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毕业论文2018精选范文十篇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8158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企业管理论文,笔者认为企业管理大致包含了战略管理、营销管理、商战管理、物资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财务管理、资本运营、人力资源及领导力提升等多个方面,是对企业管理工作的阐述和总结。今天本网站为大家推荐一篇企业管理范文,供大家参考。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2018精选范文一:德惠市乡镇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第 1 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新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即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最早是在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自此改革发展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对内改革率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改革的伟大帷幕。改革开放,作为我国确认的基本国策之一,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建设路程中的最强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是推动我国农村及乡镇企业发展、经济进步的巨大推动力量。

在改革开放大背景的推动下,中国共产党第 18 届中央委员会第 5 次全体会议于2015 年 10 月胜利召开,会上制定并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三五规划。按照十三五规划的精神,将 2020 年确定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年。在未来的“十三五”时期,我国的经济发展将进入新常态,改革开放虽然为我国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仍然面临诸多严峻的困难与挑战,如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的新变化,作为基层的乡镇企业,自身的战略制定与发展也必将随之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本文从乡镇企业发展战略出发,结合改革开放发展新情况,以德惠市具体乡镇企业的基本情况、特点、难点为基础,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明确新形势下乡镇企业战略的制定与发展,能够在经济大环境中为企业不断注入核心竞争力,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促进乡镇经济发展,对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

1.2 论文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文立足于当下改革发展新形势、新常态,从宏观国家整体环境态势及经济发展现状出发,统筹分析新阶段下政策变化对乡镇企业发展的影响。从微观区域的自身条件出发,结合德惠市自身地理位置及区位优势,纵观德惠市历史文化及发展路程,深入研究德惠市乡镇企业经济发展状况及战略制定情况。从企业长久发展的眼光出发,结合乡镇自身的企业发展实际情况,探讨并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

德惠市隶属于吉林省长春市,地处吉林省中北部、长春市东北部,松辽平原腹地,长春、哈尔滨、吉林、松原四城市之间。城区距长春市 78 千米、哈尔滨市 168 千米、吉林市 126 千米、松原市 120 千米。东隔松花江与扶余市、榆树市相望;南中间部分以雾开河与九台区为界,两边部分陆地接壤,西南与长春市宽城区毗邻;西除与农安县一部分陆地接壤外,其余部分均以伊通河为界;北隔饮马河与农安县相望。境域总面积 3435 平方千米,辖区内 4 街道 10 个镇 4 个乡。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且东北面积最大的物流总部坐落于此,是京哈线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城市有“中国食品名城”、“中国肉鸡之乡”的美誉。经过多年的城市发展,“厚德载物,恩泽惠人”的精神在城市面貌上得以体现。并于 2014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388.9 亿元的佳绩。实现了打造吉林省中等规模宜居城市的城市目标。德惠市作为吉林省以农业为核心发展经济的重要中等城市,农业始终是其核心发展立足点。多数乡镇企业的专业化也是以发展农业为企业发展基准。从改革开放,到新农村建设,再到如今的“十三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德惠市乡镇企业经过了多年的经济发展,在自身产品价值、战略发展及企业人才管理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经验,值得我们研究。

.......................

第 2 章 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的概述

2.1 我国乡镇企业的界定

我国的乡镇企业是指,在乡镇(包括所辖村)建立的特殊企业,这些企业通过吸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民个人的投资,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并承担支援农业建设的义务。包括农业生产加工型乡镇企业、工业加工型乡镇企业以及以服务业为主的乡镇企业。其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主要依靠市场调节的产供销活动。乡镇企业的原材料供应、产品生产、产品销售依赖于市场调节,尤其是区域市场调节机制对乡镇企业的产供销活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多数企业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产品自己生产,销售自行组建团队,省掉了代理商的中间环节,使得利润更加集中。二是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尊重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乡镇企业由于其获取本地信息相对灵活,对本地市场灵活多变的市场信息能够更为及时的掌握,并做出相应的反馈。三是在当地政府的各项政策及相应的企业扶持基金的帮助下,能够及时的调整生产结构,更好的握产品研发方向,从而有效的降低了库存,降低了生产成本。由此建立的快速反应机制,能够保证产品供应及时到位的提供给市场。在减少中间环节的过程中,乡镇企业的产供销一体化就发挥出了自身的优势,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中间环节,缩小中间代理商层数,降低了公司整体的运营成本、营业费用,合理把控流动资金动向,缩短资金运行周期,相应的风险指数降低,提高了资金利用率的同时,最大化的提高了公司的利润率。

乡镇企业亦工亦农的劳动制度以及灵活多样的分配制度也是其主要特点,而乡镇企业在用工方面多呈现以下特点:

①用工形式复杂多变。一般乡镇企业用工形式大致分为:管理层,其中既有农民也有乡镇干部和外聘人员。技术人员层,主要为当地农民,也有从国有企业聘请的离职退休人员,也有高校毕业的大学生。工人层,主要包括当地农民合同工和外地临时工,外地临时也分为长期临时工和短期临时工。服务及其他人员,该类人员的工作性质复杂,其中大部分为短期临时工。

②用工灵活性强。企业内职工少数是固定工,多数是临时工。因企业可根据自身的生产需求、季节性需求和周期性需求随时调整用工数量,避免了因劳动力数量固定而产生的人力和成本浪费,提高了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据卫生部 2013 年在全国 14省市县对 210 万乡镇企业职工的调查发现,临时用工平均约占 37%,其中广东省乡镇企业的临时工占 76%,其他各省市平均约为 6.8%,该类临时工在厂际、地区之间经常变换工作,流动性很大。表 2.1 为不同经济类型企业正式工和临时工的构成。

......................

2.2 我国乡镇企业发展历史进程

我国的乡镇企业的发展起源于 20 世纪 50 年代,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的影响和制约,一直处于基本停滞的状态。直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将改革开放确认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之后,乡镇企业才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回顾 60 多年的发展过程,大体经历以下 6 个阶段:

第一阶段:探索徘徊阶段(1950-1978)

新中国成立初期,乡镇企业开始萌芽,萌芽于农村副业和手工业中。1957 年,我国成功实现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整体经济形式呈现良好发展的方向和局面,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幸福指数有所攀升。但由于此前多年,副业及多种经营发展缓慢,虽然粮食连年增产,农业的丰收,并没有带来农民收入的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依旧增长缓慢。此后我国开始进入了 “跑步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全民社会运动,越来越多的人民公社成立,并开始组织广大农民群众大炼钢铁。在这种急于实现工业化的思想指导下,各地人民公社依据自身的不同条件,响应政策号召,逐步把适当数量的劳动力从农业方面转移到工业方面。

随着发展中心由农业到工业的转移,国民经济比例发生严重失衡,对经济发展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直到 1960 年,中央针对人民公社和公社企业等影响国民经济的因素展开调整,“农村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在若干年内,一般不办企业,已举办的企业,不具备正常生产条件的,一律停办。”经过本轮调整,一些生产经营效益良好的、为农业服务的企业坚持了下来。

第二阶段:开始发展阶段(1979-1983)

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 1978 年 12 月胜利召开,会议内容主要是在思想路线上、政治路线上、组织路线上拨乱反正,对国家一些“左”的做法和认识进行了纠正。未来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中共中央在《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发展社队企业,并逐步提高其收入在公社三级经济收入中的比重。社队企业由此迎来了关键性的历史转折。与此同时,为了明确社队企业的发展方针和经营范围,制定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如农业银行发放一定数量的低息贷款等。随着这些方针、政策的出现,使各级党政明确了未来方向,接触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顾虑,调动了他们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总体看来,这一时期党和国家对社队企业在经营范围、经营方式等方面作出的一系列重要决策,使得这一时期,社队企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

第 3 章 德惠市乡镇企业发展现状的分析.................... 12

3.1 德惠市经济发展基本情况的简介 ................ 12

3.2 德惠市乡镇企业发展现状的概述 ................ 13

3.3 德惠市乡镇企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分析 .......... 14

第 4 章 德惠市乡镇企业发展内外部环境的分析 ................... 18

4.1 德惠市乡镇企业发展外部环境的分析 .............. 18

4.2 德惠市乡镇企业发展内部环境的分析 ................ 23

第 5 章 德惠市乡镇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 28

5.1 德惠市乡镇企业发展战略方针的制定 ............ 28

5.2 德惠市乡镇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确定.............. 29

第 6 章 德惠市乡镇企业发展战略的保障措施

6.1 德惠市乡镇企业发展战略实施的政策保障措施

德惠市政府在乡镇企业发展战略实施的政策保障环节中起到主导作用。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是政府工作的第一要务。在市场经济秩序还未完全建立的条件下,政府政策仍然是影响乡镇企业发展以及发展模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实现德惠市乡镇企业发展模式的转变,政府职能首先要进行相应转变:

(1)保证乡镇企业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贯彻落实。德惠市政府多年来在地区经济政策制定和保障上在全国各城市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如在 2013 年下发的 10 号文件《德惠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实施细则的通知》。该文件目的在于提高招商引资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文件在项目落户条件、土地使用政策、资金扶持正则、金融扶持政策、税收优惠政策、收费减免政策、其他政策、服务承诺上做出了细致的安排,并要求各乡(镇)政府积极贯彻落实文件细则。要求德惠市政府能够拨款扶持德惠市乡镇企业发展的专用资金。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可设备更新换代。文件中针对企业从投资建厂到生产产品、服务的各个流程出发,细致入微,关注德惠市企业发展,努力为德惠市企业发展创造优质环境,为德惠市乡镇企业发展战略实施提供了保障。

(2)政府要加强对乡镇企业的宣传。德惠市政府应突出乡镇企业在德惠市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其在带动德惠市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供就业岗位、打造德惠市龙头企业优势品牌、为当地居民增收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政府应改变影响德惠市乡镇企业发展的社会舆论环境,统一对发展乡镇企业的认识。同时,政府应起到引导作用,将一些在经营实践中产生的良好效果和积累成功经验的乡镇企业,包括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等各个方面,向一些仍处于落后局面的乡镇企业进行宣传。对其他地区在的政策制定,在政府部门内部组织学习。

(3)提高发展乡镇企业在繁荣农村经济和整个城市经济的战略重点的地位。政府要关心德惠市乡镇企业的发展。关注企业自身和员工的真实需求是什么以及在发展中遇到的无法解决的事情。乡镇企业部门要充分的发挥自己的实力,完成自己的工作分内之事,为德惠市乡镇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力的条件。充分的发挥自身才能,做好协调和监督工作,发挥必要作用。帮助德惠市乡镇企业分析发展中的不足和缺陷,提高自身为人民服务的水平,积极给与指导和帮助,提高德惠市乡镇企业在农村经济的重要地位。有关部门要积极商讨对策方案,极力合作,组织协调,精诚合作,共同促进德惠市乡镇企业的快速、高效发展。

.......................

第 7 章 总结

7.1 主要结论

经历多年的发展,德惠市乡镇企业风雨兼程、一路向前。面对当下市场总体维稳,小幅度波动的情况,未来发展更需披荆斩棘,德惠市乡镇企业应积极回应现今的市场形势,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根据企业发展情况,合理制定近期发展战术及未来发展战略,在企业总体战略的指导下,制定近期的发展规划,利用龙头企业的优势作用,带动中小微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形成规模经济优势。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出发,通过德惠市企业自身发展机制的逐步完善来带动德惠市整体经济的发展。

德惠市乡镇企业首先要从自身内部出发,结合 swot 分析得出的结论,进行适合企业自身的改革,积极学习当下先进科学技术,努力吸引和培养人才,实行战略改革。同时德惠市市政府也要加大对乡镇企业支持和保护力度,出台相应保护政策措施,也应该全方位、多方面的扶持乡镇企业的发展,为德惠市经济注入新的活力,通过政策措施解决乡镇企业的发展问题,使得乡镇企业在未来发展更具特色。

综上所述,本文的分析对德惠市乡镇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对德惠市乡镇企业系统、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战略措施,在新的战略指导下,希望德惠市乡镇企业能充分认识到当前经济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发展特色县域经济,实现战略调整与结构升级并增强德惠市乡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城乡经济统筹发展,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实现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略)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2018精选范文二:基于用户感知价值的移动新闻客户端用户忠诚影响因素研究

1绪论

1.1研究背景

互联网由PC端到移动端的逐步转变象征着人们由使用数字化工具迈入了数字化生活,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而移动互联网的娱乐性和便利性等特点,极大的便捷了人们的上网体验。

1.1.1移动新闻客户端的发展现状

与传统媒体相比,移动新闻客户端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是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首先,移动新闻客户端突破了时空限制。由于移动设备的高度便携性,人们随身携带方便,并且在休息时间外移动设备都处于开启的状态,可以实时接收消息与外界联系。其次,移动新闻客户端拉近了用户间的距离,增强了用户的互动性。移动端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和大屏媒体,用户使用移动设备上的各类应用软件时有极高的互动性,这些是传统媒介所不具备的,同时为了更好的用户体验和用户感受,客户端开发者也竭尽所能的扩大和用户的良性互动,以期通过良好的交互不断提高用户粘性。再者,大数据时代移动互联网可以精准的洞察到用户需求。随着移动互联网用户日益激增,大数据时代来临,利用大数据来对用户画像,划分不同的用户群体,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模拟用户的也理和行为,预测用户的需求和喜好,以达到更加精准地触及用户,精准地解决用户需要。并且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时间是碎片化的,而移动新闻客户端正是符合了人们使用时间碎片化的特点,推送新闻短小精炼,并且随时推送新鲜资讯,缩短了传统新闻媒体触及用户的时间。移动新闻客户端也不同于新闻门户网站,它可移动终端为载体对用户观看新闻内容进行深度分析,从而根据用户喜好进行精准的新闻推送,避免了新闻门户网站固有的多杂乱的问题。

移动新闻客户端较之传统的新闻媒体,具有如下四个要素:内容要素:内容更新鲜资讯更及时人人都可以称为新闻的产生者和传播者;形式要素:移动端有其自身的操作交互便利性;社交要素;移动新闻客户端可以让阅读者之间进行互动;情境要素:情境是指移动平台有其自身原生的便携性。

........................

1.2研究意义

智能移动终端和移动互联网在我国的普及掀起了互联网行业的风暴,用户由以往浏览PC端门户式网站转变为使用移动应用客户端,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在抢占移动入口,而移动新闻客户端作为移动应用市场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类目,从用户感知价值角度出发研究其用户的使用忠诚的影响因素是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从理论研究来看,目前中外学术界对用户感知理论、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的理论研究和这些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都已绘研究的十分透彻,并且也有了相对成熟的理论模型。但是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在目前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尚未有研究学者对移动新闻客户端的用户感知、用户忠诚方面进行研究,因此研究移动新闻客户端用户忠诚影响因素是一个尚未完善的领域。

从现实意义来看,通过对用户感知耍素对移动新闻客户端用户满意和用户忠诚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可以使移动客户端开发者更加深入的了解用户的核必需求,了解用户流失是由哪些可能性原因造成的,令移动新闻客户端开发者明晰用户满意和用户忠诚是由于移动新闻客户端哪些的用户感知价值要素影响的。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可以从不同的用户感知价值要素中找到核心要素进行产品改进,使移动新闻客户端更加贴合用户需要,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令移动新闻客户单同其他类型的客户端一样成为用户日常不可或缺的资讯来源,使其在整体移动市场中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

.....................

2相关理论

2.1用户感知价值的概念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逐渐饱和的市场使众多的研究学者和企业家观念由企业逐渐向用户进行转变,越来越多的研究学者认识到了用户感知价值研究对于企业品牌树立、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对用户感知价值的研究,有利于其更为透彻的了解新的市场环境中用户的核心需求。

用户感知价值理论得到陆飞速的发展,但是,对于用户感知价值的定义,笔者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的理论进行研究发现,由干用户感知价值的主观性,并没有统一的结论来定义用户感知价值。笔者通过对国内外研究学者得理论研究整理,表2-1列出了如下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用户感知价值的概念表述。

由表2-1可以看出,尽管国内外不同学者对感知价值的定义都不尽相同,但是绝大多数的学者都将对用户感知价值的研究分成了用户感知利得、用户感知利失这两个部分。因此笔者认为,用户感知价值的本质核心就在于用户对于感知利得和感知利失之间的权衡。

随着时代背景的变更和市场环境的变化,研究学者对用户感知价值的研究也在不断的深入。笔者发现国内外的研究学者对于感知利得和感知利失所包含的感知要素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完善。感知价值理论研究之初,感知利得被学者笼统的定义为感知产品的质量,感知利失也仅仅代表了感知产品的价格,随着研究的深入,感知利得包含了产品的质量、服务、情感、社会关系等利得要素,感知利失包含了货币成本、非货币成本、风险等要素。在感知利得和感知利失不断丰富的同时,研究学者又将环境因素引入了用户感知价值理论中,使其内容漓盖了相对全面的情景,令用户感知价值理论不断的完善。

.........................

2.2用户感知价值的理论模型

目前用户感知价值已成为中西方学者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领域,特别是西方学者对用户价值定义、内涵、范畴及用户价值提供上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笔者对前人研究的模型进行梳理和总结,将用户感知价值模型归纳为利益得失模型、行为感知模型、层次模型、维度模型等用户感知价值理论的四大模型类型,他们互为体系却又相互关联,通过对用户感知价值理论模型的梳理和研究以期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用户感知价值的概念。

2.2.1用户感知价值的利益得失模型

(1)Zeithaml的用户感知价值利益得失模型

Zeithaml认为用户是先感知到产品质量后再感知到产品的价值,他认为产品的价格主导用户对其质量的预期感知,产品附加的非货币成本主导用户对其产品价值的感知,购买决策是用感知到的产品质量和产品价值相权衡后对产品做出的综合评价,进而影响到其购买决策。

(2)Tung-Zong Chang和Albert R Wildt的用户感知价值利益得失模型

Albert认为感知价值受感知价格和质量的综合影响,从而影响到用户的购买决策。值得一提的是,Albert在用户感知价格维度中加入了产品比较价格这一要素,Albert认为产品比较价格会负向影响用户感知价格。。

......................

3研究设计..............19

3.1研究模型的构建.................19

3.2研究假设的提出...............21

4实证分析................31

4.1描述性统计分析...............31

4.1.1移动新闻客户端用户特征...............31

4.1.2移动新闻客户端用户行为.............32

5研究结论与展望...............63

5.1研究结论..............63

5.1.1移动新闻客户端感知利得对用户满意和忠诚的影响...............63

4实证分析

4.1描述性统计分析

笔者通过通过问卷星等专业互联网调研渠道来扩大问卷的被调查人员的范围,将问卷发放给不同年龄层次、教育背景的人群,以期收集到比较合理可靠的数据。

本研究从2015年3月19日开始正式进行问卷调研,本次研究的主要调查问卷是通过问卷星等专业互联网调研渠道进行的,共计收到调査问卷248份。为了保证调研数据的有效性,本调查问卷设置了一个筛选问项,被调查者需要回答是否有使用过移动新闻客户端这一问题,通过此问题可以筛选出本次研究移动新闻客户端的目标用户,其中未使用过移动新闻客户端的被调查者问卷即被视为无效.问卷,无效问卷共21份,占比8.47%,有效问卷227份,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为91.53%。

本研究将对收集到的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会从移动新闻客户端用户特征、用户行为和各变量情况等三个维度进行分析。

4.1.1移动新闻客户端用户特征

本研究收集到的有效样本中将移动新闻客户端用户特征分为;

性别、年龄、学历三个维度,调查数据显示的移动新闻客户端用户特征如表4-1所示:

.........................

5硏究结论与展望

5.1研究结论

5.1.1移动新闻客户端感知利得对用户满意和忠诚的影响

由调研数据分析结果可知:移动新闻客户端用户感知利得及其用户交互感知、互动机制感知、移动平台感知等感知利得要素均对用户满意和用户忠诚有正向影响,并且它们对于用户满意的影响程度要高于对用户忠诚的影响程度。移动新闻客户端感知要素中新闻内容感知对用户满意和用户忠诚均无显著性影响。

移动新闻客户端用户感知利得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它对用户满意和用户忠诚的影响程度要强于各个感知利得因素对用户满意和用户忠诚的影响。

就用户满意來看,影响程度高低的感知利得因素依次为:移动平台感知、用户交互感知、互动机制感知。就用户忠诚来看,影响程度高低的感知利得因素依次为:用户交互感知、移动平台感知、互动机制感知。

由此可见,各感知利得因素对于用户满意和用户忠诚影响具有某种程度的一致性,移动平台感知、用户交互感知为第一梯度感知利得要素,主要影响着用户满意和用户忠诚,而互动机制感知则为第二梯度感知利得要素,对用户满意和用户忠诚的影响远不如第一梯度感知利得要素。

参考文献(略)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2018精选范文三:基于生鲜电商视角的冲动性购买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1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据《2014年食品网购白皮书》统计,2014年全年的食品电商交易总额己超过300亿元,同比增长47.9%,在食品网购领域中,生鲜品类是不可忽视的一颗新星,市场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交易金额超过21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0%。乘着农产品电商发展的东风,生鲜电商的浪潮正在席卷而来。

2010年,沱沱工社试水生鲜电商市场。2012年,顺丰优选、天猫等先行者在北京等个别城市试点。2013年,部分生鲜电商大举扩张,顺丰优选、天猫的冷链配送范围扩大,覆盖城市数量由1个上升到52后继者如1号店、苏宁易购等也开始进入生鲜市场(见表1-1)。

除了天猫、顺丰、1号店等多个企业加盟以外,还有众多企业想要加盟生鲜电商这一行业,其中不免有些新型的创业企业,鲜码头、摘鲜网、本来生活便是其中的一员。

......................

1.2研究内容与框架

1.2.1研究内容

本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将消费者冲动性购买模型应用到生鲜电商环境中,检验产品、情景及消费者特征与冲动性购买意愿之间的关系,尝试建立四者的关系模型,并对包括产品特征、情景特征、消费者个性特征及冲动性购买意愿之间的关系提出研究假设。在网上有胸买生鲜农产品经验的消费者为调研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19.0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以此检验生鲜电商视角下消费者冲动性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并且根据检验结果对相关模型进行修正。最后根据我国生鲜电商市场的营销现状,对生鲜电商的未来发展给予一定的意见和建议。

1.2.2研究框架

本文主要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获得生鲜电商视角下影响消费者冲动性胸买意愿的相关因素。论文具体进行了两次实证调研,第一次为预检验,主要目的是测试论文各量表测量题项的合理性,去除不适合的题项,收集有效的样本。在接下来的调查中,主要是利用预调查中确定的合理的测量题项测评产品特征、情景特征和消费者个性特征作为自变量对冲动性购买意愿的影响,从而检验研究模型的有效性并进行修正。本文的研究框架如图1-1所示。

.....................

2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2.1冲动性购买

2.1.1冲动性购买的定义

KoIlat&Wmett(1969)提到,假若把非计划性购买作为计划购买与实际购买之间的不同时,我们确定其是否是非计划性的可能性的难度将进一步的加大,另外Konat&Willett指出非计划性购买与冲动性购买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并不是所有的非计划购买都属于冲动性购买,计划购买并不是按照计划将想要采购的商品一一列在备忘录或者手机上,这是因为顾客在进商店之前是无法准确条列出来的,在现实生活中,相当一部分顾客在买商品的途中会买其他商品来代替之前条列出来的清单上的商品,因此商店里的商品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顾客的购买情绪,这种行为顾客根据自身需要而立刻购买的行为是一种计划性的购买。他的理论表明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去购买商品,也不失为是一种理智的、聪明的购买决定,因为相比于只是机械的按照购物清单上的列表逐一采购,是在商店内确定自己的最终选择是一种更加实际便宜且省时省力的评估方法。

Cobb&Hoyer也将冲动性购买解释为:突发的且未计划购买的商品的行为为冲动性的购买行为。在他的脑海中,冲动性购买行为是突然发生的、即刻发生的、在购买之前是没有任何意向的。他没有把冲动购买与非计划性购买进行差异区分,然而后来的研究者总是尝试区分非计划性购买与冲动性购买的概念。先者着重点在于有无规划,后者着重点在于购买的欲,这种情绪是缓慢的、柔和的、自身可以控制的反义词。Rook便将冲动购买解释为,消费者感受到突发的且强烈渴望拥有某商品,这种定义与Stem(1962)提出的纯粹冲动购买相似。

......................

2.2生鲜电商

2.2.1生鲜电商的定义

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简称就是生鲜电商,这是自06年以来,一直备受各国学者争相讨论的话题。

运用养殖、种植、捕拔等手段用以未加工或初级加工直接工人使用的农产品称作为生鲜农产品(其中包括:蔬果、水产、肉禽等)。具体分类如表2-4所示。生鲜农产品主要特征就是容易腐蚀,它的价格取决于新鲜程度。

生鲜农产品,既可作为企业的生产原料,是人们每天赖以生活的日用品。因为其在发达国家占有一定的地位来源于它的便利便宜、健康及卫生且需求量高,近年来在我国发展也相当迅速。

自21世纪以来,电子商务在各个领域得广泛运用,不仅冲犯了传统贸易还得以使得电子商务得以面向世界,是21世纪的新型的交易方式。到目前为止,不同的学者以各个不同的角度迄释电子商务。

生鲜电商是在开放网络上采用电子商务技术,通过零售及业务活动方式进行生鲜农产品的商业交易,与其他商业活动相左的就是,生鲜电子商务非常依赖网络信息技术。

......................

3研究模型与研究设计.............24

3.1研究模型...............24

3.2研究假设.............25

4数据分析................32

4.1描述性统计分析.................32

4.2信度与效度分析................33

5研究结论与展望...............42

5.1研究结论...............42

5.2营销建议..............43

4数据分析

4.1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文用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来展现基于生鲜电商视角的网络购物环境下消费者的特征信息,通过对调查所得数据的整理,得到了较为理想的样本。具体的样本特征如表4-1所示。

由表4-1可以看出,本文的样本以女性居多,男女比例大概为2:3。绝大部分样本的年龄分布在21至30岁之间,占总体样本数的59.03%;50岁以上的样本数比较少。学历方面,样本中有85.48%在本科以上,显示出大部分样本学历较高。同时,样本的职业分布比较广泛,其中企事业单位人员(50.65%)、学生(28.39%)和教育、专业技术人员(15.81%)相对较多。月收入部分,5000—10000元的样本数最多,占总样本数的巧.55%,其次是3000—5000元和1000—3000元,分别为30.32%和18.06%。

.....................

5研究结论与展望

5.1研究结论

本文先是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然后对产品特征、情景特征、消费者个性特征和冲动性购买意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并且在相关理论基础上构建了变量间关系的理论模型,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然后通过实证研究对所提出的假设进行了检验与讨论,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1)产品特征对消费者冲动性购买意愿有正向显著的影响

通过数据分析结果可看出,产品特征的两个维度即产品价格和产品品质对消费者冲动性购买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当消费者感觉电商网站提供的商品价格具有竞争力时,就能够激发他胸买商品的冲动性;又或者当顾客认为电商网站提供的产品品质有保障时,也能激发他购买商品的冲动性。

就产品特征内部的两个维度而言,产品品质对消费者冲动性购买意愿的影响要高于产品价格。也就是说,在生鲜电商这个大背景下,消费者更关注产品品质,新鲜、绿色、安全、无污染的生鲜农产品更容易打动消费者,从而产生冲动性购买意愿。

(2)情景特征的各个维度与冲动性购买意愿部分正向思著相关

通过数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情景特征的四个维度即图文展示、购买评论、电商口碑和运输速度对消费者冲动性购买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当电商网站的展示图片清晰美观、介绍文案生动有吸引力,时常让消费者眼前一亮时,顾客发生冲动性购买的可能性就越大;其次,当消费者经常能在电商网站上看到强烈推荐的购买评论,或者认为该网站的产品值得购买的评论很多时,也会激发消费者的冲动性购买欲望;再次,当消费者认为电商网站是一个值得信赖的网站,或者该网站的大众认可度比较高时,也会激发顾客购买产品的冲动性;最后,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运输速度也会令消费者容易产生冲动性购买的意愿。

参考文献(略)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2018精选范文四:象征性定位战略对品牌忠诚的影响——以心理契约为中介变量

1引言

1.1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到来引发的一次次的信息技术革命,消费者每时每刻都暴露在大量的信息海洋中。市场不断的涌现出同质化的产品,使得消费者对于品牌的依赖性日益加强,与此同时,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识也不断的加深。品牌英文Brand,原意为给畜生打上烙印,后来逐渐引申为标记符号的意义,最终翻译为品牌(杨传卫,2009)。品牌反映了不同产品及企业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特性,同样也表明了消费者对于企业及产品所对应的不同认知及期望。品牌效应对于消费者的决策行为也日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当市场上充斥着同质化的产品的时候,企业品牌没有牢牢地抓住消费者的必智,很难以在破坏市场健康的价格战中脱颖而出,更别提今后的持续发展。

品牌忠诚作为品牌价值最为核心的一个要素历来是品牌营销战争中的重点。陆娟指出,企业为了吸引一个新的顾客在此营销活动上花费的成本是维持一个老客户成本的4-6倍,对于企业来说,舍弃老客户而去吸引新的客户是得不偿失的,此外,从老客户身上获得的利润是开发新客户所得到的利润的9倍。不同学者对于品牌忠诚效应做出了解释,01ive(1999)指出,维持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可以培养一群未来稳定的顾客群,这样最终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从短期来看,稳定的忠诚顾客会更多的购买企业推出的新产品及原有的己经获得接受的产品从而造成利润的增加。Reriched(1996)W指出通过顾客的口碑传播可促进品牌的传播的指数增长效应,从长远来看最终促进企业的利润增加。Ganesh提出,现有的消费者转化为品牌忠诚顾客造成的价值及他们潜在的未来价值决定了他们是企业最有价值的顾客。因此,品牌忠诚作为对企业利润最重要的一个要素深刻影响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培养企业品牌忠诚或是产品品牌忠诚对于自身的发展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

1.2研究意义

首先,本文通过借鉴国内外现育的大量的文献,研究尝试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了定位战略占领消费者心智的作用机理,试图在象征性定位战略为自变量,消费者心理忠诚为因变量的模型中,引入心理契约(交易型、关系型)作为中介变量。这是本论文的理论创新。研究模型如图1-1所示;

其次,本论文在进行实证分析中选择电脑行业为研究对象。由于在进行问卷调查时往往选择;学生作为受试者以便于得到大量的数据,而对于学生来说,不同的电脑品牌代表着不同的定位,如以性价比高为代表的联想PC机,高端的苹果品牌电脑等为载体有利于区分,且其对于学生一定昂贵的价格表明学生在进行购买之前往往进行了慎重的考虑,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做出选择,一旦发现该品牌的电脑某些要素与自身相结合时,会产生品牌忠诚效应。因此,从实证的角度来说,可以通过此研究发现在电脑行业进行营销策略推广时,管理者应该注重及避免的营销要素,具有一定的管理启示。

最后,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涉及到中国大陆及台湾两个地区,因此对于电脑行业区域性营销结果的不同有一定的显示,并会针对一个品牌进入到不同地区新的市场有着一定的管理建议。

.......................

2国内外文献综述

2.1象征性定位

2.1.1象征性定位的定义

不少学者认为品牌有形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品牌或者产品的外观,是消费者可真实感受到的,可以体验到的功能性品牌,而对于无形特征而言,更多的是品牌为消费者带来的如社会地位的体现,稳定关系群的体现或者是品牌背后所代表的文化。因此,这一类的大多数顾客自己内私感受到的品牌无形资产,属于具有象征性的,由顾客的潜在需求引起的。Parketal.在此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不同消费者不同的购买动机,但是无论消费者的需求如何,总是可划分到功能型或者是象征性的需求,品牌通过定位可以满足消费者的这一需求或者是两种需求同时满足。

目前国内外关于象征性品牌定位的研究文献较少,少部分学者从消费者角度出发,探讨并指出来象征性定位品牌的组成要素。例如Elliott(1994)通过对时尚品牌的象征意义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指出来象征性品牌可保持一定的品牌忠诚;Aaker(1997)基于人格特质理论,构建了一个由5大维度和15个次级维度所构成的品牌个性体系,这五个大的维度分别为真诚(Sincerity),兴奋(Excitement),充满挑战性(Competence),复杂性Sophistication),狂野的(Ruggedness);Bhat和Reddy通过对消费者在耐克及匡威品牌选择的研究中,识别和验证了声望和个性表达两个象征性维度并指出这两个维度相互影响构成了象征性品牌。Hsieh.M通过对时尚品牌的调查研究,将象征性品牌分为品牌的名誉(Reputation)和带来的舒适性(Cozy)两种维度;RioAB,Vzquezr,iglesiasv(2001)通过探讨消费者对于名车的品牌认化将汽车行业的象征性品牌维度划分为该品牌所具有的个人形象表达功能、社会认同及社会地位。

此外,不少学者站在企业的角度上对象征性品牌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并指出了象征性品牌所具有的要素及维度。例如,Chematony和RikytW采访了7个大行业的资深员工如品牌经理等,通过深度采访及对象征性品牌所具有的关键要素进行综合提取,总结出了7中主要影响象征性品牌的因素,并为每一个因素进行标签。Aldem和SteenkampPq采取对广告研究的形式来解析象征性品牌所具有的维度,他横向对比了几个国家之间在某一产品上突出的不同象征性特性,这一研究主要突出了不同文化差异,经济条件背景下的品牌象征性要素,并进一步指出了文化对于象征性维度的影响。送些研究对于品牌象征性维度的定义及分类有着很大的帮助,为本论文提供了一定的思路,但是由于各个学者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各国之间的经济差异大且研究的行业也各不相同,因此所得出的结论较为片面化及零散化。某些指出的维度可能集中在市场营销范围之外,如广告的制作,产品自身的特性,因此不属于我们的研究范围之内。

......................

2.2品牌忠诚

2.2.1品牌忠诚的定义

关于品牌忠诚的研究一直以来是市场营销的一个热点。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品牌忠诚这一概念首次提出之后,大量的学者开始重点研究这一热点,并且在各个交叉领域均有涉及,如消费者行为学,消费者心理学等领域。消费者的品牌忠诚一直是作为企业营销计划中的核也部分,特别是当品牌处于高竞争对手包围中,且市场前景难以预测,产品同质化效应日益严重时(FournierandYao,1997)。Ballester(1999)旨出了品牌忠诚对于公司有着以下的价值:对竞争对手形成进入市场壁垒,增加企业对竞争性威胁的抵御能力;为企业带来更大的销售业绩及利润;消费者对于其他竞争品牌的敏感度降低。

从前面的论述中,我们大致可以将品牌忠诚分为两个维度:基于行为理论及基于态度理论。对于持有行为论观点的学者来说品牌忠诚是消费者的一种特定行为习惯,其中以Lyong以品牌忠诚的定义为主要代表,他认为在消费者的消费过程中,消费者稳定地且持续地购买某一品牌的产品可视为品牌忠诚。这种品牌忠诚体现在消费者对购买对象的一种特定的依赖(Attachment),这种购买偏好的选择不会因消费者所处的时间和营销情境不同而有所变化,是消费者的一种较为稳定且持续的购买结果。但是以上观点对品牌忠诚用行为来定义会出现以下缺点:一旦将品牌忠诚视为一种内在不可改变的行为或者是很复杂的去表述理解的时候,其中的解释变量及所涉及变量出现的频率将导致这个行为很难以解释。对于接受该理论观点的企业来说,在市场营销中会处于劣势,因为企业无法单单从消费者的重复购买行为中获取到消费者的真实品牌忠诚,因此无法采取市场营销策略来影响消费者的重复购买行为,此外,由于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无法做到时刻监控及控制。因此,对于短暂期间建立的消费者稳定性难得到培养及持续。这一结论表明,如果在研究消费者的品牌忠诚时,以消费者的行为作为主要因子,那么消费者品牌忠诚描述不完整,对于品牌经理在市场营销活动中指导意义少。因此,这一观点在学术界逐渐被淘汰。

......................

3理论框架.............17

3.1逻辑框架图...........17

3.2象征性功能定位对品牌忠诚的影响...........17

4研究方法.............20

4.1数据收集................20

4.2预测试............21

5结果与讨论..............25

5.1描述性统计..............25

5结果与讨论

5.1描述性统计

5.1.1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根据研究的需要,本次调査共发放问卷450份,共收407回份,回收率90.44%,问卷收回后经认真审核、剔除,其中有效问卷342份。回收有效率为69.7%。大部分被调查对象都能够认真回答问卷中的问题,问卷调查的结果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5.1.2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1)象征性定位描述性统计分析

在检验了解象征性定位的看法方面,我们根据前测实验调整到了8个问题,通过我们对有效问卷的统计分析,统计所得各个问题的平均分值都达到3分以上,也就是说消费者对象征性定位的看法倾向于有点同意到非常同意之间,其中第一题"该品牌是行业内的领导品牌"得分最鳥,为3.45分,象征性定位的具体的打分结果如下表5-1所示:

......................

6结论及瞻望

6.1研究结论

在本研究中主要讨论了象征性定位与消费者品牌忠诚建立的直接及间接关系。本文的首要目的是研究象征性品牌定位影响品牌忠诚的机制,因此,本论文引入了心理契约这一概念来做中介变量进行解释。为此,本论文提出了兰个假设并建立模型来验证上假设。实证表明,象征性定位在品牌忠诚形成过程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心理契约可以作为一种中介变量来解释象征性定位是如何影响品牌忠诚的。本论文通过Sobd检测验证了这一假设。目前关于这一假设的理论研究较少,但是本论文为这一理论提供一定的基础,弥补了一定的空白,讨论结果如下表6-1所示:

本研究结果表明,屯、理契约均分与品牌忠诚的均分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任<0.01),在以心理契约变量为自变量,以品牌忠诚变量为因变量的回归分析研究中,我们发现心理契约对于品牌忠诚的影响因子达到0.654,研究结果说明也理契约各因子评分越高,对品牌忠诚的态度表现和行为表现越强,忠诚度越高。这一研究结果与我国学者罗海成在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心理契约研究结果一致。在营销情景下,得出交易型心理契约和关系型心理契约分别对行为忠诚和态度忠诚构成积极影响,且关系型心理契约还通过态度忠诚的中介作用进而构成对行为忠诚的间接影响关系。

参考文献(略)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2018精选范文五:心理距离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研究——对外贸易为调节变量

1绪论

1.1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对外直接投资也得到快速发展。"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战略等有利于OFDI的政策与措施的相继出台,促进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持续升温。《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数据湿示,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到1231.2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4.2%,连续三年位于美国、德国之后,位居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据美国亚洲协会预测,202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额可能增加至近20000化美元。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以年均超过25%的増长率出现持续的激进式扩张,并以高于中国GDP增长率3倍的发展速度引起了世界的广泛瞩目。

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急剧増加的同时,其投资区位分布呈现出严重的不均衡性。就绝对额而言,中国对亚洲的对外直接投资占据韦成,且长期占有绝对优势;但就增速而言,金融危机后流向欧美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成倍増长,而对非洲和拉美地区的投资增速逐渐放缓。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分布出现了极不均衡的状态,且投资地区之间的差距逐步扩大。正是由于区位分布不均衡这一现状的存在,才使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问题。

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OFDI区位选择问题展开了大量研究,通过对各个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其对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本文选取了不同于传统经济因素和制度因素的变量,从两国市场相似度的角度发,从心理距离的视角来研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问题。

....................

1.2研究意义

1.2.1现实意义

中国作为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势头最为迅猛的新兴经济体,其海外市场的选择对投资母国和东道国的社会经济有着深刻的影响。对外直接投资活动首先面临的核心问题就是投资区位的选择,在全球范围內寻找适合的投资区位是一个极具挑战的任务。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起步较晚,缺乏竞争中的绝对优势。因此,如何更好的利用对外直接投资、正确选择投资区位,抓住世界经济调整契机,提升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分工的竞争力,是目前亟需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研究旨在从心理距离这一潜在因素出发,研充其与我国OFDI区位选择的关系,并比较心理距离不同维度对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结合对外贸易在心理距离与OFDI区位选择二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找出提离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合理性及其投资质量的途径,为从宏观层面提出政策建议提供心理距离角度的依据,这对我国参与国际分工、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伴随着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国际贸易争端加剧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抢头,我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分工所面临的国际市场环境日益复杂。因此,本文通过研究我国与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心理距离,研究其对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分别从宏观、微观层面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对外投资与合作提供心理距离视角的指导和支持,加深企业在复杂国际环境下对不同投资区位的综合考量,増强其对不同市场的适应能为,有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质量和区位选择能力,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

....................

2研究综述

2.1心理距离

2.1.1心理距离的界定

心理距离这一概念被国外学者广泛应用于国际商务和跨国经营的研究当中,是探讨国际化问题中国家差异的重要因素。有关心理距离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Beckerman(1956)关于欧洲国际贸易的相关研究,他用心理距离来解释欧洲国际贸易实务中出现的"经济距离"所不能解释的特殊问题。

心理距离由于其涉及内容的广泛性和概念的包容性,其定义一直以来都是学者们探讨的热点问题,学术界对于心理距离的定义并未达成一致。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心理距离的定义主要包括两个视角:一是信息流动视角,二是心理感知视角。表2-1列示了较有代表性的定义。

可以看出,学者们对于也理距离的定义还存在一定分歧,但无论是信息流动视角还是也理感知视角,其共同点在于都强调了国家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在操作层面的心理距离也主要是从不同维度考虑国家之间的相似或差异程度。因此,本文将也理距离定义为母国与东道国之间在工业化水平、政府治理与制度、宗教、教育水平、文化、地理方面的差异。母国和东道国之间的环境差异越大,也理距离越远。

....................

2.2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硏究综述

2.2.1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理论回顾

区位选择是决定企业国际化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开展对外投资活动时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学术界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研究早己有之,但至今还未形成OFDI区位选择的一般性理论,关于区位选择的理论研究目前主要包含在主流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中。

(1)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理论

西方发这国家关于OFDI区位选择的理论始于Hymer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垄断优势理论,自此之后逐渐发展,目前主要包括三方面理论:一是以产业狙织为基础的理论,二是国际贸易学为基础的理论,三是区位经济学理论。具体理论观点如表2-3所示。

相对而言,上理论中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在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方面做出了较为完整的阐释,而其他理论都只能解释一部分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不能很好的阐述为什么选择对外直接投资而不是出口或技术授权等。

..........................

3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20

3.1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20

3.2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现状...........22

4研究模型与研究假设............31

4.1心理距离对中国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32

5实证研究..........39

5.1研究设计..........39

5实证研究

5.1研究设计

5.1.1变量定义及数据来源

(1)被解释变量:

本文重点研究心理距离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作为解释变量。目前关于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有流量与存量两类数据,本文选择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原因在于:(1)流量研究期间较短,且在本文研究期间内中国OFDI流量波动变化较大,不利于解释;(2)流量数据受到随机因素影响较乂,容易出现数据波动,影响检验结果的稳定性;(3)我国流量数据的负值使其无法利用LOG模型进行计量。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数据来源于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公报》附表2中2005年至2014年的数据。

(2)解释变量

根据本文对也理距离的定义和维度划分,本文以目前被广泛认可的Dow,Karunaratna(2006)对于心理距离测量的五维度研究为基础,去除不适合中国具体情况的语言维度,并加入被其他学者广泛认可的文化距离和地理距离两维度,最终形成了由宗教差异、教育水平差异、工业化水平差异、政府治理与制度差异、文化距离、地理距离六维度构成的心理距离综合指标体系。

.....................

6结论与建议

6.1研究结论

本文旨在研究心距离这一因素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在综合考虑了心理距离及其不同维度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关系后,将对外贸易引入研究范畴,进一步研究也理距离、对外贸易及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对心理距离进行维度划分并测算的基础上,借鉴投资引力模型,以我国2005-2014年数据为样本,对心理距离对中国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首先,也理距离是影响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并对我国OFDI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即我国倾向于选择与我国心距离较近的国家(地区)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在也理距离的不同构成维度中,政府治理与制度、宗教、教育水平、文化和地理方面的差异都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产生负向影响,而工业化水平差异对于我国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并不显著。

其次,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能有效削弱心理距离对OFDI的阻碍和负向作用,贸易与投资之间的互补作用强于替代作用,即贸易水平对心理距离与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二者的关系起到正向调节作用,且出口贸易的调节效果强于进口贸易,这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的现状相符。

参考文献(略)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2018精选范文六:组织二元性对高新技术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网络位置的调节作用

1引言

1.1研究背景

伴随创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得W迅猛发展,逐步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企业。自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启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开始,到2012年,获认定的企业己有45313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18639家,外商投资企业7102家;工业总产值达到222516.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8.6%;营业总收入167743.9亿元,同比增长7.4%;5年内累计吸纳应届毕业生362.6万人,如表1-1。实现了经济发展、外资引进、缓解就业的大丰收。

以华为、方正、中兴为代表的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得延生、成长、壮大,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在内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在政府的支持下得以建设和发展。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不断涌现,推进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和新能源等技术领域的快速革新;产值和收入的不断攀升,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稳健前进。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动态,不仅关系到我国高新产业的发展速度与方向,更是国家经济实力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支撑,它的前进符合且利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

........................

1.2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为量源泉,利用性创新与探索性创新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且不可替代的技术创新类型,但资源稀缺等多种因素往往导致两者之间协调失衡,以致成为企业前进的羁拌。本文致力于探索这两种创新方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助于高新技术企业在特定的权变情景下,科学地制定适合自身的创新策略。具体而言,研究的意义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进一步深化组织二元性理论的研究领域。现有关于组织二元性的研究较少达成一致结论,究其原因,主耍是对二元性的研究过于宽泛,缺乏应用领域的划分,及研究对象的界定。本文特别选取技术创新领域的二元性进行深入研究,并以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使研究能够向更为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此外,还依据权变理论,考察了企业网络对组织二元性同企业绩效的调节作用,为组织二元性的理论研究提供了親新的视角。

第二,进一步丰富组织二元性作用的实证研究。组织二元性对企业绩效的作用过程较为复杂,涵盖了单变量、双变量平衡(相减)、结合(相加)、或正交(相乘)多种不同的度量过程。本文通过建立理论模型作为假设检验的基础,学习并改进以往变量的测量量表以获得更为科学的数据样本,从而使组织二元性的实证研究得以丰富和完善,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第三,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提供对策建议。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研究主要聚焦于研发能力、发展路径的研究,而对企业绩效影响因素方面的探究相对较少。本文不仅探讨、验证了组织二元性对高新技术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还从多维、权变的角度分析影响的波动性,避免了企业的一味的盲目创新,为高新技术企业利用技术和市场创新提升企业绩效起到较强的指引作用。另外,本文依据于实证结果,对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现状和发展进行思考,并提出政策性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2文献综述

2.1高新技术企业绩效

2.1.1高新技术企业的界定

进入21世纪后,高新技术大致涵盖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资源与环境、高技术服务及传统产业改造八大技术领域。而不同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也有着不同的认定标准。国际经济与合作组织认为,研发投入占盈利收入的8%以上的企业即可视为高技术企业。美国商务部提出,高新技术企业应符合下四项标准:一是研发支出占销售收入的10%以上,二是工程师等研发人员占企业全员的10%以上,三是产品的主导技术属于国家认定的高技术领域,四是产品的主导技术包含高技术领域中的前沿工艺或技术。

我国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主要根据企业主导的技术类型是否属于国家规定的高新技术领域来判定,具体要求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中所述:(1)在中国大陆境内注册,拥有主要产品或服务的核心、知识产权,并涵盖在我国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之内;2)科技人员占企业员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研发人员的比例不少于10%;(3)按照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5000万至2亿之间、大于2亿元的差异,研发费用占销售总额的最小比例分别划分为3%、4%、6%三档;(4)企业研发水平和经营业绩等指标,应满足国家在相关文件中的要求。

虽然国际上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界定尚未达成完全一致,但仍存在相似之处,即对技术领域、研发支出、科研人员都有着较为具体的限定。为此,我们认为高新技术企业是指以高新技术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以此开展经营活动,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经济实体。

.....................

2.2组织二元性

2.2.1组织二元性的概念与应用

(1)组织二元性的概念溯源

自20世纪70年代起,学者们逐渐意识到,随着市场竞争和环境变化的日益加剧,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得不面临着一些矛盾性的抉择,如机械结构与有机结构(Bums andStalker)[i5]、搜索与稳定(Siggelkowand Levinthal)。1991年,March首次提出利用与探索的概念:"利用包含精炼、选择、生产、效率、筛选、执行,而探索包含搜索、变化、承担风陰、实验、柔性、发现、创新后续组织二元性的相关研巧便是以此为基础得以展开。Nerkar和民osenkopf认为所有与创新和学习有关的活动都可视为探索,而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开展的活动则为利用。Cao和Gedajlovic提出,利用性创新是企业以提升现有产品市场为目的而开展的技术创新活动,探索性创新是为了开拓新市场而开展的活动。本文参照March等人的观点,认为利用性活动是指对现有能力、技术、运营的改良,而探索性活动是指对全新能力、技术、运营的开发。

由于探索与利用对战略情景、管理模式、组织结构及企业文化等方面有着不同的要求,且会互相争夺企业原本有限的资源,Denison和Hooijberg在内的早期学者认为,企业应当对探索或利用活动进行取舍。

.........................

3概念模型与研究假设..............25

3.1组织二元性与高新技术企业绩效..............25

3.1.1平衡二元性与高新技术企业绩效............26

3.1.2联合二元性与高新技术企业绩效...........26

4实证研究设计.............30

4.1问卷设计...........30

4.2变量测量............31

5数据分析与讨论.............37

5.1描述性统计分析..............37

5.2信度检验..............38

5数据分析与讨论

5.1描述性统计分析

样本数据的分布信息最终整理为表5-1的形式,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在所有制类型方面,民营企业所占比重最大,达到55.50%,国有企业位居其次,为21.53%,看分布,选取的样本不但在范围上覆盖了各个产权结构的企业,而且在不同所有制类型上样本比重的差异也与当前高新技术企业的大体情况相匹配,具备一定的合理性;在技术领域方面,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样本最多,占总体的46.89%,高技术服务业、生物与新医药技术为次,其他行业不到20%,可判定,调查样本包含了高新技术产业中较为广泛的众多行业,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而在企业年龄和员工数量方面,大多数样本企业属于6-10年的年龄区间,员工规模为百余人。总而言之,上述样本数据的分布特征都较为符合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现实状况,从而满足了理论构建中对研究对象的基本要求。

..........................

6结论与展望

6.1研究结论

围绕"组织二元性会对高新技术企业绩效产生何种作用"这一基本研究命题,本文综合运用理论推导和实证检验等一系列方法,实现了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的有机结合。通过将组织二元性划分成平衡二元性与联合二元性,逐层深入地针对技术创新领域中两者对高新技术企业绩效的影响,及企业网络位置中也性的调节作用展开了系统的分析和检验,最终形成下述主要结论:

(1)联合二元性和平衡二元性对高新技术企业绩效的作用程度不同

第一,联合二元性正向显著作用于高新技术企业绩效。联合二元性强调了利用性创新与探索性创新之间的互补效应,利用行为有助于企业对现有资源及技能的重组和规划,提高企业识别并吸纳外界创新机会的效率,此对探索起到促进作用。而探索行为能够丰富资源池,强化利用活动。

第二,平衡二元性未能显著作用于高新技术企业绩效。虽然利用与探索之间存在互补作用,但若是过度强调两者的平衡,可能会加剧资源争夺、组织惯例冲突和负向转移效应,进而提高企业创新的成本,且这种成本将远远大于利用与探索间互补作用所产生的收益。因此,平衡二元性尚且未能对高新技术企业绩效发挥出明显的促进作用。

(2)网络位置中心性是调节组织二元性与高新技术企业绩效间关系的重要情景因素

第一,网络位置中心性正向调节联合二元性与高新技术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企业越接近外界网络的中也位置,就越有助于利用与探索间互补效应的发挥。这不仅可以加强利用对探索的促进作用,还可强化探索对利用的促进效应,提高企业创新的效率和效果。

第二,网络位置中心性正向调节平衡二元性与高新技术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企业网络位置中心、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利用行为和探索行为对资源的争夺,降低它们引发的组织内部混乱和冲突,在控制利用与探索间负向转移效应的同时,打造两者的专业化分工优势,从而实现平衡二元性对高新技术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略)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2018精选范文七:铁路总公司高速铁路客运市场差异化营销策略研究

1绪论

1.1研究背景

中国铁路己经步入高铁时代。2015年,合福、哈齐、宁安、海南环岛等新建高铁通车运营,我国髙铁运营里程己超过1.9万公里。2015年铁路公司对外发布的全国铁路客货运输相关数据显示:上半年高铁动车组日均发送旅客量达到290万人,占全路客运总量的43.7%。自2004年铁道部决定引进国外高铁技术以来,我国高速铁路飞速发展,己经具备高铁制造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迈入世界领先行列。中国高铁己成为中国制造业典范,迈入向外输出、引领世界进步的新时代。

高铁是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具有速度快、运能强、安全可靠、舒适方便、环保节能等特点,符合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选择。高铁客运市场营销策略成为亟需关注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主要原因包括:

第一,客运市场竞争激烈,提升商铁客运市场竞争力势在必行。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及交通基础设施大量建成,公路、铁路、民航及水运四种客运交通工具之间竞争激烈。"十一五"规划期內,我国公路通车里程己突破400万公里,民用运输机场数量己有175个。此外,随着髙速公路网的逐步形成,民航市场化运营的逐步深化,公路、民航逐步形成了以满足消费者利益为核也的营销理念,不断推出各种有效的营销组合策略,吸引大量旅客。髙铁与公路在短途客运市场竞争尤为激烈,商铁和民航在高端商务市场的竞争更是日趋白热化。

我国铁路客运市场营销起步较晚,营销策略滞后于市场发展。高铁仅仅依靠自身技术优势去建立客运市场竞争优势,显然己不适用于如今竞争激烈的客运市场环境。铁路总公司必须形成以旅客需求为核心、的营销观念,通过全面深入的市场调研分析旅客利益诉求及竞争对手优劣势,明确髙铁目标客户群及市场定位,实施差异化营销策略,发挥高铁优势,扩大客运市场份额。

第二,旅客出行选择的多元化和出行巧求的个性化。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高,旅客出行方式的选择趋于多元化。旅客出行需求由基本的位移需求,逐步转向服务性、快捷性、方便性和时效性等多样化多层次的综合需求。

.......................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高铁时代,我国客运市场竞争格局改变,竞争日趋激烈,旅客出行方式的选择日趋多元化,旅客出行需求日趋多层次化和综合化。通过分析高铁客运营销现状和环境,调査旅客利益诉求、人口统计特征和出行特征,利益变量进行客运市场细分,明确高铁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设计差异化的营销策略组合,期为我国铁路总公司的高铁客运市场营销策略制定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依据。研究高铁客运市场差异化营销策略具有现实意义及理论意义:

(1)现实意义。通过科学合理的市场细分,掌握旅客行为特点及利益诉求,明确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使得高铁供给物与旅客利益诉求精确匹配,有利于铁路总公司合理运用企业资源,有效满足目标顾客的利益诉求,扩大客运市场份额,提升髙铁客运市场竞争力。此外,差异化营销策略能够促进髙速铁路充分发挥运输能力和优化运输资源,更好地为旅客服务,助为我国高速铁路的长远发展。

(2)理论意义。通过文献研究可发现,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高速铁路客运市场营销策略的定性分析,关注差异化营销策略的研究几乎没有,本文进一步采用定性与定呈研究结合的方法,基于利益标准进行客运市场细分,选择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系统探讨差异化的营销策略组合,丰富了高速铁路客运市场营销策略的研究体系,填补了高速铁路客运市场细分及差异化营销策略的理论空白。

...........................

2理论基础及研究综述

2.1理论基础

2.1.1市场营销理论

(1)市场的概念

从营销的角度出发,市场的概念被界定为某个产品的实际和潜在购买者的集合,即买者构成市场。这些购买者都具有某种欲望或需要,并且能够通过交换得到满足。因而,市场规模取决于具有这种欲望或需要及支付能力,并且愿意进行交换的人的数量。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客运市场定义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客运市场参与者包括;需求者、供给者、客运市场中介方和政府方,如图2-1。结合营销学视角下的市场定义,本文将客运市场概念界定为:客运市场由具有位移需求的实际顾客和潜在顾客组成,是一个具有位移服务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的消费者群体,即客运市场参与者中的客运需求者群体。铁路总公司客运市场营销管理活动的对象就是具有运输需求的消费者群体,正是他们共同构成了客运市场。研巧客运市场营销策略,着重关注铁路总公司如何把握市场发展时化,运用营销策略比竞争对手更有效地满足旅客利益诉求。

.......................

2.2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2.1高铁客运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1)产品策略研究

国外高铁客运产品服务的多样化主要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

第一,列车开行频率高,型号多样化,开行方案具有竞争性。日本东海道新干线的表现最为典型:开行列车数量多,频率髙;3种等级列车同时运行,分别为"希望"号、"光"号和"回声"号。根据客流波动的周期性规律,设计列车运行图,形成旅客容易记住的时刻表,最大化区段运输能力。在髙铁和民航竞争激烈的区段,欧洲高铁采用"一站直达式"列车尽可能压缩旅行时间,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开行方案。

第二,丰富的客票种类。国外高铁根据市场的供求变化、客流规律及不同的旅客出行特征,设计了多样化客票适合各类消费人群。从国外高铁客票种类可以看出,国外高铁对客运市场进行多级细分,根据旅客年龄、出行目的、出行频率、同行人数等标准制定相应客票并提供优惠,吸引大量客流。通过文献研究总结日本、法国和德国客票种类如表2-1。

第三,人性化及个性化的服务体系。客裏服务方面,国外高铁客票服务主要特点是人性化,包括订票、退票和换票服务,图2-3呈现了国外高铁客票服务的特点。车站服务方面,国外窝铁为旅客提供优质车站服务,日本高铁车站候车室内设冷暖空调、提供无线上网,车站各出入口设置自助储物柜、银行取款及自助证件照相设备等。德国高铁车站具有开放式特点,使用自动检票机节约人工成本,加快旅客进站速度。列车服务方面,国外高铁列车服务包括特色列车设施、餐饮服务和网络服务。日本高铁根据旅客的不同需求,设置特色站车服务,包括改进硬件设备提高旅客乘坐舒适度、设置女性专用车厢和配备满足特殊人群的服务设施。法国、德国高铁列车为旅客提供航空式餐饮服务、移动上网服务、目的地交通图和换乘列车时刻表,并且向旅客提供包括膳宿预订、换乘服务和出行规划等延伸服务。

........................

3高铁客运市场营销现状及营销环境分析..............21

3.1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1

3.2营销环境分析..............23

4高铁客运市场STP分析..............37

4.1客运市场细分.................37

5高铁客运市场差异化营销策略...............55

5.1产品策略............55

5高铁客运市场差异化营销策略

5.1产品策略

5.1.1高效便捷市场

(1)优化列车经停线路及换乘接驳方案

从客运产品核也、利益的角度出发,高效便徒市场产品策略为优化列车经停线路安排和换乘接驳方案,以时效性和便捷性两个方向满足旅客时间节约和出行便捷的利茲诉求。铁路总公司调整髙铁列车开行方案,既要符合运输组织的技术条件,又要充分满足目标客户群的利益诉求。

时效性方面,优化经停线路方案,拓展路网覆盖范围,合理设计停站时间,根据沿线客流规律增加列车可达地点范围,帮助旅客直达目的地,便于自由安排行程,提高出行时效性。便捷性方面,优化换乘接驳方案,建立离铁客运综合交通枢纽站,扩展交通接驳路网覆盖范围,丰富高铁配套换乘交通设施;增加列车开行密度,实现同站台转乘,降低节点间旅客换乘次数及候车时间,尤其是客流密集区域,提高旅客出行便捷性。

这一优化方案带来的直接利益是时间节约和方便快捷。面对高效便捷市场中的竞争对手民航和公路,高铁可以分别在不同竞争运距范围内实施竞争性的开行方案;短途客运方面,高铁采取节拍式开行方式,适度增加开行频率,加之高铁速度快安全性高的优势,可以吸引公路客流,选择高铁短途出行:长途客运方面,高铁可在与航空竞争激烈的路段采取"直达式"开行方案,増加"夕发朝至"列车,压缩旅行时间,加之高铁正点率高、不受天气状况影响的优势,在长途客运方面与航空客运迸行竞争。此外,机场一般距离击区较远,旅客选择航空客运时,换乘次数和换乘时间远远多于高铁。通过高铁换乘方案的优化,将换乘接驳时间节约转化为高铁的竞争优势。

.....................

6研究结论

6.1研究结论

论文研究目的是通过利益细分客运市场,明确高铁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围绕定位设计高铁客运市场差异化营销策略,为铁路总公司扩大高铁客运市场份额提供策略参考。具体研究结论如下:

(1)分析高铁客运市场营销现状及营销环境,运用SWOT分析明确铁路总公司的高铁客运市场增长战略。第一,我国高铁客运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市场信息挖掘不足;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不够具体;竞争手段单一。实施差异化营销可以逐层逐步精确匹配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第二,通过系统的营销环境分祈,明确了客运需求的变化趋势和离铁客运发展优劣势,确立了我国髙铁客户市场不断増长的良好发展前景,运用SWOT分析提出并明确了铁路总公司应实施髙铁客运市场增长战略。

(2)以利益标准细分客运市场,确立了髙效便捷市场、尊贵时尚市场和舒适服务市场三类目标客户群的市场定位。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交叉分析探索不同细分市场特征及旅客利益诉求点,将客运市场划为尊贵时尚市场、高效便捷市场、舒适服务市场和节俭务实市场。从市场规模、市场发展潜力、市场竞争和高铁自身优劣势评价各个细分市场,确定目标市场为商效便捷市场、尊贵时尚市场和舒适服务市场。据此,确立了离铁客运市场定位,即向中高端客流提供具有高效便捷、尊贵时尚和舒适服务的优质出行服务,重点打造商效便捷特征。

(3)围绕"高效便捷、尊贵时尚、舒适服务"市场定位设计差异化营销策略,包括面向三类目标客户群的产品、价格、分销和促销等营销纪合的差异化应对。

参考文献(略)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2018精选范文八:北京市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电动汽车成为缓解我国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的突破口

21世纪以来,我国汽车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汽车的产销在逐年创新商的同时引发的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更加凸显,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前进的重要因素。2014年我国石袖进口依赖度达到59.5%,比2013年上涨2个百分点;原油进口3.08亿吨,与2013年相比,同比增速9.45%(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2015)。每年我国的新增汽车会消耗新増石油的70%,全国汽柴油的55%被汽车消费(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2015)。目前,雾霾成为我国北京及广大中东部地区最大环境问题。2013年,北京公布首个PM2.5年均浓度值89.5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标准19.3%,2014年(85.9微克/立方米)、2015年(85.9微克/立方米)虽然有所降低,但也都超标。为了更好地应对环境污染问题,北京市花费一年半的时间解析PM2.5源,并于2014年4月17日发布结果,如国1-1所示。从图1-1中可以看出,机动车对PM2.5的贡献率高达19%-22%。

能源与环境问题困扰的同时,技术的进步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汽车的产销呈不断刷新,汽车产业链不断得到完善和创新,汽车的需求不断増长。与2014年的2300万辆相比,中国2015年汽车销量2459.8万辆,同比増长4.7%。我国的汽车保有量随着汽车产销置增加和国民对汽车需求的扩大日益增长,2015年底的统计数字显示,我国汽车保有呈已到达1.72亿辆,如图1-2所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16年中国汽车国内销呈将达到2540万辆,这对能源与环境都提出了更商的要求。

面对我国对石油进口的依赖度越来越高、雾霾等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及汽车需求的不断增长带来的挑战,我国像世界很多国家一样将目光投向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力图通过将安全、无污染的新能源技术更好地用于汽车的驱动,在满足国民汽车需求扩大的同时降低对石油等能源的消耗、减少C〇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

1.2研究意义

1.2.1现实意义

(1)为相关利益主体在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时提供一种全新思考方式

与传统的汽车市场相比,电动汽车产业増加了新的利益主体,比如电池制造商、电力供应者等。新利益相关者的加入将直接导致价值的重新分配,汽车产业价值链的重构。那么,与之相随的便是新型商业模式的出现和使用。但是,这个产业中的每个利益相关者都不确定什么样的商业模式能够真正有助于他们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最终目标。伴随着这些不确定性的是新型商业模式需求的增加。因此,对于现在的利益相关者来说,无论什么样的商业模式都是一种尝试,而相关利益主体究竟在新的价值链中的地位和价值体现并不是很明了。

因此,对于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可以为相关利益主体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为其推行新的商业模式时增加一种参考和选择。

(2)为电动汽车市场化指明方向

电动汽车基础设施是电动汽车产业推广的前提和基石,也是电动汽车商业化、产业化过程中的重要节点。电动汽车电力供给设施对其充电方式、充电行为时空分布及运营模式有着直接性、决定性影响。如何组合充电设施,实现以最小成本满足未来大规模电动汽车充电和电网储能需求是电动汽车市场化的关键。

因此,通过对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可以知晓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是适合北京市或者是适合中国的,进而为电动汽车市场化提供了努力和改进的方向。

(3)为电动汽车及其基础设施的政巧制定者提供参考

纵观全球电动汽车的发展,政府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各国为了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制定了各种不同形式的扶持政策,包括补贴政策、电价政策等。尽管各种政策相继出台,但实施效果总是差强人意。究其原因来看,新型商业模式的出现及对商业模式运行的不确定性是必须考虑的。

.......................

2文献综述

2.1商业模式与商业模式创新

2.1.1商业模式的定义

商业模式存在于任何一个经济组织中,但作为一个新兴概念被人们所关注却是在互联网出现之后。虽然国內外学者对商业模式的研究越来越多,研究范围和领域也越来越广,但是商业模式的定义至今未达成共识。表2-1是对目前国内外学者明确提出的关于商业模式的定义的相关汇总。

2.1.2商业模式构成要素

明确商业模式的组成要素是后续构建商业模式分析框架、对商业模式进行分析和评价的基础。商业模式定义角度的不同使商业模式要素的划分不统一。

表2-2所列示的商业模式要素的个数集中在2-9个,且在所列示的20种不同的商业模式要素划分中,仅从字面上看,直接提及"价值主张"学者的有8人,提到"价值链"或者"价值网"的共有6人,而划分的要素中包含"价值"二字的学者高达16人;此外,要素中涉及到盈利模型或收入成本结构的共有9种。可见,尽管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商业模式的要素进行划分,但他们对于商业模式核心内容还是存在共识的。

总之,目前虽然学术界对商业模式的相关概念、要素划分等尚未达成共识,但是国内外对商业模式的相关理论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为后续本文结合电动汽车产业的具体情况进行研究提供了基础。

..........................

2.2形态学矩阵

2.2.1形态学矩阵简介

形态学矩阵分析是以系统分析与综合为基础,通过集合理论设想研究对象各因素组合的一种方法。每个研究对《都可看成是一个复杂系统的集合,由多个子系统(称为"功能特征Ri")组成,找出每个子系统的所有可能解法(称为"功能标识Lij",i对应上述的功能特征,j对应该特征可能解法的序号),如表2-4所示,将所有的功能特征与其相应的功能标识组成矩阵形式,得到该研究的形态学矩阵,功能标识的不同功能特征之间的组合即是该研究对象的所有可能解决方案。

2.2.2形态学矩阵理论应用

形态学分析是一种创新手段,目的是发现新型解决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发散思维和聚合在思维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形态学矩阵法多用于产品设计和工艺制造结构等方面,如伏特加酒瓶设计、撞脚椅设计等产品设计。国外学者Fabian等(2011)将形态学矩阵法应用于电动汽车商业模式的创新分析中,融入了商业模式中价值定位、价值链创造和盈利模式,分析了商业模式的影响因素,从整车和电池、基础设施、系统服务三个角度出发,每个角度都分别列出了影响因素,作为功能特征,结合国外特色,细分出了相应的功能标识,从而构成了国外电动汽车发展的系统化的形态学矩阵,并用BetterPlace作为案例研究。

......................

3电动汽车基础设施现状............21

3.1国外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发展现状............21

3.1.1美国................22

3.1.2日本.............24

4中国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商业模式形态学分析..............43

4.1中国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商业模式形态学框架构建.................43

4.2功能特征概介...........45

5北京市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商业模式形态学分析................47

5.1出租领域.................47

6北京市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商业模式创新

6.1城市层面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商业模式对比分析

经过多年的发展,巧圳和杭州的电动汽车产业分别在在出租领域和公交领域、出租领域和分时租赁领域开创了独具持色的商业模式。这些商业模式被国内很多学者用来研究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被称之为典型商业模式。本文在前面也对这几种电动汽车商业模式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情况作了介绍,下面将北京、深圳、杭州三市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在出租、公交和分村租赁领域的商业模式均在中国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商业模式形态学框架中表示出来,如表6-1所示。表中各数字对应的模式如下:①深圳出租领域,②深圳公交领域;(1)杭州出租领域,(2)杭州分时租赁领域;I北京出租领域,日北京公交领域-充电模式,ii北京公交领域-换电模式;田北京分时租赁领域。

尽管表6-1并不能囊括中国公共专用领域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商业模式的全部,但却能够看出:

(1)我国电动汽车基础设施技术创新应集中在无线充电、双向传递电流及在车辆安装计费装置三个方面,从而以技术创新推动商业模式创新。

(2)与其他两个城市比较,北京公共专用领域电动汽车基础设施的商业模式功能特征的功能标识的组合集中在形态学框架的中右侧,相对来说是比较新颖的。但是在运营方收入来源上,北京的功能标识组合靠左。

.........................

7结论

面对能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的日益加重,及电池技术飞速进步带来的机遇,世界各国纷纷将目光聚焦于电动汽车产业,将电动汽车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作为电动汽车推广普及的关键环节之一,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成为必然。

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实地调研等获得电动汽车基础设施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的有效资料。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外电动汽车基础设施的现状,特别是对北京市的现状进行了比较详细和全面的介绍分析。国外部分以美国、日本两大经济强国在电动汽车产业政策、销量和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和突出优势方面做了简单的介绍和分析;国内部分通过国家、地方层面的政策、建设现状和规划等,企业层面的建设现状及深則、杭州在出租、公交、分时租赁领域的经典商业模式的分析概介中国整体电动汽车基础设施的发展现状;北京部分则是通过政策与法规、建设现状、运营主体、系统服务等方面作出了梗概。然后,在现状的基础上,依据Timmers提出的商业模式三要素,即价值主张、利益相关者和收入模型,对Fabin Kleyd等提出的国外基础设施商业模式形态学框架中的功能特征和功能标识作出改动,进而构建中国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商业模式形态学框架,并对框架中的电力供给方式、服务领域、输入/输出电压,电流方向、信息流、运营主体、计费方式、计费装置、运营主体收入来源作出解释。最后,本文基于中国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商业模式形态学框架分析北京市出租、公交、分时租赁、社会公用领域及私人领域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商业模式,并通过需市层面和领域层面的对比分析,获得北京市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商业模式创新的空间和方向,提出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略)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2018精选范文九:商业网络构建方法及其在旅游业的应用研究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改造世界必须先认识世界,而认识世界必须先描述世界。除去自然物理世界,在描述社会生活方面,Radcliffe Brown 率先提出了“社会关系网络”的概念,即一个社会的结构是通过群体之间,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来。然而,其提出的“网络”概念还仅仅是一种隐喻,并没有实现量化。随后借助图论、集合论以及多维尺度分析等技术,社会网络已经称为一种可视化、可量化的结构分析方法,而以 Harrison C. White 为代表的新哈佛学派,更将这一分析方法推向了成熟。新哈佛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Mark Granovetter 指出:所有的市场过程都适用于社会学分析,并且这种分析可以揭示最重要而非次要的市场特征。另外其还提出了一个社会网络应用于市场研究的核心概念—镶嵌,认为交换这一经济领域最基本的行为,得以发生的基础是信任,信任镶嵌于社会网络之中,人们的经济行为也镶嵌于社会网络的信任结构之中。随后,Ronald Burt 提出了结构洞理论,提供了看待市场竞争行为的新视角,其认为市场分析者应该剥开个人特征和竞争结果之间的虚假相关,看到隐藏在背后的导致竞争结果的社会结构因素,其著作——《结构洞:竞争的社会结构》已成为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竞争关系的一部典范。

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社会网络研究范式已在在市场经济活动的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根据已参阅的文献,相关研究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以博弈论为基础,研究处于网络结构中的市场和参与主体的策略性互动,以及构建网络结构下的决策模型等;第二类以社会网络分析的技术指标,探索企业要素构成的关联状况,例如,以网络节点中心性代替皮尔逊相关等传统相关性统计指标,分析企业智力资本构成要素之间的关联情况,用以识别企业的关键智力资本;第三类探究由市场参与者(非最终消费者)为节点,以参与者之间的关系为边,所险管理,以上证 A 股企业构成的股票网络特性探索少数优势股的识别,以部分最小二乘法检验中小企业社会网络对其成长的促进性等。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探讨的商业网络构建方法仅限于第三类研究,因此下文中的所有分析也仅限于第三类研究。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通过梳理当前商业网络研究中的网络构建方法,分析可能降低网络数据质量的原因,以获取高质量的网络数据为目标,提出改进网络构建方法的思路,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商业网络研究的准确性,而且新的网络构建方法也能够拓展研究思路,开辟新的研究内容。但是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对于网络数据质量的探讨,集中在数据内涵、数据来源以及收集工具三个大类,而子网的抽样算法问题虽然也显着影响了网络数据的质量,但是属于更深层次的统计学以及网络科学的研究范畴,并不在本文讨论范围。

.........................

第 2 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

网络、市场结构与商业网络是本文中可能存在歧义的核心概念,而自然语言处理、命名实体识别、网络爬虫等概念,因其术语专一性,仅在文中首次出现时,于脚注中加以说明。

2.1.1 网络

商业网络研究有“社会网络”与“复杂网路”两种研究范式,前者作为术语的出现远远早于后者,两种研究范式。但是,无论从发生学,知识论域体系,还是研究内容方面,两种研究范式之间的关系具有模糊性。如果将本文武断地划归为社会网络或者复杂网络研究,容易产生术语歧义,也会严重影响下文关于网络构建方法的文献整理。从更高层次来看,社会网络与复杂网络同属网络科学的子领域,网络科学研究的是实际网络与抽样网络的共性和处理的普适方法,即节点和链路集合的结构以及汇聚节点与链路的动态行为特性,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术语歧义,相关概念界定将遵循网络科学的术语规范。网络科学对于网络的定义是以图论为基础的,而一个完整的网络定义必须包括静态结构与动态行为两方面信息,定义如下:

G(t) = {N(t),L(t),f(t):J(t)

其中,t 为仿真或实际时间;N 为节点,又称为顶点(Vertex)或个体(Actor);L 为链路,即节点之间的连线(Edge),又称为边;f:N×N 为连接节点对以产生拓扑的映射函数;J 为描述节点和链路行为随时间变化的算法。

2.1.2 市场结构

经济学对市场结构进行了深入探讨,产业组织经济学家更将市场结构明确划分为四种类型——垄断(Monopoly)、寡头垄断(Oligopoly)、垄断竞争(Monopolistic Competition)以及完全竞争(Perfect Competition)。但是本文商业网络研究中的市场结构,与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市场结构之间的差异性,主要体现研究对象方面:产业组织理论明确说明其分析对象为企业,但非盈利组织、公立大学、协会等等都在行业(或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尽管,可以将其他行业的企业或者非企业组织划分为“产业生态”范畴,从而人为地将研究者自认为的非产业内组织与产业内企业分离开来,保证了其研究符合产业组织理论研究对象的要求。但是,不管这种分离的定义是什么,如果缺少对应的现实数据来量化并证明这种预设分离状态的存在性,或者由这种抽象的分离定义所推演出的含意是抽象而无法验证的,其理论就缺乏解释力,且其推理难免落入套套理论的陷阱,不利于真正客观地了解市场。所以,在缺少分离状态存在性的现实数据情况下,本文并不预设某一行业的市场结构以某种分离定义呈现相对固定的形态,而是关注如何从现实数据资料中提取出能够反映市场结构的信息。因此,利用商业网络来研究某行业时,其“市场结构”中的市场参与主体并不局限于企业,而是任何真实的参与者(非最终消费者)。

........................

2.2 商业网络构建方法研究

本文以网络构建的工作内容为相关文献分类的主要依据,在网络构建的可视化方面,研究者基本通过 Ucinet、Pajek、Gephi 或 Graphviz 等软件绘制网络图,尽管所用工具不同,但并不存在本质差异。然而在网络数据收集方法方面,不同的收集方法对应着不同规模的数据来源,甚至会影响到网络数据内涵的界定,整体的构建方法也呈现出明显的学科差异,体现了网络科学这一跨学科研究的特质。因而,本文以网络数据收集方法为分类标准,将相关研究分为以下两大类:

2.2.1 基于人工收集的网络构建研究

林聚任(2009)将网络数据收集方法总结为四类:第一,问卷法与访谈法,同属于调查研究类型;第二,观察法,属于民族志研究;第三,文本法,属于文献研究;第四,实验法,属于实验研究。然而,本文所查阅到的相关文献,多采用问卷法、访谈法以及文本法,并进一步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

第一,单一企业的案例研究

彭华涛(2006)以某药业股份有效公司为案例,首先其通过查阅该企业的股权变更信息以及投资历史记录等,构建起以该企业为中心、以股权关系为链路定义的社会网络;另外,虽然其在文中并未提及,但是本文推测其采用了访谈以及文本法,深入了解其销售渠道以及各办事处经理之间的人际关系,分别构建起以销售渠道为纽带的社会网络和以情感因素为纽带的人际关系网络。虽然其构建起了简单的网络结构,但其仅借助强弱关系、结构洞等概念对定性资料做了分析,并未涉及网络拓扑结构。

刘玲(2012)以某创业企业为案例,借助问卷法,获取 2001-2007 年以及2008-2011 两个时间段与该企业有项目合作的组织(企业,公立大学,研究院等),以及共同合作项目的信息,并以项目和合作组织作为两类节点、以项目合作关系为链路定义的二部图网络结构,通过考查两个时间段网络拓扑结构的差异,分析其影响力、资源掌控能力的变化情况。该研究提供了单个企业网络演化研究的有效示例,并提出了企业间网络关系研究的新思路,即以项目合作的为内容将合作关系具体化,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冉龙,陈劲,董富全(2013)以中国南车某分公司为案例,其方法和思路与彭华涛(2006)的研究基本一致。不同的是,该团队以产品技术创新的合作关系为链路定义,并通过与该企业的深入访谈获取了 1949-1999、1999-2008、2008-2012 三个阶段的产品技术创新的合作组织,并分别构建了各阶段的创新网络结构图。然而,文中网络仅作为访谈内容的可视化呈现之用,并未深入分析其拓扑结构,且其结论的只是对定性访谈资料的整理与提炼。

.........................

第 3 章 商业网络构建方法分析...........14

3.1 对现有构建方法的评价........14

3.2 链路的定义:商业关系.............18

第 4 章 商业网络构建方法应用:旅游业商业网络..........32

4.1 商业网络构建背景.......32

4.2 资讯文本的抓取..............34

第 5 章 总结与展望....................46

5.1 研究结论..............46

5.2 研究展望...............47

第 4 章 商业网络构建方法应用:旅游业商业网络

4.1 商业网络构建背景

本文最初研究商业网络构建方法的出发点,即作者之前对旅游业细分领域——差旅管理行业的研究。差旅管理利益相关方是一个重要的分析概念,因为差旅管理需要进行跨部门的合作,既要协调组织内部不同部门的利益,还要充分利用合作组织的资源,在各利益相关者的支持下,组织方能实施有效的差旅管理。Douglas(2006)提出将差旅管理的利益相关者分成四类,即组织管理层、组织差旅人员、差旅服务供应商以及差旅管理公司;而 Marianna Sigala(2007)、Norman L. Rose(2008)、 Holma(2009)等人则认为除了上述组织外,还有信用卡公司、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等都是差旅管理的利益相关者。由此,依据各利益相关者的业务内容,将差旅管理利益相关者分成需求组织、中介以及供应商三大类。其中需求组织大类又可以分为组织管理层与组织差旅人员;中介类包含传统差旅管理公司以及网络中间商;供应商大类则分为四类,即信用卡发卡商、传统差旅供应商、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以及辅助服务供应商。在上述分类基础上,针对每一细分类别,依据已查阅到文献的研究对象,得到 14 个具体的利益相关者,如表 4.1 所示。

依据上文分析,已经可以较全面地了解差旅管理行业的市场参与主体,但是通过文献查找市场参与主体的方式,时效性很弱,即部分在 2006 年的企业类型可能已不存在,而当前差旅管理市场的新型参与主体可能无法归并进表 4.1,不利于客观了解市场结构;另外一方面,为了总结市场参与主体类型,作者先前查阅众多文献,数据获取成本高、效率十分低下。由此可以推知,如果实时了解整个旅游业的市场结构,通过上文所用方式必然并不可取;另外,旅游业本身边界较为模糊,各种非旅游业企业也在积极参与旅游业,因而有必要借助新的网络构建方法实时查看旅游业市场结构。

......................

第 5 章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从数据收集方法上看,商业社会网络研究中的问卷法与访谈法虽然能够深入了解所调查对象,但是数据获取成本较高,而且所能获取的网络数据量有限,用于行业分析仍然略显不足。数据库法虽然可以低成本快速大量获取企业节点信息,但无法提供行业所有参与者(很多参与者所登记的行业信息可能并非所研究的行业,例如 Google、阿里、百度都积极参与到旅游业中来)的名单;另外,在关系数据方面,研究者并没有深入探讨商业关系的内涵,在构建网络时所采用的商业关系界定不统一且没有遵循一定的理论框架,甚至部分研究者对于商业关系的界定不具有可操作性。

上述问题可以总结为两大方面——链路定义以及数据获取,这两大问题不利于获取全面的网络节点数以及明确的关系数据,即影响了网络数据的质量。通过解决上述两方面的问题,可以有效改建现有的商业网络构建方法。因而,本文首先引入了 ARA 商业关系模型,从 Actor(行动者)、Resource(资源)以及 Activity(业务互动)三个方面对商业关系展开深入探讨,并给出每一个划分类型的具体示例,从而相对清晰地界定了商业关系的内涵。然后又引入了网络爬虫和信息抽取技术,有效拓宽数据来源,提高数据收集效率,降低数据获取成本。

在 ARA 商业关系模型以及两项数据获取技术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改建的商业网络构建方法的理论方案,并通过实际构建旅游业商业网络的过程中,将新方法的内容具体化。本文针对特定资讯平台撰写爬虫程序,获取了 2015/1/1 -2015 /12/11 期间的旅游业资讯 7814 篇;然后在 Fudan NLP 工具包的词性标注基础上,引入自定义机构名词典,尽可能多地获取机构名信息;最后经过人工复核与整理,本文供获取 809 个有效的非重复的机构名,以及 28570 个机构名对信息,并利用 Gephi 实现了旅游业商业网络的可视化,从多个维度说明了该商业网络对于行业分析与理论研究的指导意义,也佐证了本文提出的新商业网络构建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参考文献(略)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2018精选范文十:家族企业接班人培养路径对跨代创业的影响研究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过去大多数家族企业坚持的机会导向型战略遇到成长瓶颈,其中不少将面临生存危机。再加上要素价格上涨、国际出口需求收缩等,由此产生的竞争压力要求我们的家族企业进行转型升级。而当前,我国大量的家族企业正处于代际交接的高峰时期,面临着跨代转型成长的挑战。在此背景下,一些家族接班人不再被动地接受父母的企业传承,而是纷纷进行了转型创业,诸如方太、李锦记等家族企业,以接班人为主力成功地进行了跨代创业活动。家族企业的跨代持续成长与创业精神的延续是其适应外部宏观环境、保持创新活力、实现家族长寿发展的关键。

和上一代企业家相比,“企二代”的整体学历和文化素质较高,加之受到西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他们的教育背景和成长经历使得他们对于原有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有着独到的见解。根据高阶理论,家族企业接班人的能力培养路径包括正规教育、职业发展、外部工作经历、在岗培训等会影响其价值观、决策和行为。然而,不同于一般企业,家族创业不仅要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还要追求家族财富的持续增长,因此家族接班人有其独特的创业行为。那么家族接班人的能力培养路径会如何影响其跨代创业行为的产生呢?

在当前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市场化制度还不健全。一方面,我国尚未全面形成以市场为主导的资源配置体系,国家部门在某些关键资源配置中仍然起主导作用,民营企业长期处在资源分配体制性主从次序的底端,面临严重的政策歧视。另一方面,目前我国法律制度还不完善,产权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未能得到有效实施,知识产权遭受侵犯严重,维权成本高、难度大且可能存在执法不公,从而导致企业的创新活动无法得到足够的保护和支持,创新收益难以得到保障。

..........................

1.2 研究目标与意义

1.2.1 研究目标

本文基于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这一现实背景,选择从家族企业接班人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培养两个角度,考察接班人的培养路径对其跨代创业的影响作用,因为培养路径中教育经历和职业经历是家族传承过程中形成接班人特殊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而政治关联作为接班人的一种社会资本也是跨代创业中非常重要的、但在以往研究中被忽视的关键性资源。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研究跨代创业中接班人人力资本和政治关联的交互效应。

1.2.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首先,本文从接班人人力资本培养和社会资本培养两方面,实证分析了培养路径对跨代创业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培养要素的交互效应,从而弥补了研究缺口,拓展和丰富了跨代创业理论和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理论。

其次,本文在跨代创业研究领域引入政治关联理论,分析了我国转型经济背景下,家族企业接班人政治关联这一社会资本的培养对跨代创业的影响,在理论上为突破前期既定研究框架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丰富了政治关联理论,前期相关研究由于研究样本和政治关联界定的差异,导致了研究结论的不一致,本文结合家族企业的特殊性,研究了政治关联对跨代创业的影响,突出了权变的思想,从而深化了对政治关联理论的认识。

(2)现实意义

从微观层面上讲,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家族企业家了解培养路径对跨代创业的影响,从而改善传承培养方式,促进家族企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

从宏观层面上讲,一方面,家族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二代企业家的培养有助于推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另一方面,该研究也表明了在当前经济转型时期,政治关联对跨代创业的影响作用,从而为我国政府的市场化改革提供了参考依据,因此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第 2 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培养路径理论

家族企业接班人的培养路径这一概念来源于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理论领域。Breton 等认为接班过程是一个包括了制订接班基本规则、培养接班人、选择接班人、交接班等四个环节的完整过程,因此接班人培养路径作为家族企业接班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但是以往文献更多地围绕接班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部分学者识别了接班人培养过程所包含的环节和阶段,对接班人培养路径的研究并不多。

2.1.1 培养路径的类型

由于研究内容、方法和目的的不同,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培养路径的类型进行了划分。

王晓凯对“家族企业接班人培养过程”进行了延伸,他认为接班人培养过程一般都包括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本企实习、外企实习、企业角色了解、企业角色训练、企业角色确立,而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视作家族企业创始人培养其接班人的具体方式。然后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提出接班人培养方式包括教育培养、社会历练和企业内培养三大类。其中,教育培养包括了接班人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历练包括了接班人在本企业内的实习、外部企业的实习;企业内培养包括了接班人在本家族企业内正式工作后的企业角色了解、企业角色训练、企业角色确立三种方式。企业角色了解指的是接班人全职进入家族企业在基层岗位的工作经历;企业角色训练则是指接班人开始进入家族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行列,在该阶段接班人参与企业经营管理,适当对一些较为重大的事项进行战略决策,并开始组建自己的经营管理团队;企业确立角色指接班人不断累积权威,在重大决策中展现了自己的能力,赢得了多方的信任。

.....................

2.2 政治关联理论

政治关联作为一个全球性的政商现象引起了学者们的高度关注。目前关于政治关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政治关联有哪些收益形式和负面影响?政治关联对公司业绩和行为的影响如何?

2.2.1 政治关联的概念

政治关联也称为政治关系或政治联系,这个概念最早由经济学家 Fisman提出,他认为:政治关联是企业与拥有政治权力的个人之间的紧密私人关系。但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此并未给出一个统一的界定。

Faccio将政治关联界定为:企业的大股东(直接或间接拥有 10%以上投票权)或高管(董事会主席、总经理等)是国会的部长、成员,州或地区的首领,或者与高层政治人物有着“密切的关系”。该界定方法被很多国外文献所采用。

国内学者结合我国的特殊环境,探讨了我国企业政治关联的界定标准。Xu等认为政治关联分为两种类型:(1)明确的政治关联:建立在制度和法律基础上,参与方是政府与企业,一种主要形式是政治关联通过公有产权而建立,如国有企业的政治关联;(2)不明确的政治关联:并不建立在制度和法律基础上,参与方是现任或前任政府官员与企业,这种关联是非正式的,不在制度保护范围之内,如民营企业的政治关联。

大部分学者认为,政治关联是企业中的大股东或高管与拥有政治权力的政府部门或官员之间的关系(显性或隐性关系),比如,通过选举、慈善活动等建立的关系;企业的高管曾经或现在任职于政府部门或其相关部门获得的关系等。张平等将政治关联定义为: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两者中有一人在政府、人大、政协或军队中任职或者曾经任职,则认为该企业是有政治关联的企业。邓建平等则把企业高层是否担任“政协委员”或“人大代表”作为判断企业是否具有“政治关联”的依据。

......................

第 3 章 基于扎根理论的理论模型构建.......16

3.1 研究设计...................16

3.1.1 理论性取样..................16

3.1.2 数据收集..................17

第 4 章 接班人培养路径对跨代创业的影响研究................24

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24

4.1.1 教育经历对跨代创业的影响............24

4.1.2 职业经历对跨代创业的影响.....................25

第 5 章 跨代创业中接班人培养要素的交互效应研究.............39

5.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39

5.2 变量设定与研究模型......................40

第 5 章 跨代创业中接班人培养要素的交互效应研究

通过上一章的分析,本文发现接班人的培养路径会对跨代创业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因为教育经历和职业经历形成了接班人跨代创业所需的人力资本,而政治关联形成了跨代创业所需的社会资本,那么作为接班人培养要素的人力资本和政治关联在跨代创业中是否存在交互作用?在我国当前经济转型时期,接班人建立和维护政治关联可能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资本,而已建立的政治关联又可以作为非正式替代机制,为接班人发挥人力资本提供支持,那么接班人的政治关联是否会影响其人力资本在跨代创业中的发挥程度?接班人的政治关联对人力资本的发挥起到抑制还是促进的作用?本章将会对这一问题进行实证研究。

5.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家族企业接班人可以从其教育经历和职业经历中获得企业转型所需的人力资本,进而能够引领和推动企业创新,实现跨代创业。不过本文认为接班人的人力资本对跨代创业行为的影响程度在不同的外部环境条件下将呈现一定的差异性,如果某些环境条件能促使家族企业接班人的人力资本在产生跨代创业行为中得到更有效的发挥,那么人力资本对跨代创业行为的影响程度就会增强。

根据制度理论,企业存在于经济环境中同时也存在于一定的制度环境中,制度环境会约束影响企业的行为。在我国转型经济背景下,家族企业接班人开展跨代创业会遇到诸多制度性障碍,人力资本的发挥仍面临着法律保护缺乏、政府管制、资源不足以及政策风险的约束。而接班者的政治关联作为替代保护机制,不仅可以突破这些约束,而且可以为人力资本的充分发挥提供更多支持,营造更有利的环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完善法律保护。在转型经济体中,由于法律体系的不完善或不具有可实施性,私有产权一般很难得到有效保护,合同的实施也难以得到司法体系的维护,这些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约束接班者人力资本的发挥。而政治关联不仅可以保护私有产权免受政府侵害,比如减少地方政府的乱摊派、乱收费,而且在发生经济纠纷时可以提供更多保护,降低合同中违约行为的发生,从而能保障企业所有者的经济利益。外部法律环境改善了,接班人更倾向于发挥人力资本进行跨代创业。

其次,提供更多关键资源。以 Pfeffer 等为代表的资源依赖理论认为公司持续发展所需的资源往往并不为公司所拥有,因而需要提高对外部关键资源的控制能力。转型经济环境下,国家掌握着一些关键资源的配置权,民营企业的经营尚未达到可以自我保证的程度。家族企业接班人进行跨代创业也需要投入多种资源,如果所需资源不足,就会限制人力资本的发挥。而通过建立政治关联,接班者可以获得更多金融资源,比如更多的银行贷款和更长的贷款期限、税收优惠、更多的财政补贴。另外,也可以获得很多商业机会,包括:政府采购订单、行业准入,从而为其发挥人力资本提供更多资源支持。

..........................

第 6 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6.1 研究结论

本文主要采用案例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家族企业接班人的培养路径与跨代创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在对相关理论进行回顾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转型期的制度背景和家族企业的特殊性,构建了本文的理论研究模型和假设。然后以上市家族企业为样本,采用 SPSS17.0 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的实证研究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接班人的教育经历、职业经历和政治关联三方面研究了培养路径对跨代创业的影响;第二部分研究了接班人培养要素对跨代创业的交互作用。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6.1.1 接班人培养路径对跨代创业的影响

(1)接班人教育经历对跨代创业的影响。研究发现接班人的学历水平对跨代创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接班人的学历越高,越倾向于产生跨代创业行为。而出国经历对跨代创业没有显著影响,当接班人拥有了领导权,开始肩负起家族企业的重任时,出国经历才会对跨代创业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接班人从其教育经历中获得了跨代创业所需的知识和价值观。

(2)接班人职业经历对跨代创业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职业相关性、企业外部工作经历、基层或高层实习对跨代创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拥有不相关职业经历、企业外部工作经历以及直接从高层开始实习的接班人更倾向于产生跨代创业行为,这是因为接班人从上述职业经历中获得了跨代创业所需的知识、经验、领导能力和素质。

(3)接班人政治关联对跨代创业的影响。接班人的政治关联与跨代创业显著正相关,接班人的政治关联有助于促进跨代创业行为的发生,这样的结果表明:虽然家族企业本身拥有丰富的资源,但是在当前经济社会转型期,接班人的政治关联依然是进行跨代创业所需的重要社会资本。而父辈的政治关联并没有对跨代创业行为产生明显影响,由于政府的换届或官员更替,家族原有的政治资源也会逐渐消失,而且跨代创业也需要新进领域的政治资源,因此家族企业的社会资本有必要进行代际的传承和更新。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