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因明思想内涵探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4447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第 1 章 绪 论

1.1 研究意义

七因明产生于印度,印度是因明的发源地。中古印度,七因明始终作为佛教僧侣锻炼思维、交涉观点的必修课程;古、新因明交替时期,七因明不仅支撑了整个古因明的逻辑框架,也为新因明的确立提供了厚重的理论积淀,使印度因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时至至今,因明的传承虽没有在印度中断却不是主流,七因明在作为智力锻炼的重要手段外,更应赋予更为深远的历史内涵与现实意义。
七因明源于《瑜伽师地论》,《瑜伽师地论》在因明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是不可小觑的,它不仅仅是集结了以往逻辑意识的印度因明史上第一部正式论著典籍,而且对以后的因明论著的问世也起着不可撼动的理论指导作用。对这样的经典著作的挖掘是研究印度因明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那么,在宏观的理论指导下,研究其内部的精髓,即七因明部分,不断的探索与攻克其内在的精华,对逻辑史的梳理和现代逻辑的研究均具有弥足珍贵的学术价值。
七因明存在于整个因明理论体系中犹如浩瀚大海中的一叶扁舟,却极具功用、典型性;七因明的内容亦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具体的公式,却系统地从七个方面阐述了因明的各个方面。七因明所体现的研究成果,打破了以往相对狭窄的视角,将各个部分均进行比较详尽、全面的剖析,从多角度、多层次的给予开创性的探索和解答。因此,对于七因明,我们应该秉持一颗回归原典、领悟主旨、开拓内容、融入实践、加强应用的敬畏之心,耐心地领悟它、推敲它,努力尝试着将其构建的系统的论辩学体系还原出来,并使其更具完整性和科学性,从而将因明研究提高到更高的水平,为人们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因明学提供基本的着眼点和前提,为佛教逻辑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本文便是对七因明体系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分析梳理并加以现代逻辑学知识给予阐述,试图更加细致、透彻的了解原典性文献的深刻内涵,更加明晰、深入的阐述《瑜伽师地论》中的大智资粮,更加准确、全面的界定七因明的七因之说,以期厘清观念,建立正确的知识,运用细腻的推演,将七因明思想深意剖析入微,处处运用科学思维,将其思维方式类同于西方的形式逻辑和辩证法。可以说,这无疑会对我们建立并疏理大逻辑史观起到显而易见的作用,这便是因明的实用之处。.............
..................

第 2 章 七因明的产生及发展

2.1 七因明产生的背景

“七因明”这一术语首次被提出,是在大乘瑜伽行宗的弥勒所作的《瑜伽师地论》中,论中的第十五卷较为集中地从七个方面陈述、解释了因明理论,主要是要解决论辩时应用逻辑思维的实际问题,偶尔也混杂有对纯逻辑的讨论,七因明就此应运而生。然而,七因明的产生绝不是思维上的灵光一现,它是在因明学从单纯的辩论术过渡到逻辑的漫长历程中,逐渐形成且极具典型性的论辩学体系。

2.1.1 论辩背景

纵观世界的范围,逻辑思想的演变都经历了一个辩论术研究的阶段。追溯到古代科学尚未划分之前,就已存在许多古典式的论辩学体系。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中有“论辩篇”。在古代中国,墨家的《墨子》中有“墨辩”。那么,在古代印度,亦不会缺少一段以辩论术研究的为核心的经历。
中古印度时期,论辩之风已然成为一种佛教与外界交流的风尚。如果你在陈述观点时,能恰当运用论辩思维,评价精微的理论,正确审题,作出精妙的议论;在进行辩论时,又能反应敏捷、思路清晰、言之有据,最终取得胜利。那么,你不仅会被请去坐宝象,而且还很有可能会获得蜂拥而至、前呼后拥的景仰者。反之,倘若你的词锋被挫,想反驳时却又束手无措,最终被对方的言论所击败。那么,被人唾弃、排斥,甚至拳脚相向,都很有可能成为家常便饭。更有甚者,论辩败方将辩论失败视为人生的不堪之重,用自残甚至以死相谢来惩戒自己……这些毫不夸张的事实足以告诉我们,论辩在当时的风靡程度。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演,佛教运用论辩这种方式在与内部各宗及外道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却逐渐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虽然“思择明”、《政事论》、《卡那伽本集》等早期的论究学著作中普及过一些论辩知识,但也只是初现端倪;在《方便心论》中,已经初步论及辩论的方法和思维的正轨,但是,《方便心论》是以反驳胜论派理论为主要内容的,关于错误的理由以及无理性、破坏性的争辩等问题,尤其是对于错误理由的具体分析,都显得比较粗浅甚至根本没有给予解答。这对于公允、合理的论辩精神的树立乃至佛教逻辑的发展都有极大的影响。
因此,运用已成的论辩逻辑理论,并且能够有所创造,有所发展地形成比较严密的论辩学体系,便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

第 3 章 七因明的内容与现代阐述.................................................15
3.1 七因明的具体内容 .......................................................................... 15
3.1.1 七个组成部分 ................................................................................ 15
3.1.2 核心部分........................................................................................ 19
3.2 七因明的现代学科阐释 .................................................................. 23
3.2.1 语用学解释..................................................................................... 23
3.2.2 心理学解释..................................................................................... 24
3.2.3 逻辑学解释..................................................................................... 24
3.3 本章小结 ........................................................................................ 28
第 4 章 对七因明的重新审视.............................................................29
4.1 七因明的成就 ................................................................................. 29
4.1.1 与十六句义比较 ............................................................................. 29
4.1.2 与《方便心论》中论辩学体系的比较......................................... 32
4.2 七因明的局限................................................................................. 35
4.2.1 从内容方面的分析 ........................................................................ 35
4.2.2 从可靠性方面的分析 ..................................................................... 36
4.3 七因明的现实意义 ......................................................................... 38
4.3.1 对古、新因明产生的影响 ............................................................ 39
4.3.2 现代研究价值 ................................................................................ 40

结 论

毋庸置疑,七因明思想在因明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地位,不断的探索与攻克其内在的精髓,是一个系统而绵长的过程,亦是一次还原、更正、拓展、普及因明中精华之说的全新体验。

一、研究成果:

(1)在研究主题方面,本文以七因明为研究对象,坚持以逻辑学的角度,大逻辑史观的原则,对《瑜伽师地论》原典资料中七因明部分进行了重新校勘,对七因明的产生及发展进行了合理性说明;在借鉴相关论著的基础上,对七因明基本内涵深入探究:分析了七因明的结构、个别字词、核心内容的实质及辩论方法。
(2)在解决途径方面,本文采用多种研究方法,以期深化七因明内涵、拓展七因明外延,赋予七因明更具新意的现实价值。首先,全文多处运用了实例解说、古今含义对照、列表格、比较研究等方式分析了七因明的现代解释、成就、局限等内容。其次,运用心理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知识理解七因明。最后,运用现代逻辑学知识阐述了七因明体系的论辩方式、论证式表现形式;运用逻辑语言,数理逻辑符号等表达了七因明中的要素关系及其推演形式。
(3)在得出结论方面,本文不论是整体还是分章的内容均秉承着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则,通篇围绕“探究七因明思想”这一主旨,得出了七因明的产生背景、发展阶段和具体内容、现代学科阐释,以及成就和存在的不足,并针对每个题目在进行了二次解答。最后,通过对七因明的总体理解进行应用价值探析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