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论文2018优秀范文10篇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8157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企业管理论文,笔者认为企业管理大致包含了战略管理、营销管理、商战管理、物资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财务管理、资本运营、人力资源及领导力提升等多个方面,是对企业管理工作的阐述和总结。今天该网为大家推荐一篇企业管理范文,供大家参考。

企业管理论文2018优秀范文一:社交媒体广告类型与广告效果之间的关系研究——以泰国7—ELEVEN的Facebook粉丝页为例

1导论

1.1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研究背景

2009年开始,社交媒体在网络上爆红,形成一股强而有力的浪潮,改变了网络世界,颠覆了传统网络平台单向入口的模式,从单纯提供用户浏览、搜寻信息的年代,转变为双向、动态的互动模式,即所谓的社交媒体年代。社交平台的实时通讯功能能够轻松地架起人与人之间互动与交流的桥梁,不仅影响了大众的社交生活,还促成了社会经济的转变,催生了新的消费者与企业的互动模式,彻底冲击传统的商业与消费者斤为,社交经济油然而生。

伴随着网络的普及与社交媒体媒介的出现,当今消费者获取企业的营销信息也己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电视或平面广告,社交经济的来临让消费者能够更自由地选择自己有兴趣或吸引人的广告内容,运用手指点击就能够获取他想知道的信息,消费者行为的演变,使得营销方式逐渐转换,连带影响到了企业营销策略的思维,社交媒体营销一词成为许多企业争相学习的新指针,为了更契合消费者行为模式,许多企业开始埋首于经营社交媒体营销,进入到瓜分互联网虚拟市场的新竞争中。

在泰国各大产业中连锁便利商店产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应近年来消费者生活型态的转变与泰国产业结构的转换,连锁便利商店在短时间內成为泰国成长趋势最快的产业之一。而随着泰国正大商企业将第一家连锁便利超商引进泰国起,到目前为止泰国连锁便利超商己高达1000多家,行政院公平会(2013)统计指出泰国连锁超商密度惊人,平均每500公尺即有一家,密度之高居世界之冠。如此的规模与高密度显示泰国便利超商产业竞争相当激烈,已进入百家争鸣的饱和期。

连锁便利商店高度渗透泰国人的日常生活圈,而为了因应泰国人口集中化与小家庭化的趋势,连锁便利商店也开始レッ能满足个人或小家庭消费者的需求为主要目标,不断在营销策略与商品策略上,求新求变,也持续在多元化的服务与各类型的商品种类上推陈出新,在高度竞争的环境下,致力于同中求异的竞争与经营策略,己然蜕变出跨业态经营的趋势。

.....................

1.2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

1.2.1研究内容

本研究主要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借此了解企业运用Facebook社交媒体平台发布社交媒体广告类型对广告效果的影响:

1.分析社交媒体广告类型和广告效果之间的关系。

2.探讨消费者加入7-ELEVEN的Facebook粉丝专页的动机。

3.研究7-ELEVEN运用社交媒体广告对广告效果、购买意愿与态度之间的影响。

4.探究人口统计变项、Facebook粉丝页使用型态对于广告效果的干扰作用。

全球社交媒体多元且广泛,各国都有其盛行的社交媒体平台,而本论文主要探讨的对象以泰国地区为主,锁定目前泰国地区拥有最多会员数的Facebook社交媒体,并拥有最多粉丝数的7-ELEVEN粉丝页作为个案研究对象,探讨社交媒体广告类型的变化对其广告效果的影响,以期为处于社交媒体营销起步阶段的企业提供指导和建议。

.........................

2文献综述

2.1基本理论和含义界定

2.1.1社交媒体

虚拟社区最早可追溯至19世纪80年代早期,美国一个链接各大学计算机中心的网络USENET就具备传递不同主题的新闻和分享经验与交流的功能,参与者可以在这个交流平台上张贴不同主题的信息,同时也可以读取他人信息。直到1990年,全球互联网开始普及后,虚拟社区开始逐渐被用以商业用途。

HowardRheingoldU993)对虚拟社区定义为:虚拟社区是社会的集合体,当足够数量的网民,在网络上进行了足够的讨论,并付出足够的情感,以发展人际关系网络,则虚拟社区因而形成。Femback and Thompson(1995)则认为虚拟社交媒体是一种在网络空间中、特定环境下,'经由一次相互接触与讨论相同兴趣主题所产生的社会关系。而ArmstrongandHagel(1996)认为虚拟社区是一种最能满足消费者沟通、传递信息及达到娱乐需求的工具。Shafer(1999)认为虚拟社区是有着相同的兴趣或目标,并随着时间加深相互间了解的人。

由此可知,社交媒体是建构在虚拟网络空间上,由一群具有共同目标或相同兴趣的个体组合而成,彼此通过这个网络平台,交流信息,并且互相分享资源,形成一个有机体。

2.1.1.1.社交媒体的分类

目前网络上,存在许多玲琅满目的社交媒体,知名的如;Facebook、Twitter、Youtube、Myspace等,多是提供让用户能够在此平台上分享信息与信息,当然,不同的社交媒体亦有着不同的功能,给予用户多样化的选择。依据2009年创世纪月刊报告书将社交媒体归类为下种类,包含:

.......................

2.2社交媒体广告类型与广告效果之间的关系

社交媒体广告是企业在Facebook等社交媒体平台上所发布的广告,目的在利用社交媒体实时通m的功能,将广告信息迅速的传递给消费者,是一种レッ社交媒体用户为沟通对象的广告,其强调的是更快速与互动性更高的广告模式。而广告效果则是企业将广告信息通过媒体传播之后该广告作品对于消费者产生的影响。Engel,Blackw andKoUat提到信息是构成消费者购买行为的要素之一,如果消费者能够得到的信息越丰富,则其购买态度也会越正向,相对也容易产生实际的购买行为。TainingYang(2011)针对Facebook用户的决策行为研究中发现,在Facebook上,当广告信息是商业来源,亦即由企业所提供时,这些广告信息将会增强信息接收者对于品牌的态度与购买意愿,原因来自于Facebook用户会根据对于企业品牌的偏好而加入该企业的Facebook页,借此浏览广告信息与涉入营销活动,企业也会利用粉丝页与消费者进行良好互动,所以在Facebook上,商业广告信息来源能够影响满费者的品牌态度与购买意愿。

吴淑鸾等人(2009)指出广告内容的信息表现是响广告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透过广告信息的传递,会在消费者心中形成广告价值,进而影响消费者行为。而广告类型的差异必然会影响广告内容的信息表现形式。

综上所述,目前针对社交媒体营销的研巧中,己有一些贡献,个别研究者探讨了狂交媒体营销对于购买意愿,或对于忠诚度的影响,切入的层面多是社交媒体凝聚力、社交媒体与品牌因素等,鲜少直接探讨企业通过社交媒体广告对于消费者产生影响,化及社交媒体广告类型对于广告效果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将从这一个层面出发,以目前企业争相经营的Facebook粉丝页为讨论对象,意欲了解企业在Facebook粉丝页上发布的社交媒体广告,对于广告效果的影响。而为了让研究更加具体化,选出在泰国社交媒体营销上相当出色的7-ELEVEN作为研究的刺激物,希望借此能为尚处于社交媒体营销初级阶段的企业提供科学的指导。

.....................

3研究设计与变量测量...............16

3.1研究模型的构建..............16

3.2实证设计..............18

4数据分析与结果...............24

4.1样本资料与Facebook使用型态分析................24

4.1.1有效样本特征...............24

5结论与展望............52

5.1研究结论和建议...............52

5.1.1结论...............52

4数据分析与结果

4.1样本资料与Facebook使用型态分析

4.1.1有效样本特征

本研究共回收212份网络问卷,其中女生有129人,占总人数的60.85%,男生有83人,则占总人数的39.15%。在年齡方面,以18-24岁(占66.98%)与25-34岁(占31.13%)两大人群居多,两者合计占总数的98.11%,而最少的是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比例为0%,显示在社交媒体上,会关注企业粉丝页的消费者,还是以年轻人为主。在教育程度方面,硕士与本科人数最多,其中硕士占64.62%,本科占30.66%。在职业方面,由于年龄主要分布在18-24岁间,所以样本也以学生居多,占了67.45%。在每月可支配收入上,受访者的每月可支配收入主要落在10,001-20,000泰铢之间,占43.87%。毎月可支配所得在10,000泰铢以下的受访者也占22.64%。

由上述分析资料得知,本研究受访者年龄主要介于18-34岁之间,以学生居多,教育程度为本科与硕士生为主,平均每月可支配收入在20,000泰铢以下。

.......................

5结论与展望

5.1研究结论和建议

5.1.1结论

本研究将分析结果整理与归纳过后,可以得知以下结论:

1.消费者加入7-ELEVEN粉丝页的动机在于获得产品与促销信息:

本研究经由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消费者普遍认为7-ELEVEN粉丝页能够传达有利的广宵与促销活动信息给他们,而在消费者加入7-ELEVEN粉丝页的动机来看,也以最希望获得"产品信息"与"实时促销信息"的比例最高,由此可知,消费者加入7-ELEVEN粉丝页的动机还是能够获得产品、促销等广告信息为主,显示消费者将7-ELEVEN粉丝页视为是一个能够获得实时广告信息的平台。

2.消费者对于化交媒体广告在广告效果上普遍具有正向感數其中在提升信息知晓度上,商家形象广告的效果最好,促销活动广告次之:在获取消费者偏好上,促销活动广吿的效果最好,商家形象广告次之:在引导消费者购买意愿上,商家形象广告的效果最好,促销活动广告次之。

本研究经由分析结果得知,消费者对于7-ELEVEN在粉丝页上所发布的社交媒体广告,不论是产品广告、促销活动广告或商店形象广告,在广告效果上都具有正向的感受,也即消费者对于社交媒体广告都具有较高的知晓度与偏好度。推论其原因在于,社交媒体广告的特质在于其互动性与简单性,能与消费者进行双向沟通,并因社交媒体广告能够针对单则广告,不断以简单形式或有趣对话方式出现,能够让消费者更了解广告内容,也能加深其印象并吸引其注意,当然较容易正面影响到消费者对于广告的知晓与偏好。而在购买意愿上,则只有促销活动与商店形象广告对于购买意愿与态度呈现显著的正向感受,表示消费者在不同的社交媒体广告上,对于购买意愿与态度上依然存在些许差异。

参考文献(略)

企业管理论文2018优秀范文二:资源和环境约束下中国钢铁企业两阶段效率评价研究

1引言

1.1选题背景

20世纪来,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加剧。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低效益"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进步型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已经成为摆在全世界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处理好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必然要限制三离产业发展,通过绿色技术创新,淘汰过剰产能提升 竞争力。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不但资金和技术密集度商,而且是三高产业的首要代表。2009-2013期间年均能源消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16.9%,SO2占全国总SO2排放里的3.5%,每年排放的固体废弃物占全国固废排放总量的12.6%。我国钢铁工业"十一五"和'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对加强集约经营,节能减排及改进效率提出了较高的指标要求。目前,能源、环保、绿色制造和绿色发展问题己经成为钢铁工业发展面临的最紧迫、最严唆的问题,钢铁工业的绿色转型迫在眉睫。而提窩资源环境约束下钢铁企业技术效率、全要素生产率是其绿色转型的根本。虽然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在2008年召开的第五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上提出了"绿色钢铁"理念,要求钢铁企业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理念顆入到企业经营管理中,通过转变生产方式,推进全面清洁生产,促进企业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成长。以宝钢、鞍钢、武钢和首钢为代表的钢铁企业,也都在践行"绿色钢铁"理念。但由于环境污染和资源损耗难以计算,影响各钢铁企业的"绿色"可比性,无法合理评价"绿色钢铁"发展的好坏。因此,运用合理的经济模型和投入产出数据科学准确地估算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成为衡里钢铁产业经济发展状况的途径。传统的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测度,一方面将钢铁企业视为"黑箱",不考虑钢铁生产流程中各阶段之间的朕结关系,另一方面没有同时将资源和环境因素纳入分析框架。在强调绿色钢铁可持续发展的当今,资源和环境不仅是钢铁产业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同时也是产业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的刚性约束,如果忽略这种约束,则会扭曲对社会福利变化,不能准确反映钢铁产业的真实经济绩效,从而误导政府建议。同时,从钢铁产业链的视角看,生铁和粗钢产量的均衡生产有利于钢铁企业的正常运营。

........................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通过对网络DEA理论研究进展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发现以往的研究大多运用径向DEA方法测算网络决策单元的整体效率和阶段效率,或者进一步深层次的挖掘各阶段效率与整体效率之间的关系。Tone和Tsutsu(2009)为解决网络系统现实运营过程中出现的投入和产出非同比例变化的问唐,改进了单阶段SBM-DEA模型,首次将非径向沈M-DEA方法拓展到网络DEA理论中,建立了网络SBM-DEA模型。虽然该模型具有解决网络系统中所有投入、产出要素非同比例变化问话,及各子过程投入变量兀余和产出变量不足问题的优点,该模块中没有考虑诸如废气、废渣、废水等非期望产出因素。因此,为更准确合理的进行效率评价,有必要以此模型为基础进行改进或者与其他模型相结合。同时,目前对具有多阶段生产过程的决策单元进行生产率测算的研究均采用以径向网络DEA方法为基础的Malmquist指数模型,也没有考虑到非期望产出因素对生产率变化的影响。基于径向网络DEA模型的各种缺点弊端,评估得到的生产率变化也是不准确的。因此,本文构建了考虑非期望产出的网络SBM-DEA模型和网络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分别用于评价多阶段生产决策单元的技术效率、生产率变化、技术效率变化及技术进步变化,并从子过程视角探求导致系统整体生产率变化的原因。以上模型改进在网络DEA方法拓展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网络DEA方法视角下的环境绩效评价理论是对传统绩效评价理论的有益补充,对政府制定钢铁产业相关政策,实现钢铁产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提供可靠的方法理论依据,更为我国钢铁企业达到节能减排目标,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本研巧运用网络SBM-DEA方法及其拓展模型,把钢铁企业资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作为约束条件,对其技术效率及生产率进行更加准确合理的测算。在现有企业规模、所有制形式、研发、教育培训等影响因素基础上,重点研究分析了环境规制强度对资源和环境约束下钢铁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影响,以探讨生产率提升路径。最后对我国钢铁企业效率及生产率提升给出合理规划建议。

........................

2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资源和环境约束下的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的増长是衡量钢铁产业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标志,己经成为影响钢铁产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为了对我国钢铁产业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测算,有必要从新的视角对测里工具网络DEA理论、技术效率理论、全要素生产率理论的发展及其在我国钢铁产业方面的应用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为后续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1技术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理论

2.1.1技术效率及测算方法

技术有效性的研究及技术效率测度理论的提出要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Koopmans(1951)给出了技术有效的定义:如果在不减少其他产出(或增加其他投入)的情况下,技术上不可能增加任何产出(或减少任何投入),则该投入产出向量是技术有效的,技术有效的所有投入产出向量的集合构成生产前沿面。英国剑巧大学的经济学家Farrell(1957)首次从投入角度提出技术效率概念,即在产出规模和市场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按照既定的要素投入比例所能达到的最小生产成本占实际生产成本的百分比。Leibenstein(1966)从产出角度定义了技术效率,即在市场价格水平、投入规模及投入要素比例不变的情况下实际产出水平与所'能达到的最大产出的百分比。由以上定义可知,技术效率用来衡虽在没有技术进步或创新的过程中,生产者获得最大产出或投入最小成本的能力。即在特定技术水平下,实际生产活动接近前沿生产水平的程度,衡量生产者利用現有技术的水平高低,也反映了生产的有效性程度。

生产率是当代经济学理论中除效率之外又一重要的槪念,指的是生产过程中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利用程度,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经济系统的要素配置效率、技术创新水平及生产管理水平等。随着经济増长理论的发展,生产率理论大致经历了单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理论的发展过程。从价值论出发,劳动、资本等单个要素与产出的比例,如劳动生产率或资本生产率就是单要素生产率理论的基本维形。Solow(1957)将经济増长中扣除资本和劳动投入剰下的"增长余值"称为广义技术进步,又叫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是生产率的一种测算方式,考虑了生产过程中产出与劳动、资本、资源等全部投入要素之间的关系,包括诸多投入要素解释不了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等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也就是说经济增长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来自投入要素的增长,另一部分归因于技术的进步和效率的提高。第二部分増长即为能反映经济增长质呈的全要素生产率。随着经济增长的发展及其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资源与环境约束下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度量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

........................

2.2网络DEA理论

2.2.1网络DEA理论模型

Fare和Grosskop在他们的专著和文章中首次提出了FG网络DEA模型的概念,对具有网络结构的决策单元的相对有效性评价问煙作了开创性研究。不同于传统的DEA模型,网络DEA没有一个标准的形式。它依赖现实问题的网络结构,复杂网络生产系统包含众多子系统,按照子系统的外在联结方式可以分为串联、并联、混合和循环等等(杨峰,2006),其中最基本的是串联结构和并联结构。

相对于串联系统而言,目前对于并联系巧DEA效率评价的研究较少。Fare,Grabowski,Grosskopf和Kraft(1997)构建可以最大化产出系统距离函数的模型,是关于并联系统的早期研究文献之一。Yan&Ma和Koike(2000)提出了一种YMK模型,将并联系统的整体效率定义为YMK效率,并先后证明了在规模报酬不变和可变的条件假设下,独立网络DEA模型下的系统效率是各子系统效率中的最大者。该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髙估系统效率。Kao(2009)构建了一个相关模型来測算并列系统的系统效率和过程效率,发现了系统效率是过程效率的加权平均值的特点。杨锋,梁撰,凌六一和査勇(2009)在分析并联生产系统前沿生产能力的基础上,提出了评价并联生产系统的乘数模型和包络模型,与传统CCR模型相比较,该模型得到的前沿生产能力更高,表明该方法有利于更大程度的挖掘系统整体性能改善的潜力。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钢铁工业的迅猛发展,钢铁产业技术效率方面的研究也逐渐丰富起来。Zhang和Zhang基于SFA方法测算了中国大中型钢铁企业1995年的技术效率。研究将中国的钢铁企业按照企业所有制、规模、主要设备及所在地进行分类,结果表明非国有企业技术效率显著高于国有企业;无论国有还是非国有企业,相对而言大规模企业效率嵩于小规模企业,生产设备的先进性对技术效率有显著正影响;技术效率地区差見并不明显,但对于中等规模的企业来说,东部地区比中西部地区企业效率高。

.........................

3资源约束下中国钢铁企业两阶段技术效率评价...............35

3.1中国钢铁产业面临的资源约束...............35

3.2网络SBM-DEA模型..............36

4资源和环境约束下中国钢铁企业两阶段技术效率评价...............50

4.1中国钢铁产业面临的环境约束..................50

4.2非期望网络SBM-DEA(UNSBM)模型构建.................52

5资源和环境约束下中国钢铁企业两阶段全要素生产率测算................69

5.1网络生产率指数模型构建...............69

6环境规制对资源和环境约束下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6.1我国钢铁产业环境规制现状

我国环境管制的具体政策手段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管制阶段以命令和控制政策为主要手反、在市场化阶段以经济激励政策为主要手段、在创新阶段以企业信息披露和社会公众参与为主要特征。其中,命令控制型环境管制政策指通过法律和行政手段制定不同掠准或者在特定时间或区域内限制某些活动来影响企业污染和排放的行为。经济激励环境管制政策主要是通过市场信号激励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同时,降低社会环境污染,主要包括排污收费和污染权交易两项制度。随着中国钢铁产业面对的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規制问题越來越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目前,我国对钢铁企业主要采取命令控制和收取坏保费用的环境管制。政府对三废制定相应的排放标准,对于不达掠钢铁企业,实行强行关闲或者处置。如表6-1所示,从2002年《清洁生产促进法》的发布开始,围家陆续颁布的一些环境保护法对钢铁工业的废水、废气和废渣的排放和治理的柄准不断升商,以促使钢铁产业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适应。

.......................

7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7.1研究结论

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是三高产业的首要代表。在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进步型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钢铁产业的发展面临着能源、资源歴乏和环境污染的多重制约。因此,要实现钢铁产业的绿色转型,必须提高钢铁企业技术效率、全要素生产率和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本文运用更科学合理的方法评价能源环境约束下钢铁企处的技术效率及生产率以期探求其提巧的途狂。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下主要结论:

(1)技术非效率广泛存在于我国钢铁企业中。在资源约束下,我国钢铁企业2009-2013年期间整体、铁前和铁后工序阶段的技术效率年均值分别为0.477、0.391和0.573。相对来说,铁前工序阶段的效率更低,是影咱钢铁企业整体技术效率提升的短板,应作为未来钢铁企业整体技术效率改进的出发点。增加环境约束后,我国钢铁企业2009-2013年期间整体、铁前和铁后工序阶段的年均技术效率值变为化0.440、0.369和0.538,即废气、废渣污染物的排放造成了技术效率的损失,效率提升空间更大了。铁前工序阶段仍是影响整体技术效率提升的关键环节。

(2)根据资源环境约束下的技术效率得分可以对钢铁企业资源、环境和经济产出的协调状态类型进行划分。研究结果发现,2009-2013期间陈了少部分企业处于完全协调状态外,绝大多数企业均处于不协调或严重不协调状态。意味着我国钢铁企业在资源、环境和经济产出协调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两级分化特征。增加环境约束对钢铁企业进行绩效评价,不但能更好地鉴别处非效率企业,还具有进一步突出和强化高效率与低效率水平的能力。

参考文献(略)

企业管理论文2018优秀范文三:蒙古国的物流现状及建设内陆无水港选址问题研究——以“大陆桥”与天津港为出海通道

1绪论

1.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选题背景

在国际上,经济强国背后都支撑着强大的物流产业,它衡量着一国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实力,被学者普遇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或者"引擎"。物流产业融合着运输业、货代业、信息业、仓储业等,是复合所有这些活动的服务型产业。

自从1997年蒙古加入世界贸易組织WTO后,国际和区域的贸易往来日趋频繁,根据2013年蒙古海关统计报告,蒙古外贸进出口总额为106.269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42.69亿美元,进口额为63.579亿美元。虽然蒙古的经济在快速增长,但是物流产业还处于成长期。据2014年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中数据显示,蒙古的物流绩效LPI指数为2.%点,在世界160个国家中排在第135名,LPI反映一国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1)海关清关和边境机构的办事效率;(2)物流设备的质量;(3)国际货物运输的能力;4物流产业竞争;(5)跟踪货物运输的能力;(6)货物运输及时性。

从表1.1可以看出蒙古国的各方面物流绩效指标都低于2.62,平均LPI得分只有236。这主要由于蒙古本身白已存在物流实为的薄弱和基础设施的落后,并且由于没有直接的出海口岸,造成出海贸易的不便,也是制约内陆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之一。新加坡之所以有良好的物流系统,是因为它具有良好的地理条件,从地理角度看,没有出海口、远离世界市场、运输成本高是无出海口国家的最大障碍。大多数没有出海口的内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支枝产业主要为农业、畜牧业和矿产开发等行业。

..........................

1.2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1.2.1研究视角

蒙古国物流发展情况正处在缺少高效的国际物流通道、全球供应不够结合不够紧密、通关速度慢、物流成本高、无法满足准时制生产、及快速反映等供应链管理的难题。我的研究视角起点是把各个国家巧内陆无水灌发展经验和实践阐述和归纳在一起再引入到蒙古的案例中。目的为了搭建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物流通道,提升区域产品的竞争为,改善当地的投资环境,促进国家的经济的发展水平。

关于内陆无水港研究在西方国家较为系统化其发展较早,研究领域涉及内陆无水潜内涵、功能作用、发展作用、发展模式、发展缺陷以相关发展建议。研究角度涉及到交通网络、环境影响、物流效率等。

而在蒙古对内陆无水港的研究几乎没有。大部分学者研究主要集中区域经济、城市经济发展。所以本文的内容分别从内陆无水潜的基础理论、选址规划及国外的实践方面来介绍和研究。

1.2.2研究方法

笔者在前人的研究理论基础上建立一个针对蒙古的特例条件下能够适用的数学模型,来预测蒙古建设内陆无水港各个候选城市的备选概率。这个数学模型能够帮助在蒙古建设内陆无水港的运营商选址决策,以便使得效益达到最大。

....................

2相关研究基础与文献综述

2.1无水港基础理论概念

2.1.11内陆无水洪定义和研究展开

(1)内陆无水洪定义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Leveque和ROSO(2002)又对其作了新的界定:具有非常强的运输能力并依此连通海港的内陆性码头,客户不需到海港而可以直接在本地满足收发货需要。这种界定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它表明了无水潜的根本功能所在,另一方面又指出了其之所以能够实现这些功能依赖于其显著的便利特征与高效率特征。他们认为,无水港是解决港口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空间不足问题,他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上地规划利用、环境和制度设计对无水港发展建设的影响。

而在欧洲欧盟委员会Gemeinschaften(2001)对其所做的界定为:连通海港的内陆货运站。其之所以会进行这样的界定与其时整个欧洲的陆港状况与内陆交通状况密不可分。从整个欧洲来看,其货运系统臣经较完善,但是从集装箱陆运市场的划分来说,铁路与公路二者之间相距甚远,后者占据了70%的比例,前者却只有30%,因此这个定义更强调内陆港的货运站功能。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分别UNCTAD(1982)年对无水港定叉为;在内陆终端船公司为进出口货物签发货运提单,开始承担全部承运责任。Beresford和Dubey(1991)位于潘口腹地的内陆终端,提供货物检验检及通关服务,取代在海港的通关过程。

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定义无水港为:在海关的监管下,具有较为全面功能的基础配套设施,为内陆地区的货物提供出口服务和暂时性的储存服务。业务运作涉及通关、临时管理、复出口、短期存储及中转(UNECE1998)。

.......................

2.2设施选址研究

2.2.1设施选址方法

设施选址问题(LocationProblem)非常关键,为数众多的来自各个领域、各个地区的专家学者和么众都对之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了解。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于生产生活、物流乃至于对军事等诸多领域都有着不可低估的关联作用,例如工厂、医院、核电站及物流中也、的选址等等。选址问题的模型实质上是一种资源分配模型(Resourceallocationmodels),它的功用在于,面对着不同的选化目标,针对区域的各方面条件,帮助决策者确定某种设施的最佳位置。对相关设施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地址,那么人们将从中享受到一系列便利,同时也能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并获得更高的利润及更大的市场份额。如果选址不科学不合理违背客观规律,不仅不能带来好处,反而会造成人民生活的很大不便及企业的经济损失,甚至可能引起灾难。所以综合而言,对于选址问题的研究不仅仅是一种理论的探讨,更有着重大的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

Weber(1929)最早对选址问题进行了表述,成为这一研究的鼻祖。作者对该问题的研究是仓库位置问题,通过确定仓库位置,确保使仓库和诸《客户的运输距离最短,并以此为目标函数建立起了单一仓库选址模型。Weber提出选址问题之后,相关学者逐渐开始研究选址问题并扩大了其研究范围。目前为止,以下几类问题是选址问题中较为常见的。

(1)中心问题(Center problem)

假设需要建造P设施,对其位置的确定耍保证该设施能够为所有需求点都提供服务,并且需求点与最近的设施之间的最大距离应最小化。在该模型中,选址时所要考虑的权重不尽相同,权重的表示形式可以毎单位运输距离所消耗的时间、成本及产生的损失等形式表示,故而该问题可以转换成确定最小化最大时间、成本及损失的中成问题(Hakimi1964)。更深度的中成'问题研究代表学者有Chen(1983)做了欧氏距离下的P-中记、问题研究。Drezner和Wesolowsky(1978)提出了多设施P-中'心选址问题的Drezer-Wesolowsky方法。

......................

3蒙古国概况..............27

3.1经济总体情况............27

3.1.1进出口贸易............28

3.2物流总体情况.............33

4模型建立和实证分析.............47

4.1无水港的必要性分析..............47

4.2无水洪选址决策影响因素评价指标的建立...........49

5结论与展望.........75

5.1研究结论............75

5.2研究不足与展望.........77

4摸型建立和实证分析

4.1无水港的必要性分析

首先建立模型之前先简单分析蒙古国建设无水潜的必要性,近年来亚洲的东北部地区一直向世界反映着经济进一步的繁荣。像中、日、韩目前己经这到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像蒙古虽然没有办法跟这王个发展国家相比,但是20U-2013年期间蒙古经济增长速度出乎预料,是因为蒙古在向包括中国、日本、韩国等大的经济体供应的它们及其紧缺的矿上产品。

蒙古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具有较大的物流产业发展潜力。但同时蒙古地处内陆,远离国际海运航线,经贸运输业和其配套设施的相对滞盾,形成了物流成本高的天然劣势,直接制约了蒙古的发展。蒙古国的地理位置在东北亚经济链由南向北的过程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或许建立内陆无水潜是蒙古国抓住这一机遇的最有为政策。资源紧缺的日韩等国家和地区对蒙古的,包括有机肉制品,农产品,还有矿产在内的自然资源有着强烈需求。

下面(表4.1所示)以哥伦比亚到蒙古进出口商品的具体过程为例,货物需要经过大约67-84天才能到达乌兰巴托。

........................

5结论与展望

5.1研究结论

内陆跨国无水港选址规划是不单一是一国物流系统规划,它涉及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

本研究由蒙古国内3大城市2个边界口岸规划设立无水潘行为倾向分析研究,本文给出了内陆跨国无水港选址规划的一般理论、步躁和方法。首先通过层次分析把没有出海口国家无水港选址看作一个系统分别从砍策环境、领国合作、交通运输、经济潜力、地理位置,接着分25个指标层,计算各层权重,按照专家打分结果算出了蒙古5个备选城市的优先权中。方案层中五个方案权重分别为:乌兰巴托为0.4893;赛音山这为0,1839;勒坦布拉格为0.1002;扎门乌德为化1527;乔巴山为0.0739。其中,乌兰巴托权重最大,其次是赛音山达,最后是乔巴山。

为了更科学的,最大限度地为内陆跨国无水潜选址提供依据。本文接着提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内陆跨国无水港选址的logit模型,撰型的观点是从中国发展无水港城市属性中找出影响无水灌选址的主要因素后,再计算蒙古国内规划建设无水港的5个备选城市被选作无水潜的概率,从这五个城市外贸物流量为研究深入点,结合无水港选址的logit模型得出蒙古国内建设无水潜的5个城市里有2个是具备较为客观的经济发展规模和潜在能力。

参考文献(略)

企业管理论文2018优秀范文四:企业社交工作平台影响员工即兴能力的机理研究——基于在线社会网络的视角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现实背景

(1)企业在超竞争环境下需要即兴地响应市场变化

中国经济当前已悄然走到新的"转型阶段",进入了经济增速的换挡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和前期政策的消化期巧P丽华和周明生,2014),这也意味着我们面临的经济形势更趋复杂;另一方面,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可谓日新月异。技术的快速迭代对产业和市场的格局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这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我国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愈发表现出动荡性、复杂性及不可预知性等特点。

在送样的背景下,企业如果不能及时地响应市场变化就往往会被动挨打,甚至是被颠覆掉。从昔日的胶片业巨头柯达因为反应迟纯错失了数字时代的浪潮而不得不于2012年申请破产重组,到2013年乐视超级电视的横空出世让传统电视厂商直呼"狼来了",无不体现着在超竞争环境(Hyper-Competitive Environment)下企业快速感知和响应市场变化能力的重要性。此外,企业对市场的响应还表现出需要一定的创造性。动荡和复杂的环境使得企业难以通过以往的既有方案来解决眼下的问题,因此企业必须提出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见,企业在超竞争环境下需要快速和创造性(即"即兴")地响应市场变化(Pavlou&ElSawy,2010)。

(2)正莲勃兴起的企业社交工作平台为企业即兴提供了可能。

2012年6月微软以12亿美金重资收购Yammer软件的消息将企业社交工作平台这一类新兴的企业办公软件推向了公众的视野。之后,Salesforce等科技巨头纷纷跟进,布局企业办公软件的社交化。

由于需要制定好明确计划后再执行,进而再根据反馈结果进行优化调整,以计划和控制等为主要环节的传统管理理论在指导动荡环境下的企业经营时显得有些捉襟见肘,而即兴这一概念为企业快速有效地反应市场变化提供了新的可能。

.....................

1.2研究问题提出

如前所述,在动荡、复杂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越来越多地需要即兴地处理各种变化,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都需要通过即兴能力的提升来保持其竞争力。近几年兴起的企业社交工作平台能够有助于企业内层级和地域障碍的破除,有助于企业成员更好地管理知识,激发新观点,因此企业社交工作平台为即兴能力的提升带来了可能。然而,企业社交工作平台提升即兴能力的具体机理尚未揭示。因此,本文主要针对这一重要的理论空白开展了相关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识别企业社交工作平台这类软件的核心技术特征:

目前关于企业社交工作平台的研究才处于起步阶段,很少有研究深入讨论该类软件的核也技术特征,对于其可能有助于即兴能力提升的技术特征的识别更是缺乏。因此,本文的研究内容之一是:识别对于即兴能力提升有所帮助的企业社交工作平台的核心技术特征。这一研究内容将为后续的内容展开提供前提。

(2)从在线化会网络的视角掲开企业化交工作平台提升员工即兴能力的黑箱;

即兴行为的有效实施往往需要行动者整合其所处社会网络的各类资源,而企业社交工作平台对于企业员工在线社会网络的提升提供了可能。针对现有研究未能基于在线社会网络视角揭示企业社交工作平台提升员工即兴能力机理的不足,本文将遵循科学严密的研究方法提出送一作用机理并进行实证检验。这一研究内容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3)从权变的角度来探讨企业社交工作平台对于即兴能力的提升作用在怎样的组织背景下更显著。

实践表明,同样是使用企业社交工作平台,有的企业使用效果显著,而有些企业的使用效果则不太明显。因此,本文从权变的视角出发,试图从沮织特征角度来探寻影响企业社交工作平台使用效果的主要因素,以期能够更细腻和有效地指导实践活动。

.........................

2、文献综述

2.1即兴能力的相关研究综述

2.1.1即兴能力的内涵及研究层次

"即兴(improvisation)"是由词根"provision"衍生而来,"provision"原指"有安排地提供某物",加上反义前缀后,其意思就变成了"在没有安排的情况下采取行动"。即兴最早在爵士乐演奏、戏剧表演等研究领域受到研究者的关注。随着市场变化的愈发动荡,企业的即兴行为也越来越多见,因此,一些敏锐的研究者开始将这一概念迁移到管理学的研究领域中。Weick(1993)首先将即兴引入管理学的研究中,他指出,即兴是一种即时的策略,要求思考和行动的重合。同时,通过对即兴行为的深入描述和剖析,即兴并非完全随机的行为,而是有规律可循并可以通过训练得以提升的,也就是说即兴是可以能力化的(Weick,1993)。此后,一些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即兴能力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总结起来有以下三类观点。

本文采用Miner et al(2001)的定义(第二类观点),即从时间的重合及行为偏离两个角度来定义即兴。一方面,第二类观点目前被研究者的认可度最高(黄勇和彭纪生),另一方面,本文认为仅从计划与执行的重合程度来界定即兴能为过于片面,而资源整合的视角又其实可涵盖在行为偏离既往惯例的过程中,因为新行为的实施必然是会伴随着各种资源的整合。因此,第二类观点恰如其分地描述了即兴能力的本质内涵。

由于即兴能力具有组织、团队及个人三个研究层次,相应地,即兴能力的影响因素也应该针对不同的层次分别讨论。

......................

2.2企业社交工作平台的相关研究综述

2.2.1企业社交工作平台的界定

在万维网建立之初,整个互联网还处于Web1.0时代,即各个网站的内容由专门的编辑人员创作、发布,网站浏览者只能观看网站的肉容而不能有其他的操作。2005年,Web2.0概念和技术得以提出,互联网用户不仅能够浏览网页内容,同时还能对内容进行评论、分享,用户甚至可以自己参与到内容的创建当中去,这极大地丰富了互联网的内容,同时也激发了用户的积极性。

目前企业常用的企业社交工作平台有两大类,如表2-2所示。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社交工作平台的类型众多,Leonardi,Huysman&Steinfield(2013)从软件的功能角度对这类软件进行了定义,即企业社交工作平台是指能够让工作者实现下功能的基于web的平台:(1)和特定的合作者发送消息或者向所有同事广播消息;(2)能够公开地或者私密地选择特定的合作者作为沟通的对象;(3)能够对与其相关的文本或文件进行发布、编辑与分类等操作;(4)能够在任何时候查看组织中其他人在该平台上发布、编辑和分类的留言、文本、对话及文件等。Leonardi,Huysman&Steinfield(2013)认为,第四条功能将企业社交工作平台和往交流软件(比如邮件等)彻底的区分开来了。

....................

3、企业社交工作平台提升即兴能力机理:探索性案例研究............26

3.1案例研究方法概述..........26

3.2研究设计............26

4假设提出与模型构建.........37

4.1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企业社交工作平台提升即兴能力机理...........37

4.1.1技术特征对员工在线社会网络的影响.............37

5、基于问卷调查的模型检验............44

5.1问卷设计..............44

5.1.1问卷设计过程.............44

5、基于问卷调查的模型检验

5。问卷设计

5.1.1问卷设计过程

本章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来对前文所提出的企业社交工作平台提升员工即兴能力的机理模型进行检验。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及价值程度,因此本文遵循了以下的完整问卷设计过程。

.......................

6、研究结论与展望

本文前面的五个章节深入、系统地回答了"企业社交工作平台具有哪些核心技术特征"、"这些技术特征如何通过员工化会网络提升员工即兴能力"及"企业社交工作在怎样的组织环境中能更好地发挥其价值"等本文关注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本章将对前文的主要研究结论进行梳理及汇总,明确本文的理论贡献并提出对于管理实践的后示,最终在此基础上指出本文的研究局限性和提出未来的研究展望。

6.1主要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综合运用理论研究、探索性案例研究及大样本统计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紧紧围绕"如何运用企业社交工作平台提升员工即兴能力"这一核心问题开展了相关研究,主要得研究结论如下:

(1)可及性、社交性及交互性是企业社交工作平台的三个核心技术特征;现有研究缺乏对企业社交工作平台的技术特征的研究和讨论。本文基于可见、可编辑、可承接及可关联四个关于企业社交工作平台的可供性框架(Treem&Leonardi,2012),通过探索性案例研究,提炼了可及性、社交性及交互性这三个企业社交工作平台的主要技术特征。可及性主要描述了企业社交工作平台中能够获取与工作相关的信息的特征,它与可见及可承接两个可供性相对应;社交性主要描述了企业社交工作平台中为用户提供了交流空间的特征,它主要与可关联这一可供性相对应;交互性主要描述了企业社交工作平台为用户提供了编辑和调整内容的特征,它主要与可编辑这一可供性相对应。

员工要处理即兴事件往往需要其他人员的协助(Samra,Lyim&Reilly,2008),因此员王的社会网络对于其即兴能力有重要影响。本文研究发现员工在线狂会网络的网络规模及关系强度对员工即兴能力即时性的维度有正向影响,而员工在线社会网络的网络异质性、关系强度及信任关系对于即兴能力的创造性有正向影响。

参考文献(略)

企业管理论文2018优秀范文五:食品安全事件对证券市场溢出效应的研究——以酒鬼酒“塑化剂”事件为例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近些年来,正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人们愈加关注饮食健康的问题。然而我国相继发生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这类突发性食品安全事件不仅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而且致使与事发企业相关的概念股受到冲击,影响行业的整体发展和企业的正常运营。2014 年 6 月,商务部针对食品安全事件频发这一社会现象,颁布了《关于做好 2014 年商务系统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的文件,其中明确强调要不仅要加快推进酒类流通法规标准的建设,而且要加强酒类流通行业规划引导,再进一步推动酒类流通体系转型升级,以此达到规范市场经营秩序的目的。这主要是针对白酒在生产、流通环节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所做的具体规定。我们不仅要从政策方面规范相关企业,而且也要在近期发生的影响范围最为广泛的酒鬼酒“塑化剂”食品安全事件中得出相关经验教训,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酒鬼酒于 2012 年 11 月 19 日被爆出其酒类产品中塑化剂含量超出国家制定标准的 2.6 倍。号称“无上妙品”的酒鬼酒,显然已经跻身高端白酒行列,然而此事件一出,在短短一天时间内,白酒板块就遭受重挫。截至收盘,上证综指微涨0.112%。在大盘微涨的情况下,白酒板块跌幅居首,酒鬼酒也因此不得不临时停牌。当日跌幅前 15 的个股中,酒类就占据 10 席,据相关统计,沪深两市白酒市值因此事蒸发将近 330 亿元。

我们来看下,酒鬼酒“塑化剂”事件被 21 世纪网曝光当日上证指数和酿酒板块个股股价变动情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因为证券市场具备一定的自我纠偏机制,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食品安全问题。本文主要探讨证券市场是否会对食品安全事件的肇事企业做出经济惩罚,并了解肇事企业是否会因其不当行为而自食恶果,并探究其的受损程度,同时分析同行业和替代品行业的其他参与者,是否会因食品安全事件遭受一损俱损,又或者是渔翁得利的影响。这几方面均将在本文主要研究中得到相关验证性结论。

具体来讲,本文的主要意义在于通过实证研究,得出食品安全事件对相关企业、行业溢出效应的影响:

1.食品安全事件对同行业的证券市场中各企业(个别效应)和不同档次品牌(类别效应)的影响。一方面研究“塑化剂”事件对我国白酒行业个股的影响,另一方面将白酒上市公司,按照品牌分为三类:一线品牌、二线品牌和三线品牌白酒。了解食品安全事件对同行业溢出效应的个别效应和类别效应的影响,进而更加全面和更加具有科学性;

2.食品安全事件对同行业证券市场和相近行业证券市场整体影响。通过研究“塑化剂”事件对我国白酒行业和非白酒酿酒行业的整体溢出效应,从而了解其影响规律,为利益相关者面对类似情境采取适当措施提供参考。

3.分别从短、长期来考查食品安全事件对相关企业和行业的溢出效应的影响,从而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参考建议,并为投资者决策和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都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文献综述

一、产品伤害危机 Siomkos 和 Kurzbard(1994)认为产品伤害危机的定义是指偶然发生却被广泛宣传传播关于某个产品是有缺陷的,或是可能对消费者造成潜在危险的事件 。但二位学者并未对产品伤害危机及其相关概念作出明确区分,使得很多研究者模糊产品伤害危机、产品责任(Product Liability)和产品召回(Product Recall)的其内在含义有何不同,经常混淆其用法。经研究与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可知,其实三者含义大相径庭,尽管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现如今对产品伤害危机的分类较为广大学者所接受的是方正(2008)所提出的,方正是基于 Smith, Larry(2003)的研究结果,对产品伤害危机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将产品伤害危机分为可辩解型和不可辩解型产品伤害危机,其是以是否符合相关产品的法规和安全标准为评判依据。

在以往对可辩解产品伤害危机的研究中,Siomkos 和 Kurzbard(1994)认为应对可辩解产品伤害危机有坚决的对产品伤害危机予以否认、被相关部门强制性勒令予以召回、企业自身积极主动的对事发产品予以召回和积极承担危机产品造成的后果几种应对方式。Dawar 和 Pillutla(2000)认为根据所面对具体情境具有多变性,从坚决的对产品伤害危机予以否认到企业自身积极主动的承担责任之间有多种应对方式可以采纳;相反,对不可辩解产品伤害危机的研究中,较具有代表性的是我国学者王晓玉、吴纪元和晁钢令(2005)提出的,即 1.企业和相关专家都对产品伤害危机置之不理;2.企业自身单独进行相关应对,专家置之不理 3.专家进行相关应对,企业对产品伤害危机置之不理;4.企业自身和专家联手对产品伤害危机进行双重应对四种方式。

我国学者方正站在前人对产品伤害危机研究的基础上,从不同主体的角度进行新的研究分析,一方面是政府、专家、行业和危机企业面对不可辩解伤害危机的情境下,政府可以采取对危机企业警告和惩罚性措施,如强制召回等;专家通常不应采取任何应对措施;行业通常也不应采取任何应对措施;而危机企业可以坚决的对产品伤害危机予以否认、被相关部门强制性勒令予以召回、企业自身积极主动的对事发产品予以召回和积极承担危机产品造成的后果几种应对方式,具体采取何种措施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力求把危机带来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另一方面是政府、专家、行业和危机企业面对可辩解伤害危机的情境下,政府可能会帮助危机企业澄清,以降低对企业的伤害,同时也可以做到安抚群众的效果;专家和行业同样可能会帮助企业澄清,降低危机事件对企业的伤害,安抚群众;危机企业应采取的措施同样有四种,即公开致歉、积极澄清、置之不理和否认反驳,具体的措施需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激活扩散理论

激活扩散理论(Spreading Activation Theory)认为信息是由网络来扩散传播的,节点之间的相互连接就构成了相应的信息网络,节点就是知识的基本载体,因而人的记忆就是由各个节点所构成的。换句话说就是人的记忆是知识的组合,各个知识通过彼此相互的联系对信息知识进行传播。这就是最早由 Collins 和 Loftus(1975)提出的激活扩散理论。类似的 Anderson(1983)和 Collins and Loftus(1975)所认同的不管是产品的属性还是产品所属的品类,其都是作为信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如果两节点之间的联系较强,则一个节点可以顺利的激活另一个节点。在信息网络中这些节点与最初源节点的距离和彼此之间的连接强度决定了其他的节点是否会被激活和被激活的程度。理论上而言,激活扩散理论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要实际运用和分析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具体事件,了解其是否产生了溢出效应,可接近性和诊断性才是评判的较为主要的依据。

以上主要是相关学者对单个产品伤害危机事件发生后的激活扩散理论传播的理论分析,但是当产品伤害危机群发的情况下,则相比单个产品伤害危机会产生另外两种效应。第一,群发产品伤害危机,则表明在同一时点会有多个节点同时出现产品伤害危机。换言之,在整个产品品类和品牌网络中,会在更大的区域产生激活扩散效应,因此相对于消费者而言会有更大的机率接触产品伤害危机事件,则产品品类被激活的可能性会大幅度提高。第二,群发产品伤害危机,表明在同一时点多个节点出现产品伤害危机,进而深化了消费者对此类产品伤害危机的诊断性,消费者即会认为此类产品伤害危机具有普遍性,进而就加强了溢出效应的扩散程度。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24

第一节 塑化剂事件概述 ................ 24

第二节 研究假设 ................... 26

第三节 研究对象 ...................... 29

第四章 实证分析 ......................... 32

第一节 “塑化剂”事件对白酒个股股票收益率的影响分析 .......... 32

第二节 “塑化剂”事件对不同档次白酒的股票收益率的影响分析 .............. 36

第五章 研究结论和建议 .................... 52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52

第二节 相关建议 ..................... 53

第四章 实证分析

第一节 “塑化剂”事件对白酒个股股票收益率的影响分

以往学者研究危机事件对同行业上市公司个股个别效应时,普遍所采用的方法是:首先是估计区间数据的获取,确定估计区间个股数据具有相同时间跨度,如遇某支个股出现停牌,造成估计期数据不连续,则向前或后推进使得时间跨度相同。然后再将个股股票日收益率和上证综指日收益率,相应的代入股票收益率市场模型,进行回归运算。通过市场模型的回归运算,系数的估计值和模型的标准差就可以得出。

虽然竞争效应不明显,但仍然可以知道,某一事件的发生会对同行业不同的上市公司会产生不一样的影响,致使不同上市公司的股票收益率产生差异,就如同本文中酒鬼酒“塑化剂”事件的发生,使大多数上市公司受到传染效应的影响。致使同行业大多数股票下跌,但是仍会有部分股票会逆势增长,收益率提升。因此,对于投资者可以通过优化投资组合来获得利益。

白酒上市公司都是主要从事白酒类产品和其相关辅助类产品(瓶盖、商标、标志和包装制品等)的生产经营的企业。而且白酒酿酒企业一般会有相同的制作工艺,因而在酒鬼酒“塑化剂”事件一出之后,就引起了市场的全面哗然。消费者和投资者因为不能判断其他酿酒企业是否与事发企业酒鬼酒一样,存在着“塑化剂”含量偏高的情况,因此,就会对白酒企业的其他个股带来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现象。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和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首先本文在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使用事件研究法和连检定法较为深入探讨了我国目前影响较大的食品安全事件之一——“酒鬼酒塑化剂事件”。研究酒鬼酒“塑化剂”事件的发生,对同行业个体、类别、整体和替代品行业整体的溢出效应。本文所选取的样本公司为 14 家白酒上市公司和 14 家非白酒酿酒上市公司。

本文利用事件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探究酒鬼酒“塑化剂”事件的发生对各个白酒上市公司的影响;对不同档次品牌白酒所产生的影响;对白酒行业整体所产生的影响;对非白酒酿酒行业整体所产生的影响。因此本文主要 4 个检验指标及其相关统计量:对白酒企业个别效应——累计超额收益率及其统计量 ;对不同档次白酒类别效应——累计超额收益率及其统计量;对白酒上市公司整体效应——标准化超额收益率及其统计量;对非白酒酿酒行业整体效应——标准化超额收益率及其统计量。然后在对相关的统计量做统计显著性检验,若统计结果不能说明事件的溢出效应做出说明。进一步使用连检定法做相关的补充。最后,使用14 家白酒上市公司在 2012 年第四季度的营业收入情况做相关分析,主要分析其营收的变动是否与酒鬼酒“塑化剂”事件有关。通过以上的分析研究可以得到以下一些的研究结论:

(一)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对同行业样本公司个别效应而言,不同样本公司有不同的反应,但是大部分企业传染效应大于竞争效应。

本文除事发企业外,有 13 家白酒企业,其中 9 家白酒企业受到显著的传染效应,2 家受到传染效应但不显著,仅仅只有 2 家白酒企业受到竞争效应但不显著。这样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酒鬼酒“塑化剂”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期间,作为竞争品的同类企业大多会受到传染效应,但是也有少数企业作为竞争品或替代品企业反而会在证券市场上会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受到较为微弱的竞争效应。总而言之,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在证券市场上,对同行业上市公司个股具有溢出效应,且传染效应大于竞争效应。

(二)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对同行业不同品牌类别受到不同的溢出效应,一般而言,一线品牌会比二三线品牌受到更多的负面影响,即受到更多的传染效应。

酒鬼酒“塑化剂”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通过探究酒鬼酒“塑化剂”事件对白酒行业一二三线品牌白酒的影响,可知一线品牌白酒在事件期内,一直受到最为显著的传染效应,酒鬼酒企业所在的二线品牌白酒在事件发生后一段时间内,也受到较为显著的传染效应,而三线品牌白酒受到的传染效应不明显。也就是说,酒鬼酒“塑化剂”事件发生对自身所在品牌档次和更高品牌档次造成较为显著的传染效应,而相对于其更低档次品牌白酒受到的传染效应不显著。换言之,行业中发生食品安全事件,会造成本身所在品牌档次和更高品牌档次受到显著的传染效应,而较低档次品牌所受到的传染效应较弱。

参考文献(略)

企业管理论文2018优秀范文六:社会化媒体时代品牌代言人负面信息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实证研究

1绪论

1.1选题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在中国,关于名人代言最早的记载来自《战国策》。有一个卖千里马的人连续三天早上站在集市里卖马,都没有人过问。于是他找到了伯乐,希望伯乐能够去集市绕着他的马转几圈,然后在离开的时候再回头看看它,而他愿意为此支付一天的费用。伯乐按照他所说的做了,结果当天他卖的马的市价就上涨了十倍。

名人代言几乎是全世界营销者公认的一种有效的营销沟通手段。在现代,使用名人做品牌代言的广告最早是出现在20世纪初的美国。而在中国市场上,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名人代言的营销形式来推广自己的产品及品牌。

但与利益相伴的往往是风险。尤其在如今这社会化媒体时代,加之名人本生的受关注性,往往名人负面新闻一出,就会迅速蔓延于各种社交媒体,与此同时其所代言的品牌也就可能会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危机,社会化媒体时代危机爆发的方式也不再按常理出牌。

针对品牌代言人负面信息对代言效果的影响问题,往学者也各自基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探索。如,Till&Shimpy998)基于联想学习理论对品牌代言人负面信息对其代言品牌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其研究表明,负面信息的公布时间、代言人与品牌的联系强度等因素对品牌代言人负面信息对其代言品牌的影响起调节作用。Johnson(2005)基于情感认知视角的研究结果显示,品牌代言人负面信息对其代言品牌的影响受到消费者对代言人的认同强度的调节作用。Moneyet(2006)基于民族文化视角,通过对日本和美国两国做比较研究,对品牌代言人负面信息对其代言品牌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该研究表明,相较于个人主义文化,集体主义文化情境下品牌代言人负面信息对其代言产品的影响更大。吴秋琴(2013)基于搜寻匹配理论对品牌代言人负面信息对代言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的思维方式对消费者的代言效果感知有差异性的影响。

......................

1.2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2.1研究目的

近年来,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斥巨资请名人为其产品及品牌做广告代言;另一方面,在社会化媒体发达的今天,名人负面事件频发,而国内外对品牌代言人负面信息对名人所代言的品牌有什么影响、及如何影响即通过什么路径什么机制发挥作用的研究还比较匿乏,且目前已有的相关研巧也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

虽然迄今为止国内外己有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代言人负面信息对代言品牌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但一方面可能由于中国社会对个人道德品质的关注及评价准则与西方国家有所差异,使得名人负面信息对代言品牌的影响结果与西方国家的研究结果有所差异;另一方面,近几年社会化媒体崛起,不同的舆论导向可能导致大众对同类事件产生不同观点,这也会导致研究结果的不同。因此,我们有必要结合中国国情研究品牌代言人负面信息对消费者品牌认知的影响因素。

基于此,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在于,在往品牌代言人负面信息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化媒体时代这一大背景下负面信息的传播特征,综合考虑消费者对品牌代言人负面信息的归因倾向对品牌代言人负面信息传播特征的影响效果等因素,深入地考察品牌代言人负面信息对消费者品牌态度及购买意向的影响。

.....................

2文献综述

2.1社会化媒体相关研究综述

2..1.1社会化媒体的定义

社会化媒体(socialmedia)是一个Web2.0时代出现的新概念。美国学者AntonyMayfield最先提出了提出社会化媒体的概念,他定义社会化媒体为一种给予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随后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各自对社会化媒体的理解。

目前使用社会化媒体几本上是免费的,社会化媒体的影响速度、广度及深度都是传统媒体所不能比拟的。社会化媒体时代,用户原创内容能够与专业机构发布的内容一样在互联网上发布、传播,传统媒体不再是唯一的信息内容提供者。目前国外比较常见的、具有影响力的社会化媒体有Twitter、Facebook、Youtube等;国内影响为比较大的社会化媒体则有新浪微博、微信及优酷、王豆等。

目前学术界对于社会化媒体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本研究参考前人的研究结论,结合实际,把社会化媒体界定为基于用户社会关系和互联网技术的内容生产与交换的平台。

..................

2.2品牌代言人相关研究综述

2.2.1品牌代言人及品牌代言人的界定

在品牌诉求日益同质化的商业环境中,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聘请名人为自己的产品或品牌代言的方式来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选择。

本研究认为,企业或者组织设计的卡通形象或者虚拟塑造的特殊人物等虽然也能起到代言效果,但因为其不具有人格特性,所以其本身一般不会涉及负面信息,因而也就不能解释消费者在受到代言人负面信息影响之后对于品牌态度的变化的问题。基于此,本研究所指的品牌代言人仅指名人代言人,主要是指在企业广告或其它营销活动中出现,以帮助提升品牌形象、传播品牌信息为目的的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个人,虚拟生物、普通消费者等其它代言人形式不在本文讨论之列。具体而言,本研究所指的品牌代言人主要指演员、运动员、商业人士、娱乐明星、模特、政治家等。

国内外学者对品牌代言人的作用提出了各自的看法,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

3研究模型与假设.............19

3.1相关概念的界定..............19

3.2理论模型...........19

4实证研究设计.............24

4.1问卷设计...........24

4.2变量定义.............24

5数据分析............29

5.1样本分析...........29

5.2信度检验.............30

5数据分析

5.1样本分析

本研究主要采用网络调研方式,包括QQ、微信、微博、问卷星等工具,向全国各地消费者发放调查问卷。截至数据处理之日,本研究共回收调查问卷224份,剔除其中未填写完整的、明显矛盾的及用时过短的问卷后,有效问卷为206份,问卷有效率达91.96%。

本研究的样本从性别比例看,男性占46.12%,女性占88%,男女比例较均衡,因此样本在性别因素上具有代表性。

......................

6研究结论与管理启示

6.1研究结论

本研究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问卷调查回收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检验了本研究构建的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本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最终得出如下结论:

61.1品牌代言人负面信息与品牌态度、购买意愿的关系

通过文献梳理和理论分析,本研究提出了品牌代言人负面信息与品牌态度、购买意愿的关系的研究假设。通过数据分析检验,我们发现,消费者感知到的负面信息信任度对其代言品牌态度产生负向影响,但是负面信息数量对其品牌态度改变产生了正向影响。消费者感知到的负面信息信任度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产生负向影响,但负面信息数量对购买意愿的影响水平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研究结果与假设不完全一致。其中假设Hla(消费者感知到的代言人负面信息的数量越多,则其对该代言人的评价越差,因而对其代言品牌态度的改变产生负向影响)不成立,且结论与假设相反,即消费者感知到的代言人负面信息的数量越多,反而对其代言品牌态度的改变产生正向影响。这可以理解为当消费者对名人负面信息做外部归因或不信任信息等原因时,负面信息并未造成消费者对名人的负面感知,或者消费者感知到的负面信息的强度不强烈,此时消费者感知到的负面信息数量越多,只会增加消费者对名人的知名度感知,从而对消费者的品牌态度改变产生正向影响。出现与假设相反的结论也可能与样本量较小有关,导致研究结果有偏差。具体原因有待于在未来的研究中做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略)

企业管理论文2018优秀范文七:新生代企业继任者工作价值观、继任意愿与成功传承的关系研究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家族企业无论是在企业数量、企业规模、吸纳就业人数,还是在国民经济总量比重和税收贡献等关键指标的表现,都说明家族企业这种企业形态,已经名副其实的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家族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也成为攸关中国经济活力的重要问题。如今一大批第一代创业家建立的家族企业正面临紧迫的代际传承问题,己经到了企业"掌门人"交接的关键时刻。据统计,我国仅有21.37%的家族企业顺利完成代际传承延续到第二代,2.3%-9.2%的企业能延续到第兰代(贾生华,2007)。从当前中国民营企业和公司治理情况来看,民营企业家接班问题在中国具有丰富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从国外来看,企业接班人问题一直是组织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热点和重点问题,哈佛商业评论关于组织管理热点问题中,CEOSuccession被列为第一位,在AMJ等一流期刊上,企业接班人的问题也一直是热点之一。

中国是个深受"家文化"影响的国家,家族制度在其全部文化中的重要性及影响作用亦是根深蒂固的(梁漱漠,2005)。"家文化"对于企业文化及日常运营的涉入,必然会对企业的传承决策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子承父业"就自然成为了交接班模式的首选,这意味着企业主们总是倾向于在后代之中选择接班人。然而,由于受到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中国独有的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家族企业接班人的选择范围大大的缩小了。伴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严格执行及80后、90后独生子女们的笛壮成长,面临代际传承的家族企业可能会发现,接班人的选择将不再是一个问题,因为他们将无从选择。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家族企业主子女是否认同企业的内部传承、是否愿意接过企业的重担成为企业的新一代领导人就显得更为关键了。

.....................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第一,对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研究,大量文献集中于讨论传承安排中"传给谁"、"怎么传"的问题,而对于后代自身的王作价值观对家族企业的影响却缺少讨论。本文立足于当前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现实,引入新生代工作价值观的概念,以新生代企业继任者工作价值观作为自变量,开拓性的讨论了继任者工作价值观对家族企业成功传承的影响。

第二,中国是个深受"家文化"影响的国度,"家文化"对于企业文化及日常运营的涉入必然会对企业的传承决策产生影响。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子承父业"就自然成为了交接班模式的首选。以往学者的研究重点多侧重于父辈的交班意愿,而很少将重点放在后代是否愿意接班的问题上。本文以计划行为理论为研究背景,将继任意愿作为中介变量,深入挖掘新生代企业继任者工作价值观与家族企业成功传承之间的关系,为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研究开拓了新的研究思路。

第三,以往学者们对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的问题研究,主要侧重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代际传递对企业成长的影响,而从社会资本视角展开的实证研究还比较鲜见,从内部社会资本传承对家族企业成功传承影响的研究就更少。本文将家族企业内部社会资本作为调节变量,关注中国"关系"文化对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重要影响,丰富了相关研究领域,拓宽了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研究视野。

......................

第2章文献综述

2.1新生代员工工作价值观的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2.1.1新生代员工的相关理论研究

2.1.1.1新生代员工的成长环境与特征

时代的变革。新生代员工出生并成长于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造就了新生代员工思想活跃,个性突出的特征。他们不喜欢规矩的约束,憧憬自由独立的空间,有自己独到的看法;讲求公平,反对潜规则与论资排辈,等级观念淡薄。

计划生育政策。独生子女,备受家庭宠爱;独享家庭所有资源,同时又受到父母的溺爱,造成新生代员工责任感不强且也理脆弱的个性特征。他们事事从自我出发,以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注重自身利益最大化及自我价值最大化;有着强烈的自我存在感、追求展现自我价值;较强的自尊心、,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同。

高等教育改革。新生代员工具有高学历背景;而就业压力又是历史之最,他们不喜欢循规蹈矩的工作,但又不得不考虑现实因素。在选择职业时,这些新生代更看重个人的职业发展和公司的前景。

互联网的普及。接触到大量来自不同社会的知识和信息,他们追求时尚,倡导与众不同,更喜欢不断尝试变化。在工作中,创新意识较强,但工作满意度、忠诚度低,渴望短期回报,但缺乏耐心、,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但缺乏沟通、倾听的技巧。

.....................

2.2继任意愿的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家族企业继任者是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重要利益相关者,然而与学者们给予在任者的关注度相比,Stavrou(1998)却指出了人们对继承人的漠视,并且认为必须要对继承者的继任意愿给予充分的重视。随后,Chrisman&Chu(2000)也指出,子女的主动继任意愿对于传承计划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Sharma(2004)也认为企业要想成功传承,接班人的继任意愿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家族企业主子女是否认同企业的内部传承、是否愿意接过企业的重担,对家族企业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2.2.1家族企业主子女的继任行为及意愿

社会也理学家们指出,人类的社会行为既不是反复无常的也不是无故发生的,通常都是按照预先的计划而展开的,除了那些经常发生的或是例行的事。对于这类事情,并不是我们不需要计划,而是因为对其过于熟悉而不需刻意去形成行为计划。然而,对于家族企业主子女来说,接管家族企业这一行为很难被看作是受习惯性思维支配的。因此,家族企业主子女的接班行为显然是有计划的行为。由于家族企业主子女的接班行为在行为发生之前通常很难进行观察,因此接班意愿就成为了企业主子女是否会接班的一个十分贴合的预测器。在本研究情境中,我们将继任意愿界定为家族企业主子女对于进入家族企业工作并成为企业新一代领导人的愿望的强烈程度,也就是他们想要接管家业的程度。

如图2-1所示,继任送一特殊的企业行为,依赖于家族企业主子女对继任事件的行为意向,而行为意向又有其对继任事件的态度所决定。影响代际传承行为意向的态度则包括兰个方面:一是家族企业主子女对代际传承结果的需求(即企业主子女是否渴望通过提高家族企业的经济绩效来满足个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二是代际传承结果的狂会可接受性(对家族企业而言,主要是看家族成员对继任过程及继任结果的满意程度)。三是成功实现代际传承的可能性(企业主子女是否具有接班的能力,是否能将企业运营的更好)。

......................

第3章深度访谈和多案例研究...............27

3.1深度访谈案例...............27

3.1.1A企业访谈案例.............27

第4章研究假设与实证研究设计...............41

4.1理论模型.............41

4.2研究假设............41

第5章实证数据统计分析...........520

5.1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52

第5章实证数据统计分析

5.1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描述性统计分析主要针对问卷调查对象个体特征及其所对应的企业特征的频次及占样本总数百分比的统计。

从表5-1中我们可看到,样本的男女比例大约是1.5:1,与我国总体的男女人口比例相差不大,这也说明了研究取样的合理性。

.......................

第6章结果讨论、总结和展望

6.1主要研究结论

本研究选取继任意愿作为中介变量,连接新生代企业继任者工作价值观与家族企业成功传承之间的影响关系;选取家族企业内部社会资本作为调节变量,考察继任意愿对家族企业成功传承的影响,目的在于探讨家族企业代际传承过程中,新生代企业继任者工作价值观、继任意愿、家族企业内部社会资本与家族企业成功传承的相互作用机制。本研究结合计划行为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在阅读及梳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综合国内多家公司的实地访谈和案例分析,构建了研究的基本模型及理论假设。最后,选取国内197家己经完成代际传承的家族企业主子女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对问卷所收集数据的统计分析,验证了新生代企业继任者工作价值观、继任意愿、家族企业内部社会资本与家族企业成功传承的关系。所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1)新生代企业继任者工作价值观与维任意愿关系的相关结论。研究的验证结果表明:新生代企业继任者工作价值观中的功利导向、人际和谐、创新导向及长期发展四个维度对继任意愿都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而内在偏好对继任意愿的正向影响不显著。

(2)新生代企业继任者工作价值观与家族企业成功传承关系的相关结论。研究的验证结果表明:新生代企业继任者工作价值观中的功利导向、人际和谐、创新导向及长期发展四个维度对家族企业成功传承都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而内在偏好对传承结果的正向影响不显著。

(3)继任意愿与家族企业成功传承关系的相关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继任意愿对家族企业成功传承的两个维度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4)家族企业内部社会资本与家族企业成功传承关系的相关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家族企业内部社会资本对家族企业成功传承的两个维度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参考文献(略)

企业管理论文2018优秀范文八:消费者介入在线品牌社区的前因及结果模型——以小米社区为例

1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如今,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纷纷建立起自己的消费者网络社区,以积极参与到与消费者的互动和共创中来,品牌得以完成消费者洞察、新品与创意的营销、试销、反馈、会员活动等。如宝洁生活家主打"社区电商"模式,汇聚品牌消费者,并逐步带动在线销售。兰寇玫瑰社区,针对不同群体提供个性化服务。红牛能量足球社区,强化品牌运动精神,将体育营销与社区营销有效结合。国内,在品牌社区营销方面做得非常好的一家典型企业就是小米公司。小米社区就是一个集社交、学习、娱乐、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网络平台,是所有米粉争相聚集的地方。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最新的公司活动及产品讯息,分享自己的使用也得,向企业反馈自己对产品的意见及建议。小米社区的成功营销为企业带来了一批批忠实的粉丝及巨大的经济效益。2014年,小米公司手机售出6112万台,较2013年增长227%,销售额743亿,增长135%。

尽管在线社区已经成为众多品牌商的社交媒体营销策略的一部分,但使用在线社区的最佳方式是什么,目前尚不清楚,也并非只要选择化区营销方式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2013年夏季,可口可乐推出的昵称瓶帮助当季可口可乐独享装的销量较上年同期増长20%,超出10%的预期销量増长目标,并且在广告届的盛大节日中国艾菲奖颁奖中摘得全场大奖。而2014年的歌词瓶也只能称为"新瓶装旧酒",虽然为可口可乐中国业务的增长提供了助力,但将其与去年同期的昵称瓶相比,可以说它甚至根本算不上一次成功的战役。为什么可口可乐"歌词瓶"没有"昵称瓶"那么成功呢?相对于歌词瓶来说,昵称瓶既符合品牌个性,又更大众化,受众们拥有更多归属感和参与感。而且可口可乐歌词瓶传播的黄金时期正好碰上世界杯话题,由于没有捕捉送一时机,创新不足,世界杯话题的讨论量暴涨也就法定了歌词瓶的讨论量暴跌的命运。

...................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早期的研究重点主要放在顾客/消费者介入的概念界定及介入的结果上。不同领域的学者根据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消费者介入概念进行操作化,提出自己的操作化定义、维度,及开发相应的测量问卷。一系列的研究指出,消费者介入可能与组织期望的消费行为相关,如信任满意度和忠诚度,承诺和情感联系/依附,授权,顾客价值,口碑传播等。还有一些学者提出以顾客介入的研究框架,给出了影响顾客介入行为的大量因素,如顾客特征、公司计划和环境因素。开发了一个消费者介入在线品牌社区的概念框架,认为消费者介入的前因有;与品牌相关的动机如品牌认同和品牌的象征功能,社会动机如社会效益和社会身份,功能动机如功能效益、不确定性规避、信息质量和货币及明确的规范性激励。

但是,纵观国内外文献,截至目前,尽管消费者介入的研究己经取得较大的进展,但总体而言仍处于起步阶段。纵观国内外研究,对虚拟品牌狂区消费者介入的探讨主要是借鉴消费者心理学、行为学和营销学理论来进行,强调的是消费者基于某种也理影响个体的社区行为继而表现出的与品牌或企业的关系强度,研究视角比较单一。并且,有关顾客介入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非常有限,值得我们进一步的调查和探讨。

本文结合定性分析与量化研究的实证方法,首先,我们通过追踪社区网站,了解企业狂区的具体功能,并实际体验消费者在社区网站的参与过程。其次,通过定性访谈,探知消费者的社区行为、参与缘由及对品牌的理解和感受。结合实际调查,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研究模型提出研究假设。通过问卷调查收集虚拟品牌社区的用户行为数据,旨在找到品牌社区消费者介入的前置因素及其对消费者行为产生的影响。

......................

2文献综述

2.1消费者介入

2.1.1消费者介入的理论根源

消费者介入概念的理论根源在于Viveket.al(2012)提到的"关系营销的拓展领域"。传统的观点认为,顾客对企业来说是外源性的,是企业积极的价值创造活动和在"工厂"中创建的价值的被动接受者。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关系营销实际上主要关注的是増强、保留和维持与现有顾客的关系,而很少将注意力放在吸引新顾客上。在这样的顾客——企业关系中,互动是由企业驱使,互动的成果则是根据商品和服务的交易来衡量。而现在产生了一种不同的看法,即顾客在企业的创新过程中可以共同创造价值,共同制定竞争战略,相互协作,对企业而言变为肉生的。这一新观点的核也就是顾客/消费者介入概念。

尽管参与(participation)是顾客介入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它区别并优先于顾客介入。顾客参与被定义为顾客潜屯、于生产或传递服务的程度,它有一个交换的过程,因此受到交换的约束。顾客参与能够使顾客介入到一个互动情境之中,对企业来说,这一互动情境与顾客同是企业的利益所在。互动能够产生髙度的积极性,继而更深入地介入到实体当中。

国内学者李萍(2013)在研究企业信息系统项目中的用户参与有效性时,认为用户参与应该同时包括用户参加和用户涉入。前者指的是用户参与信息系统项目开发过程的行为和活动,包括互动方式、沟通频率等等,属于用户参与的客观因素;后面指用户参与信息系统项目开发过程的主观也理状态,包括参与的主动程度、在参与中的感受及态度等,属于用户参与的主观因素。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营销构念与消费者介入的概念不同,但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根据文献回顾,列出了一些相关概念及它与消费者介入之间的关系。

.......................

2.2在线品牌社区

2.2.1在线品牌的概念

不同学者对品牌社区概念的理解不同,称谓也因此不同。有被称作企业在线社区、网上品牌社区或者公司主营社区。

JochenWirtz(2013)认为一个品牌社区里,消费者能从与品牌建立的关系中获得额外的价值并且能排除社区消费者与其他品牌建立任何形式的关系,例如品牌的粉丝和狂热爱好者。所以,他把品牌社区定义为供应商与品牌消费者的关系网络,消费者基于一定附加值介入到与供应商和其他消费者的关系中。

Leeetal.(2011)认为企业在线社区是由企业创建和支付的虚拟聚会场所,消费者可以在社区中相互交流。通常,社区是从公司的企业网站链接,并通过营销活动推广。

PorterandDonthu(201I)认为,在虚拟品牌社区的环境下,社区成员和游客通过个人努力和与人合作,为自己、其他成员或沮织创造或共同创造价值。

有些学者从不同方面细化了品牌社区的概念,比较公司主营社区与网上品牌社区及品牌社区术语的不同。公司主营社区是一个互联网论坛,有两个特点;(1)关注某公司品牌的产品(2)由公司创立和维持。网上品牌社区是指广泛的社区论坛,包括电子公告板,社交网站,及分享兴趣的网站(Miller等,2009)。而一个品牌社区包括所有与聚焦品牌有联系的消费者,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

王新新(2008)认为,当今企业之所以越来越感兴趣于了解、创建和促进品牌社群的发展,是因为品牌社群可以为企业带来诸多价值。首先,作为一个重要的信息源,企业可通过品牌社群获得许多积极的信息反馈,包括产品的优势和不足、消费者对新产品和竞争对手活动的评价等。企业新产品的试用可以在品牌社群中进行,社群成员可成为企业产品研发的一份子。其次,可以通过品牌社群来积累丰富的成员资料,如人曰统计信息、消费风格和购买习惯等。这有助于企业更准确地把握顾客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服务,以建立长期关系。第三,企业通过品牌社群可以深刻、持续和广泛地影响其社群成员的感知和行为,容易获得成员对品牌和社群的信任,因而能够尽可能地吸引和联合高度忠诚的顾客。最后,企业通过品牌社群有助于其培育和消费者之间形成长期共生的关系。因此,在当今混乱而又到处充满火药味的商业环境中,许多营销人员相信,培育和促进品牌社群是一个不仅节约成本,而且切实有效的策略。

......................

3模型构建与假设提出.............19

3.1品牌特性对在线品牌社区介入的影响..............20

3.1.1品牌特性对品牌认同的影响.............20

3.1.2品脾认同对在线品牌社区介入的影响............21

4研究方法.............24

4.1问卷设计方法及过程..............24

4.2定性调研.............26

5研究结果...........31

5.1样本的基本情况.................31

5.1.1样本基本情况分析...........31

5研究结果

5.1样本的基本情况

5.1.1基本情况分析

本研究基于SPSS19.0软件对样本基本概况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受访者的性别、购买产品类别、社区参与时间及注册年限等。

其中,男性玩家占54.2%,女性占45.8%。所有受访者都表示曾经购买过小米公司(除手机)的其他产品,购买比例最高的H大品类分别是移动电源/插线板(48.65%),耳机/音箱(40.88%)及路由器(38.18%)。就小米社区的参与情况来说,32.1%的成员每天花在小米社区的时间不到30分钟,30-60分钟的占54.8%,60分钟以上占13.1%。小米会员的注册时间按一年1^1内、一到两年、两年以上的方式区隔开,分别占据的比例是%.4%、40.9%和22.7%。

.......................

6讨论与结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发展,社会化媒体因其传播速度快、表现形式丰富、操作成本低廉、时效性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或个人应用于产品营销的过程中,例如现在比较盛行的微信营销、微博营销、社区营销等。虚拟品牌社区作为网络营销中重要的第三方平台,对企业促进和维护消费者——品牌关系具有思著的意义。传统的观点认为,顾客是价值的接受者,企业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为顾客创造价值。"介入"概念的出现为关系营销理论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诞生了一个全新的观点,顾客不再只是被动的价值接受者,还拥有了价值生产者这一新的角色。顾客在品牌社区交流产品使用如得,帮助其他成员解决产品问题,向企业反馈产品意见的过程就是在充当着企业的代言人,一方面帮助企业传播产品信息,解决售后服务难题,还与企业一起为产品的改善出谋划策。因此,鼓励和加强消费者介入在线品牌社区对于企业来说意义重大。本文研究的内容是消费者介入在线品牌社区的驱动因素及在线品牌社区介入对消费者相关行为的影响作用。我们力图从品牌和产品本身出发,探究其对社区介入的影响机制,以便联系实际为企业维护品牌关系提供借鉴。在实际调查和数据分析之后,我们的假设都得到了证实,具体讨论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我们的研究同样显示,在线品牌社区介入对消费者行为能够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消费者介入在线品牌社区能够正向影响重购意愿。这是因为,虚拟品牌社区能够培养消费者对产品、品牌的忠诚度。在品牌社区里,消费者可了解到最新的产品讯息和营销活动,通过与其他成员的交流学习到新的产品使用也得,解决自己在使用过程中的障碍和困扰,还能参加企业或化区举办的一些娱乐活动,向企业反馈产品的不足。品牌社区集信息、社交、享乐、反馈等功能于一体,消费者在参与的过程中与企业和品牌联系加深,这种紧密的连接会促使消费者与品牌保持长期稳定的关系,重复购买品牌的产品。

参考文献(略)

企业管理论文2018优秀范文九:在线评论文本特征对电子类产品销量的影响机制:产品特性的调节作用

1绪论

1.1现实背景

与包装和广告等煤介上的产品信怠不同,在线评论是由之前的消费者自主贡献的,并且不断随时间累积,这些在线评论不仅是评论者对产品的直接评价,也包含了消费体验等夹杂个人情感的信息,通常被消费者认为更为真实可信。事实上,消费之前拨寻在线评论己经成为多数人的一种消费习惯。对于商家和评论平台,在线评论能有帮助更多消费者加深对产品的理解,进而增加销售和提升品牌影响力,在线评论已经构成现代营销的重要一环。

本文旨在验证在线评论的文本特征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重点关注了在线评论的文本情感极性和文本诊断性对不同特征电子产品销量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帮助电子商务平台和商家更好理解消费者的行为,为企业制定更加有效的电子产品营销策略提供支持。

.....................

1.2研究问题

本研究逐层深入探讨了以下研究问题:

第一,评论文本特征是否对电子产品销量产生影响过去的研究多使用在线评分这一结构化数据来替代在线评论文本,其主要问题在于:首先,在线评分和在线评论文本包含的情感可能是不对称的,另外,在线评分所包含的信息量非常有限,它无法反映评论者给出评分的真正原因。近年来,文本挖掘领域的技术发展为在线评论文本的自动分析提供了便利,应用相关技术和方法可以从评论文本中自动抽取情感词和情感对象,并对情感倾向性进行分析。

第二,产品搜索型属性和经验型属性的强弱是否对评论文本特征对电子产品销量的影响机制产生调节作用?

对于文本诊断性,当产品搜索型属性较强时,闽读者对于产品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方面的要求均有所下降,评沦文本诊断性对产品销量的正向影响机制是否会有所削弱对于文本情感极性,产品搜索型属性较高时,阅读者感知到的产品质量有所提高,感知到的风险会有所下降,阅读者因为信息处理成本过高而直接放弃产品选购的概率将有所下降,那么情感极性是否对提升产品销量产生正向作用?

第三,当产品价格较高或较低时,评论文本特征对电子产品销量的影响机制被削弱还是增强?

对于文本诊断性,当产品价格相对较低时,阅读者对于产品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方面的要求均有所下降所致,评论文本诊断性对产品销量的正向影响机制是否会有所削弱?对于文本情感极性,一方面,笔者认为当产品价格相对较低时,评论文本情感极性对产品销量的正向影响会增强,这是由于产品价格相对较低,阅读者对评论中负面信息的敏感度将会下降,并且避免了动员更#认知资源处理负面信息;同时,笔者推测随着产品价格降低,所面向的消费群体基数更庞大,评论阅读者会形成"评论人数多了,好评差评自然都会有"的想法,对负面评论的敏感程度下降,导致极端负面情绪被淹没。而另一方面,这个巧题背后存在相反的逻辑,首先当产品价格相对较低时,阅读者感知的产品质量将有所下降,对评论文本偏正向情感极性的预期下降,阅读者感知的低产品质量将降低购买意愿。此外,消费者对于产品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方面的要求均有所下降,评论文本情感极性的重要性一定程度上被削弱。阅读者可能因为产品价格便宜而缺乏处理评论信息的动机,评论文本情感极性对产品销量的正向影响有所削弱,故评论文本情感极性对产品销量的正向影响有所削弱。

......................

2文献综述

2.1在线评论的概念与侍征

2.1.1在线评论的数据特征

目前,在线评论通常包含评分和评论文本二个部分,当在线评论呈现不同数值特征和文本特征时,对阅读者产生的影响也会发生差异。在线评论数捂挖掘技术的进步推动了该领域的研究创新,纵观近十年发表的文献,学术界对在线评论数值和文本数据的挖掘不断深入。笔者对于过去研究曾涉及过的评论特征作如下总结(如表2.1所示),多条评论或评论池的特征主要包括评论数量、正负向评论各占比例和呈现框架、评分方差、均值和这些变量的动态变化趋势等:

对于单条评论,如表2.2所示,现有文献关注的评论特征包括单面性情感(valence)、评论长度(length)、双面性(two-sideciness)、语言风格、时效性、所涉及内容等六个方面:

........................

3概念摸型与研究假设...........21

3.1概念模型构建.............21

3.2评论池特征对产品销量的影响...........22

4研究方法............31

4.1产品选择............31

4.2数据收集..........33

5研究结果.............47

5.1描述性统计分析..............47

5.2回归模型统计分析结果..........49

5研究结果

5.1描述隹统计分析

笔者首先对研究涉及的变量作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分别如表5.1和表5.2所示。描述统计化分析均采用未经中心化处埋的原始数据。其中,表5.2为根据面板中全部10周和379个产品共计3790个观测值计算生成的相关系数矩阵。由相关矩阵可知,核/心自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存在较显著的相关系数。且除第N-1周销售排名外,其他变量之间的显著的相关系数均远低于化6(李怀祖,2004),由此判断潜在的#重共线化问题影响不大。在下文中,研究模型的变量VIF(Varianceinflationfactors方差膨胀因子)检验结果显示,自变量VDF值均远远小于10这一常用经验标准,表巧本文的研究模型不存在明显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根据前章论述,在线评论的评论文本正向情感极性和文本诊断性会影响产品销量,与此同时产品搜索型属性的强弱程度和产品价格等产品特性很可能存在对主效应的调节机制。基于本研究采集的处理的数据,笔者建立了"在线评论特征影响产品销量及产品特性调节效应"的回归模型,并针对统计分析结果进行分析。

.....................

6研究结论和展望

6.1研究发现

过去的研究表明,在线评论对产品销量会产生影响,但对于在线评论文本特征对销量影响,及这种关系在不同产品特性下可能存在的差异等问题的讨论并不充分。高宝俊等(2015)指出京东和天猫产品的好评数量对产品销量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但没有继续深入讨论产品特性对于该机制的影响。王是瑪和间强(2013)选用手机作为搜索型产品,得出评论长度、评论即时性对产品销量存在正向影响,尚未考虑这种正向关系在产品搜索型属性变化时是否会呈现差异。王伟和王洪伟(2015)基于亚马逊网站近400款数码相机产品评论和销售数据,证实评论者对产品的评价有利于提升产品销量,但同样未能覆盖更多的产品种类。

阀读者希望读到高质量的评论义本,而义本质量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评论双面性、诊断性、结论明确性、可读性和即时性等。评论文本诊断性会影响评论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从信息数量的角度,诊断性高的文本包含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对闽读者施加的信息型影响将得到增强。消费者会尽可能收集更多信息辅助决策。从信息质量的角度,诊断性高的义本能提升阅读者感知的评论质量,促使阅读者与评论者进行社会比较,并对评论者产生良好的印象。例如消费者感知到评论者具备高专业水平和高可信赖程度,将有助于提升评论者的可信赖程度,放大专家级消费者作为"意见领袖"的作用。

不同产品的搜索型和经验型属化有高低之分,大多数产品处在搜索主导型和经验主导型两种极端情况之间的区间范围。首先,产品搜索型属性较高时,阅读者倾向于将正向情感极性归因为产品质量本身,故感知到的产品质量有所提高:其次,产品搜索型属性较高时,可供参考的客观指标较充分,阅读者可通过探索和对比这些指标降低产品不确定往和消费风险;第兰,产品搜索型属化较高时,由于语言风格、个体偏巧造成的信息处理成本将有所下降,同时,搜索型产品满足实用性功能的特化也使得阅读者更容易达成"满意原则",故阅读者信息处理成本会有所下降,促进阅读者作出消费决策从而提升产品销量。

参考文献(略)

企业管理论文2018优秀范文十:食品供应链核心企业社会责任缺失、企业补救策略与消费者购买意愿关系的实证研究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现实背景

(1)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现状堪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蓬勃发展,2014年,我国GDP总量达到63.61万亿元,比2009年的GDP总量(34.09万亿元)增长了2惊年均増长7.3%%成为继美国后第二个挤身超10万亿美元俱乐部的大型经济体。然而,在经济建设成绩斐然的同时,国内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尚不能尽如人意,社会责任意识仍未内化融入企业价值观与企业文化,食品添加剂问题、生产安全问题、劳资纠纷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屡见不鲜,尤其是食品安全问题更为突出,呈现出形式多样化、范围扩大化、影响恶劣化三大特征。

2005年-2015年间,"孔雀石绿"海鲜、苏丹红鸭蛋、三聚氛胺奶粉、皮革奶、地沟油、瘦肉精、塑化剂、硫横生姜、領大米、僵尸肉掀起数次社会责任缺失风暴,严重打击消费者信也并妨碍市场正常的运作秩序。2008年,三聚氯胺奶粉事件爆发迅速席卷全国,几乎所有的国内奶粉知名企业如三鹿、蒙牛、伊利、光明等都涉案其中,国产奶粉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行业性、毁灭性危机,消费者舍近求远选择洋奶粉更是雪上加霜。2011年,央视调查健美猪黑色供应链,宣传"十八道检验,产品质量可靠"的双汇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反客为主、金蜡脱壳、苦肉计、瞒天过海等"补救"策略更是遭到市场抵触,88.79%的消费者表示不会再购买双汇的产品。2014年,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对过期肉进行二次加工、回炉再造,并销售给麦当劳、肯德基、星己克、汉堡王、赛百味等知名快餐连锁店,尽管企业及时召回521吨问题产品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市场份额己被昔日的竞争对手瓜分殆尽。

从上述几个事件可得,一是企业社会责任缺失行为一旦曝光,消费者将形成产品抵触、品牌厌恶等负面情绪,最终影响购买意愿;二是由于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类型、严重性不尽相同,事件的影响范围与企业的处理方式有较大差别;三是涉案企业均在事件发生后采取了补救行为,例如公开道歉、经济补偿、责任承诺、产品召回等,但从实际结果来看,消费者对企业的社会责任缺失补救行为并非照单全收,态度敷衍、继续欺瞒等补救策略不仅不能产生积极与正面的效果,掩耳盗铃更易招致消费者的反感与抵触。

.......................

1.2研究的逻辑框架、技术路线与结构安排

1.2.1逻辑框架

本研究的逻辑框架如图1-2所示:

本文主要是揭示供应链核必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过程黑箱。在上述研究目标的指引下,本文首先基于"刺激-反应"消费者行为模型分析供应链核也企业社会责任缺失这一外部刺激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直接影响;其次分析供应链核屯、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如何影响企业补救策略,及企业补救策略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即供应链核心企业社会责任缺失——企业补救策略——消费者购买意愿,以补救策略为中介变量探求供应链核也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间接作用;最后分析消费者责任意识对供应链核也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和消费者购买意愿两者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并用问卷调研所得的数据进行讨论与验证。

......................

2文献综述

2.1供应链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相关综述

对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主要有=个核也问题需要解决:一是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内容,即企业没有履行哪些方面的责任;二是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即企业为什么没有履行责任;三是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影响,即企业没有履行责任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本文将从供应链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定义、动因与分类三个方面进行文献梳理,为后续研究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2.1.1供应链企化社会责任缺失的定义

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探讨经历了五个不同研究重点的发展阶段:50年代围绕商业伦理探索商人的社会责任;60年代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对企业化会责任的内涵进行定义;70年代出现企业响应的概念,分析企业如何通过社会责任行为对社会预期做出回应;80年代企业社会绩效主要讨论企业化会责任的功能;90年代企业公民概念的提出刷新了企业与社会关系的认知与定位。

(1)商人的社会责任

50年代以前,理论界较少直接关注企业社会责任,更多的讨论商业伦理、社会责任等相关概念。1953年,Bowen提出商人的社会责任的概念,标志着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萌芽,被誉为"企业社会责任之父"。他强调商人的社会责任是指商人依照社会的总体目标和价值观制定企业战略,做出决策并付诸行动,上述定义可以得出:一是社会责任的承担主体是商人,商人是企业战略规划、行动执行的主要决策人;二是社会责任的判定标准是企业行为是否符合社会的总体目标与价值观念。

(2)利益相关者理论

60年代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提出对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研究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界定了企业需要对谁承担责任,进一步明晰社会究竟包括哪些具体对象。McGuire(1963)指出企业应关注政府、社区的利益、教育事业及员工的情绪,强调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抱有不同的期许,而后一般从政府、社区、消费者等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员工、供应商等内部利盜相关者的需求视角进一步细化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

2.2企业林救策略的相关综述

企业社会责任缺失补救的概念目前尚未成为研究重点与热点,因此本文通过对相对系统、完善的服务补救理论进行文献整理,探讨企业补救策略的内涵、作用与维度。自20世纪80年代开展服务补救研究至今,主要围绕服务补救的概念与内涵、分类与维度、策略与效果三方面内容进行探索。近些年,基于归因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的服务补救成为研究的主流(杜建刚,2007)。

2.2.1企化林救策略的内涵探讨

英航最先提出服务补救这一概念,认为"服务补救是服务提供商为抵消服务失误的负面影响而所做的努力",本文对部分国内外研究者针对服务补救概念的探讨选取了代表性观点进行了总结(详见表2-4)。

....................

3供应链核心企业租会责任缺失传导机理................28

3.1供应链核心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现状研判..............28

3.2供应链核心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动因分析.........31

4模型假设与研究设计...........36

4.1概念模型...........36

4.2研究假设..........37

5变量测量与数据收集...........48

5.1变量设置与测量...........48

6数据分析、结果与讨论

6.1描述性统计分祈

本研究的正式问卷主要通过互联网进行发放和回收,被调查者分布区域包括浙江、上海、北京等省市,在地域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问卷共发放720份,回收728份,其中有效问卷658份,有效回收率达到91.39%(详见表6-1)。

........................

7研究结论展望

7.1研究结果讨论

7.1.1供应链核心企化社会责任缺失对企业补救策略的影响

(1)研究结果:CSIR_TYPE与企业补救策略的相关系数为-0.480,在化01水平上显著相关,pm、EIR与企业补救策略、补救态度、补救速度、补救程度均为显著正相关关系,CIR、SIR与补救策略及细分维度呈显著负相关。根据回归分析的结果,最终得出供应链核心企业社会责任缺失与企业补救策略的标准化回归方程:企业补救策略.061*消费者责任缺失-0.487*供应商责任缺失-0.230*股东责任缺失:结合多重比较分析得出,不同责任缺失行为企业补救策略的均值存在差异,民Seir>RSpir>RSsir>RScir。因此,假设也:供应链核心企业不同程度社会责任缺失对企业补救策略有显著差异成立;假设H2a:供应链核心企业不同维度的社会责任缺失对补救态度的影响存在差异成立;假设Hw供应链核心企业不同维度的社会责任缺失对补救速度的影响存在差异成立;假设H2。:供应链核心企业不同维度的狂会责任缺失对补救程度的影响存在差异成立。

(2)结果讨论:四个维度的供应链核也企业社会责任缺失行为对企化补救策略的影响作用不同,相对而言,消费者责任缺失对企业补救策略的影响更为显著,其次是供应商责任缺失、股东责任缺失、员工责任缺失。这样的先后顺序可能是由于消费者群体更加关注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企业社会责任缺失行为,当企业面临不同维度社会责任缺失事件的补救顺序、补救态度、补救速度与补救程度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