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家族”中伦理思想的现实价值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5331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马克思伦理思想的基本脉络

《神圣家族》一书是一个在马克思伦理思想的整体研究中具有过渡作用的文本,上承《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下启《德意志意识形态》,也是马克思伦理思想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文本。
我们都知道,马克思不是一个专门的伦理学家,他从来没有写过一本专门的伦理学著作,但是他的每一部著作几乎都蕴涵了丰富的伦理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关注人的自由与解放,而且关注的是对现实的人的解放,并主张通过消除人的异化,特别是工人阶级的异化,最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实现这一价值目标,马克思恩格斯毕生都在进行理论探索,并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活动。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实践论证理论”的途径,力图为实现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富有伦理价值的目标找出一条正确的道路。在理论研究的领域上,马克思从早期的哲学研究转向了经济学研究,理论研究的转向并不是要偏离“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个价值目标,反而正是为了要更好地实现这目标。随着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发展,以及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马克思结合自身实践,不断对自己的思想进行清算与修正,进行了多次的思想转向。但是这些思想转向都是以对人的问题的关注为轴心,都以更好地实现人的自由平等与发展为目标。
马克思伦理思想深受近代启蒙思想的影响,关注人的自由与发展,马克思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点是现实的人,通过对道德与利益关系的思考,马克思认为道德应该建立在利益基础上,思想不能离开利益基础。为了探究道德的利益基础是什么,马克思的研究由哲学转向了经济学,通过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马克思认为市民社会是道德的利益基础,生活在市民社会的现实的人是最高的伦理实体。

第一节近代启蒙思想对马克思伦理思想的影响

青年马克思曾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这在他中学期间所做的三篇文章和博士论文屮得以充分体现。中学阶段,马克思的三篇作文分别为“论宗教问题作文”——《根据〈约翰福音〉第15章第一至14节论信徒同基督结合为一体,这种结合的原因和实质,它的绝对必要性和作用》,“拉丁文作文”——《奥古斯都的元首政治应不应当算是罗马国家较幸福的时代?》和“德语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在这三篇论文中,马克思所讨论的伦理主题虽然不一样,但我们却可以从中发现看出他对伦理问题的思考所依据的价值。...............
.................

第二章《神圣家族》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

《神圣家族》一书包含了丰富的伦理思想,书中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鲍威尔及其伙伴的批判,阐述其伦理思想主张。在该书屮,马克思恩格斯着重对鲍威尔等人所主张的思辨唯心主义进行批判。鲍威尔等人以“自我意识”、“抽象人”代替现实的人,推崇抽象的道德救赎,并认为人类的解放主要是精神解放,只需改变人们的观念及思想就能实现;主张把道德的基础建立在抽象的自我意识及精神的自我解放之上,全然不顾道德的现实基础及物质基础;忽视群众的历史作用,把历史发展归功于少数社会精英,把人类解放及社会进步事业寄望于“英雄”与“精英”(比如鲍威尔自己这样的“精英”)。马克思恩格斯立足于无产阶级的利益,在肯定群众的历史作用的基础上对鲍威尔等人的思想进行深刻的批判,马克思认为只有“现实人”才能成为道德主体,人们的道德应该以现实的物质利益为基础,因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恩格斯通过对英国工人反对“谷物法”及争取工作时间限制等斗争的实证调查及分析,肯定了群众的历史作用,并看到了工人阶级在争取政治权利所表现出来的革命性。马克思以其善于哲学性抽象思维的头脑对鲍威尔等人的唯灵论进行深入分析,抓住了鲍威尔思辨唯心主义的本质「对其否定群众的历史作用及所谓的精神解放进行深刻而尖锐的批判,并在批判的过程中初步确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第一节对抽象的“道德观念”所作的批判

马克思在神圣家族的开篇序言即写了这样一段话:“在德国,对真正的人道主义来说,没有比唯灵论即思辨唯心主义更危险的敌人了。它用‘自我意识’即‘精神’代替现实的个体的人,并同福音传播者一道教诲说:‘精神创造众生,肉体则软弱无能。’显而易见,这种超脱肉体的精神只是在自己的想象中才具有精神力量。鲍威尔等人在文学总汇报等杂志上鼓吹人的“自我意识”,把“无限的自我意识”作为自己一切论断的基础,甚至把这一原则看成福音的创造原则,他们主张唯灵论,用“精神”、“抽象”来代替现实的个人,把现实的人看得无限溉小。.............
...............

第一章马克思伦理思想的基本脉络..........................................13
第一节近代启蒙思想对马克思伦理思想的影响......................14
第二节马克思对道德与利益关系的思考.................................17
第三节对市民社会的剖析及对现实伦理主体的确认...........18
第四节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价值目标的确立...........................19
第二章《神圣家族》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22
第一节对抽象的“道德观念”所作的批判...........................22
第二节强调道德的利益基础.....................................................41
第三章-《神圣家族》伦理思想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47
第一节思想承续的历史意义.........................................................47
第二节对现实道德建设的启示................................................49

结束

在当今社会的道德建设过程中,我们将遇到纷繁复杂的现实伦理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我们通过理论抽象对它们进行本质洞悉,而且需要我们着眼于现实关系和社会环境探寻实际解决的途径。当今社会存在的伦理道德问题,不是抽象的理论问题,而是实实在在的社会问题,更是需要我们通过有效的实际活动去加以改变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有其现实的物质基础,这些基础不是通过抽象思辨就能实现对其改造的,而是需要借助人们的实际活动才能完成。对这些问题的关注,需要的是一种实践精神。然而,我们发现在道德建设的过程中,有一部分人缺少对现实道德问题的关注,他们以伦理学理论问题为研究重点,重视伦理学学理上的圆融,却缺乏伦理实践的精神和勇气,往往走入理论研究的死胡同。道德建设需要从丰富伦理理论与引导人们的道德实践两方面进行,我们不仅需要加强道德理论的建设,更需要努力推动人们的道德实践活动,特别是道德精神的践行活动。这一切都需要伦理学研究者自身实践精神的张扬。我们从事道德理论建设,需要以现实道德问题为基础,以解决现实问题现实途径为目标;而引导人们的道德实践,则不仅需要建立在人们现实利益基础之上的道德理论的引导,同时也需要道德实践精神的张扬与鼓舞。道德建设不仅需要对人们的道德观念进行革新与引导,同时也应该在道德实践活云力上幵展有力的倡导。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