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与办共领城的重构——阿伦特政治哲学思想浅论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4262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公共领域何以成为问题—公共领域的衰弱(上)

思考过去也意味着思考未来,出于对过去的责任,也出于对人类未来是否还会发生类似事件的忧虑和关切,阿伦特直面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这一页,尝试着去理解它、思考它、批判它。她在《极权主义及其起源》一书的序言中写到:“理解意味着有意识地检视和承担起本世纪压给我们的重担—既不否定它的存在,也不在它的重压下卑躬屈膝。简言之,理解意味着无论面对何种现实,总要坦然地、专心地面对它、抵抗它.”’
通过阿伦特对极权主义运动兴起和发展的过程中的反犹主义—帝国主义—极权主义三个环节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到,公共领域的诸要素遭到了破坏,其中包括了民族国家走向衰弱,政党制度遭到破坏,法律体系遭受践踏,公民的基本权利受到侵害,而更为严重的是人的内在道德人格受到腐蚀,基民兴起,基力哲学占据了主导地位,暴力替代了权力,意识形态的伪善和谎言双管齐下,直到走向最后的恐怖,把人从精神和肉体上进行双重的毁灭,人被驱赶进集中营、被施与大屠杀还不算,甚至连死亡也失去了“意义”,因为人们被大规模地洗脑,事实被篡改,无人记忆,真相不明,至此,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毁坏和瓦解。这么一个触目惊心的过程是阿伦特思考公共领域重建的起点,也是本文一、二章试图阐发的主题。
同样对极权主义运动作出分析与批判的思想家有许多,如阿伦特同时代的赫伯特。·马尔库塞就是其中的一位,两人的思想在某些方面也有可比性,比如他们的政治思想都反对两种罪恶:极权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消费主义.英国学者迈克尔·H·莱斯诺夫对二人的思想作过一个简要的比较,并认为阿伦特的思想更具原创性,本文同意莱斯诺夫的结论,但认为他对阿伦特的这种原创性之表现的描述还不够充分。的负面影响还远远没有得到很好的清理和批判。阿伦特所傲的工作,就是从这方面着手,并将这种意识形态与之对公共领域或者说政治领城的破坏相联系了起来。本文认为,以上才是阿伦特政治哲学原创力的表现。我们今天重温她的思想,着力于此才可能更有意义。.......................
...............................

第二章公共领域何以成为问题?—公共领域的衰弱(下)

一、政治领域中的权力与暴力:

为什么要提出在政治领域中的暴力问题?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暴力问题长、以来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而今已成为政治领域中一个非常严重而普遍的巴象;二是人们普遍地把基力与权力划上等号,把基力看作是权力的一种表现,又而对政治产生了重大的不良影响。
针对以上无论是在实践领域还是在理论领域中存在的忽视和误解,阿伦特首云指出,不仅在过往的历史上充斥着攀力,而且随着技术手段的发展,攀力可能醉致的后果也将越来越严重,这个问题已经到了一个再也不容轻易对待的地步”,她说到:“正如列宁所预测的那样,这个世纪是一个战争和革命的世纪,也叁一个充满攀力的世纪。……而当今……,基力工具的技术进步,它己经达到了鱿样的程度:没有一种政治目标能与它们的毁灭潜力相比,也没有一种政治目标旨证明它们在武装冲突中的实际应用是否得当。”而基力手段的日趋完善,也将巨当于勺的政治的发展方向变得愈来愈不可预侧:“那些致力于完善毁灭手段的人,连终使技术的发展达到这样一种水平:他们的目标—战争一一也快要被完全消乏了.这正是无处不在的难以预知性的一个象征。”诸如生化武器等的出现使得愁力的威力更趋一层,而这种发展的趋势将完全改写以往常规战争、政治与攀力概念,一旦使用某种最极端的暴力手段,就是彻底的毁灭,“我们现在知道了:己物武器的发明使得‘个人小集团……能颠搜战略性的平衡’,它的成本低得也己以使那些‘无力发展威力惊人的核武器的国家’有能力制造。”而“任何一方戈胜,都意味着双方的末日。”然而,与这种严重程度形成鲜明对照的却是人们寸基力问题的普遍忽略,“人们对暴力以及它任意的本性的理解太过肤浅和忽略产,以致于没人对显而易见的事情提出疑问或进行检测.”’人们往往将攀力视为别的现象的,有意无意地忽略这个问题,不愿意从正面去谈论它,更连论深入于析和研究它的本质是什么,它与权力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它在政治领域中起了十么作用等等。对此,阿伦特认为,对暴力问题的重视不能再耽搁了,必须在政身领域里对权力与攀力问题重新作出检视。.....................
............................

目录
中文摘要.........................................................................1
导论...............................................................................1
一、问翅的由来—从公民社会到公共领城.............................1
二、阿伦特的政治哲学与公共领城理论................................3
三、文献练述............................................................................4
第一章公共领城何以成为闷班一一公共领城的衰弱(上)....................8
一、极权主义的兴起与反犹主义..................................................9
二、政党制度的嘴变与原子式的个人...........................................12
三、极权主义运动下的人的精神状况和.民的出现..........................15
四、法律人格的丧失对公民权利的伤容........................................18
五、愈识形态恐怖对公民道德人格的破坏和对公共领城的版容........21
第二章公共锁城何以成为问理?—公共领城的衰弱(下)....................28
一、政治领城中的权力与.力.......................................................28
二、平庸的恶与罪贵问题.........................................................32
三、政治中的同情与伪替.........................................................38
四、政治中的谁言...................................................................41
五、无人的统治和大众社会的兴起..........................................45
第三章公共空间的,建何以可能?—回到思的问越....................50
一、思的事情.....................................................................50
二、当我们思考时,我们盆身何处........................................52
三、思与共通感的内在冲突..................................................54
四、思与自由的困境............................................................57
五、哲学与政治:对海德格尔的补正...........................................63
第四章公共领城的盆建如何可能...............................................72
一、人的复数性、人的出生与公共领城的重建............................72
二、事实真理与政治领城.......................................................74
三、公共领城和私人领城的互生关系.......................................77
四、公民异议权与弹性公共空间的建构.....................................82
五、参与式的民主与公共领城的建设........................................86
第五章思与公共饭城的关系何如-从康德的政洽哲学出发...............91
一、思想和行动:旁砚者与投身者的冲突与胜合...........................91
二、判断力一思与公共领城之间的桥梁......................................94
三、思想的公共性和可交流性与公共领域..................................98
四、审美诸能力在道德一政治领域的作用................................101
五、对趣味与判断力的再思考:与伽达默尔的比较.....................104
结语自由的悖论与再探索—兼论对阿伦特政治思想的评价.........112
参考文献...........................................................................116

结语:

在来自对阿伦特的批评中,同样被视为20世纪重要的思想家的以赛亚·伯林所说的评价可谓最为尖刻,几乎全盘否定了阿伦特的思想,柏林在接受记者拉明。贾汉贝格普的采访中谈到对阿伦特的评价,声称“没有迹象显示她有严肃的哲学思考和史学思考”,认为《极权主义的起源》的观点并不新颖,是一本意识’形态的书,“令我讨厌”,《人的条件》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而《艾希受在耶路擞冷》是一本荒谬的书,他无法接受恶的庸常性的观点,还认为阿伦特的思想既不受任何人的影响也未影响其他的人,结论是“任何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和严肃认真思考的思想家都不会与她为伍”.1本文认为,柏林的以上说法都是不能成立的并充满了情绪性的偏激。
首先,《极权主义的起源》不是一本意识形态的书,恰恰是对意识形态的批评;柏林对《人的条件》主要观点的归纳是错误的,阿伦特并不是在谈什么古希腊人尊重劳动而犹太人不葬重劳动,她在书中主要是通过对劳动、工作、行动和私域、公域的区分来对人的行动生活和政治活动的基础作出反思,柏林的说法与此风马牛不相及;而在·《艾希受在耶路撒冷》一书中提出的恶的庸常性问题,恰恰是阿伦特的思想独到的地方,柏林可以不同意这个观点,但这也许就是他本人不够深刻和思想庸常的表现。...............

二、中文参考资料:

1、汉娜,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林孩华译,台湾中译本,台北时报出版公司。
2、汉娜·阿伦特:《论人的条件》,竺乾威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汉娜·阿伦特:《共和国的危机》,蔡佩君译,台湾版,时报出版社,1996年。
4、汉娜.阿伦特《关于攀力的思考》,载于《一个战时的审美主义者—纽约书评论文选》,高红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
5、阿伦特等著:《‘耶路撒冷的艾希曼):伦理的现代困境》,孙传钊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6, Hannah Arendt: On Revolution the Viking Press. New York. 1965
7, HannatrArendt: Men认Dark TFme} New York ,1968.
8. Hannah Arendt: Between Past and Future. Penguin Books. 1977
9, Hannah Arendt: Crises of the Republic. Haroourt Brace Jovanovich. 1972
10, Hannah Arendt: Critical Essays,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Albany 1994.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