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迎来了迅猛发展的时期,国内旅游人数逐年增长。1978 年国内出游人数仅为 374 万人次,到 2017 年国内出游人数已经达到 50 亿人次[1],国内旅游市场之大,在世界各个国家中居于首位。四十年来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产业形象不断提升,规模日益壮大,成为我国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近些年来,内蒙古旅游业收入也不断攀升。国家“十二五”时期,全区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为 34241 万人次,是“十一五”时期国接待人数的 2.1 倍,年均增长12.4%。旅游收入 7482 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 1.5 倍,年均增长率超过 26%。旅游业贡献水平不断提升。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率达到 11.8%,对服务
虽然我国旅游业发展很快,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譬如无序、低价竞争,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的状况,这一系列问题将导致很多出游家庭在旅游过程中不能体验到旅游所带来的舒适体验。通辽市作为一个地级城市,面临的不仅仅是以上问题,更存在一些内部因素影响通辽市旅游产品开发。尽管通辽市地处北方的交通枢纽,但在旅游产品开发中存在着产品单一,档次不高,服务意识淡薄等现象。如何抓住时机,使通辽地区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让社会公众了解并接纳,开发出具有独特优势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将成为提高通辽市旅游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在现代城市发展与城市功能日益完善的基础上,为了吸引越来越多的旅游者,通辽市在旅游产品开发上,更应该关注个性化、主题性和文化性,着重提高旅游者的参与性,从而使通辽市旅游发展得到更好地发展。
1.1.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丰富了旅游产品开发策略理论,为区域性旅游资源开发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目前,关于旅游产品开发的文献主要围绕某个区域、某个方面的旅游产品进行研究,如某某地区乡村旅游,某某地区工业旅游等。而本文主要针对通辽市整个区域的旅游产品开发进行研究,并通过调查问卷对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旅游产品开发策略理论,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
(2)实践意义
通辽市地处北方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尚浅,开发市场巨大,对这类地区旅游产品开发的研究,也是我国从资源大国转变为资源强国的重要途径之一[3]。找出通辽市旅游产品的不足,不断改进和创新,开发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以满足旅游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可以促进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开发旅游产品,建设旅游基础设施,治理生态环境,必将改善城市环境和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的魅力,带动招商引资,促进餐饮服务行业的发展,增加政府税收,居民个人收入,对通辽市城市经济乃至区域经济具有拉动作用。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关于旅游产品的研究国外比较早,1980 年之前许多学者研究的重点是旅游产品的实际效益,对于基础理论的研究很少。1980 年之后,对于旅游产品的理论研究越来越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旅游产品概念
Cooper,Gilbert,Fletcher and Wanhill(1993)对旅游产品的阐释用 4AS 表示。即 Attraction,是旅游资源;Access,是交通设施及服务;Amenities,是餐饮、住宿、零售、娱乐等生活设施项目;AncillaryService,是旅游问询服务中心[4]。这四个词语都是以英文字母 A 开头,涵盖了旅游者出行所要达到的理想状态。
(2)旅游产品开发
Urban and hauser (1980 )提出了新产品开发步骤,在程序上有四个过程,即机会确认、产品设计、产品试验、向市场推介等[5]。Hall 和 Jenkins 认为政府在滨海旅游规划开发和管理中应该明确发展目标[6]。Chhabra,Healy 和 Sills(2003)提出保持旅游资源的原始状态对旅游产品及游客满意度具有决定性地影响[7]。StephanieChok (2007) 指出旅游开发可以带动地区扶贫事业,旅游开发可以作为区域扶贫的手段,并进行了可持续性优势分析[8]。但是从贫困地区旅游业发展情况来看,由于贫困人口的素质偏低以及政府的短视和功利化行为,导致对旅游资源地开发存在开发不充分、资源浪费等现象,因此政府旅游扶贫开发要注意旅游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
(3)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
Richard Sharoley(2002)认为旅游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但因为缺乏政策扶持、员工培训和基础设施建设,使塞浦路斯的旅游面临多重困难,应加大感知利益、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的潜力[9]。Taylor(2015)认为旅游企业缺乏社区机构和企业家的精神支持,使旅游产品在开发时存在困难[10]。
............................
第 2 章 旅游产品开发基础理论
2.1 旅游产品的开发
旅游产品的开发,一方面是对旅游地的规划和开发,另一方面是对旅游路线的设计和组合。
2.1.1 旅游地开发
旅游地是旅游者到达的目的地,在旅游经济发展战略指导下,通过对市场需求和旅游产品进行分析,对区域内旅游资源进行规划,建造旅游吸引物,改善基础设施,完善服务项目,从而达到吸引旅游者[21]。因此,旅游地开发就是特定的范围内建设有影响力的旅游资源,并与其他相关旅游条件有机结合,成为旅游者停留、活动的目的地。旅游地开发一般有五种形式。第一,以自然景观为主。这类旅游地主要是保持自然风貌原样,通过改变衣食住行等配套设施建设,以及环境绿化、景观保护等进行开发。自然景观以自由特色吸引旅游者,但开发时应严格以保护自然景观原有面貌为前提,控制好景观承载建筑物的容量并尽可能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第二,人文景观的开发。这类开发一般是对遗存的文化历史古迹进行还原和整理。如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古迹、遗址、园林、建筑等,系统的开发将成为旅游吸引物[22]。但在开发过程中一定要以史料为依据,以遗址为基础,需要较大的投资和较高的技术。第三,在现有资源和基础上的创新开发。此类开发凸出原有景观,在其基础上新加旅游项目,以丰富旅游产品,提高吸引力的目的。比如在湖上添加桥梁,小亭子,使之与原有的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成为新的风景点。第四,非商品性旅游资源开发。以地方性的民风、民俗、文化艺术为主,通过区域内多部门间的努力和合作开发成各种旅游产品。这类开发一旦成为旅游目的地,会给当地居民生活方式和习俗带来不小的冲击力。最后,以现代科技成果进行旅游开发。经过精心构思和设计,融娱乐、游艺、刺激于一体,创造出颇具特色的旅游项目,如“迪斯尼乐园”、“未来世界”等。
2.1.2 旅游路线开发
旅游路线是不同旅游产品进行组合,由旅游地向外销售的形式,是一种具体化方式,以游客不同喜好对旅游资源、旅游吸引物、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进行特定组合。在旅游路线组合中,单项旅游产品只是其中一部分,开发者对单项旅游产品不需进行实质性变动,主要考虑不同游客需求特点、支付能力进行相应搭配,如双飞 5 日游、火车 5 日游等不同路线地选择。因此,旅游路线开发实质上是根据不同目标市场游客的需求特点,对旅游路线的性质、游程时间、出行方式进行组合配对。
.........................
2.2 旅游产品开发策略相关理论
旅游产品开发策略的相关理论包括“点一轴系统”理论、“全域旅游”理论、顾客满意度理论和资源优势理论等。
2.2.1“点轴系统理论”
我国最早提出“点轴系统”理论是陆大道学者于 1987 年提出,他认为社会经济客体在空间或地域的范围内处于相互联系之中[24]。旅游产品的“点轴”式开发,是“从点到轴渐进扩散式”的开发,在特定范围内主推一条或多条有辐射力的轴线,再设置若干点,增强其经济实力,从而带动旅游路线相对较落后的轴线和发展。点轴模式是从增长极模式发展起来的一种区域开发模式。通过某一区位优势达到一定程度,并达到最大化时,对周围区域进行辐射和扩散,以带动周围区域的增长,主导旅游产品形成,必将影响主导产品前后左右的产品,从而形成乘数效应。通辽市旅游产品在开发过程中,应充分注重“点轴式”发展,形成本市特有的开发路线。
2.2.2“全域旅游”理论
2016 年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全域旅游”的概念,将全域旅游作为当代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策略;2017 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并首次写在国家政府工作报告中[27],全域旅游开始成为国家的旅游战略。全域旅游是指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在特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对区域内的旅游资源、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经济社会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优化提升。全域旅游实现了区域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是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新发展理念和模式[28]。在全域旅游中,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全域旅游”旨在追求旅游质量地提升,旅游对人们生活品质提升的意义,以最小的成本达到经济利益最大化、区域承受能力合理化,旅游者满意最大化的效果。
...........................
第 3 章 通辽市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11
3.1.1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11
3.1.2 自然景观资源丰富....................................12
第 4 章 旅游者对旅游产品需求调查与分析............................ 24
4.1 调查目的.............................24
4.2 设计问卷及取样调查..........................24
4.3 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24
第 5 章 通辽市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29
5.1 充分挖掘特色旅游产品,提高产品功能性..........................29
5.1.1 积极发展观光旅游产品...........................29
5.1.2 优化旅游产品多维度框架...................30
5.1.3 全面深化草原自助旅游产品..............................32
第 6 章 通辽市旅游产品开发的保障措施
6.1 完善政府支持系统,强化政策保障
6.1.1 建立政府监管制度
政府应健全地方法律法规,切实保护资源地合理开发和利用。对于个别景点要实行政府垄断,强制保护的手段,如说比罕山自然保护区中珍贵的杜鹃花树,是北方不可多得的自然景观,政府应严格监管[45]。总之,草原旅游资源是脆弱的不可再生资源,发展旅游要协调林业、畜牧、环保等部门统一管理。
6.1.2 提高政府对旅游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很多旅游资源都是典型的不可再生资源,所以在旅游活动中要重视对自然景观、遗址文物、古迹文化等资源地保护,对于那些已经破损的旅游景观政府还要出资修缮,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旅游环境,以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47]。
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这样才能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只有政府用法律制度和行政手段保护草原的生态环境,防止人为破坏造成草场退化、草原沙化,合理开发利用,才能实现通辽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46]。严格执行《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内蒙古自治区基本草牧场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遵守自然规律,在采取保护措施的前提下,合理有序地开发当地旅游资源。
...........................
第 7 章 结论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