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一、引言
2020 年 4 月 2 日,瑞幸咖啡爆出财务造假丑闻,其高层管理人员在财务报告中虚增了 22 亿人民币的营业收入。此消息一经爆出,瑞幸咖啡的股价立刻出现断崖式下跌,在两个交易日内市值蒸发约 370 亿人民币,约相当于公司市值的80%,使投资者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而在此之前,瑞幸咖啡一直为资本市场所看好,并处于极速扩张当中。因此,“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数据虽然好看,但是否值得相信?”便成为许多人心中的疑问,内部控制是否能够真正约束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行为,使企业股东的财富免于遭受损失,也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
自企业诞生之后,随着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以及资本筹措与供应途径的变化,企业制度经历了“业主制—合伙制—公司制”的发展。在业主制和合伙制的古典企业时期,企业的特点之一是:业主或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自负企业盈亏;而在公司制的现代企业时期,企业的特点之一是:公司作为独立法人,承担有限责任,且公司的所有权与实际经营权相分离。企业制度的变化在适应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以及提升企业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由于企业所有者与管理者的分离,两者的利益往往不能达成一致,管理者利用自身信息优势,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往往会做出一些损害所有者利益的事情,比如挪用公款、贪污舞弊、转移盗窃企业资产等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企业便需要构建起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通过各种监督制衡措施来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比如采用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授权审批制度、预算控制制度等等。虽然内部控制在现代企业中的重要性已经深为人知,但各个企业的基本情况不同,构建的内部控制体系自然也就不同。再者,虽然一些企业构建了有效的内控体系,
但在执行上却做不到位,依然会造成内部控制的失效,进而造成企业的损失。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内部控制涉及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监督制衡措施只有在设计完整且运行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内才能发挥作用,因此,评价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不应只关注于内部控制体系中的某一方面,而应将内控体系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考察评价。例如,可以从内部控制五要素出发,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角度来综合评价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
随着企业发展过程中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立,企业所有者与管理者的利益追求不一致,代理问题随之产生。代理成本可能由管理者造成,当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掌握了企业更多的经营信息时,企业所有者处于信息劣势,由此可能会带来管理者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问题;代理成本也可能由所有者造成,当企业存在对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具有控制力的大股东时,中小股东处于信息劣势,大股东的行为不容易受到约束,他们可以以牺牲众多中小股东的利益为代价,来使自身利益最大化。为了解决代理问题,企业通常会采取各种内部控制措施来牵制代理人的行为。
内部控制的质量是否会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内部控制质量较高的企业是否较其余企业有较好的经营表现,代理成本的存在是否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内部控制能否真正解决代理问题,这些都是现代企业与研究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便是拟采用实证分析方法,结合 2014-2018 年深证 A股上市公司中制造业企业的数据,对企业内部控制、代理成本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并尝试对其中的作用机制进行说明。
......................
第二章 理论概述
一、理论基础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各种活动中,各类相关人员对相关信息的了解程度是具有差异的,掌握相关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相较于掌握相关信息比较匮乏的人员,往往处于优势地位。商品市场中,卖方比买方更了解摆在货架上的商品的各种信息,因此具有定价与议价的优势;各类市场中,交易双方中拥有较少信息的一方会想方设法从另一方处获取信息,而掌握更多信息的一方则可以通过向掌握信息较少的一方传递其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从而获得收益。
信息不对称理论不仅向人们证明了在各类市场中相关信息的重要性,也同样可以作为研究不同市场中各类相关人员因获得信息渠道的不同、获得信息量的不同进而产生的相关收益及相关风险的理论基础。在商品交易市场、劳动力市场和金融市场三个领域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被广大学者进行研究,商品交易市场聚焦于二手车交易,发现在旧车市场上由于卖车方与买车房对相关车况的信息掌握程度不同,会导致双方的交易意愿产生矛盾,最终导致旧车市场交易难以存续;在劳动力交易市场上,同样存在着用工方与应聘者的信息不对称情况,为了得到理想的职位,应聘者往往会由内到外、从外表到简历层层包装自己,使用工方难以就当前有效信息判断应聘者是否为自己理想中的员工;金融市场上,保险公司与被保险人之间同样存在信息不对称,在购买车险之后,被保险的车主往往会疏忽于车辆的保养,使车身更易受损,而缺乏这一信息来源的保险公司则承担了更多的理赔责任。
.......................
二、内部控制理论概述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
关于内部控制的概念定义,学术界有很多种说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得到的内部控制的概念定义就不一样。现代企业当中,内部控制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起初为内部牵制阶段,企业将一项业务或部分业务进行划分,由不同部门的负责人或员工联合处理,相互制衡,交叉检查,交叉控制;其后为内部控制结构阶段,采用审计等测试手段,将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结合起来,将控制环境纳入到内部控制的考察范围中来;最后是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阶段,将内部控制有关要素进行进一步细化,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结合起来,使内部控制的目标、要素与企业的整体管理结构相结合,形成一个联系紧密、相互作用的统一有机体系,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与治理效率。这三个阶段的发展反映了内部控制从雏形到成熟的演变,内部控制的产生与发展是由于企业管理的需要,而随着内部控制的发展,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也变得更有成效,因此可以说,内部控制在本质上是企业一系列的管理活动。
内部控制可以定义为:为了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确保企业各类资产的安全,保证财务报告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彻底贯彻执行企业的经营方针,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效率,且经济可行,而在企业内部采取的一系列自我调整、规划、约束、评价和控制的管理活动。
(二)内部控制的内容
随着对内部控制的认识的发展,内部控制的内容需要包含哪些方面也在不断地变化。为了使外部投资者了解企业的治理情况,判断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否运行有效,作出合理的投资决策,企业除了财务报告以外,还需要定期披露其内部控制信息,而这披露的相关信息需要包含什么内容,随着我国法律法规的调整同样在不断变化。于 2008 年 5 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企业不仅要披露其财务报告,而且还应就企业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出具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包含说明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如何认定并且是否存在重大缺陷,缺陷的整改情况如何,内部控制整体是否具有有效性等内容。
..............................
一、关于内部控制与企业绩效的理论分析及假设.......................22
二、关于内部控制与代理成本的理论分析及假设.......................23
第四章 实证研究.................................25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25
二、变量设计..............................26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39
一、研究结论.............................39
二、对策建议............................39
第四章 实证研究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2014 年,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内容发生了一些变化,这是由于我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编制作出了新的规定。迪博数据库将内部控制五要素作为基础,创建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评价指标体系,与最新的规定进行对接。因此,本文选用迪博数据库中 2014-2018 年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指数,来衡量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此外,上交所与深交所在关于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这一方面的要求有所不同,如果将两地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数据放在一起进行研究,可能会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而单看信息披露要求的严格程度,深交所会更优一些,基于此,本文选取我国深证 A 股上市公司中的制造业企业作为研究对象。
制造业的行业历史较为长远,和其他行业比较起来,是一个传统行业,拥有较为成熟的体制,经营模式也比较固定且为大众熟悉,规模较大,投资较多,增长较为平稳。将制造业作为研究对象的理由如下:(1)内部控制作为企业整体治理结构中的一环,在制造业企业这种成熟的组织架构下会被构建的较为完整,得到较为有效的执行;(2)消除行业因素的影响;(3)上市公司中有接近 60%的公司都是制造业企业,可以有效地反映上市公司的整体情况;(4)数据容易获得且较为准确。
综上,本文将 2014-2018 年深证 A 股上市公司中制造业企业的经验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在进行实证分析之前,需要对样本数据进行如下处理:(1)将样本数据中包含的 ST 或*ST 等上市公司数据剔除,此类上市公司多因经营不善发生亏损,业绩很差,财务数据与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相差较大,不具有平稳性,会影响实证分析结果;(2)将数据缺失的公司数据进行剔除,数据缺失同样会使整体数据偏离实际情况,影响到本文的实证分析结果。经过上述两项处理,本文最终得到 5006 个样本,其中 2014 年样本共 842 个,2015 年样本共 916 个,2016 年样本共 1004 个,2017 年样本共 1111 个,2018 年样本共 1133个。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收集整理 2014-2018 年深交所 A 股上市公司中制造业公司的数据,对各变量进行了描述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和模型回归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本文模型①验证了内部控制与企业经营业绩间的正相关关系;模型②验证了代理成本与企业经营绩效间的负相关关系;模型③验证了内部控制与代理成本间的负相关系,当企业专注于内部控制五要素,及时披露内部控制信息,调高内部控制质量,可以缓解企业管理层和股东之间的冲突,减少企业的显性代理成本;模型④证明有效的内部控制会限制企业管理者的行为,降低企业所面临的管理层舞弊风险,促使管理者勤勉地履行管理义务,提升企业的经营绩效,还会及时披露内部控制信息,使投资者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共同监督管理层,并吸引潜在投资者,使企业价值得到提升。基于以上几点,本文得出结论:深证 A 股上市公司中制造业企业的内部控制会影响其企业绩效,代理成本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不完全的中介作用,代理成本并不是内部控制影响企业绩效的唯一中介变量。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