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侵权之法律援助政策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4826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目的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社会生活的纷繁复杂使风险大量增加,风险事故也频繁发生,诸如银广夏案件、三鹿奶粉事件、日本第一核电站核泄漏危机、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等等这些大规模侵权案件不仅给受害人带来了严重的人身、财产损害,有些案件甚至涉及社会公共突发事件的管理,如何有效救济大规模侵权案件的众多受害者以及怎样处理所造成的后续问题已经成为理论界和实务中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因此,对大规模侵权的救济也成为大规模侵权事件发生后的突出问题。


1.1.2 研究意义
大规模侵权的法律救济制度研究的意义体现在:一方面对大规模侵权的法律救济制度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对传统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对受害人进行救济是侵权损害赔偿的目的,然而对大规模侵权造成的众多受害人如何进行足额赔偿,在实践救济过程中却显得并不十分容易。研究大规模侵权的法律救济问题对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旨在使众多受害者在大规模侵权案件中的损害赔偿有据可依;另一方面,大规模侵权在目前并没有作为一种特殊的侵权类型加以处理,所以对已发生的大规模侵权案件的处理各国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许多国家在实践中对一些救济制度的运用,使受害者得到了相应的救济也取的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为以后对大规模侵权案件的处理提供了值得参考的依据。而反观我国目前对大规模侵权案件的处理,大多依靠行政的介入实现对大规模侵权众多受害人的救济,一定程度上由政府对所发生的大规模侵权事件承担责任,若长期下去,势必影响法律对所造成损害的救济功能,同时也不利于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对大规模侵权的法律救济制度的研究就是要厘清各方在大规模侵权损害救济中的职责,更好实现对受害者损害的救济。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对大规模侵权救济方面并没有系统的法律依据。近年来大规模侵权案件的时有发生,国内学者逐渐开始加强对大规模侵权问题的研究和关注,在大规模侵权救济方面学者们主要从侵权责任承担方面,以及建立多种方式的救济制度方面论述了对大规模侵权的救济。目前对大规模侵权救济方面的理论专著并不多。其中胡卫萍的《社会转型中的大规模侵权及其责任承担机制研究 》一书中,针对大规模侵权造成的损害如何补救方面,考虑怎样承担大规模侵权责任,并提出了构建大规模侵权责任承担机制的具体思路。书中指出,大规模侵权责任承担机制应包涵预防机制,化解机制和善后机制三个方面,对大规模侵权案件的处理应以最大限度补救受害人的利益,平衡社会利益为目的。张新宝教授的著作《大规模侵权损害赔偿基金:基本原理与制度构建》中对大规模侵权赔偿基金的界定、范围、基金的筹集、赔偿机关的设立等方面作了具体介绍,并对赔偿程序的运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设计方案,使赔偿基金制度化且具有很强的可行性,为我国建立赔偿基金救济机制提供了可行的方法。另外李敏在《多元化救济机制在大规模侵权损害中的构建》一文中指出我国对大规模侵权损害救济机制的构建应以侵权责任为基础,以责任保险和其他社会救助方式为补充的多元化救济机制。


2 大规模侵权及其法律救济的一般问题


2.1 大规模侵权的界定
2.1.1 大规模侵权的概念
关于大规模侵权的概念,侵权责任法中并没有予以明确规定。而从各国学者对大规模侵权的界定,大规模侵权的概念可以分为列举式和概括式两种方式。列举式通常是通过具体列举大规模侵权的范围来界定其含义。例如德国冯•巴尔教授认为:“大规模侵权指包括客运交通工具事故、瑕疵产品、环境侵权、道路交通事故以及在大型活动中发生的大规模侵权事故。”①张新宝教授认为“大规模侵权包括环境污染致人损害、产品责任事件及工业事故中所造成的大规模侵权案件且主要强调被侵权人人数众多、损害后果重大”②。概括式则通过归纳概括来界定大规模侵权,例如朱岩教授认为,大规模侵权是基于一个或多个相同性质的不法行为,造成大量受害人人身、财产损害或同时造成上述两种损害的侵权行为③。王利明教授认为大规模侵权是基于一个同质性的侵权事实在大范围内引起了众多受害人遭受不同程度的侵害,尤其是人身侵权。④对此,本文更赞同概括式方式对大规模侵权的界定,列举式的定义虽然能够清晰地表述出大规模侵权的典型类型,但是难以涵盖其他的大规模侵权类型。


2.1.2 大规模侵权的特征
大规模侵权不同于一般的侵权行为,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大规模侵权并非一种独立类型的侵权行为,而是对具有共同特征的不同类型侵权行为的一种概括。因此,此种侵权行为必须首先符合侵权责任法上特定类型的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例如,产品质量领域的大规模侵权需符合侵权责任法上关于缺陷产品致人损害的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环境污染领域的在规模侵权必须符合环境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等。
(2)通常是同一性或同质性侵权行为造成。众多大规模侵权案件的损害后果及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大规模侵权案件的受害人要么是基于同一个违法行为受到损害,要么是基于同一性质的多个违法行为受到损害。例如“银广夏”案件中,银广夏提供虚假业绩信息使众多股民的利益受损,即为同一侵权行为引起的大规模侵权。22 家奶粉企业向婴幼儿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引发的“三鹿奶粉事件”对众多婴幼儿造成的损害则为同一性质的侵权行为所引起的大规模侵权。
(3)受害人数众多且不确定。一般侵权行为中的受害人往往较为特定,但在大规模侵权案件中,由于其影响地域范围大,受害人数可谓众多。如三鹿奶粉事件中涉及全国多个省份,造成的受害人数近 30 万①。还有些大规模侵权事件中,一些损害会出现一定的潜伏期,因大量潜在的受害人无法统计而出现受害人人数根本无法确定。至于人数众多的界定,张新宝教授提出至少应是数十人而并无上限的要求。笔者认为这一标准值得肯定。
(4)损害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对社会影响大。一般的侵权行为大多是对单个或有限多数受害者财产或人身权益的侵害,而大规模侵权的损害已不再局限于有限的多数人,有些案件甚至涉及公共安全,对该类大规模侵权案件处理不当则会引起社会公共危机、影响社会秩序,②因而对社会影响重大。


3 大规模侵权救济制度的比较法考察.....9
3.1 国外大规模侵权救济制度的概况 .........9
3.2 国外大规模侵权法律救济制度的比较和借鉴 ....13
4 我国大规模侵权法律救济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4
4.1 我国目前大规模侵权救济的立法......14
4.2 我国现行大规模侵权救济制度......15
4.2.1 侵权损害赔偿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15
4.2.2 民事诉讼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16
4.2.3 救济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17
5 我国大规模侵权法律救济制度的完善........18
5.1 大规模侵权救济之侵权责任制度的完善 ........18
5.1.1 市场份额责任理论之借鉴 ....18
5.1.2 因果关系证明规则的完善 ....19
5.1.3 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完善 ......19
5.2 大规模侵权救济诉讼制度的完善 ........20
5.2.1 代表人诉讼制度的完善 ......20
5.2.2 公益诉讼制度的完善 ........20
5.3 大规模侵权社会化救济制度的完善 ......21


结论


大规模侵权可能发生在各个领域,因其受害人数众多,覆盖区域大,往往面临巨额赔偿,如若对造成的损害救济不当,不仅使众多受害者遭受严重损失,甚至对社会秩序造成恶劣影响。如何有效实现对损害的充分救济,已成为大规模侵权案件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而现有的单一损害救济制度已不足以应对大规模侵权案件中出现的众多复杂问题, 因此,完善相关立法,采用多种方式救济已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通过结合案例对大规模侵权以及救济制度进行探讨。通过典型案例发生的领域,对大规模侵权产生的原因经行分析,主要原因有规模化的生产经营方式,以及一部分经营者过分逐利,不惜以牺牲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来谋取更高利益。通过对国外关于大规模侵权在实体法、程序法以及一些社会化救济制度的具体介绍,发现各国在应对大规模侵权事件上采用了不同的制度进行解决,一些理论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并收好了较好的社会效果。而我国对大规模侵权事件的解决,虽然在侵权法及相关法律规定可以适用于大规模侵权案件中,但对大规模侵权救济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在实践中对大规模侵权的处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受害人不能通过司法途径得到很好地救济等。因此,针对立法和实践中的问题需要对我国大规模侵权的救济制度进行完善,国外通过不同方式应对大规模侵权的救济值得我们借鉴,因此,本文提出了不仅对我国现有法律规范的完善意见,还通过建立损害赔偿基金实现对大规模侵权进行救济,并通过进一步对责任保险的完善,利用责任保险制度为大规模侵权救济提供保障。本文中对大规模侵权的法律救济制度完善方面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意见,但鉴于笔者能力有限,对许多问题分析的还不够透彻,一些意见还不够成熟,还需要今后更深入的研究和学习。


参考文献
[1] 王利明. 侵权责任法研究(上卷)[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 张新宝.侵权责任法立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 刘士国.侵权责任法重大疑难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4] 蒋云蔚,王康.侵权责任法原理[M].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5] 张新宝.侵权责任法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6] 魏振瀛.民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7] 程啸.侵权行为总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8] 王利明.民法典•侵权责任法研究[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
[9] 王胜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条文解释与立法背景[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
[10] 周林彬.侵权责任法的理论与实践[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