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缘起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需要具有哪些核心素养,是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许多国家或地区都制定以学生核心素养为主题的教育改革政策,并将其作为开展教育实践的基础。核心素养一词,最早由 21 世纪经合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提出,欧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其他各国家也先后确定了核心素养的相关概念。而我国教育部在 2016 年召开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成果发布会上,清晰明确的阐述了三大方面六种素养十八要点①的相关内容。
我国将核心素养作为国家课程改革的顶层设计与战略要求,课程标准也不再基于三维目标进行修订,改由核心素养统领各学科课程内容,包括:制定学业质量标准,教学实施、考试评价、教材编写建议等。在此基础上的学科核心素养,是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学生能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着重体现在三个方面,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
其次,我国自 1995 年提出的“建构以中华音乐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③口号,这为21 世纪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民族性音乐”“构建母语音乐教育体系”“提升文化自信”等均是音乐教育未来发展的趋势所向。其中的“母语音乐教育”是指首先要从母语的音乐入手进行基础音乐教育,即强调在学习母语音乐的基础上,先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了解国内外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音乐,逐步达到对全人类音乐文化的全面了解。
......................
(二)研究背景
我国近代的学校音乐教育是在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由“远法德,近采日本”的指导方针下建立。从 20 世纪初学习日本和德国,到后来学习美国,再到 50 年代后又开始学习前苏联,最终建立起一个以欧洲音乐为范本的音乐教育体系。在这种体系中,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没有占到其应有的重要地位。发展到 20 世纪中叶由于美国音乐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强势传播,使得世界其他地区和其他民族音乐文化都经历了以欧美近现代音乐为模式同质化的过程。到 20 世纪 70 年代,各国音乐界和教育界都普遍发现,如果对同质化过程不加以制止且任其发展的话,大量优秀的人类音乐文化遗产都将被遗忘,这会给未来人类音乐文化的发展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我国音乐界和教育界从 1980 年代起,开始对国民音乐教育进行了全面的反思,逐渐认识到“欧洲中心论”在当前的音乐教育中带来的深重影响,认为如果长期以欧洲音乐体系为基础在我国进行音乐教育,这必然会导致对中国音乐理论体系深入探讨与重建的忽视,也会助长盲目崇洋的思想,更不利于对我国民族优秀文化的发展和弘扬。所以我国在 1995 年“第六届国民音乐教育研讨会”上明确提出了“构建以中华音乐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的指导思想。
柯达伊的教育思想中强调应在本土本民族的匈牙利音乐文化中进行音乐教育,认为民族音乐应该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的基础。柯达伊教学体系中强调的“民族性”、“民族音乐文化”等正好与我国“以中华音乐文化为母语”的观念相符。其次,从我国音乐教育现状看,我国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资源相对较少,对于音乐课程标准中的具体要求,一定程度上难以落实。而在柯达伊的音乐教育体系中,歌唱教学是主要形式,教学工具仅需音叉作为辅助,从教学设备和教学内容上看有更多实现的可能。再者,匈牙利的民间音乐与我国北方民歌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均为五声音阶,虽不完全相同,但调式较为相近。
.......................
二、文献综述
(一)核心素养
1.核心素养
“通过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教育界和哲学家们一直在思考的核心问题。从两千多年前以“品德”为核心的人才观,发展到工业社会以“能力”为核心的人才观,再到二十一世纪以“素养”为核心的人才观念,分别体现了在不同的社会时期,教育要求呈现出不同形式,也反映了不同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随全球化和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以适应时代多元化的需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以及经合组织的影响下,“素养”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并逐渐成为各国教育与课程改革的核心所在。
经合组织在 1997 年 12 月发起的关于“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项目(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Competencies: Theoretical and Conceptual Foundations,简称DeSeCo)。①基于国际和跨学科的背景下,通过与科学界密切合作,共同开展了关于素养相关概念的界定、概念化和测量研究,对于多个争议问题达成了共识,为素养相关研究项目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概念框架。此后各国便相继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如表 1。
.........................
(二)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 年版)要点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下文简称《义务课标》)自 2001 年改革实施,2011 年修订再版,作为国家层面指导各级各类中小学教学实施的指导性和纲领性文件。由于与核心素养相匹配的义务教育音乐课标还没有被制定和出台,所以在本文中以 2011 年版的音乐课标作为研究依据。
从课标的指导思想和具体要求上,可看出现行课程标准中强调了音乐教育应加强母语音乐文化的教育,以弘扬民族音乐为重点,应以本民族音乐文化为主进行教学实施。在吴斌(2012)“音乐课程改革的里程碑——《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 年版)》深度解读”的文献中指出: 1.从总体来看,《义务课标(2011)》的统编教材相较之前,与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现代社会生活更加贴近,对以欧洲古典音乐为中心的格局进行了调整,有意识加强了母语音乐文化中的教育传承观念。可以看出 2011 年课程标准,已有改变“欧洲音乐中心论”的意识,
开始在强调母语音乐文化。
2、从课程基本理念中看,由“理解多元文化”到“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的转变,并要求以自己国家及民族音乐文化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我国的音乐文化的学习要求达到熟悉并热爱的程度。实际上其他国家在音乐教育中大多都是以本民族音乐文化为主,就音乐教学内容而言,我们也应该以自己的音乐文化为核心,从而减少对外来音乐盲目的推崇,尤其是要打破“欧洲中心论”影响,从指导思想上说,已经是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体现了国家意志。
3、关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方面,明确提出了“要开发具有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以及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的要求,要求要将我国民族的音乐文化合理的运用在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可以一直处于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中,能够树立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的意识。而音乐这一门艺术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不仅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与历史内涵,更是以一种独特的魅力一直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从精神文化方面满足了人们的多种需求。②而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是学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资源之一,也是地方特色音乐教育的优势所在。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现在有很多孩子都不会使用自己的民族语言进行沟通,更不会唱自己家乡的民歌。因此,作为音乐教师的角色,挖掘和弘扬民族音乐,并将身边的民族音乐文化渗透在教学中,是教师应有的责任和义务所在。
...........................
三、柯达伊教学法的相关研究 ................................................. 20
(一)以杨立梅为主线的柯达伊教学法研究 ............................ 20
1、柯达伊教学法的理论核心 ............................. 20
2、对柯达伊教学法的借鉴 .............................. 22
四、柯达伊教学法本土化的可行性分析 ............................... 28
(一)匈牙利民歌与我国北方民歌的相似性 ................................. 28
(二)我国中西部地区及农村音乐教育现状 .................................... 28
五、以湖北民歌为对象建构柯达伊式校本课程框架 ................................... 31
(一)以湖北民歌为内容 .................................. 31
(二)针对人音版 1-6 年级音乐教材分析 ........................ 33
七、启示与展望
(一)教学启示
本研究是基于对“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母语音乐教育”、“柯达伊音乐教学法”、“本土民族音乐文化”的关注和研究进行理论假设,拟开发本土音乐文化的校本课程且前往小学进行真正的教学实施,希望能够通过从理论假设到实践再完善理论的不断循环过程,实现对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期望。笔者通过将理论假设与实践结合,有以下几点启示:
1.从校本课程的角度以我国各地民歌作为教学内容进行教材编写和课程开发是可行的,民歌中虽然有许多独具特色的韵味和音调无法准确用谱例表示,且有些篇幅长的,以散板节拍为主的民歌很难在教学中使用,但经过筛选和简单改编,还是有大量的作品可以运用在中小学音乐课堂。
2.母语音乐教育的实现是需要从传统音乐入手进行学习,首先学习民歌相对其他体裁形式更适合于在基础音乐教育中进行初步教学,民歌的传唱性特点在教学中更加容易实现。
3.对于我国的多民族音乐文化结构而言,所有地区都使用统一的音乐教材不太合理,现行的教材除了人音版和人教版教材外,还有花城版音乐教材、湘版音乐教材都是比较被熟知的,这些教材虽然还是属于统编教材一类,但是其中都着重的加入了地方音乐的特色。笔者认为可以按照这一思路,根据不同地区的民族音乐文化的特色,分别编制该地区内通用的校本教材,内容可以从地方民歌开始,再到其他民族音乐体裁形式的拓展。且随着年级的增加到小学高年级再加入优秀的有代表性的其他地区与其他国家的音乐文化进行学习。
结论
本文立足于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分析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施现状,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对“母语音乐教育”、“民族音乐文化”、“柯达伊教学法”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以湖北民歌为内容编写柯达伊式校本课程的假设,选择以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为支撑,
筛选出湖北民歌中较为合适的作品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运用柯达伊教育体系中的理念思想为指导,以柯达伊教学法中的有效方式为手段,探索我国母语音乐教育的实现途径。
笔者依据自身研究能力,针对小学三年级设计了以湖北地区民歌为内容的校本课程,在教学实施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最终呈现出柯达伊式校本课程结构框架和具体实施过程,并通过诊断性、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实施结果进行客观分析,得出结论和改进建议。笔者深知目前的研究能力和知识储备有限,研究中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从研究思路和研究角度而言,笔者提出的理论假设对于柯达伊教学法的本土化借鉴是具有一定的补白意义。
通过对理论假设进行实践,笔者认为借用柯达伊教育体系中“学校音乐建立在民间音乐基础上”观念,选择我国民族音乐中的子类——民歌作为开端,在教学过程中选择“首调唱名”、“节奏读法”、“字母谱”、“柯尔文手势”,及其他有效的教学方式作为辅助手段,进行母语音乐教育尝试的做法,不仅符合我国宏观层面对于教育要传承传统文化的要求,也符合我国音乐教育中强调的“建立中国音乐教育体系”,更是实现柯达伊教学法及其他国外教学法本土化的可行措施和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