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 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我国人民的购买力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而日益增强,人们的消费观念也逐渐改变,信用卡业务便在如此环境下应运而生。
我国首张信用卡发行于20世纪80年代,而后信用卡发卡量每年都以高速增长。最初仅有几家国有银行小规模地发放信用卡,到现在小至地方性商业银行也开展了信用卡业务,可见信用卡行业发展潜力不可小觑。信用卡业务之所以成为银行的重点发展对象,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因为它同时具有预借现金、透支消费、循环信用等多项金融功能,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支付方式之一,也成为各银行争相发展的重点业务之一。
我国信用卡行业是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萌芽发展,相对于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我国起步虽晚,发展程度也相差较大,但从21世纪以来,我国信用卡行业以惊人的速度崛起,成为了我国个人金融服务市场发展最快的产品线之一。由于信用卡支付的便捷性受到消费市场的大力推动,在往后5年内我国信用卡发卡量的年增速将维持在10%-15%间,各行也将转亏为盈。由于各行预计信用卡业务有较大的发展与盈利空间,都纷纷争相投入资源大力发展业务。
然而,中国信用卡市场经过十年的快速发展,粗放式的“跑马圈地”已经面临增长瓶颈,难以为继。在信用卡发展初期,各大银行竭力为了扩大客户规模,同行间竞争加剧,普遍存在滥发卡的现象,导致新引入客户低端化,多年的跑马圈地式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敞口。加上近年来国内外宏观经济剧烈变化,导致持卡人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降低,各银行的逾期率与不良率也悄然上升,让银行尝到了盲目发卡的恶果。作为中小型商业银行的 Z 银行信用卡中心(下文统一简称卡中心),也同样遇到同样的困境。
此外,Z 银行信用卡中心还面临着银行流动性紧张、总行规模限制成常态,卡中心贷款规模受约束,资金成本上升的资本约束,经济下行带来风险约束。如何在规模约束、资本约束和风险约束的前提下调整客户结构,实现“腾笼换鸟”,是信用卡中心未来发展主题。因此,卡中心管理层希望在2014年以“客群结构调整”作为经营管理的中心任务,牵引资产结构的优化,实现智慧增长,以达到以下年终目标:高风险客群的节奏性退出,进一步压缩现有不良资产,完成达到将不良率由去年 2013 年末的 2.98%降低至 2014 年年末的2%的最终目标。
不良率是当前不良金额占当前整体贷款金额的占比。要降低不良率,从理论上可通过以下两方面实现:一方面扩大分母,另一方面减小分子。扩大分母即在贷前大量发卡促进客户消费,从而扩大当前贷款金额;减小分子即在贷中贷后促使不良客户还款,从而减少不良金额。然而,若不收紧贷前的审批政策,盲目地大量发卡,短期内不良率虽然会有所降低,但日后却带来更大的潜在风险。风险管理从侧面来说就是客群管理,降低不良率必须在针对现有不良客群有效管制之余,还要调整当前审批政策,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1.2 文献综述
中国信用卡近十年来的快速发展让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其间所蕴藏的各种信用卡风险也是专家学者和金融从业者们探讨的重要话题。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探索并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健康发展。
文献的研究方向主要侧重于信用卡风险产生的原因、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等方面。
1.2.1 国外文献综述
国外相关研究。主要侧重于信用卡风险产生的原因以及各类数据分析结果。
关于风险产生原因问题,Berger等 (1997)通过研究银行不良贷款和成本效率之间关系,提出银行内部管理者对其管理的不良贷款有较大的影响关系,管理者由于其管理能力或专业能力等因素不能有效的管理风险识别、资料审查和管理贷款等流程,必然降低银行的资产质量,导致不良率上升。Elizabeth Langwith (2005)提出导致信用风险的原因有多方面,还贷利率过高时其中之一。他经过研究大批量用卡者的用卡过程后发现,一方面发卡行需控制好行内操作风险;另一方面,发卡行也应尽可能降低还款利率,以降低信用卡风险。此外,处理呆账建议委托专业的委外催收公司来回款。
关于国外数据分析文献,Schreiner (2004)对玻利维亚数据分析得到结论,提出在信用卡使用过程中,女性持卡人的逾期率一般低于男性持卡人,表明信用卡风险也在性别中存在差异。Edward (1998)通过计算消费者负债、收入、花费的比率的方法发现,贫穷家庭比富裕家庭更容易陷入信用卡债务的困境中,即低收入者信用卡更容易逾期。Carow 和 Staten (1999)指出年龄小、有良好教育背景且持有多张不同卡种的持卡人,他们使用信用卡的概率较高,但一般来说他们的信用风险也较高。
第二章 Z银行信用卡发展环境及风险成因
2.1 Z 银行信用卡发展环境
2.1.1 信用卡行业整体发展现状
国内信用卡行业是我国个人金融服务市场发展最快的产品线之一。由于信用卡支付的便捷性受到消费市场的大力推动,今后10年间中国信用卡发卡量的年均增速将保持在14%左右,盈利状况也将趋向好转。据前瞻网预计,到 2020 年中国信用卡的累计发卡量将超过8亿张。由于各行预计信用卡业务有较大的发展与盈利空间,都纷纷争相投入资源大力发展业务。
据央行公布数据显示[16]:“截至2013年末,信用卡累计发卡3.9亿张。信用卡期末应偿信贷总额增速放缓,授信使用率进一步上升。授信总额为 4.6 万亿元,同比增长31.2%;期末应偿信贷总额为 1.8 万亿元,同比增长 61.8%;卡均授信额度 1.17 万元,授信使用率达 40.3%,较上年末增加 7.6 个百分点。”通过公布的数据计算,中国人均持有信用卡数量仅0.29张,预计中国的信用卡还有巨大发展空间。
然而,银行资产质量的恶化也已开始在信用卡层面表现出来。据央行公布数据显示[16]:“截至 2013 年末,信用卡逾期半年的未偿还贷款总额 251.9 亿元,较去年末增加105.3 亿元,增长 71.9%。逾期半年的未偿还贷款总额占期末应偿还贷款总额的 1.37%,占比较上年末上升0.08个百分点。”
2.2 信用卡风险类型及信用风险成因
与储蓄卡不同,信用卡的无抵押、先消费后还款等特殊属性,决定了信用卡具风险性。其信用风险具有以下属性:
(1)滞后性。由于信用卡先消费后还款,持卡人在消费过后的一段时间内享受免息还款期。银行在免息期内无法知悉持卡人的还款意愿,银行催收部门只有在持卡人逾期后方可对持卡人实施催收手段。
(2)地域性。由于持卡人消费与还款的习性与能力、信用度、流动性等因素都可能随持卡人所在区域而产生差异。地域性的差异不利于银行集中管理客群,银行只有根据地域不同而制定对应的贷前、贷中、贷后的风险管理策略。
(3)不确定性。由于持卡人客群来自全国各地、属于不同行职位,且消费、还款情况各异,持卡人的行为会受到经济环境、行业政策影响,为行业信用风险带来不确定因素。
(4)隐蔽性。由于信用卡具有循环信贷的功能,在经济危机暂未出现的情况下,风险被循环信贷所掩盖,一旦经济危机爆发,便为银行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
2.2.1 信用卡风险类型
当前我国信用卡行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期,并逐步迈入成熟期,信用卡风险也逐渐显现。信用卡风险类型占比排名前三位为信用风险、欺诈风险与操作风险。
(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未能履行约定偿还本息而造成债权人经济损失的风险。而在信用卡范畴,信用风险指由于持卡人未能在约定还款日前还清约定的欠款而产生的风险。发卡行审批客户申请件是根据客户当时的经济能力与信誉情况而判断的,然而在客户在用卡过程中,如果客户经济状况或经济环境恶化导致客户无法还款,将引发信用风险。
信用卡是一种无抵押贷款,持卡人出现财务问题时,发卡行不能通过变卖抵押物偿债,这种无抵押特点无可避免地为信用卡带来了信用风险。而信用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在发卡行成本中的占比最大,约占八成以上,下文将以之为研究对象。
第三章 信用卡中心现有客群的信用风险控制.......................14
3.1 Z 银行信用卡现存客群的风险管理现状.............. 14
3.1.1 风险管理团队架构 ................ 14
3.1.2 贷后管理流程介绍 ............. 15
第四章 信用卡未来客群信用风险的策略优化...................28
4.1 完善信用卡信用风险管理体系........................ 28
第四章 信用卡未来客群信用风险的策略优化
本章将根据上一章提出的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未来不良客群的风险制定风险预警机制以预防未来风险,并最终达到降低不良率及达到卡中心风险控制年终目标。
4.1 完善信用卡信用风险管理体系
针对卡中心面临的困境与存在问题,为达到卡中心年终不良率由 2.98%降低并控制到 2%的目标,需要以“客群结构调整”作为经营管理的中心任务,从存量不良贷款与未来不良贷款两方面进行控制与防范。
针对存量不良贷款需要根据各类客群的风险特征,采取差异化管控策略,实现高风险客群的节奏性退出。
然而,对于信用卡行业而言,信用风险管理贯穿贷前发卡、贷中经营、贷后催收三个环节,从贷前的审批授信、前端销售,到贷中的额度管理、用卡监控与反欺诈调查,再到贷后的内部催收与委外催收,信贷风险条线的管理过程均需要制定有效化与科学化的具体的风险管理制度与风险管理策略,需要一个全流程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将各环节紧密相扣,形成一个无形的风险过滤壁垒,最大限度地阻挡风险。所以针对未来将形成不良的贷款,卡中心必须完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才能确保在经济下行、风险凸显的环境下,保持经营稳健发展。
结论
本文选取了国有商业银行Z银行信用卡为分析研究对象,通过对卡中心在风险管理过程中遇到的信用风险困境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结论一:从管理角度看,Z银行产生不良率的主要原因是贷后政策对现存不良客群控管不到位与不健全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对未来不良客群的防范不够,由此导致盲目大量发卡的结果。降低不良率从理论上可通过以下两方面实现:一方面扩大分母,即在贷前大量发卡促进客户消费,从而扩大当前贷款金额;另一方面减小分子,即在贷中贷后促使不良客户还款,从而减少不良金额。对于如何减少不良金额的问题,卡中心可对现有不良客群的角度研究其贷款不良成因,在贷后环节实施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根据提取的信息决定具体在哪个逾期时段采取何种的催收手段。然而,信用卡的风险把控不仅要着眼于贷后的发现与处理风险,更关键是要找出风险点及时地调整前端发卡的策略,从源头上最大程度地堵截风险,以及在贷中阶段对风险进行及时的监控与反馈。因此,若不收紧贷前的审批政策,盲目地大量发卡,短期内不良率虽然会有所降低,但日后却带来更大的潜在风险。风险管理从侧面来说就是客群管理,降低不良率必须在针对现有不良客群有效管制之余,还要调整当前审批政策,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所以,从宏观地分别针对现存不良客群与未来不良客群提出对应的贷前、贷中、贷后的策略调整建议,从而达到在降低现存不良贷款的同时,防范未来的不良贷款的目的。
结论二:从市场竞争角度看,Z银行关键是从现存客群中剔除出不良客群,并主要从根源上深入发掘网络发卡与钢贸客群中存在的问题。其中网络发卡不良客群具有M1M2较难催回、M3+较易回款、失联率高、金额小等特征,故可实施高风险队列电催策略与留存账户提前委派策略;而钢贸不良客群具有2011年开户、额度5万以上、南京上海苏州地区、职位高管等特征,可采取M1高风险队列电催策略与留存账户提前委派策略。
参考文献(略)
Z银行信用卡信用风险控制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银行,信用卡,信用,风险,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