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石油企业海外并购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中海油并购与整合尼克森的实践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8253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第 1 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2016 年是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 23 周年,无论在海外业务的规模、核心竞争力还是国际影响力上,都比过去有了质的飞跃。回顾 20 多年来中国石油公司的海外并购,成就毋庸置疑,教训也颇为深刻,这些都为今后中国石油公司乃至其它行业的企业“走出去”提供了生动而深刻的经验。特别在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中,国家石油公司往往是支撑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引擎,也肩负着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重任。据埃森哲数据统计,从 2002 到 2012 年,中国石油企业完成的自然资源类的海外并购案例共计约 330 宗,总金额 1350 亿美元左右,占全球同类并购的比例达到 30%以上。在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中,油气资源并购支出比例约为 66%,而且 98.7%的海外并购是由三大石油国企——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完成。回顾中国国家石油公司的“走出去”的路,成就毋庸置疑,教训也颇为深刻。这些成就和教训,都为今后中国的国家石油公司乃至其它企业继续“走出去”,提供了生动精彩的指南。

本文通过纵观全球油气行业并购不同的阶段,认识到我国的石油企业在海外并购历程中所呈现出来的特点及问题也有其必然性,这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关于中国石油企业未来海外并购的决策,本文认为战略性并购应当是首要依据,并购目标的选择必须在充分进行战略分析的基础上,遵循科学原则和方法选择合适的目标企业,以增进核心力和竞争优势为核心,目标聚焦于如何确保并购协同效应的实现。同时本文以中海油并购尼克森这一重要海外并购为例,分析了中国石油企业海外并购所存在的问题,剖析并结合现阶段国际石油公司海外并购呈现的新趋势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希望这些研究结论能够对我国石油企业海外并购行为起一定借鉴作用。

.....................

​1.2 国内外研究情况

并购无疑是实现公司外生性增长的必要手段。特别是在全球化主导的今天,单靠自身资源和能力,企业已很难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在实现内部做优做​强内向增长的同时,更多要依赖并购手段,利用资本市场来实现自身稳健发展。纵览石油行业发展,已经历了 5 次并购浪潮,每一次都伴随着油价波动和世界政治重大事件,也体现了行业周期性和复杂背景的特点。尽管近年来可再生能源的呼声很高,但从能源效率角度,仍旧无法取代石油天然气。西方发达国家的石油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比例超过 50%,即便在可再生能源较多的德国,其比例也在 59%,因此能源多元化供给是未来发展趋势,但石油天然气需求仍是刚性的,其一次能源地位短期内难以撼动。油气行业并购和趋势的研究,涉及到很多方面,特别是并购更是一个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但通过文献调研发现,提及油气行业并购问题的研究都离不开两个重要问题,一个是对油价问题的研究,另一个是对并购协同效应的认识,这两个问题也主导了不同时期的并购行为。

1.2.1 油价是影响油气并购行为的重要因素

油价直接影响油气资产估值,对油价认识应当是并购基础,也无疑将影响企业并购行为,行业经历的 5 次并购浪潮背后都离不开油价的背影。第 1 次浪潮催生了行业垄头,如标准石油公司;第 2 次是在一战结束后世界经济重创,石油行业重新洗牌,通过并购,小公司被吞食,再次形成垄头;第 3 次是大型跨行业兼并;第 4 次和第 5 次则催生了超级石油巨头。前 3 轮并购浪潮基本反映了低油价和激烈竞争导致的石油行业内公司的生存需求,主要是由西方石油公司并购活动主导的世界油气工业的格局。随着新兴国家和经济体兴起,低油价环境引发石油行业结构的深层次调整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巨大变化,第 4 轮和第 5 轮并购浪潮呈现一些新特点,但也不外乎油价走势判断和自身发展需求,油气行业内不同类型的公司在不同层面、不同立场对油价的理解和认识不同,从而直接造成了不同的并购动机、行为、策略和效果。​

......................

第 2 章 海外并购理论及动因

​2.1 国内外并购动因的理论综述

并购动因是并购行为的出发点,通过分析石油企业海外并购的战略意图,大致有三种:技术导向型——关注高新技术、研发能力、生产设备和人力资源,以快速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资源导向型——对资源的需求为目的,其动机很明确,就是要取得被并购方的石油资源。市场导向型——获得新的生产能力并进入当地市场,通过并购,绕过贸易壁垒,利用目标企业原有渠道开辟海外市场。从第一次企业并购潮至今,已历经五次高潮,近百年的历史。企业并购动因理论也是西方经济学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从上世纪 60 年代开始,到上世纪 90 年代基本发展成熟,归纳起来,主要的并购动因理论有:新古典综合派、协同效应、委托—代理及新制度经济学的并购理论。而国内对于并购动因的理论认识主要还是集中在对国外理论的消化吸收上,结合中国国情进行其应用实践探讨。

2.1.1 新古典综合派的并购动因理论

新古典综合派的并购动因理论主要观点是基于规模效益和税赋效应。规模效益是指扩大规模来降低产品的平均成本,从而提高利润水平。并购对资产进行补充可以提升其内在的规模经济,同时可通过并购将生产流程进行优化重组,以降低成本。通过并购可以增强企业整体实力,提供专业化服务。税赋效应主要认为由于税收负担过重无法持续经营而出售,这些企业具有税盾价值,进而可通过并购,对并购方产生税盾效应。

2.1.2 协同效应

协同效应是由 Fred Weston 提出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并购对社会有益,可以产生协同效应并进而提升效率,协同效应体现在经营、财务、管理等多方面(Fred Weston,1990)。这一理论为企业横向并购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主要的协同效应有:通过并购扩大生产规模,达到规模经济范围,降低成本。合并公司的融资能力会大于合并前,并带来税收降低,从而降低融资成本。管理能力不同的企业通过资产重组、业务整合,可提升管理效率以创造价值。

.........................

​2.2 中国企业对于并购动因理论的认识

真正意义的企业并购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特定法律制度程序,签订市场合约的形式合并企业的行为。相比西方石油公司而言,我国石油企业的并购动因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来自政府部门的干预,甚至政府的动机强于企业。有的企业其并购动机主要是迎合政府主管部门的解决长期亏损企业问题、支持优势企业发展的要求。有的企业的并购动机则是为了通过借壳上市来进入资本市场(刘磊,2004)。因此政府起了重要作用,严格来说,20 世纪 80 年代前,中国不存在真正意义的企业并购,改革开放后国内企业并购的动因更具有现实意义,我国企业并购经历了起步(1984-1987)、第一次高潮(1988-1989)、第二次高潮(1992 至今)等几个阶段,这期间对于并购动因研究也提出了如下认识。​

2.2.1 解决消费亏损的措施

这一认识基于并购可以消除亏损(魏文美,2001)。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企业亏损问题也不断困扰每个企业,传统行政手段和经济补贴并不能有效改善该问题,因此大量亏损企业占用了大量社会资源,为了实现资源有效利用,政府可以通过并购实现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促使企业提升经营效率,以好带差,以点带面,从而带动劣势企业解决亏损、实现共同发展。

2.2.2 替代破产的有效手段

​该认识基于并购是一种对破产的替代手段。从稳定大局角度,企业经营困难时,通常不允许其破产,而是进行救助。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破产涉及到企业及职工切身的利益,在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会引起社会动荡,由此,并购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替代手段,可以有效的解决经营困难企业的债务问题,职工安置问题及相关的医疗、养老、住房等一系列民生问题(陈端,2004);同时并购对国有资产流失的可能性更小。

​2.2.3 发展民族工业的需要

该动因和目的是认为外资正在与我国民族工业争取市场份额,面对竞争局面,必须要扶持大型企业发展,依靠并购可以推动行业整合,提高低效率资产的经营质量,从而提升民族工业市场竞争力,同时也能够提高政府政绩。因此,在不违反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政府更愿为规模大、实力强的民族企业提供机会。

..........................

第 3 章 国际石油公司之间的并购及其经验借鉴..............10

3.1 国际石油公司并购发展历程和现状............. 10

3.1.1 传统并购阶段............... 10

3.1.2 并购新阶段.................. 15

第 4 章 我国石油企业海外并购历程及主要特点................22

4.1 中国公司海外油气并购的主要历程.................. 22

4.2 主要特点....................... 25

第 5 章 中海油并购整合尼克森的案例分析........................28

5.1 并购双方基本资料.................... 28

5.1.1 中海油基本情况................... 28

5.1.2 尼克森基本情况....................... 29

第 6 章 中国石油企业海外并购的问题及对策

6.1 中国石油企业海外并购面临的问题

在当前新能源技术尚未出现划时代突破之际,各能源消费大国对能源资源,主要是油气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中国企业在海外大举收购资源引发了部分东道国的焦虑甚至恐慌。例如,一些东道国的舆论担心卖掉的资源/企业的价值都被低估了、国家的资源命脉被中国买断了、国家安全受到威胁了,诸如此类,反观我国在对待国外资本收购本国资源/企业时,也有类似的担忧,更有反华势力宣扬我国跨国并购(尤其在非洲的投资)是在搞“新殖民主义”,助长了“中国威胁论”抬头,对我国的国际形象造成相当恶劣的影响。回顾过去中国石油公司走出去之路,中国石油企业海外并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主要体现在:国有公司难以撇清的政治色彩、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国际化能力不足、资产只买不卖、油气资产估值能力不足和缺乏资源国法律法规了解等等。

6.1.1 国有公司的政治色彩

由于国有公司的政治色彩,中国国有石油公司开展跨国并购一直处于尴尬境地,因为国家利益代言人的身份受到东道国的排斥,导致跨国并购难度加大,甚至曾有东道国喊出“欢迎中国资本,但不要中国政府的控制”的口号。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国有公司或者国家石油公司并不是中国的特产,在其他国家并不鲜见。东道国并不是反对或排斥所有国外国有公司的并购行为,但是出于对本国利益受损的担忧(共赢并不总是自动实现的),大多时候是排斥这种体现母国意志的跨国经济行为的。我国三大国有石油公司虽然都是跨国公司——尽管国际化还没有达到其他跨国巨头的水平,然而多重经营目标,尤其是保障国内油气供给这一利益诉求,更多的是体现国家的意志。这使我国石油公司的跨国经营在某些政治场合被批评不太市场化、全球化,政治色彩太浓。​

..........................

第 7 章 结论和建议

7.1 政府层面的政策建议

7.1.1 建立和完善并购的风险评价方法和体系

一套先进、定量化的风险评价体系,是当下进行海外油气资产并购的当务之急,油气行业并购存在规模大、风险大、周期长等特点,特别是油气资产的不确定性,更需要前期充分的风险评价,特别是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在前期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分析,才能提高最终决策的科学性。这也利于中国的石油企业在走出去决策避免拍脑门,理性看待国际化,并引导企业决策者加强内部的管理、技术研发等等核心软实力提升。

7.1.2 加强与所在国政府的沟通、在战略上统筹运作​

​中国石油企业进行海外油气资产并购,大都单兵作战,调研不够、沟通缺乏,错失良好发展机遇,甚至还出现恶性竞争。因此,政府应牵头并督促中国石油企业建立和完善海外协调机制,实现国家石油公司的海外战略,实现信息共享,避免内耗。同时考虑到政治风险是并购的最主要风险之一,而当前中国石油公司很多油气资产集中在政局不稳定的中东、非洲等国家,从政府层面更需要通盘考虑、统筹运作,保持与当地政府的有效沟通,消除误解和压力,取得所在国政府理解支持,给跨国油气资源并购和后期资产经营打造一个宽松的外在环境。​

​7.1.3 建立健全快速反应的全球信息网络系统和应急体系

海外油气资产并购的投资环境比较复杂,需要充分了解国际市场信息,因此信息快速反应和共享将有效减少投资风险、提升项目投资效益。而目前我国的信息共享平台系统发展还很迟缓,中国石油行业也未能建立一套能快速反应的信息平台网络和相应的应急体系,大大制约了油气并购效率。亟待从政府层面进行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并逐步完善,为中国石油公司海外并购提供信息支持。​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