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教育管理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0369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教育管理论文,笔者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代背景下教育领域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就西方发达国家的课程发展和教育实施效果来看,它们的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体系搭建完善、内容系统完整,教学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技术成果与市场经济紧密结合,创新创业扶持和保障体系完备,取得了丰富的教育成果。我国在这方面虽然近几年也取得一定成绩,但整体表现为发展水平不高、地区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广西这样高等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在创新创业教育和课程建设等方面较之发达省份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探索一条适合广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的道路,对广西高职院校多样化的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改革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为广西高职院校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提供有力支撑。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要素分析

(一)课程目标分析
课程目标是指“在课程设计、实施过程中所体现的教育价值基本要求”45,是指职业学校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在态度、知识、技能方面达到的预期效果。
1.目标设置依据
(1)政策依据
国家政策是创新创业课程实施的大背景,创新创业课程需要按照国家的文件精神,解读国家在创新创业课程目标方面释放出的信号。相关文件有教育部 2012 年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做好 2016 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等。
(2)市场依据
高职教育、创新创业教育都是面向市场的教育,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目标应放眼于培养走出社会的人才,以社会要求确定培养目标,以市场需求进行课程设置。浙江大学创业教育课程以“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创新意识强烈、创业技能突出的高科技混合型人才”46为目标,是早前四创型人才目标的演变,是对培养目标的调整与填充,更是在国家创新创业政策大背景下顺应市场发展需求而调整的课程目标。 (3)学生发展依据 学生发展依据有两方面依据,一是学生职业发展需要,旨在通过课程学习,获得更为宽广的职业生涯发展空间,为学生终身职业发展打下基础;另一方面的依据是以就业为导向,强调对学生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统一。
2.目标设置原则
(1)市场化原则
创业实践活动是在市场环境中进行的,市场是课程设置的指挥棒,课程设置需与市场紧密结合,让学生直接接触市场,感受真实市场环境。在市场化原则的指导下,课程目标设置要引导学生在市场环境中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操作,与市场真实接轨;在教学方法上,注重体验教学法,让学生在真实的市场环境中进行体验。

(2)多样化原则
创业教育课程目标设置需体现课程教育目的,有的是综合素质教育,有的是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在内容上应安排不同学科的交叉组合,在教育层次和目的有相对有所区分。以美国斯坦福大学为例,商学院学生和非商学院学生课程目标不同,商学院学生以优秀创业者和成功企业管理者为培养目标,而非商学院主要是以激发学生的创业精神和意识为主,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普及创新创业课程的课程目标相对倾向于后者。

...............................

(二)课程内容分析
课程内容是指参考课程目标要求,制定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选定教材。课程内容是课程建设的核心要素。
1.内容选择依据
(1)教育对象
不同群体学生,需要开设的课程深度和广度也不同。职业院校的教育对象,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的教育对象,他们大学录取分数决定着他们在理论知识方面的习得相对弱于实践操作。因此职业院校创新创业课程,需增加能让学生参与的创新创业项目实践锻炼、互动参与的教学内容,减少单纯的理论学习内容和降低理论学习难度。
(2)社会发展需要
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意味着学生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交织在一起。教育是为学生未来生活、未来职业做准备的,应融入更多与社会经济发展有关的知识,让学生掌握不断自主学习和进步的能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依赖于创新创业活动,可见国家要求各高校开展深入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契合了国家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需求。近年来各高校创新创业课程、讲座、沙龙活动方兴未艾也正基于此。
(3)课程内容本身性质
课程内容需要考虑重要性、实用性、正确性等。重要性依据是指是否是知识和文化中的最基础部分、是否是应用型和迁移力最大的部分。实用性是指对学生未来工作和生活是否起到帮助作用。正确性是指课程内容的选择须避免错误的事实、概念、原则和方法。
............................

二、广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现状分析

(一)调研基本情况
1.调查目的
了解广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开设基本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如创新创业课程内容、组织实施、课程评价方式等,分析影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以前瞻性的目光寻求解决问题对策,促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将国家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文件精神落地。
2.调查对象
本调研分教师和学生两个不同群体的调查对象。
教师层面,分别选择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生态职业技术学院、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柳州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柳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北海职业技术学院、梧州职业技术学院等 20 所高职院校,在每所院校中随机选择了负责创新创业类课程建设的负责人和任课教师,向他们发放调查问卷共 200份。
学生层面,选择广西 5 所高职院校,分别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柳州职业技术学院。面向这 5所学校各发放问卷调查 100 份(共 500 份),涵盖不同专业的大一、大二两个年级。

.............................

(二)调查结果分析
1.教师卷调查分析
(1)课程内容设置调查分析

..........................


三、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案例分析 ................................ 34
(一)课程目标遵循标准 ............................. 35
(二)课程内容逐渐丰富 .................................. 35
四、广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的对策建议 .......................................... 42
(一)搭建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 ........................................ 42
1.搭建“知识+技能”课程体系 ................................. 42
2.搭建“必修+ 选修”课程体系 ............................. 42

四、广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搭建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
1.搭建“知识+技能”课程体系
第一,知识系统。涵盖意识教育和知识教育两方面。意识教育是指理念、精神教育和素质教育,教育目标为培养“有创新创业意识的学生”。遵从此角度,要求高职院校开展企业家精神、创业精神、创业动机、创业案例、企业家社会责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教育。知识教育包含企业管理、团队搭建与合作、市场机会识别能力培养、创业法律法规、市场风险研判与防范等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比意识教育高一级层次。
第二,技能教育。在校内,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借助校内创业园等实践平台,将它作为实践教学的大后方;在校外可以依托校友等校企合作资源,在校友企业建立教学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安排学生到实践基地参观学习交流和实践实习。普及化的创新创业课程是大势所趋,各高校可以结合本校实际,选择线上线下多途径多渠道的实践教学环节,如可以选择按项目分组,项目组员在课堂实践活动环节参与实践;选择推荐团队组长(或其他代表)参加主题实践活动后进行经验分享;也可结合网络实践软件进行实践。
..............................

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代背景下教育领域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就西方发达国家的课程发展和教育实施效果来看,它们的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体系搭建完善、内容系统完整,教学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技术成果与市场经济紧密结合,创新创业扶持和保障体系完备,取得了丰富的教育成果。我国在这方面虽然近几年也取得一定成绩,但整体表现为发展水平不高、地区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广西这样高等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在创新创业教育和课程建设等方面较之发达省份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探索一条适合广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的道路,对广西高职院校多样化的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改革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为广西高职院校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提供有力支撑。
以就业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的目标不仅仅是促进就业或单纯的实现生存性创业或以创业带动就业,它的教育和新内容包含“主动创造新就业岗位”和在就业岗位上进行“岗位创新”。因此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侧重点在于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日后工作中运用创新思维对创业实践和本职岗位锻炼进行各种创新,尤其是科技型、生产型的企业创业者或就职人员,更应该充分用好创新思维。

在此指导思想下,广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的建设,要积极借鉴国外区外高校的做法,加大对创新创业课程的开发力度,力争形成系列、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要突破现有的教学模式,改变直接将第二课堂活动抵扣实践教学的做法,将实践教学有效融入日常课堂教学中,力争每次课都安排一定的时间用于学生参加互动和实践;要与高校所在地方经济相结合,依托地方经济优势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邀请本土企业家校友搭建实践平台或返校开展教学活动;要设计形成一套适合本校师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成长给予支持和帮助,对学生的学业评价进行柔性管理等。除了日常课程教学之外,本研究认为广西高职院校还需注重健全创新创业课程实施和全院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设施设备,出台对老师和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和创业研究的鼓励性政策和措施,点燃师生创新创业热情,提供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支持有能力的学生开展丰富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培育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将这些支持保障体系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支撑。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