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色彩在现代陶艺装饰中的应用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5209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1 绪 论

1.1 论文研究的内容

色彩,自古至今在艺术领域和漫长的艺术发展历程中,都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正是由于艺术创作者对色彩的高度理解、把握和极致运用,才创作出诸多经千年而不朽的传世佳作。倘若没有色彩的映衬,再伟大的艺术作品也会黯然失色,使艺术价值大打折扣。陶瓷,作为世界认识中国的一张名片,拥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陶瓷的色彩装饰技艺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艺术家们呕心沥血的研究探索,而愈发的成熟多样。从发展最初的单色色釉装饰,然后再到青花釉里红、红釉、青花瓷,新彩瓷,古彩瓷,粉彩瓷,色釉瓷等种类丰富的装饰技艺。这些斑斓的色彩,赋予了陶瓷最为鲜活旺盛的生命力和最张扬不羁的表现力,使陶瓷艺术的世界更加的五彩夺目。
对于现代陶瓷艺术而言,色彩同样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本文从中国传统陶瓷中民俗色彩的运用入手,并对现代陶艺中的民俗色彩运用进行分析,发现这些种类丰富、形式多样的赋色体系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民俗色彩,对现代陶瓷艺术色彩装饰的应用和发展产生着极大的影响。对它的深层次的挖掘和研究,可以使其在陶瓷艺术上更为有效的使用,这也是笔者作此文的主要目的。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通过对民俗色彩所包含的诸多表现形式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深入的研究,详细探究民俗色彩所具有的特性,以及它对现代陶艺色彩装饰的可借鉴方面。并通过一些现代陶艺作品对民俗色彩的继承与发展,进一步阐述它与现代陶艺色彩装饰之间的内在联系,更加具有代表性。找出民俗色彩与现代陶艺色彩装饰的交汇点,使中国现代陶艺的色彩装饰带有中国民俗色彩的独有特色,形成独特的装饰风格,这就为现代陶艺色彩装饰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土壤,这也是本课题的意义所在。

1.3 概念界定与研究方法:

1.3.1 概念界定

民俗色彩是指在中国传统民间生活中形成的呈主流性的一致性的色彩体系。民俗色彩是一种以劳动群众为创造主体的群体艺术表现形式,它是整个民族特有的感情、心理、哲学观念、文化意识和文化形态的文化积淀,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经过人民群众的不断加工、演变,赋予新的形式和内涵,具有深刻的内在精神。由于它始于民间,源自生活,没有“庙堂之高”的虚浮奢靡,有的只是最本真质朴的乡土气息。.................
....................

2 民俗色彩的源流与特征

2.1 民俗色彩的源流

色彩对于社会和艺术的进步与发展有着特殊的作用和意义,同时也是人类生命的内在需要。人类所形成的最初的色彩概念是由单色开始的,这与人类当时的生存环境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人类诞生之初,宇宙万物还是一种蒙昧洪荒的原始状态。人类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所能感受到的只是阴阳轮转,昼夜交替之间的变化,由此,深刻的感知到了黑和白这两种充满了宇宙意识的色彩原色。正是由于原始人的这一发现,人类对色彩就形成了最初的认识和对色彩最原始的概念,从而掀开了人类色彩史的第一个篇章。随后火的出现,为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揭开了新的篇章。由于人类对火的成功掌握和驾驭,使得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也标志着人类社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火的颜色红色,也被人们臆想成具有超越自然万物的特殊能量,给人以莫大的精神鼓舞。从而使原始人形成了对红色特殊的崇拜心理,这便是原始的“尚红意识”。
此后,又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早期人类在对大自然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对大自然以及世间万物的认识也逐步加深。从而以红色为基础,又从自然万象中逐步发现了青、黄两种色彩,与早期发现的黑、白、红三种颜色共同组成了五种基本色相。并且认识到这五种基本色相对日常的生活与生产实践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密切的利害关系。五行说产生于西周时期,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所主张的是“金、木、水、火、土相互组合,形成世间万物”的观点。古人习惯于把五行和五方联系在一起,西汉时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董仲舒所著的《春秋繁露·五行之义》中如是说:“木居于左,金居于右,水居于后,土居中央。”在中国的五色体系之中,将红、青、黑、白、黄五色视为正色,其原始生命的依据是始于黑色、白色与红色之后的单色肯定。五行说和五色说之间是相互贯通的,存在诸多的共性。五行之间有相生相克之理,古人便引申的认为颜色之间也同样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因此,五行说的理论在正色和间色之间衍生出贵五色配五行、五方和贱、尊与卑、正统与非正统的象征性意义。随着中华民族封建制度文化的进步与发展,使当时人们的心目中积淀形成了特定文化联系含义,从而使得原本只是简单的用来表示色彩的颜色词有了富贵与贫贱之分,正义与邪恶等彼此不容、相互对立的意义。................
......................

3 传统陶瓷中民俗色彩的运用概述 ........................8
3.1 彩陶的色彩运用 ................................................. 8
3.2 唐三彩的色彩运用 ............................................ 10
3.3 青花瓷的色彩运用 ............................................... 11
3.4 明清彩瓷的色彩运用 .............................................. 12
4 现代陶艺中民俗色彩的运用 ............................................... 15
4.1. 民俗色彩的装饰性在现代陶艺色彩装饰中的运用 ....... 15
4.1.1 红与绿搭配的运用 ......................................................... 15
4.1.2 红与青搭配的运用 ........................................................ 16
4.1.3 红与黑搭配的运用 ........................................................ 17
4.1.4 黑与白搭配的运用 ....................................................... 19
4.2 现代陶艺装饰对民俗色彩的运用 ................................ 20
4.2.1 现代陶艺色彩装饰语言的多样化 ............................ 20
4.2.1.1 直接运用 ................................................................. 20
4.2.1.2 色相对比与统一 ...................................................... 21
4.2.1.3 分解与重构 .......................................................... 22
4.2.1.4 局部强化 ........................................................... 23
4.2.2 与器型相统一 ..................................................... 25
4.2.3 与时代特征相和谐 ........................................... 25
5 结 语 ..................................................................... 27

结 语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缩影,民俗色彩从本土文化中吸取灵感,独特的色彩搭配使我们感受到具有深厚底蕴的设计熏陶。把民俗色彩运用到陶瓷装饰设计中,使得设计的表现语言得以丰富,而且能够与普通民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不仅如此,而且运用了民俗色彩的陶瓷装饰设计充满着人文性色彩特征和充裕的文化底蕴。本文基于民俗色彩的特征,从中提炼出时代性的语言,将民俗色彩的特点融合到现代陶艺装饰中,探讨民俗色彩融入现代陶瓷装饰色彩设计的可信性,以及其对提升陶艺色彩装饰的文化底蕴所产生的作用。需要我们关注的是,将民俗色彩的特点运用到现代陶瓷色彩装饰设计中,仅仅停留在对现象的描述上是不够的,必须把民俗色彩中所包含的观念性涵义以及深藏的文化历史内容都一一加以领悟和吸收。能自如的将民俗色彩运用到作品中的现代陶艺家必须能够理解其色彩蕴含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以及独特的审美性。如何运用民俗色彩,作者认为应从浅层面入手,如:感知、理解、再现民俗色彩;进而融入现代设计理念、方法,使现代设计与民族本土设计相互沟通,交融,实现交互的艺术效果,进而发展新的艺术语言。
一件好的陶艺作品不是盲目的涂抹色彩,它是对自然、艺术的一种感受,是对自然界中色彩美的升华,能带给人们强烈的色彩愉悦感。民俗色彩对于现代陶艺有很高的借鉴价值,它的交互性、鲜明性和简洁性的色彩特点都将为现代陶艺的创作提供新的思路和崭新的表现形式。无论中国的现代陶艺发展的如何枝繁叶茂,永远都不能离开中国传统这个大根本,只有这样才能丰富其魅力与现代审美价值。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