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1.1研究背景
2013年11月十八届王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重点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混合所有制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己成为国家近几年经济工作和国企改革的重点。
2012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经济增长和发展中的约束性因素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出现了普遍性产能过剩,新兴产业领域还没有出现重大技术突破;国有企业经过十年发展呈现出国有资产规模庞大但运营效率、回报水平低下和流动性差的状态;非公有经济的发展遇到了"天花板",民营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的难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混合所有制经济上升到"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这个高度,说明混合所有制改革将是当年和今后国家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我国经济的战略性重组。
本论文以混合所有制理论、公司收购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等为基础,综合运用对比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实地调研法等方法,重点研究对比了某非公有制企业Z公司在两家国有资本中二选一进行"海合"的案例,深入分析了Z公司成功引入国有资本的策略,同时剖析借鉴国内外投资主体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的治理模式及运行机制,提出了非公有制企业主动引入国有资本的策略,构建了相关操作模式,并通过Z公司的后续发展实施措施及效果进行了印证,W期探索制定出较为成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非公有制企业引入国有资本并提升运行质量的策略,并能在实际中对同类型操作进行有益的指导。
...................
1.2研究意义
本论文从我国国情出发,对非公有制企业引入国有资本的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并探索出一条操作性较强的路径和模式,以保障和提升混合所有制模式下企业的运行质量。该策略的研究和推广,对促进我国市场经济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及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有利于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提升资本的效率和效益。
第二,有利于探索出一条非公有制企业引入国有资本的路径,进而指导非公有制企业积极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这将关系到民营企业等非公有制企业在我国未来的经济环境下的生存和发展。
第三,有利于通过更多渠道,在弥补非公有制企业在资源利用、优惠政策、法律服务、融资贷款、社会信用等方面的不足的同时,推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改变部分国有企业长期存在的两权不分、政企不分、社企不分、党企不分等现象,并促进不同性质所有制企业更加广泛地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
第四,有利于国有资本与非公有资本不同属性资本之间相互融合,产生更加积极的治理效果,促进我国混合所有制治理模式的成熟。这对于国家当前大力提倡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效率和成败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本论文涉及到我国国民经济性质的变化,这对于对未来我国国民经济性质的构成和发展方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将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总而言之,通过对Z公司管理模式的研究,建立起非公有制企业引入国有资本的机制,W切实推进我国非公有制企业的股权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进而达到推进公司收购重组、深化企业改革、完善公司治理、加快资本市场的发展成熟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的,本论文在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学术上和政策上双重的现实意义。
.....................
2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理论基础
本论文主要以混合所有制理论、公司收购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
2.1.1混合所有制相关理论
(1)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两层意义
余菁(2014)和刘崇献(2014)指出,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公有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不同所有制的资本经过相互影响、相互交叉与相互融合的经济形态。公有资本、非公有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具体讲,它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上的意义。
第一,宏观层面是指经济体制本身,由于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因此在宏观层次上看,我国的经济形态己经是混合所有制经济体制,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要实现形式。
第二,在微观企业层面上,混合所有制强调不同所有制资本通过企业的形式进行融合。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及股份制企业的涌现,便出现了混合所有制企业这一新兴的企业组建模式,即企业的产权结构和资本构成中不仅包括公有资本也包括非公有资本。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从产权和企业层面要求不同所有制资本要相互交叉和融合。然而,混合所有制企业至今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所以本论文首先对混合所有制企业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
.....................
2.2文献综述
2.2.1关于混合所有制相关文献回顾
混合所有制是企业所有权的形式的一种,它是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而出现的。
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是我国经济开始转轨的时期,国企改革还局限于控制权改革而基本没有触及所有权改革。经济学家董辅以(1979)提出,国有企业中国家政权和行政组织取代了经济组织,企业成为各级行政机构的附属。国企改革首先就是要落实企业经营自主权,摆脱对行政机构的依附。从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经济学界对于所有权改革的探讨逐渐多了起来。厉以宁(1988)指出了所有制改革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核屯、地位,提出通过股份制的形式来对国有企业进行所有权改造。
童大林在1986年《人民日报》发文指出,社会主义企业应该实行股份化。蒋一幸(1992)提出应该建立以公有制为主的股份制经济,除国有股、法人股等之外,还可以引入国企职工股。唐丰义、金棺、高海燕(1990)等指出,国有企业和国家之间产权边界不清晰,企业的经营责任和风险则从根本上淡化了,因此,必须要考虑推斤国有企业的产权转让制度。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片课题姐明确指出,要发展混合经济,调整改革所有制结构。
........................
3Z公司引入国有资本的选择..............32
3.1Z公司引入国有资本的原因..........32
3.1.1Z公司概况...............32
4引入国有资本后企业治理和经营纯净的提升..............64
4.1引入国有资本后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变...............64
5结论..........74
5.1研究结论.............76
4引入国有资本后企业治理和经营绩效的提升
4.1引入国有资本后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变
Z公司在引入国有资本BK公司后,股东结构发生了变化。由引入BK公司之前极其分散的股东结构演变为更加趋于集中的股权结构。截至2012年9月,Z公司的第一和第二大股东的股份己分别达到20%左右,而前三名股东的份额加起来己超过了50%,股份稳于集中。在这种股权结构下,各大股东具有参与管理的意愿;特别是国有资本BK公司在2012年12月己成为第一大股东,更愿意利用自己所掌握和能调动的资源,发挥国有企业的优势,为Z公司企业治理和提升效益方面做出贡献。
.......................
5结论
5.1研究结论
本论文在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下,通过对Z公司案例的剖析对非公有制企业引入国有资本进行了专门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研究非公有制企业的问题和不足,指出了其解决当前现实问题的重要办法和途径——引入国有资本:本论文进一步明确了非公有制企业引入国有资本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另一种重要方式,对这种方式做了较为细致的解释和阐述,在理论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方面相关理论和研究的空白;对现实中非公有制企业引入国有资本的实践案例在理论和实际操作上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本论文提出了非公有制企业主动引入国有资本的相关策略。在分析非公有制企业的缺点和不足的基础上确定引入国有资本的目的,在此前提下确定各项影响因素。根据客观条件部分有目的的进行筛选主动引入国有资本,确定引入方式,或根据交易条件部分与引入的国有资本进行谈判确定。
本论文还研究了非公有制企业Z公司在所有权经混合后的公司治理的变化。在引入国有资本发生股份改变之后,按照约定调整董事会和管理层人员,改善了股东关系,同时充分利用引入的国有资本的优势和资源,促进管理模式变革,积极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风险管控能力,并推动公司业务发展和市场开拓。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