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瞿秋白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
任何人的思想发展都是跟个人经历息息相关的,同时思想的变迁也脱离不了时代背景这个大环境。瞿秋白也不例外,他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神,所以他的思想也有过幼稚和不成熟的阶段。瞿秋白的思想发展由幼稚萌芽到成熟结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17 年之前,他展现出朦胧的民族民主意识。第二个阶段:1917 至 1920 年,他由民族民主主义开始倾向马克思主义。第三个阶段:1921 至 1935 年,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趋于成熟并在实践中初步加以运用,直至生命的终结。
(一) 第一个阶段(1917 年之前)
瞿秋白 1899 年出生在江苏常州世代读书为官的仕宦书香之家,但他的家族却是个处于颠危簸荡的历史进程中破产的“士的阶级”的家族。 他出生的年代,是中国内忧外患最甚的年代。清王朝的昏庸腐朽导致国势极端衰败,帝国主义瓜分狂潮凶猛地冲击着中国,瞿秋白的整个少年时代,就是在这样黑暗和落后的环境下度过的,他的故乡、家庭和个人生活,深深地印上了那个特殊时代的烙印。瞿秋白从小学开始,日趋没落和衰败的家庭生活,已经使他逐渐变得沉默和抑郁,他终日沉默寡言,只知道一味地埋头读书,他喜欢读历史和文学书籍,特别喜欢野史、轶闻,其中记载着帝王的腐败、官府的横暴、民间的疾苦,以及群众的反抗斗争。少年瞿秋白同贫苦人民子弟密切接触,由此建立起来的真正纯正的友谊对他一生的思想形成和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儿童时代就混进了野孩子的群里,……受到他们的思想熏陶……呼吸着小百姓的空气”,他从小就孕育了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对于压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反动势力具有了反抗意识,但这种感情和意识都还处在幼稚和朦胧的状态。
在常州中学念书时,受同盟会会员校长屠元博的影响,瞿秋白对孙中山的反清革命十分关心,他关心时政,痛恨列强的侵略和清朝的暴政,在武昌起义之后把自己的辫子剪了。瞿秋白受感于对现实的不满,写了一篇文章颂扬了敢于反抗官府的农民,却被老师指为大逆不道,要求重写,可是瞿秋白竟在老师的评语后加注了反评语,老师上告学监给予他记过处分,但他依然不屈服,依然反抗邪恶,这种不畏强暴,追求真理的高贵品质伴随了他的一生。...............
....................
二、 瞿秋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瞿秋白是公认的衔接李大钊哲学思想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承前启后的关键中间人物。在瞿秋白的一系列著作当中,属《现代社会学》、《社会科学概论》、《社会哲学概论》三部著作影响最大。其中《现代社会学》、《社会科学概论》是瞿秋白继李大钊、陈独秀之后,进一步传播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著作;在《社会哲学概论》一书中,瞿秋白指出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乃是哲学的根本问题;他分析了唯心论与唯物论的对立,区分了主观唯心论和客观唯心论的差别;对宇宙和生命的起源、物质和意识、必然与自由的关系问题都做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论述;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
此外瞿秋白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还有《东方文化与世界革命》、《自由世界与必然世界》、《实验主义与革命哲学》、《唯物论的宇宙观概说》、《马克思主义之意义》、《唯物辩证法的合法主义化》等等文章著作面世。以上等等著作文章不仅以生动的语言和民族的形式向中国广大人民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思想理论,而且还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理论研究和思想评判结合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做出了精辟的阐释和发挥,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以及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都做出了突出的历史贡献,我们现代人所学习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致是以他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模板的。
(一) 唯物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或哲学的最高问题,是思维和存在以及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对此进行了阐述。瞿秋白运用中国传统哲学概念,结合哲学发展变化的史实,阐明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涵义,并进一步说明了只有辩证唯物论对哲学的根本问题的解释是正确合理的。
瞿秋白在说明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时引入了“我”与“非我”的概念来阐释,他将物质表述为“非我”,而将意识表述为“我”,他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自古以来就是困扰人们的一个难题,“人若想哲学问题,-----就是他想组合一更稳固的‘宇宙观’,他立刻就遇见难题:‘我’与‘非我’的关系”。‘认识’与‘实质’以及‘灵魂’与‘自然’的关系。.............
..................
二、瞿秋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 10
(一) 唯物论 ....................................................................... 10
(二) 辩证法 ...................................................................... 11
1. 动力观是正确的宇宙观 ................................................. 11
2. 矛盾性是事物的根本属性 .............................................. 12
3. 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规律 ......................................... 13
(三) 认识论 ...................................................................... 14
1. 认识的对象是外界物质 ................................................... 14
2. 世界是可知的 ................................................................... 14
(四) 唯物史观 .................................................................... 15
三、 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 17
(一) 从唯物史观角度看东西文化 ................................. 17
(二) 用因果律结束人生观论战 ....................................... 19
(三) 用唯物史观分析中国社会性质 ................................. 21
四、 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和遗憾 ............ 23
(一) 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 ....................... 23
1. 传播唯物辩证法第一人 ........................................................... 23
2. 苏联渠道的开辟者 .................................................................... 23
3.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考中国问题 ....................................... 24
(二) 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遗憾 .............................. 25
五、 从《多余的话》反思瞿秋白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 27
结束语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自二十世纪初就开始了,对这个过程的研究在不同时期都有学者做了大量的工作,产生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其中对于瞿秋白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中所起作用的评价在建国后出现了先扬后抑之后再扬的过程,出现这个过程的原因就是因为瞿秋白在国民党狱中的绝笔《多余的话》这篇文章。
瞿秋白被俘后,就意识到自己“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期”,可是他“心上有不能自已的冲动和需要”,因此在国民党长汀监狱中留下了影响后世深远的自述。《多余的话》全文共七个章节,最早是于 1935 年公开节载在反共刊物《社会新闻》上的,瞿秋白作为中共早期有威望的理论权威兼领导人,在临终之前写作《多余的话》的真实意图到底是什么呢?难道他仅仅是坦诚的向人们表白内心的种种矛盾呢,还是他有什么更深层的原因呢?这一切都扑朔迷离。
年来,《多余的话》所体现的人性光辉在经过了是是非非的曲折之后也重新走向公正化、理性化。尤其是在当下人们对于伟人的认识不再是神圣化,不再是不顾一切的顶礼膜拜,而是寻求真实的人,个体的人,凡是读过《多余的话》的人都能从文章中找出我们现代人自己的影子,有激扬、有苦涩、有哀伤、有坚毅。瞿秋白的人性光辉就像一坛陈年老酒,逐渐散发出它浓郁的香气,甘醇的味道回荡在我们每一个国人的心底里。
由于本人才疏学浅,能力有限,很多立论不够全面翔实,观点不够新颖,论文中的粗陋、浅显之处很多,在以后我会进一步加强学习,以期加强对瞿秋白的全面认识。
参考文献
1.《多余的话》,瞿秋白著,江西教育出版社,2009年。
2.《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第一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
3.《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第二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
4.《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第五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
5.《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第七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
6.《忆秋白》,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7.《瞿秋白文集》,重庆:重庆出版社,1995年。
8.《瞿秋白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
9.《在瞿秋白同志就义五十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杨尚昆,人民日报,1986年。
10.《瞿秋白研究》,瞿秋白纪念馆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
马克思哲学论文范文:瞿秋白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瞿秋白,辩证唯物主义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