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21世纪以来,旅游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产业链日渐成熟,市场秩序日渐优化,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2019年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旅游总收入达5.97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10.5%,对国民生产总值的综合贡献为9.94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1.04%;对全球生产总值贡献为10.36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贡献就业岗位数7991万个,居世界第一位。
旅游产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但也带来一定的能源与环境的压力。发展旅游业,需要满足旅游者餐饮、住宿、交通、购物和娱乐等多方面需求,这已经不仅仅涉及无形资源,也包含了更多的物质资源,造成更多的废物排放。世界旅游组织认为,旅游业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较大,旅游过程中能源的广泛使用,特别是化石能源的消耗会导致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据估计,旅游业贡献了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5%,差旅支出占全球经济活动二氧化碳排放量的3.9%至6%。
旅游业对国家能源账单的贡献很大,旅游娱乐活动过程中旅游者人均能源消耗碳足迹与旅游设施设备技术水平和旅游者规模有很大关系。此外,旅游过程中化石能源的消耗除了造成温室气体排放,还会产生其他有害气体和放射性物质,造成空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基于此种认识,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理事会和地球理事会在联合国大会发布的旅游业21世纪议程中将能源消耗作为一个重点内容。2002年在约翰内斯堡举行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峰会上,也将旅游认定为一个重要的能源消耗部门,倡议出台提升旅游能耗效率方面的政策。作为响应,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3年制定了专门的旅游产业能源战略。之后,旅游业与环境和能源的关系也得到越多越多关注。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生态效率的研究回顾
1990年,Schaltegger和Sturn在效率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提出生态效率。1992年,《改变航向:一个关于发展与环境的全球商业观点》由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业联合会出版,使生态效率的概念被进一步广泛认识与接受,其理念是以最少的资源投入和环境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产出。生态效率作为衡量人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程度,测度可持续发展状态的有效工具,日益成为重要的研究前沿。国外相关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聚焦于生态效率的基础理论、测度方法、生态效率在企业产品产业区域等不同类型和尺度的实证研究等3个方面。国内学者在借鉴了国外理论研究框架,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在生态效率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积极的进展。但总体而言,国内外关于生态效率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研究视角上,从人类消费行为对环境影响的视角的生态效率研究还较少,对生态效率理论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研究方法上,生态效率的相应测算方法的系统性有待完善;研究区域上,较多关注国家或城市案例,而对城市、县城,尤其是旅游地生态效率的研究仍有待深入。
生态效率测度是生态效率研究的前提,测度方法主要包括单一比值法、指标体系法和模型法????。单一比值法表示为产品服务价值和环境影响的比值,能值分析法、生态足迹以及生命周期评价法等均属于单一比值法,这种测度方法可以用来分析单个技术对象与项目的生态效率。但由于比率集合未能给出最优值,致使实践效果并不理想;指标体系法的核心是构建综合表征区域的经济社会环境综合发展水平的生态效率指标集,但评价结果会受到主观赋权的影响;模型法中应用范围较广的分析方法是数据包络分析法,它以相对效率为基础,对若干具有多输入多输出的决策单元,进行相对有效性或效率评级的非参数统计方法。因具有无须统一指标单位无须考虑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函数关系无须预先估计参数无须假设权重等优点,也能尽量保留原始信息。因此,学界更倾向于利用模型法完成相关研究。通过对现有生态效率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发现存在以下不足。首先,决策单元数量必须比评价指标多两倍,即3:1的比例,因此旅游地的数量不能太少;其次,生态效率测度不全面,对非期望产出不够重视;最后,不能有效测度单个区域生态效率的变化过程与影响因素。
........................
第2章 基础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旅游生态效率概念
长期以来,旅游业一直被认为是“无烟工业”,事实上这是没有科学数据证明的????。而生态效率在旅游业的应用则为此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旅游业由于涉及旅游者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各方面,所以也会产生废弃物的排放。近年来,旅游业快速发展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气候变化问题引发了国内外学者对旅游生态效率研究的关注。旅游生态效率是生态效率在旅游业上的一个应用,其强调旅游产业发展的多重目标,目标是实现旅游过程中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能源投入和生态环境投入的最小化。本文将其定义在生态环境影响约束下,旅游过程中经济类效益和投入的产出投入比。对旅游生态效率的研究,有助于在提高旅游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旅游业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
2.2 环境经济学理论
环境经济学主要是研究如何通过经济学规律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通过研究环境成本阻断环境污染。人类对环境造成的损害除了没有认识到自然环境规律外,还有就是只看到了短期的经济效益,忽视了短期经济效益带来的环境问题,这种以经济发展为主导,损害环境效益的发展方式在生产力水平较低、人口较少的时代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还较小,但是在生产力水平提高、生产规模扩大和人口数量激增的的上世纪50年代,已经严重影响了自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类从自然界获取大量资源,同时又产生大量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环境,自然环境难以负荷,消化能力和再生产能力均遭到破坏,给环境带来了一些不可逆的负面影响。为阻断环境污染道路,避免环境恶化,环境学家与经济学家将环境污染引发的负面经济效应纳入经济发展的分析中,从环境成本的角度研究阻断环境污染的方法。
.......................
第3章 研究设计 .......................................... 13
3.1 研究区域 ................................. 13
3.2 指标模型 .......................... 14
第4章 实证分析 ......................................... 21
4.1 广西静态旅游生态效率 ........................................... 21
4.2 广西动态旅游生态效率 .................................. 26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39
5.1 研究结论 ................................. 39
5.2 政策建议 ...................... 40
第4章 实证分析
4.1 广西静态旅游生态效率
运用Max DEA软件,将不同年份的投入产出系统作为决策单元,使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DEA模型,计算出2006-2018年广西各市旅游生态效率(综合效率) 、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
由表4-1可知,2006年广西各市综合效率差异性较大,旅游生态效率在[0.2284,1]之间波动。北海市、贵港市、百色市和崇左市旅游生态效率较高,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达到1,处于最优状态;柳州市、桂林市、梧州市、贺州市和河池市旅游生态效率值较小,在0.2-0.3之间;防城港市、钦州市、贺州市和来宾市纯技术效率达到1,处于最优状态,是促进综合效率提升的主导力量。广西各市除北海市、贵港市、百色市和崇左市规模效率为1,规模报酬处于不变状态,其余城市规模效率均小于1,且规模报酬处于递增状态,说明通过增加投入可以有效提升城市旅游生态效率。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以广西1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6-2018年的统计数据,构建包含非期望产出的旅游生态效率投入产出评价体系,通过SBM-DEA和Malmquist指数测算广西各市静态和动态旅游生态效率,并通过Tobit回归模型检验旅游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所得结论如下:
(1)对2006-2018年广西旅游生态效率进行时间演变分析,发现十一五期间广西旅游生态效率波动下降状态,十二五期间广西旅游生态效率处于波动上升状态,十三五期间处于高速上升阶段,整体上广西旅游生态效率及分解效率在2006-2018年间先波动下降后波动上升,规模效率是促进旅游生态效率提高的主导力量。防城港市、贺州市、来宾市和崇左市属于纯技术效率主导型,其余城市属于规模效率主导型。对广西各市旅游生态效率进行空间演变,发现广西西部旅游生态效率较高,东部旅游生态效率较低。崇左市、北海市和百色市旅游生态效率一直处于广西领先地位,而柳州市和梧州市旅游生态效率则较低,需尽快实施有效措施提高旅游生态效率。
(2)对2006-2018年广西动态旅游生态效率进行时间演变分析,发现十一五期间广西旅游生态效率年均上升2%,十二五期间广西旅游生态效率年均上升10.08%,十三五期间广西旅游生态效率年均上升19.46%;十一五期间广西旅游生态效率波动上升状态,十二五期间广西旅游生态效率处于波动下降状态,十三五期间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整体上广西旅游生态效率和技术进步在2006-2008年间呈现波动上升状态,仅2007-2008年、2014-2015年旅游生态效率呈下降状态,其余年份均呈上升状态,技术进步是促进旅游生态效率提高的主导力量,提高广西技术效率,促进技术进步稳步提升,是提高广西旅游生态效率的必然途径。对广西各市旅游生态效率进行空间演变,发现广西各市旅游生态效率、技术进步均处于增长状态。桂林市、防城港市、钦州市和来宾市属于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双核驱动,其余城市属于技术进步单核驱动。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