因,必然达到至善”——在“至善”之后必将也像其它人或动物一样逐渐走向衰亡。那么,这样一种“至善”为城邦所追求的目的何在,它的动力又是如何?也许在亚氏看来,理论的政治与现实的政治之间的唯一区别就在于此。在亚氏的《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他间接地谈到了这一问题,标以“在世的幸福”来论人的幸福的易逝性。他说到:“幸福的人不会因为运气的变故而改变自己。他不会轻易地离开幸福,也不会因一般的不幸就痛苦,只有重大而频繁的灾祸才使他痛苦。”由人而及城邦,则一个至善的城邦即便遭遇些不幸,只要不是“重大而频繁的灾祸”,就也不会使这个城邦失去它的至善性,不会使城邦里的人感到不幸福。“造成幸福的是合德性的活动,”由此可见,城邦的生长与一般自然物的生长是不一样的,一般自然物的生长不受自己支配,自然已经把它们安排得最好了:“因为在自然中,事物总是被安排得最好。”.................
......................

第二章、 城邦的发展——城邦另外一种意义上的“至善”

城邦的长成虽然出于人类“生活”的发展,但是其实际的存在却是为了“优良的生活”。人类构建城邦只是在其自然发展过程中走向一个终点,而对于人类追求“优良生活”来说,它却只是一个起点。 在这一条寻求“至善”的道路上,人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前面说过,城邦虽然至善,只是在两个意义上:一、在自然意义上,城邦的组织结构为人类生活提供了最大的优越性,自然环境为人类生活提供了最大的便利性;二、在整体意义上,城邦从全体公民的福祉出发,为人们制定了一条通于至善的大道,而要实现这种至善,则要靠大家的努力。那么,要怎样努力才能实现真正的“至善”呢?

第一节、城邦的原则与品质——正义与公正

1、 正义与公正的辨析
“城邦以正义为原则。由正义衍生的礼法,可凭以判断是非曲直,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而政治的公正或不公正如我们看到的是依据法律而说的,是存在于其相互关系可以由法律来调节的,即有平等的机去治理或受治理的人们之间的。”
因此,从这样一种逻辑关系看来,正义与公正之间具有这样一种原则与品质之间的先后关系。然而它们之间的关系似乎也并不怎样明确,在《政治学》卷三章九谈论正义的话题时,正义显然又与公正划等号了。我们姑且将正义与“政治的公正”划等号吧,因为正义的原则与政治的公正之间虽然有如是的逻辑关系,但是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它们却是一致的,是一回事。
“政治的公正是自足地共同生活、通过比例达到平等或在数量上平等的人们之间的公正。”由此,可以看出城邦之所以需要公正,乃是在于公平分配各自的利益,而要享有公正,则也需要享有一定的利益作为基础。政治的公正,是只对那些有资格享有公正的人而言的。而我们之所以说正义与政治的公正,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没有区别,就是因为正义的原则恰在划分公民的资格的时候已然贯穿到我们生活当中了,任何一种具体的公正行为都逃不掉正义原则的指导,并且任何一种不公正的行为都逃不掉正义的谴责。
2、 为什么城邦以公正为第一品质
就个人的德性来说,“公正是一切德性的总括。”而城邦则建立一个人的德性之上,如果大部分人都不能做到他力所能及的公正,成为一个“善”的公民,那么,那么城邦也就会由此败坏(当然,公民的“善”不能完全依靠自觉,它同时也需要法律的强制来加以引导)。.................
......................

目录
导言...........................................1
第一章 城邦的诞生..................................9
第一节 为什么城邦最高.........................9
第二节 城邦的发生.................................11
1、 分析的方法与因果联系...........................................11
2、 分析出的城邦.............................................................13
第二章 城邦的发展——城邦另外一种意义上的“至善”.......18
第一节 城邦的原则与品质——正义与公正....................18
1、 正义与公正的辨析......................................................18
2、 为什么城邦以公正为第一品质.............................19
第二节 政体——正义的产物和公正的保障..............21
1、 政体是正义的产物............................................21
2、 公正是政体的保障...................................23
3、 法律是公正的保障................................24
第三节 城邦的理想与理想的城邦............25
1、 城邦的理想——优良的生活.............25
2、 理想的城邦.......................................26
第三章 编织术.................................28
第一节 编织的技艺....................28
第二节 中庸之道....................32
文献.........................................34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亚里士多德是企图从理想与现实的城邦之间找到一条中庸之道:在理论中可预期,在现实中可执行。因而对于亚氏的政治理论,在阅读的时候遇到有矛盾的地方或者困惑之处,我们应首先从亚氏的这种中庸的努力来考虑,进而区分其中理想与现实的因素。于是这里就牵涉到一个价值观的问题:绝对主义与功利主义的较量。显然我们不能说亚氏走的是和他的老师一样对善的绝对主义的态度,但是也不能将其视为如智者一般的功利主义思想,而是在于取其中间:尊重每个个体的选择,并且希望促其善德,“城邦中的人”就是这种中庸之道的结合点。因而“城邦之善”我们可以完全说它是一个理论的设定,真正的现实的善乃在于每个公民的善的实现。所以重要的不是城邦从哪里来,而是向何处去。
实际上,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发现,亚氏所坚持的是与他老师相同的政治理想,那就是“城邦之善”,只不过柏拉图追求的是理想城邦的唯一现实可能形式“哲人王”,而亚氏则将目标从这种绝对的高度松绑下来,或者说换了一种视野:柏拉图是先建立善的政制,然后目标乃是善的公民;亚氏则力求指导人们自己对自己负责,自行向善,而不是像照看小孩子一样照看他们。其实说到底目标也是一样的,都是为了人的幸福生活。

中文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 译, 商务印书馆,2007
[2]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廖申白 译, 商务印书馆,2006
[3]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M],李真 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
[4]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全集》[M],苗力田 译,第十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5]柏拉图,《政治家》[M],洪涛 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6]柏拉图,《理想国》[M],王晓朝 译,人民出版社,2005
[7]荷马,《伊利亚特》[M],罗念生、王焕生 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8]列奥·施特劳斯,约瑟夫·克罗波希 编,《政治哲学史(上)》[C],李天然等 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9]刘小枫 陈少明 编,《政治生活的限度与满足》[C],华夏出版社,2008
[10]托马斯·阿奎那,《亚里士多德十讲》[M], 苏隆编 译,中国言实出版社,2003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