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在普通公立小学的实施路径管理研究--“导学案”在双流区公立S小学实施的案例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0355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教育管理论文,在国家教育部推行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之下,全国很多省市区各级各类的学校都会乘势进行教学改革,当然也呈现出了许多成功和优秀的案例,例如山东杜郎口的导学案教学改革、上海的翻转课堂等,都是值得借鉴的成功案例。但是,所有成功或者优秀的教学改革经验并不是完全适应所有的学校。所以,其他学校在进行教学改革的时候可以借鉴教育先进地区的成功或者优秀经验,但是要进行适当、有针对性的“校本化”,不能完全地盲目照搬,这样反而不能获得预想的教学改革效果。从双流区 S 小学教学改革的经验可以看出,在教学改革的决策阶段,学校的行政领导层在决定引入导学案教学改革时,是因为校级干部带领行政中层和骨干教师到北京和上海参加导学案教学的研讨活动,并且从书籍上较为详细地了解了导学案教学的一些相关情况。与此同时,学校行政领导有想要相应国家改革号召、敢追教育先进地区、引领区域教学改革的目标,所以就决定在双流区 S 小学开展导学案教学改革。这个时候,其实学校的行政领导就形成了教学改革的支持联盟。可是在当时,根据教师采访内容可以知道,学校行政领导对本校的教育教学情况是否需要或者适合进行导学案教学改革都没有进行全面的调研。甚至导学案教学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更适应高年段,不适应低年段,更适应偏理性的学科,不适应偏感性的学科等,这些问题都没有进行过细致的分析和研讨,便开始了自上而下的改革。这场教学改革是外发内生型的改革,在全国或者其他地区发起了教学改革,直接引进到本校自上而下地进行推行,却没有与学校内在本质需要的教学改革想契合,这样的改革注定是不能长远的。

1.绪论

1.1 本课题的研究
1.1.1 研究背景
(1)现代教育思想兴起
行为主义教学观在 20 世纪初到 20 世纪中叶在教学,这种范式教师主要采用灌输知识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快并且更多地去记住一些知识、公式、原理和规则等。目的及时为了培养一批“记忆者”,而不是培养具有思考能力的“学习者”。从课堂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可以看这是“教师主导型教学”。
20 世纪 50 年代末心理学发生了“第一次认知革命”,即从行为主义走向认知心理学,由此产生了认知主义教学观,即被称为“理解思维型教学观”。这种教学观更多地强调知识的习得必须在知识自主构建的基础上得以实现,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更突出学生的思考、表达过程、强调合作分享。认知主义教学观所对应的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能动学习”。“能动学习”意味着从“教”转向“学”的范式转换,即否定教师灌输式教学,也否定学生单纯地听取信息。钟启泉在《课堂转换》中认为,“这种教学方式指向的是通用能力的培养,诸如问题解决力、逻辑思维力、沟通能力、认知能力,体现学科本质的思维方式以及学科固有的知识与技能。”
21 世纪的学习理念兴起——终身学习、学会学习。2197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指出:未来的社会一定是属于学习者的社会,也就是学习化社会,那么教育在未来也将走向终身化的教育,未来的学习也将是终身化的学习,所以我们现在对学生的培养也要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实现终身可持续学习的培养。1995 年,教科文组织的 21 世纪教育委员会发布报告《学习:财富蕴藏其中》,指出“终身学习是打开 21 世纪光明之门的钥匙”,并提出学习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可见,21 世纪的学习理念是终身学习和学会学习。这也要求我们的学校教育要转变教和学的观念和方式,学生的观念也要从“要我学习”到“我要学习”的转变。学习方式也不再是简单地知识传授,而是知识与能力并重。
.......................

1.2 文献综述
1.2.1 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模式的相关研究
(1)教学改革模式的相关研究:
关于教学改革路径模式研究,目前学术界主要从教学改革模式的概念、教学改革模式的种类和不同种类的优劣势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教学改革模式的概念,学术界普遍认为是在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种科学性思维,经过归纳总结而形成的具有一般普适性的模型,这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操作方式。教学改革的模式一般分为三种: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两相结合的综合型改革模式
已有相关研究为本研究提供了将双流区 S 小学导学案教学改革定位成外发内生型,在学校内部属于自上而下的教学改革模式的基础,并研究拟在已有研究基础上,通过对 S 小学教学改革每个阶段的逐步实施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期对外发内生型、自上而下教学改革模式的优劣势有所补充或丰富。

对于一项教育政策而言,执行才是整个政策推行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因为所有的教育政策的最终效果都必须通过政策的执行才能显现出来。统观现有的研究成果,归纳出教育政策执行的三种模式:一是“自上而下模式”,将政策执行看做一种行政过程,政策由上级领导作出决定,而下属部门的执行就是将这项政策变为实际的具体过程。这种执行可以称之为外发型的,简而言之就是上级领导怎么说,下级部门就怎么做的模式。二是“自下而上模式”,要将政策当作一种政治过程,在执行的过程中,存在不同的利益群体,他们之间竞争、谈判和互相妥协的一个过程。在这样的执行过程中,政策的目标和方案形成的过程就变得那么明显。而执行的过程中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诉求和价值体现就会重要很多,为了实现自己利益群体的利益,各方会对实现原有政策目标进行暂缓,甚至将重新制定新的政策目标。在“重置”的过程中,各方利益群体具有多样性,并且相互作用和影响。三是“整合型模式”,主张多关注政策本身是否被有效执行了,因为这样才能真正地促进问题得到有效地解决,但是教育政策的有效性往往会表现出一种互动的状态。

........................

2.研究设计和研究过程

2.1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本研究在我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本着“问题即课题”的思想基础,我将一线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作为我的研究生毕业论文研究课题,所以当我明确了我的研究问题,通过查阅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模式和导学案相关的文献后,知道了自己的研究晋升点,接着确定了用质性研究方法中的扎根理论法来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同时借助 Nvivo 计算机辅助执行研究工具进行数据分析,最终基于支持联盟框架理论通过分析案例学校双流区 S 小学在导学案教学改革谋动宣传、开发执行、评估调控、反馈这四个阶段中,不同利益群体组成的不同支持联盟对教学改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行动,是如何一步一步推动案例学校开展这次导学案的教学改革的,从而提出普通公立小学推行教学改革的可能性实施路径。

........................

2.2 研究资料收集过程
2.2.1 访谈
本研究是在和访谈对象进行了充分的深度访谈以后收集到的原始资料。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者需要编制访谈脚本,然后按照访谈脚本去实施访谈。本文的资料收集来源于双流区 S 小学的校级干部、中层行政人员和教师对导学案教学改革政策相关的访谈记录。
在正式进行访谈的时候一般要准备一份访谈的脚本,有些可以是访谈提纲,它多多少少可以构建出访谈的过程,让访谈者和被访谈者都能围绕中心话题进行谈话,而不至于偏离主题太远。本研究在最初要进行访谈开始之前,并没有思考出要按照一个线性结构去探索双流区 S 小学导学案教学改革的阶段性实况和如何实施的,只是单纯地围绕导学案教学改革设计了几个横向型的问题:1.学校什么时候开始的导学案教学改革?2.你对这场教学改革的态度是什么?3.学校针对导学案教学开展了哪些培训?4.针对这场改革,你有什么困惑和意见?
我选取的第一批的访谈对象共 4 位,2 位(J7—y—Ⅱ、J10—y—Ⅲ)来自语文和 2 位(J16—s—Ⅱ、J19—s—Ⅲ)来自数学两个学科,并且教龄一般在 5-10年,因为他们在双流区 S 小学算是中坚力量的教师,对待教学改革的看法会比较成熟,并且能很好地代表一批学科教师,也更有利于形成我的访谈提纲。

(1)请被访谈者首先做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在访谈中必须要对被访谈者的个人情况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因为这个简要的基本情况的说明,有益于加深访谈者和被访者之间的了解,并且形成一个良好的访谈氛围。
(2)让被访者回忆学校开展导学案教学改革的时间,是帮助被访者拉到当时的情境之中,能够唤起当时的情感态度。而且询问开展时间也是为了让研究更加的准确,并且实现此次访谈人员间的一个共识。紧接着询问被访者面对教学改革的态度,主要是想考察被访者到底会因为何种原因支持或者不支持这场改革,实际上最主要是看不同学科教师和教师个体对待教学改革的态度。
(3)学校要开展这样一场教学改革,而且是属于学科教学模式的转变的教学改革,它不仅是转变一种教学观念,很大程度上这还属于教学技术层面的改革,教师面对导学案要从无到有,从不会用到用得好,这都是对教师很大的考验,所以学校组织各种各样的培训和宣讲是必不可少的。那么让被访者回忆都参加了哪些培训,可以让我了解学校在宣讲和培训方面是否充分。
............................

3.双流区 S 小学导学案教学改革执行中的信仰系统.............................. 39
3.1 深层核心信仰方面的一致性...................................40
3.2 政策核心信仰方面的不同取向......................................41
4.基于支持联盟框架理论的双流区 S 小学教学改革阶段分析................................ 44
4.1 谋动宣传阶段:基于改革预期的不同联盟意识形态的博弈..........................44
4.1.1 对改革政策目的的不同理解.......................... 44
4.1.2 行政决策的盲目性................................ 45
5.普通公立小学实施教学改革建议.......................... 59
5.1 改革符合学校实际,切忌盲目跟风........................................59
5.2 决策时多进行调研,倾听教师心声................................60
5.3 全面关注参改教师,加强系统培训........................61

4.基于支持联盟框架理论的双流区 S 小学教学改革阶段分析

4.1 谋动宣传阶段:基于改革预期的不同联盟意识形态的博弈
4.1.1 对改革政策目的的不同理解
所有的教学改革都是有一定的目的性的,也就是说发起教学改革的主体都是对教学改革有一定的预期的。双流区 S 小学在发起这场导学案教学改革之前,学校行政领导是发起教学改革的主体,自然对教学改革的态度是支持的,所以称之为支持联盟。一线教师因为面对突如其来的教学改革,又在学校前期宣讲和调研不够的情况之下,对教学改革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够,自然对教学改革的态度不是很积极,甚至存有质疑,所以称之为质疑联盟。
支持联盟的观点:

X:现在是国家新课程改革的时期,我们学校也是必须响应这场改革的号召,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在北京、上海看到别人的学校都在使用导学案课堂教学或者翻转课堂都已经领先我们一大截了,我们也要奋力赶上啊。在双流进行导学案教学改革的学校几乎还没有,我们可以率先进行这场教学改革,作出成绩了,自然教育局领导会认可我们的教学改革行为,甚至还会进行全区的推广。
F:学校引进导学案,推行导学案,一开始我们想要的效果就是说要转变两个教师群体的,一个是转变教学观念,一个是提升教学能力,还有就是最重要的是要转变一个课堂的教学行为。

质疑联盟的观点:
J4-y-Ⅰ:就是为了迎接检查,领导就会要求做导学案。
J9-y-Ⅱ:学校领导去外面看了有这样一种教学模式,感觉还挺好的,回来就喊我们也弄导学案。
J13-s-Ⅰ:领导觉得(导学案)好,其实我们也觉得还可以吧,但是不是特别了解,就只知道北京啊、上海啊那些地方都在用(导学案),所以就喊我们也用呗。
..........................


5.普通公立小学实施教学改革建议

5.1 改革符合学校实际,切忌盲目跟风
在国家教育部推行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之下,全国很多省市区各级各类的学校都会乘势进行教学改革,当然也呈现出了许多成功和优秀的案例,例如山东杜郎口的导学案教学改革、上海的翻转课堂等,都是值得借鉴的成功案例。但是,所有成功或者优秀的教学改革经验并不是完全适应所有的学校。所以,其他学校在进行教学改革的时候可以借鉴教育先进地区的成功或者优秀经验,但是要进行适当、有针对性的“校本化”,不能完全地盲目照搬,这样反而不能获得预想的教学改革效果。

从双流区 S 小学教学改革的经验可以看出,在教学改革的决策阶段,学校的行政领导层在决定引入导学案教学改革时,是因为校级干部带领行政中层和骨干教师到北京和上海参加导学案教学的研讨活动,并且从书籍上较为详细地了解了导学案教学的一些相关情况。与此同时,学校行政领导有想要相应国家改革号召、敢追教育先进地区、引领区域教学改革的目标,所以就决定在双流区 S 小学开展导学案教学改革。这个时候,其实学校的行政领导就形成了教学改革的支持联盟。可是在当时,根据教师采访内容可以知道,学校行政领导对本校的教育教学情况是否需要或者适合进行导学案教学改革都没有进行全面的调研。甚至导学案教学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更适应高年段,不适应低年段,更适应偏理性的学科,不适应偏感性的学科等,这些问题都没有进行过细致的分析和研讨,便开始了自上而下的改革。这场教学改革是外发内生型的改革,在全国或者其他地区发起了教学改革,直接引进到本校自上而下地进行推行,却没有与学校内在本质需要的教学改革想契合,这样的改革注定是不能长远的。S 小学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年轻教师多,缺乏教学经验,迫切需要的是教学中最基本的组织教学的培训,而不是直接进行一项专项的教学改革,对于年轻教师而言,这无异于“揠苗助长”。学生和家长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因为身处城乡结合部,家长多为外来务工人员,对教育的关注度、配合度都不高,学生的行为习惯等基本的素质都还急需教师和学校的关注,所以对于“导学案”教学改革谈不上什么热情。所以,这场教学是学校行政的“美好蓝图”,缺乏实操性。在所有的改革形式中,还有一种改革是内发自主型的改革,主要是指在组织机构的内部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而自主进行的自下而上的改革。这样的改革因为符合内部需要,是学校根据内部的问题和需求,开展的教学改革,更贴近学校、教师、学生的教学实际,所以更具有生命力和活力,相对而言,也会更长久一些。当然,更好地的改革模式就是将外部的影响和内部的需求相结合的改革,这样既借鉴了外部的先进经验,又契合了内部实际,这样的改革更趋于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