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丝绸之路”历来已久,起源于两汉时代,而后魏晋时期也交流不断,特别是在唐朝时期中亚、甚至西方和中国的交流最为频繁。而在这一时期经济贸易交往最为兴盛,丝路沿线的国家与城市在这一时期都表现出了繁荣的局面。以“安史之乱”为节点中国由之前的强盛而转入衰弱,丝路上的贸易往来,也逐渐衰减。宋、元时期丝路贸易虽然有所发展但仍比不唐代丝路的繁荣。明清时期的中国实行内敛收缩的对外贸易政策,特别是“闭关锁国”的政策,所以明清时期丝路贸易也逐渐衰退。从十三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兴起,几乎切断了西方与中国的交流,独自充当了丝路贸易西端的角色,垄断了丝路上西方与中国以及东方的贸易。后来“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奥斯曼帝国的垄断,并且伴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海上贸易的兴起,陆路贸易的衰落加快。特别是近代以来,进入“海权时代”西方经济的迅速发展,东亚各国也在 20 世界末开始兴起,而古老的西亚、中东、中亚地区则继续衰落。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今天东西两边高,中间低的经济形态,被称为“经济凹地带”。
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的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作为一个以古丝绸之路为基础的新经济开发区,涵盖了新疆、宁夏、青海、甘肃、陕西五个西北省份以及重庆、四川、云南、广西这四个中国西南的省市。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东部是新兴的亚太经济圈,西部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因此这条经济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有前途的经济走廊”。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片广阔的地区,自然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土地资源和宝贵的旅游资源都十分丰富。丝绸之路经济带被称为 21 世纪的战略能源和资源基地,但这个地区的交通落户。经济发展水平与丝路经济带两端的东亚、欧洲经济圈存在巨大差距。整个地区都存在“边高低中”的现象。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本文就“丝绸之路经济带下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旅游线路合作开发研究”这一主题进行六个方面的论述。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思路与框架及研究创新点四个方面。其中笔者从五个角度探索该论题的研究意义;第二章是全文展开的理论基础,将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理论立足点和旅游产业发展相关理论研究两个方面进行探索;第三、四章分别讲述中乌两国旅游业合作发展概况和中乌两国合作开发机制。在两国旅游业的发展概况里,着重介绍了中乌两国旅游业合作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中乌两国合作中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贸易环境较差,贸易规模较小和交通不畅等方面。开发机制则主要包含了设计方案、开发条件及所坚持的基本原则,从“布哈拉-乌鲁木齐”丝路特色风情旅游路线的研究推论出其建立的普遍意义。第五章是本文的策略部分,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在旅游开发问题上进行的具体策略分析,两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下的旅游线路开发合作的实施保障,即国家影响号召、政府政策支持、市场调节和企业运转等方面。第六章是结论和展望。
1.2.2 研究方法
(1)文献调研法:利用中国知网、相关外文数据库以及万方数据库搜集近年来中国学界和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研究学者对丝绸之路沿线旅游经济开发的相关研究文献,从宏观上对研究问题有了比较清晰的研究背景和前沿的认识。笔者对所掌握的文献进行梳理整合,提出研究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和初步构思。
(2)实证分析法: 通过案例分析以及问题对策讨论,认为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以便于为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重点对“‘布哈拉-乌鲁木齐’丝路特色风情旅游线路”这一案例中在旅游资源的统筹配置和相关配套服务行业的高水平建设的发展方向下两国对该段旅游线路的规划和运营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最后采用了经验总结法得出旅游线路的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点,以此在优秀案例的指导、借鉴下推广富有成效的线路开发的新模式。
(3)统计法:笔者通过观察与调查对所搜集到的关于中乌旅游线路开发的数据资料执行整理、计算、分析解释和统计测试等步骤,简化为易于处理和易于理解的形式,并计算结果的各种统计学表示。更清晰准确的描述出中乌旅游相关数据的分布情况、波动范围和相关程度等,以揭示其特点和规律。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基本概念
(1)丝绸之路经济带:依托古丝绸之路的地理概念构建的经济开发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重庆,四川,云南,广西这个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同构成了丝路经济带的国内部分。 中国以外的国家首先是中亚五国,一方面,这些国家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和资源来源,另一方面也是中国商品的主要销售市场和投资密集型地区之一。其次是从事石油和天然气能源的生产和出口的伊朗,伊拉克,约旦,叙利亚,沙特阿拉伯等国家,能源经济相对发达,但经济结构单一。第三个组成部分是位于欧亚地理分布线及其邻近地区的国家,如阿塞拜疆,格鲁吉亚,高加索地区的亚美尼亚和东欧的乌克兰等,白俄罗斯和摩尔多瓦。这些国家经济相对发达,但是结构单一,预计将适当提高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外交关系以确保双向盈利。第四是俄罗斯,俄罗斯与中亚,高加索和西亚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丝路经济带有着特殊的影响。第五是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第六是意大利、德国、荷兰、法国、英国、西班牙、葡萄牙等西欧国家,这些国家经济发达,科学技术先进,是中国产业升级的技术策源地以及高级工业品的重要消费市场。
(2)旅游线路:我们需要从两个层次去理解。一是总体旅游产品,另一个层面则是单个旅游产品。总体旅游产品的具体表现是旅行社通过创新、设计、组合、添加服务或其他元素进而形成的完整旅游线路,体现了旅行社的核心生产职能。单个旅游产品是指由旅行社代办不添加附加值仅收取中介费的旅游服务项目,体现了旅行社的销售中介职能。我们可以把旅游线路视作旅游资源在地里空间上分布组合的旅游产品。选取哪些旅游线路、组合是否得当,都会影响旅游线路作为旅游产品的市场价值。旅游资源包含众多的特性,其中旅游资源的类型特征和空间特征是设计旅游线路首先要考虑的关键问题。旅游路线分为跨地域的宏观线路,以及地域内的微观旅游线路。这两种旅游线路的重点、尺度、精度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在进行旅游线路设计时必须区别对待。
...............................
2.2 相关研究述评
2.2.1 关于旅游线路开发的研究
王晓莉以合肥市旅行社为例,分析了旅行社在旅行开发中的重要作用,提出旅游开发的七大原则:市场需求导向原则、经济效益原则、品牌原则、紫牛原则、动态市场细分原则、“大旅游产品”原则、布局合理原则。针对合肥市的具体情况,指出了合肥市旅游市场旅游线路缺乏统一规划管理、同质化问题严重等问题。[3] 张振家利用经济学中正外部性问题内在化的相关理论分析了旅游线路的正外部性问题,由于我国尚未形成关于旅游线路专属经营权(如商标权和专利权)的法规,造成旅游产品维护自己的唯一主导地位十分困难,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旅行社的创新能力发展,特别是那些经济实力不怎么雄厚的企业,更是缺乏创新动力,旅游市场大打价格战,导致消费者和旅行商的福利共同下降。针对这一情况,张振家提出为创新旅游项目申请法律层面的排他性保护,鼓励旅游企业通过线路创新获得竞争力,以促进旅游行业良性发展。[1]吕琳、吕仁义总结了丝绸之路作为亚欧大陆的文化通廊、经济通廊、友谊之路的重要作用,丝绸之路应当涵盖历史上所有联结东西方的通道,包括路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具体路线包括自红海出发,经阿拉伯海、印度洋通往中国的众多海上交通线,也包括从西安到酒泉,经嘉峪关、敦煌、库尔勒,西越帕米尔高原(葱岭)进入中亚、西亚,再经由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到达地中海沿岸的众多路上丝绸之路。针对丝绸之路旅游路线的开发提出资源共享、市场共享、信息共享、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原则,,鉴于丝绸之路路线的多样性、旅游方式的多样性和旅游需求结构的多样性,建议尽快编制丝绸之路国际旅游总体规划。[2] 旅游线路经营具有非排他性, 同时,在临界容量以内每增加一位游客所带来的边际成本为零, 使得旅游线路经营又具有非竞争性, 因此旅游线路属公共产品。由于有限理性, 旅行社的线路开发决策只能是一个不断试误的过程, 即旅行社的每个选择不可能都是最优的, 只能通过集群内部成员之间的相互模仿, 相互学习, 逐步演进到均衡状态。高燕、郑淼应用演化博弈理论对旅行社线路开发决策的演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一部分潜在的开发者即大旅行社进行线路开发, 其余实力不足的小社选择模仿经营, 最终形成合理的市场结构。本文分析中假设线路的模仿经营不需要任何成本, 由于外部性对旅游线路经营的影响, 在实践中旅游线路模仿经营者的成本与该线路最初的自主开发者的开发成本相比是微不足道的。[3] 冯宇婷以中泰旅游合作为例,结合一带一路背景,分析解读了中泰旅游合作的新机遇以及双方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建设国际旅游大通道、打造跨国旅游精品线路、加大与泰国旅游人力资源合作力度等措施,进一步促进两国的跨境旅游事业发展。
...............................
第三章 中、乌两国旅游业合作发展的现状与环境分析...............................24
3.1 中、乌两国旅游业合作发展的现状...........................24
3.1.1 中乌两国旅游业合作的不断发展..............................24
3.1.2 中乌两国民众旅游消费的增长...........................26
第四章 中、乌两国旅游线路合作开发分析.......................38
4.1 合作开发条件分析...............................38
4.2 合作开发的原则...........................39
第五章 中乌两国在旅游线路合作开发的条件保障....................56
5.1 培养旅游及服务行业人才...........................56
5.2 完善交通基础设施...............................56
第五章 中乌两国在旅游线路合作开发的条件保障
5.1 培养旅游及服务行业人才
市场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提高区域旅游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是提高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的和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培养人才上坚持“以人为本、整体规划、重点发展”的指导思想。两国应共同培养与丝路区域旅游业相关的高素质人才,以适应丝路区域旅游的合作与开发。共建多层次的旅游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广泛开展岗位培训,全面提升人才队伍整体水平;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逐步把旅游职业资格认证推行到旅游行业的各个岗位,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
另外,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特别是与旅游业等相关的服务业的专业而高素质的人才培更是离不开高校教育,这不仅需要两国培养相关人才的合作,还要在培养和教育领域开展合作,积极探索适合两国共同需求的培养方案。积极开展高校之间的交流互动,相互学习与借鉴。同时两国与旅游业相关的企业也应积极开展合交流合作,在培养储备人才方面开展合作,互派工作人员学习对方的有点,取长补短,加强和深化两国旅游业相关企业的合作和交流,对培养适应两国旅游合作与开发的需求具有重要作用。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两千多年前,声声驼铃、阵阵马嘶回响在古丝绸之路的漫漫旅途中,繁盛的丝绸之路将相隔千里的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人民连接在一起,深厚友谊在悠久岁月里生根发芽。岁月悠悠,1992 年 1 月 2 日,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签署建交联合公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发展的大船又再一次扬帆起航。这一天也成为中乌两国人民共同的节日。同年 3 月,乌兹别克斯坦首任总统卡里莫夫首次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受到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热烈欢迎。从此开启了两国领导人密切交往的新阶段。1996 年 7 月,江泽民主席对乌进行国事访问,双方提出要加强“平等互利的友好合作关系”,中乌关系发展不断提速。此后,中乌两国的关系一直在和谐稳定的环境中稳步推进。
时间迈入 2013 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生于当年的 9 月、10 月,分别提出了倡议,呼吁全球各国,参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中,依托古代丝绸之路的良好传统,坚持和平发展的原则,积极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打造政治上互信、经济上融合、文化上交融的利益、命运、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宏伟愿景,反映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渴望与世界其他地区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望。
乌兹别克斯坦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丝路沿线众多的自然文化世界遗产都集中在乌兹别克斯坦,近几年,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中国人民的境外游需求不断扩大,中乌两国之间的旅游合作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综合考虑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下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两国旅游线路合作开发的可能性,从旅游线路的合作入手,可操作性强,易实现。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