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业负担概述
(一)课业负担的内涵
课业负担这个概念,并没有在我国现代教育理论中给出具体的标准与定义,即使是一些规模庞大的工具书,譬如教育词典以及辞海等,也没有对其概念加以明确。而有关课业负担这个概念的首次出现,则可以追溯至 1983 年,当时教育部在发布《关于全日制普通中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的十项规定(试行草案)》中,第一次出现“课业负担”一词。① 而有关学生减负方面的研究,这个负担往往存在着不同的解读,学者们或将其称作为学习负担,或为学业负担,或为课业负担。不过在《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 年)面世之后,基本上统一的将学生负担,称作课业负担。
从字面上来看,课业负担的构成包括了课业与负担两个词组,前者从具体教育视角来分析,就是学生在学习课程过程中,涉及到的诸多活动,并由此延伸出来的诸多功课与学业等,具有显著客观性。而对于后者,词典对其概括是“所承受的压力、承担的责任等”。从这点来看,它有着典型的主观性内涵。这就意味着,课业负担同时具有主观与客观的内涵。③ 对已有研究展开分析,课业负担涵盖了两个方面的解释,第一,学生所承担与课程有关的各种学习负荷。④ 第二,将负担概念作为切入点,学生在课业方面所需要担当的责任、承受的压力与必须要完成的任务。⑤ 或者简而言之,就是学生在求学过程中,身心这两个层面所承受的压力。⑥ 学者肖建彬在研究中,对课业负担进行了界定,认为学生在求学过程中,以自身过往之经验,对课业给予他们的压力、责任、义务等诸多层面的主管感受。
本文定义的课业负担是:学生在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过程中,其身心两方面所必需承受的各种责任、负重以及所要完成的各项任务。在这个负重前行的成长过程中,学生需要科学、全面、合理的课业负担,某一方面的负担过重、过轻或缺乏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
(二)课业负担的外延和分类
对于课业负担外延而言,当前学术界对此理解有相当大的纷争,然而,总体而言,可以将其细分成两个观点。第一,广义性理解。课业负担实际上就是学生学习负担,只要是与学习有关的诸多负担,都是所谓的课业负担。第二,狭义性理解。这种认识提出,课业负担仅仅是学习负担的一个构成。① 王小平等学者针对此外延的界定,本人认为颇有一定的合理性。他们认为,学生为了更好完成学校所开展的课业而需要承受由此带来的各种负担,便是所谓的课业负担的外延,从中可以看出,它融合了诸多主体所关注的各种维度的负担,同时又将那些并非为学校课业所带来的相关负担进行了区分。② 当前,有关该负担的划分标准存有显著不同,具体涉及到以下几点:
第一,从呈现形式角度来看,课业负担涵盖了隐性与显性负担两种,或者将其分别称作心理与生理负担。对于前者,就是学生在开展课外作业之时,主观心理层面的感受;对于后者,就是学生为了更好完成课业,而投入的大量体力,它的大小与学习所投入的时间呈现出正比关系。
第二,以来源作为划分标准,该负担构成分别为外在与内在负担,前者是社会、老师、学校、家庭等相关主体,根据当前相关的教育计划,来对学生给予的不同负担;而后者则是学生为了达成相应的目标,而自我施加的相应负担,体现出一种内在方面的要求。
第三,以内容为划分标准,该负担可以进一步细分成学科与活动负担。对于前者,就是学生为了掌握相关学科课程而需要投入的身心精力。而对于后者,就是学生完成活动课程而投入的身心精力。
第四,从负担产生方式来进行细分,它又可以分成接受性与探究性两种类型。对于前者,就是学生在接受性学习环节所涉及到的负担,譬如记忆理论以及定律等;对于后者,则是学生在探索性学习环节所需要肩负的负担,其中涵盖了创造、独立与活动性等负担。
.........................
二、M 高中学生课业负担结构现状调查及结果分析
(一)郑州市 M 高中基本概况
1、学校类型
本次研究是以 M 高中学生为对象,展开相应的调研分析。这所县级市高中,成立至今已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在发展过程中获得了诸多荣誉,为社会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才。这家三年制公办高中,现有班级数量达到 48 个,教职工将近两百余人,学生大多来自于本市与周围乡镇。该中学采用寄宿式教学模式,基础教学设施相对完备,内有田径场、体育馆,同时每个班级都配置了相应的电子白板等现代化教学工具,此外还有先进的电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这所高中整体师资力量雄厚,在相关教学质量、升学率评比中,都处于前列。然而,这所高中却没有具体的特点,在升学压力之下,很少组织活动与竞赛等,也没有积极培育兴趣俱乐部。
2、学校课程设置
这所高中每日设置了 10 节课,上、下午各为 5 节,每节课时为 40 分钟,除此之外,还有早自习 40 分钟,到了晚上,还设置了三节晚自习,共 150 分钟。学生在周末可以休息半天,隔周可以休息 1 天。对于高一学生而言,体育课每周为 2 节,每天课程除却2 至 3 节自习课之外,基本上被几个高科科目所占据,如语数外、物化生、地政历等。学校没有为学生配置实践课,也没有配置相关的研究性学习课程。
........................
(二)调查实施情况简述
1、问卷设计及信效度检验
本次研究所设计的《课业负担现状调查问卷》,其核心就是要对当前该高中学生的负担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在设计该问卷之时,笔者结合了目前有关该问题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之前的研究资料所总结出来的有关学生负担结构因素,最终给出了自己的设计。该问卷一方面要对当前学生的负担情况进行了解,同时还需要获得其负担结构。该问卷从生理、心理、活动、学科、接受性与研究性负担等视角,来展开调研。此外,问卷在编制环节,先后经过了和被调研主体进行深入的访谈,并以此研究问题检索相关资料,同时还对该市高中生学习现状进行了解,最终完成涉及负担结构要素的初稿,随后邀请专家给予评定,最后结合他们的意见,最终构成相应的问卷维度与具体的项目。
为了保障本次问卷的效度,在结合专家的评定之后,对问卷项目进行了相应的修改,同时还对问卷的项目与结构加以明确,最后对相关题目的设置进行了优化,并且还依据逻辑对题目顺序进行了调整,并最终完成问卷的设计,这确保了它具有一定的效度。
在本次研究中,总共为该高中发放了 2400 份问卷,每个班为 50 份。由于覆盖了全部的班级,这使之班级的选择具有显著的随机性,而且参与调研的学生,整体上个体差异并不显著,所以得到的调研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使之具有较高水平的信度。
2、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在本次调研中,运用了随机性抽样法,发放与收回问卷皆由本人及辅助人员完成,而且采用现场发放、现场回答、现场回收的方式,总共回收 2400 份。通过分析,去除那些无效问卷,有效卷数量达到 2225 分,对应的有效率与回收率,分别为 92.71%与百分百。男女学生分别为 1195 与 960 人,另外还有 70 人没有在问卷上标明自己性别。
............................
三、 M 高中学生课业负担结构失衡成因分析 .................................. 26
(一)教育行政部门方面 ..................... 26
(二)学校方面 .......................... 26
四、对策和建议 .................................... 31
(一)教育行政方面 .................................. 31
1、改革学校评价制度 ......................... 31
2、改革招生考试制度 ............................... 32
四、对策和建议
(一)教育行政方面
根据我国教育指导方针要求,全面开展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作为相关的行政主管部门,需要积极通过政策加以引导,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并对当前的办学行为加以规范,同时还需要强化学校的管理,从制度层面,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1、改革学校评价制度
对学校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关系到能否实实在在为学生减负。基于操作视角来分析,当前之所以减负步步维艰,其本质还是当前评价体系不够科学。虽然我国积极推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改革,而且相关教育主管部门也在积极推动学校评价体系的完善,进一步构筑全面的评价内容,力图能够真切折射出学校的真实办学水平。然而,这并不能得到家长、社会以及学生的充分了解,它们依然从高考升学率,一本达线率等指标来给学校贴标签,排名次。为了改变这种错误的思想观念,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门,擎起改革大旗,加快重塑科学的学校评价标准与监管体系。我国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就已经明确提出要求,到了 2020 年,我国要基本达成教育现代化目标。以此纲要为指导,对于学校评价体系而言,也要尽快使之与现代学校建设目标相适应,要从制度与老师队伍建设、办学思想与环境、素质培养与课程实施等层面,给出具有可行性的评价标准,进而为现代化学校建设提供重要的指导。对应的评价内容,需要覆盖诸多领域,譬如办学理念、基础设施、学校规模、老师综合素质、课程实施、学生体制与成绩等等。要彻底革新过去单一的侧重升学率与学生成绩指标的问题,要构建与现代化学校,综合素养培养相配套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测体系。另外,为了提升评价的公平公正性,还可以结合明确可行性的评价标准,引入独立于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对学校的管理与教学行为,进行全面、动态的评测,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并快速的向社会公布最新的评测结果,使得社会、家长能够对学校的具体情况有着更为深入的认知,进而为他们理性择校提供科学指导。逐步让社会以及学校、家长淡化升学率这一核心指标,要将各种考试成绩与学校评价进行脱离。
.............................
结束语
对于学生课业负担这个问题而言,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从来都没有停止过研究,而且这个问题也始终成为当代学生以及教育工作者的痛。对于课业负担问题,基本上前后有三个重要发展阶段,分别为直观、反思与全面认识阶段。虽然这并不表明问题如今已经得到解决,但是长期的研究使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变得更为深刻和全面。
本人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之下,一反传统的研究模式,摒弃了长篇大论式论述,立足于具体的调研,以本人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 M 高中作为调研对象,对高中生的当前课业负担情况进行细致的调研,同时再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本次的研究方向与思路进行了最终的明确。而在分析具体问卷数据之时,与自己的同事们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使得问卷基本上能够真实反映当前普通高中学生课业负担的现状,由此进一步对当前减负屡次失败教训进行了归纳,同时对于在新课改推进过程中,相关配套改革机制不够匹配的问题也进行了分析,并且还对当前的学校与老师的评价机制缺乏科学性、学生评价相对单一、作业缺乏改革力度、忽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等诸多问题进行了分析,这些也是形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而解决该问题,就需要以这些原因为切入点,提出对应的改善之策。在归因分析与改善策略环节,由于结合了当前实际现状,所以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也期望本次研究能够以一点而带来全貌,以一所学校、一线老师的感受为出发点,为有效的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供相应的建议。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