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压力与内部改革——日美贸易摩擦及其国内后果的政治学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4301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理论建构

外压视角是透视战后日美贸易摩擦的关键切入点。双层博弈理论是研究国际贸易谈判和协议的核心理论范式。本章将分别阐述两者的主要观点、基本假设和内在逻辑,并探究两者之间相互补充和完善的可能性。

第一节外压的视角

一、外压概念的界定

l、“市场性外压”与“政治性外压”
在分析对外经济政策时,可以看到两种形式的外压。’一种是“市场性外压”,另一种是“政治性外压”。“市场性外压”是指由于国际经济构造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压力,往往由国际市场施加,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国际投资资本的流动、汇率金融市场的动荡、石油等特殊商品价格的起伏、国际贸易条件的变化等。在国际贸易中,随着外部条件的改善,会导致三个结果。一是增加每个国家内要求扩大国际贸易和支付自由化的压力,包括消除贸易的结构性障碍等。二是国民经济产生广泛的政治压力,要求改变原有的封闭状态。三是随着经济中自由贸易中获利的程度增强,产生了变化的总体压力。概言之,市场性外压产生的初始因素是国际市场这双“看不见的手”,其背后是供需平衡、理性逐利的基本经济动因。“政治性外压”是指由他国施加的、迫使本国实施政策变更的压力。在本研究中日本所受外压即指“政治性外压”。这一外压的政治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外压的产生原因与日美国内政治有关,而且其交涉和解决主要通过具有强烈政治意味的经贸谈判。
日美间贸易外压的产生、作用和缓解大致包含三个过程。首先是美国国内压力产生的政治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于特定产业国际竞争力下降、失业率升高、经济增速放慢等直接经济原因导致相关利益群体对贸易对象国日本产生不满,要求回归原有状态或改善现有不利局面。通过利益集团的院外游说等机制,这一压力得以聚合并传达至美国国会和美国政府,最终导致行政当局的政策决定。其次是日本国内压力应对的政治过程,从探讨应对策略到作出政策决定。再次是日美两国互动的过程。 这一过程包含信息交换、压力传导、正式或非正式的交涉谈判等内容,过程本身影响着两国国内各自决策的进行和政策决策的结果。这一互动过程的结果主要分为两个方向,一是双方达成妥协,就自主限制、市场开放等措施形成意见一致,二是谈判和交涉破裂,由此导致新一轮谈判的继续、报复措施或诉诸多边争端解决机制。.....................
.......................

第二章日美贸易摩擦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贸易摩擦贯穿于整个日美关系史(表2一1),贸易摩擦的起伏深刻影响着日美关系的整体变化。在此期间,日美关系曾出现过三个低谷,均与贸易摩擦息息相关。第一次源于1982年由汽车摩擦引发的经济对立。第二次肇始于1987年的东芝机械事件。第三次则位于90年代前半期,起因是克林顿政府以“目标数值”为代表的对日管理贸易政策。
日美贸易摩擦中外压作用的一般过程是:美国议会受利益集团的院外游说等驱使,对行政当局施加保护主义压力;美国政府对日本政府提出针对性要求,外压由美国国内传导至日本国内;日本政府对美国的不满指责和改革要求予以全面拒绝,并采取针锋相对的强硬态度;美国政府进一步强化压力,诉诸制裁或威胁制裁等手段;在美国谈判态度坚决、谈判回旋余地较小的情况下,日本政府作出细小让步;经过艰苦的谈判,双方最终达成模棱两可的协议,但美方收获的谈判成果一般小于要价和预期。’这一过程从美国国会和产业界的“骚动”(cry)开始,到最终的协议结果使美国行政当局和日本都“长出一口气” (sigh)结束。因此,日美学者将这一模式称之为“cryandsigh”现象。由日美贸易摩擦导致的贸易交涉包含对话、磋商、谈判、诉讼等多种形式,产生的结果也各具形态,如条约、协议、协定、合同、备忘录、计划、倡议、承诺、甚至密约,既有正式的书面协定,也不乏口头约定等“君子协议”,既包括两国政府间、相关部门和省厅之间达成的协定,也涉及两国汽车制造业巨头等大型企业间的各种协定。
从全局来看,20世纪60年代以后,日美贸易摩擦整体上呈现出“慢性化、复合化、构造化”的特征,经历了逐步深化、逐步升级的发展过程。其发展轨迹表现为:摩擦的焦点由美国限制日本产品进入本国市场转为力图打破日本社会的封闭性;摩擦的领域由牛肉、柑橘等个别产品或纺织、电信等单一行业逐步上升为涉及政治经济体制的整体争端;摩擦的内容逐渐由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产业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高附加值产业升级;单纯贸易领域的摩擦逐渐外溢至与贸易相关的汇率、金融、资本市场等其他经济领域;日美经贸谈判由双边领域的“规则导向型”谈判向克林顿政府前期的“结果导向型”谈判偏离,并在90年代后期逐渐转向多边和双边并重的“规则导向型”谈判。................
........................

第三章日本政府的双层博弈.......................................103
第一节日本受制于美国贸易外压的原因分析..........103
一、国际体系层次的分析.............................................103
二、双边层次的分析.....................................................110
第二节美国对日贸易外压有效性的基本评估...........113
一、美国对日贸易外压有效性的纵向评估................113
二、美国对外贸易外压有效性的横向比较.................120
第三节贸易摩擦推动下的日本国内改革......................121
一、“制度疲劳,,、外压激励与国内改革.....................121
二、国内改革对外压的内生需求.....................................126
第四章外部压力与内部改革...............................................129
第一节外压强度一与改革效果的“非线性”关系.........129
一、三大解决机制的对比分析............................................129
二、三大解决机制内部的个案分析....................................130
三、单一问题领域的个案分析.............................................131
第二节国内利益集团与外部压力的非对称性.....................34
一、内压与“颠倒的第二意象”解释模式.......................................134
二、外压施动者美国的国内政治分析:外压动力与谈判立场 ......136
三、外压受动者日本的国内政治分析:力量分布格局与利益诉求....146
四、外压与内压的博弈.............................................................................160
五、案例研究:大店法的废止................................................................161
第三节日本应对美国贸易外压的策略与手段...........................................167
一、边缘政策与“獭户际政策”................................................................167
二、日本应对美国贸易外压的具体策略与手段.....................................168
三、多边机制中的‘。进攻性法律主义,,与“反向外压”....................170
第五章结语:战略性贸易摩擦的“外压模式”及其启示...........................175
参考文献...........................................................................................180

结语:战略性贸易摩擦的“外压模式”及其启示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曾指出,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是世界变化的主要原动力,它影响到社会结构、政治制度、军事力量以及各个国家和帝国的地位。由于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不尽一致,由此导致大国间的折冲蹲姐。战后日美贸易摩擦和美国对日外压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像日本这样新兴大国在崛起过程中,往往同现有国际体系和现有大国(如美国等)在经贸领域发生冲突,这一冲突即为“战略性贸易摩擦”。简单地说,战略性贸易摩擦体现出必然性、递进性和长期性三大基本特征。
首先,战略性贸易摩擦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新兴大国,特别当其又作为贸易大国出现时,必然引起国际分工格局和利益分配格局的巨大变化,从而导致既得利益集团与新兴大国之间的博弈。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日美大国之间的战略性贸易摩擦源于某些经贸因素,如产业结构、经济政策、交易惯例的差异等,但究其实质是人国对于国际地位和战略利益的角逐。正如美国负责远东和太平洋事务的前助理国务卿理查德·霍尔布鲁克(形 chardHolbrook)指出的,贸易失衡和日本在经贸领域的某些不正当举动并不是日美经济战的关键,美国对日本耿耿于怀的核心在于对其优势旁落的忧虑等其他原因。
其次,战略性贸易摩擦并不仅仅局限于贸易领域。贸易摩擦、汇率摩擦和体制摩擦是层层递进、渐次演变的,其核心和归宿是体制之争。通过要求新兴大国在政治经济等体制七与之趋同,现有大国得以最大限度地维护其在双边层次和国际多边机制中的既得利益。
本研究仅仅对战后日美贸易摩擦和美国对日外压进行了政治学角度的分析尝试,全面、深入地剖析日美贸易摩擦和中美贸易摩擦之间的异同将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人民日报》,2006年3月17日,第l版。
2.M.戴斯勒:《美国贸易政治》,王恩冕、于少蔚译,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年版。
3.阿维纳什·K·迪克西特:《经济政策的制定:交易成本政治学的视角》,刘元春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艾尔·L希尔曼:《贸易保护的政治经济学》,彭迪译,平新乔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安场保吉、猪木武德编:《高速增长》,《日本经济史》第8卷,连湘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
6.奥德尔:《世界经济谈判》,孙英春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
7.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1500一2000年的经济变迁与军事冲突》,陈景彪等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6年版。
8.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蒋葆英等译,中国经济出版社,1989年版。
9.彼得.J·卡岑斯坦编:《权力与财富之间》,陈刚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版。
10.布里吉特.斯塔奇等:《外交谈判导论》,陈志敏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1.陈继勇、彭斯达:《新经济条件下美国经济周期的演变趋势》,《国际经济评论》,2003年11一12期。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