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首先,贫困是当今全球各地发展最普遍的问题之一。贫困一直以来都是世界各个国家普遍存在的社会性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它是人类前进的绊脚石。著名的苏联政治家高尔基先生曾经表达过影响人们生活不幸的源头便是贫困问题①。贫困,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广泛地存在于世界各个角落,贫困指的不仅仅是一种物质生活极度缺乏的状态,它更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结构现象,牵涉到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②。所以帮助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不仅要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让贫困者获得创造收入的能力和机会,才能从根本上扭转贫困者的贫困状态。
中国的贫困问题也十分严峻。中国有着广阔的地域面积和众多的人口,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因为受到政治、社会、地理位置等影响导致我国出现了经济发展非常不均衡的问题,穷人与富人之间的差距巨大,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巨大,而且我国贫困地区涉及范围、人口都极为之广。2017 年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3046 万人,贫困发生率 3.1%,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9377 元③。中国的脱贫工作可谓任重而道远。
其次,旅游扶贫富民的作用越来越被认可。20 世纪末,一些援助组织和国际基金机构的研究表明旅游业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其结构与布局,使得旅游业不仅仅对目的地产生强大的经济效用,在脱贫致富、促进公平、增进各地区人民之间文化交流等方面也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旅游产业可视之为一种消除贫困的利器。
扶贫与旅游的关系研究正逐渐成为当前国内外旅游研究中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在旅游资源富集的贫困地区,是专家学者研究旅游扶贫的重点地区。在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以达到扶贫富民的效益,是近年来我国扶贫部门与旅游部门不断实践探索,谋求创新的一种新型合作方式,旅游对于扶贫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得到认可。
最后,旅游扶贫是上饶三清山玉坑村发展的必然选择。三清山是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玉坑村坐落于三清山风景区外双溪南部,2013 年以前,玉坑村还是个默默无闻、经济相对落后的小村子,2014 年下半年,德上高速三清山连接线的开通,极大改善了玉坑村的地理区位和交通条件,为玉坑村旅游扶贫产业扬帆起航奠定了基础。因为处于景区南部入口的交通要道上,当地政府结合景区实际,通过政策引导,支持镇、村开展乡村旅游农家乐品牌创建,鼓励外商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将玉坑村打造成有规模、有档次、有特色的旅游扶贫富民示范点。在玉坑村进行旅游扶贫开发,是玉坑村经济、社会和文化多方面发展的必然要求。那么,玉坑村的旅游扶贫是如何发展的?玉坑村的旅游扶贫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如何?当地旅游扶贫富民的模式有何借鉴之处?这些都是本论文里需要研究的。
.............................
1.2 旅游扶贫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1.1 旅游扶贫的概念及相关研究
最早发现旅游产业的发展能促进脱贫致富的研究出现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专家学者们对旅游扶贫的研究更多的是以副产品的形式出现,也就是说,旅游扶贫研究成果并非其初衷①。“旅游扶贫”这一概念于 1999 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署第7次会议上,首次在国际上明确提出来,2002 年一种将“帮助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脱贫致富”作为目的可持续发展战略——“ST-EP”战略被提出,2003 年世界旅游日的诞生使得旅游扶贫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②。
从概念上讲国外的旅游扶贫主要有两种,一种是 PPT(Pro-poor tourism),另一种是 ST-EP(Sustainable Tourism for Eliminating Poverty),这两种概念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的着重点在于其能为贫困人口所带来的净利益,对其他的相对利益并不关注,同时还看重综合性收益,它不拘泥于具体的某种旅游形式,而是综合考虑所有能给弱势群体带来利益的旅游形式③。后者的提出是 2002 年,相比较 PPT 模式而言,其更侧重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以上两种概念影响最为之大,并且受认可程度更高的是 PPT 的旅游扶贫概念。
国外关于旅游扶贫的研究随着时间的演变,研究的着重点也有所不同。最早的研究主要是根据旅游发展对经济所带来的影响进行开展,并且也是体现其对脱贫效益最早的研究。目前旅游发展工作影响经济在国际上已经是受到了绝大多数的认可,开展旅游业有助于帮助当地扶贫工作的进行,有促进富强的作用。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等正面营销都被研究证实。通过文献研究可以发现国外对于旅游扶贫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20 世纪 60-70 年代。在这个阶段,关于经济发展和旅游乘数效应的研究,贫困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①。然而此时的研究者们重点关注旅游扶贫的积极效应的研究,侧重于旅游产生的宏观经济效应,例如:GDP 增长、创业就业、外汇增长、投融资等等,而对旅游扶贫的负面影响鲜有提及②。
第二阶段:20 世纪 80 年代至 20 世纪末。此阶段,旅游业的发展对于接待地发展欠佳的地区效果尤其突出,同样的其对当地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的负面影响也逐渐突出,开始有学者为这些负面影响担忧。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备受旅游界专家学者们的关注,然而此时的研究者们重点关注旅游扶贫的积极效应的研究,侧重于旅游产生的宏观经济效应,其中这一阶段主要的旅游研究集中在社区型旅游、生态型旅游等小规模的旅游上,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性也十分关心③。
............................
2 理论基础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旅游业不同于其他产业,旅游资源是有限的,有些旅游资源甚至是不可再生的,对于旅游富集地区而言,如何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合理开发旅游业,从而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全面可持续发展是必须要考虑的①。可持续发展理论包含了公平、持续、共同三个方面的原则,它以不损害后代人的需求为前提,满足居民当下的需要,促进当地持续发展。
首先,旅游业不是单一存在的产业,它与其他产业密切相关,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彼此是相互依存的关系②。其次,伴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而要想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既要促进当地的经济增长,又要注意维护该地的生态环境,这是旅游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从这点上讲旅游业则要继续坚持其可持续发展理念③。最后站在经济回报率的角度,旅游经济的回报率较高,通过切实可行的旅游扶贫,能够有效地帮助居民脱贫致富,从而也有助于其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旅游扶贫的地区要想获得地区可持续发展,不应只着眼于眼前的经济利益,忽略甚至损害其他利益,应在考虑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基础上,抓住本地发展的机会,注重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结合,既满足当地居民当下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的利益。
.......................
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旅游业的研究中正式运用到了利益相关者理论,在这之前都是对单独的利益个体进行分析和研究。在国外,费里曼的利益相关者理论被很多学者所推崇,费里曼认为一个地区旅游业如何发展,会受到不同利益群体或个体的影响④。Robson.丁则利用图形对旅游利益相关者的概念进行界定和解释,他列举出与旅游密切相关的 12 个利益主体,画出了利益相关者图谱⑤。在国内,夏赞才把利益相关者分成了核心层、对策层和外围层,他站在利益本质和相关性的角度进行考虑,还画了一个利益相关者图谱⑥。
利益相关者理论被广泛运用于乡村旅游的研究中。这是因为乡村旅游的开发涉及到参与到乡村旅游开发中的各个利益群体,比如政府、村委会、村民和企业,这些利益相关者彼此利益紧密相连,牵一发而动全身。发展乡村旅游需要权衡政府、企业、村民等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乡村旅游的发展不是单个个体、单个部门、单个利益主体可以独自承担的,必须是集众人之力,协调合作,统一规划,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发展才能长久维持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本文主要研究政府和村民彼此之间的联系,研究这两大利益主体在乡村旅游扶贫的开发过程中如何保障各自的权益,如何合作共享成果,以及在旅游扶贫开发中遇到什么样的矛盾,如何解决矛盾和问题,通过合理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力求达到目标一致,实现利益的共享与增长。
旅游乘数理论是研究旅游业的影响,尤其是经济方面的影响的主要理论之一,它客观描述了旅游活动产生的经济效益如何流动与扩散,有利于帮助专家学者们研究旅游业产生的经济效益。旅游乘数与一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旅游乘数的大小与游客的旅游支出有着直接联系,一般来说,旅游乘数的值与游客的消费额度大小呈现正相关关系,游客在旅游目的地的消费直接带动当地居民的经济水平上升,并引发连锁反应,延伸出其他产品和服务。按照旅游扶贫乘数理论,旅游业是一个关联性很强的行业,旅游的发展对其他行业的作用表现在其可以实实在在促进相关行业四倍的速度发展,能够为当地人民带来经济效益,从而加快当地贫困人口和家庭的脱贫步伐,增加区域经济。
...........................
3 玉坑村概况及贫困状况 ................................ 143.1 玉坑村村情概况 ........................ 14
3.1.1 区位交通 ............................ 14
3.1.2 人口状况 ......................... 14
4 玉坑村旅游扶贫富民几点做法 ................... 18
4.1 政府主导强力扶持 ............................. 18
4.1.1 基础设施完善 .............................. 18
4.1.2 扶贫政策倾斜 ................................. 19
5 玉坑村旅游扶贫富民效益分析 ......................... 26
5.1 调查问卷基本情况分析 ............................ 26
5.1.1 样本的选取与调查 .......................... 26
5.1.2 问卷基本情况分析 ............................. 26
5 玉坑村旅游扶贫富民效益分析
5.1 调查问卷基本情况分析
5.1.1 样本的选取与调查
本次调查以玉坑村的居民为调查主体,他们是旅游扶贫富民效益的直接受益者。通过前期的调查发现在玉坑村中农家乐居民户数低于六十口,占人口总比例的 31%,加上从事其他旅游行业的居民,也不足 50%的人口。本文为了调查旅游业为当地的居民是否带来实际收益,以及对没有参加农家乐旅游业的相关人员是否有影响,在设计调查问卷时把居民的家庭年收入与旅游年收入分开,既研究了参与旅游的家庭年收入,也研究了未参与旅游发展的家庭年收入。此次调查的单位主要是家庭,而玉坑村一共有 193 户家庭,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业绩论文要求本次选定要本为 100。基于笔者在 2017 年 8 月-2018 年 3 月造访办事处及村委会和与村民的实地调查和访谈过程中了解到的玉坑村旅游扶贫发展的历程、发展现状及出现的问题,笔者有针对性的设计了此份问卷,在玉坑村总共发放 100 份问卷,有效回收 84 份,回收率达 84%。
由于玉坑村旅游扶贫开发主要是 2014 年以后,在三清山管委会的大力扶持下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时间段上重点设计了 2014 年之前与 2014 年以后当地居民家庭年收入和家庭年支出的变化。调查问卷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是居民家庭基本情况,一部分是 2014 年前后两三年家庭经济的变化情况,还有一部分是居民对于旅游开发的感知情况。由于有参与了旅游开发,也有未参与旅游的居民,调查问卷里设置了是否参与旅游的问题以及如果参与,参与的时间问题。第三部分中关于感知效益问题的设计主要利用的是李克特五点量表法,每个项目皆有五个等级测量,分别是非常不同意、不同意、无所谓、统一和非常同意的五个感知度。
..........................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旅游扶贫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先对国内外目前旅游扶贫的模式和效益进行梳理,结合相关旅游扶贫理论,再对三清山玉坑村旅游扶贫的作风、效益进行研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为类似的乡村旅游扶贫点建设提供了参考和建议,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玉坑村的旅游扶贫开发为类似的乡村旅游扶贫建设提供了样本。玉坑村本是个位于三清山风景区交通道路边的不起眼的小山村,因为三清山管委会的强有力支持、高速公路的开通而摇身一变,成为一个游客络绎不绝的秀美山村,玉坑村农家乐一条街的开发使得当地村民经济水平大幅提升,生活质量大幅提高。玉坑村因地制宜,以政府为主导,以理事会为主体,以区位交通为优势,村民积极参与,找出了一条最具比较优势的旅游扶贫模式,为同样类型的低贫困度,旅游资源薄弱的乡村提供了借鉴的样本。
二是玉坑村的旅游扶贫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玉坑村的旅游扶贫开发虽然卓有成效,但从笔者的调研中发现直接参与旅游的当地村民只有 52 户,不到玉坑村全部村民的一半,玉坑的旅游扶贫建设仍处于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投资建设阶段,旅游产品也较单一。作为玉坑村村民自治的民间组织,起着凝聚当地居民,协调政府与村民关系的理事会,其作用尚未完全发挥出来。政府目前的主要职能在于为它们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政策环境,玉坑村的旅游扶贫开发今后该怎么邹,如何规划尚未有明确的方向,整体发展规划的缺失使得无法从整体上把握玉坑的旅游扶贫发展的方向。玉坑村的竞争力主要来源于区位交通优势,旅游资源薄弱是其一大弱势,玉坑的旅游扶贫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解决这一大难题。
三是玉坑村的旅游扶贫必须依靠政府的强有力主导。政府不仅要扮演好主导者的角色,还要当好规范者,做好协调官,以健全的制度为保障,建立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完善严格的监督体系,协调处理好村民和企业、村民和政府、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搭建良好的沟通桥梁。在旅游开发的后期,要注意从管理旅游经济微观环节中抽身出来,做好宏观调控。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