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仅着眼于新化县几所学校择校现状的研究,难免以偏概全,由于条件限制和现实困难,且调查的家长和数据没有包括新化县择校的全部家长,会造成分析有相应的偏差,但调查研究都为新化县的择校实情,根据这些调查结构对择校问题及原因做出一些深入的分析,为化解新化县择校问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从而为促进教育均衡、公平发展。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进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国务院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改革中存在不平衡、不协调的突出问题,城乡、区域之间教育差距仍较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布局不合理①。2018 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指出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异,特别是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保障贫困地区办学经费②。不难看出,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是国家教育事业发展中长期存在的重要问题,也是我国政府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③。而湖南省是我国内陆经济欠发达的人口大省,区域经济、教育发展不均衡,城乡教育差距大,导致择校问题突出。湖南省 2018 年教育工作大会报告中就提出要规范中小学招生管理,有效缓解‘择校热’难题。面对屡禁不止的择校问题,湖南省政府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还存在不少问题,择校矛盾仍然没得到解决,在一些县城、偏远农村等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严重缺乏,学校之间差距缩短进程缓慢,这些问题都已严重影响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针对城乡差距、农村地区缺乏优质教育资源等具体情况,将着眼点放在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等问题上就尤为重要。
新化县新化县是革命老区县、比照西部开发政策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县,是湖南的国土大县、人口大县和财政穷县。新化县学校线长、分布散、规模小以及优质学校少,城乡教育存在非常大的差距,导致家长会通过各种途径为在农村薄弱学校就读的子女择校,择校现象在新化县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和程度,属于典型的择校问题突出的欠发达地区。因此对新化县中小学择校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以期为新化县等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的教育公平、均衡发展和缓解择校现象提供可参考的建议。
....................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义务教育的需求日益强烈,但现阶段我国对教育改革发展经费投入的需求与实际提供还存在明显差距,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非均衡化发展问题非常突出,特别是农村缺乏优质的教育资源,城乡间、校际之间的办学存在很大差异,导致择校问题长期存在,严重影响了教育的公平和均衡发展。因此本文在吸纳和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教育理论,以新化县为案例,对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进行理论探索和调查研究,提出化解新化县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建议,从而为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研究的提供理论依据。
1.2.1 现实意义
新化县属于典型的欠发达地区,农村学校数量多,分布散、规模小、优质少。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总量、教育总量不断增大,城乡间教育资源两极分化日益严重,已不能满足广大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导致择校现象愈演愈烈,严重制约了义务教育的公平和均衡发展。而习近平明确提出要“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因此,本文运用多种研究方法调查新化县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状,分析择校导致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从而促进新化县等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为构建和谐教育以及促进教育公平提供有效的教育改革模式。
........................
第 2 章 文献综述和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国内关于择校的研究
近年来,择校问题是一直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并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相关研究成果也比较丰富,本文将从择校相关研究、择校问题相关研究和解决择校对策的相关研究三个方面来研究。
1.择校的相关研究
1)择校的概念。1986 年颁布了第一部《义务教育法》,随后,全国各地针对中小学进行改革,全国各大中城市在 1993 年已基本实行就近入学政策,但很多家长不愿意按照该政策入学,而主动在教育部门划分的学区以外选择学校,这就引出了“择校”的概念。对于“择校”的定义,2007 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对择校的解释是(学生)选择学校入学。李融(2006)提出择校是指家长放弃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按学区免费就近入学政策,主动选择其他学校就读的教育现象①。李思思(2008)认为择校是指由于教育机会不均等,家长与受教育者主动选择优质学校,从而获得发展的自觉行为②。文东茅(2009)将择校划分为多个维度,根据办学体制划分为公办学校系统内部的体制内选择和公办学校与民办、私立学校之间的体制外选择;根据地域划分为本县、市、区的区域内选择和不同地区之间的跨区域选择;根据教育组织机构的不同划分为常规学校之间的择校和常规学校与非常规教育机构之间的择校③。
2)择校的表现形式。关于择校的形式,大多数专家的意见比较一致。周群力,陆铭认为择校的途径及方式主要有五种:一是以权择校,具有一定社会地位和权力的家长通过一些不正当方式为子女选择学校,如“走关系”、“批条子”等;二是以钱择校,是指家长交给优质学校高额的“择校费”或“赞助费”,从而帮助子女实现择校。三是以分择校,是目前大众最所接受的择校方式,择校的标准是学生的考试分数,从而让最具有潜力的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第四,以特长择校,为筛选优备一项或多项“特长”。一些享有特殊政策的重点学校竞相提高入学标准,学生们为争取进入优质学校,在成绩优异的基础上还必须校外培训机构上学习特长,考取各种证书。重点中学的“敲门砖”导向,极大扰乱了正常的基础教育氛围。第五,以户口择校的迂回方式,很多父母选择在重点学校附近购房和将户口迁到其学区,争取孩子能受优质教育的权利。现实中,学生家长择校一般会采取几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①。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教育公平理论
教育公平通常是指每个社会成员都享有同等的教育权利和机会。教育公平的核心是教育机会均等,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教育的起点公平是最基础的层面,强调国家要为公民提供平等受教育条件,只要是本国公民,不论种族、性别和经济情况,从制度和法律的层面保证公民基本受教育的权利。教育过程公平平强调整个教育过程中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儿童,以消除外部因素对儿童学业的影响。这包括获得的关注度、教学质量、教学设施等都能得到平等的对待。教育过程公平在主观上指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需平等对待每一个受教育者,做到公平公正,不能因为其他外部原因对受教育者差异对待,但对于有困难的学生需特殊照顾。教育公平客观上主要是指学校为学生提供的硬件资源,受教育者都可平等地利用。教育结果公平是教育公平的较高层次,通过向儿童提供发展个人天赋的各种机会,让不同阶层个体在教育质量上达到一个相当的水平,获得相对平等的教育效果,这不仅仅和学校教育有关,与个体天赋和努力程度也有直接的关系,各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教育结果公平的实现。择校现象明显违背了教育公平,解决择校问题有助于促进教育机会均等。本文将以教育公平理论为指引,在对策与建议上体现教育机会均等的要求。
2.2.2 教育均衡发展理论
2010 年在《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任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符合义务教育法的公平性原则,是教育公平的基本保证,也是政府希望达到的目标。它是指不同地区、城乡、校际之间的教育资源需配置均衡,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均衡的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都能够接受相同的优质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资源的配置均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硬件方面包含教育经费、教学楼和宿舍楼、教学设备等,软件方面包含了师资力量、学习资料和学校内部管理等方面;(2)教育目标均衡: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能够全面均衡的发展。(3)教育功能均衡:教育为社会发展培养劳动力,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均衡。义务教育阶段产生择校现象的根本的原因教育的不均衡,因此政府需加大力度采取措施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择校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
第 3 章 新化县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现状调查...............................13
3.1 新化县义务教育基本现状.....................13
3.2 新化县义务教育阶段择校情况调查............................14
第 4 章 新化县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分析....................................23
4.1 新化县义务教育阶段择校导致的主要问题..........................23
4.1.1 影响了正常的教育生态.................................23
4.1.2 加重了择校生家长的经济负担...............................23
第 5 章 化解新化县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对策与建议....................32
5.1 泸溪县缓解择校案例启示................................32
5.2 化解新化县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对策与建议..........................33
第 5 章 化解新化县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5.1 泸溪县缓解择校案例启示
择校问题困扰了教育界和社会这么多年以来,一直没有找到能够彻底解决择校问题的办法,使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发展趋向平衡。近几年为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很多城市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的县城都做了很大的努力,也取得一些成效。这些县城在治理择校问题的经验对新化县择校问题的解决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其中湘西州的泸溪县就是均衡发展、解决择校问题的成功案例,泸溪县虽然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之一,但 2018 年全县以优秀等级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该县每年中小学生约有 3.8 万名,但几乎没有学生择校去外地的情况①。新化县和泸溪县有很多方面相似,同属于贫困县,城乡差距大,经济发展较落后,地方财政资金不够,新化县如何办好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可通过了解泸溪县治理择校的经验做一些思考和借鉴。
1.使校长专家化。校长的办学理念往往是一个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泸溪县教育局把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放到首要位置。一是注重对校长的管理培训,将校长派到全国大中城市优质学校进行培训学习其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方法。其次请全国著名的教育家给校长培训上课。同时加强对校长执行力素养的培养。
2.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定期进行校本培训;让骨干教师、高级教师上示范课、观摩课以及让刚毕业教师上好汇报课;组织教师开进行各种形式的教学竞赛,让教师通过比赛提高教学水平;开展好各种学科经验交流会,同时鼓励教师撰写教学论文。
........................
结语
中国的教育具有特别的国情,其历史和文化、人口的分布、城镇布局不均及经济的发展,这些都导致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和不公平。
新化县是湖南的贫困大县,学校数量多,分布广、规模小、优质少。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教育资源分化日益严重,已不能满足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导致择校现象加重。通过调查新化县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状,运用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分析择校产生问题和原因,同时结合国内治理义务教育择校问题的案例,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以推动新化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全县教育的和谐发展。本文认为择校问题主要为以下几点:(1)影响了正常的教育生态;(2)加重了择校生家长的经济负担;(3)加剧了城区教育资源供给紧缺的矛盾;(4)加大了城乡学校之间发展的差距。而导致择校现象如此严重的原因主要是就近入学政策的弊端及执行不严格,家长盲目跟风,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给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破坏了教育公平,要想缓解择校现象,首先政府在政策上,要实行“就近入学”为主,择校为辅的入学政策;二是要发挥社会舆论导向作用,引导家长理性择校;三是从教育资源的角度看,新化县需完善教育财政制度,建立可持续的教育经费保障制度;加大扶持新化县农村薄弱学校的力度;发展质量高的民办教育。
本研究仅着眼于新化县几所学校择校现状的研究,难免以偏概全,由于条件限制和现实困难,且调查的家长和数据没有包括新化县择校的全部家长,会造成分析有相应的偏差,但调查研究都为新化县的择校实情,根据这些调查结构对择校问题及原因做出一些深入的分析,为化解新化县择校问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从而为促进教育均衡、公平发展。
参考文献(略)
新化县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及对策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教育管理论文,义务教育,择校对策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教育管理文章
- 初中班级量化管理的问题与优化策略研究——
- 中职生学习状况调查研究——基于郑州市5所
- 微信群在中学家校协同中的应用现状调查研究
- 高中教师专业“二次成长”调查研究——以郑
- 高中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现状调查研究—以郑州
- 提高园长对教师管理沟通有效性的范文研究
- 中职机电专业“项目教学的师徒模式”范文研
- 哈尔滨女子职业技术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
- 高职航海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研究——以Z职业
- 高校校园网络暴力治理研究——以某高职院校
- 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研究——以吉林省
- 以问题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药理学实验
- 民办初中校园欺凌的教师治理策略研究—以安
- 南京市X中学初中生劳动教育的现状与策略探
- 教师阅读对高中政治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
- 沧州市河间地区农村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