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研究背景
民俗体育作为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得到的更加快速的发展,被众多体育锻炼者所喜爱。民俗体育项目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为全民健身活动的推动及开展起了重要的作用。由于民俗体育项目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突出作用,民俗体育方面的研究便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话题。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被定为国家计划,国人对经济区内的民生、民俗也倍加关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民俗体育开展状况及对策研究”便随之而来。
1.1.2 研究目的
民俗体育来自民间,来自大众。不同的地理、社会环境孕育了不同的民俗体育文化。伴随着全球一体化和经济一体化,有些民俗体育项目融入到了现代民众的生活之中,有些却彻底的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在非物质文化保护和全民健身的背景下,本文试图通过调查分析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民俗体育开展的状况,对经济区内民俗体育项目开展进行优化,找出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个人建议。
1.1.3 研究意义
民俗体育是由一定民众所创造,为一定民众所传承和享用,因而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及深厚的文化内涵。本文试图调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民俗体育开展的基本状况,发现民俗体育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解决问题,为民俗体育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更快发展扫除障碍。民俗体育是人类对于自然、体育认识的重要财富,它有着与众不同的特征及历史文化价值,它是体育文化与民俗文化的结合体。
(1)通过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民俗体育项目进行调查研究,能够合理的优化民俗体育开展的项目,发现并解决在民俗体育开展过程中的所遭遇的困难,为今后民俗体育的开展提供参考性建议。...............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民俗体育的开展状况,由于地点分布过广,根据调查需求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分为东北,东南,中部,西北,西南 5 个区域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城镇及村落,分别对 5 个区域城市及下属一村庄进行问卷发放及实地访谈。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论文研究的需要,阅读曲阜师范大学图书馆体育与民俗体育相关的书籍,并在中国知网找与民俗体育有关文献进行学习参考,为本论文的撰写打下夯实的基础。
2.2.2 观察法
通过实地的观察直观的探索发现民俗体育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2.2.3 问卷调查法
根据调查和撰写需求,设计“关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民俗体育开展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的问卷调查”,对 5 个区域代表城市及下属一村庄各随机发放 30 份问卷,合计 300 份,回收问卷 300 份,有效问卷 263 份,回收率 100%,有效率 87.7%。
2.2.4 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回答进行 Excel 统计得出对论文有帮助的数据,从而对论文的观点进行支持。
2.2.5 访谈法
发放问卷的同时对群众进行深入的探讨,直观探寻群众对民俗体育的看法,并在访谈结束后作记录。
2.2.6 逻辑分析法
在通过查寻阅读文献资料以获得与民俗体育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调查研究情况,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民俗体育开展的状况以及其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系统、整体、综合的分析研究。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拥有的民俗体育项目
目前山东省对于民俗体育项目保护比较重视,各类民俗体育项目在省内都有序的开展。对于民俗体育保护的客观体现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等。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着众多民俗体育项目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之列,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以及发展。潍坊风筝以及风筝制作工艺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安丘孙膑拳、青岛烟台螳螂拳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风筝带着潍坊的经济、文化将其展现在世界的舞台上。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目前民俗体育项目开展比较全面各种各样的民俗体育活动都有进行。在山东省政府的支持下,城乡民俗体育得到快速的发展,城乡基层组织民俗体育的活动也越来越多,参加人数也持续攀升,影响范围也变广。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民俗体育活动的开展,民俗体育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使人们身心健康,生活快乐多元化。山东是中国武术大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地市也是众多中国武术的发源地、盛行地:青岛的孙膑拳,青岛、烟台的螳螂拳,无棣的福寿长拳、长拳,威海的牛郎棍,日照的莒县查拳等。..........
.............
3研究结果与分析..........................................................................6
3. 1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拥有的民俗体育项目........................................ 6
3. 2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民俗体育开展状况调查分析....................................7
3. 2. 1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民俗体育项目构成调查分析.............. .................7
3.2.2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民俗体育开展的地域结构调查分析..........................8
3.2.3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民俗体育开展的城乡结构调查分析.........................9
3. 2. 4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民俗体育参与者的年龄结构调查分析.................9
3. 2. 5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民俗体育参与者的性别结构调查分析...................10
3.2.6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民俗体育参与者的参与时间、频率调查分析...............11
3. 3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民俗体育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1
3. 3. 1民俗体育开展环境的毁坏..............................................................................11
3.3.2民俗体育的组织状况不容乐观..............................12
3.3.3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12
3. 3. 4民俗体育参与人员老龄化现象严重.......................12
3.3.5民俗体育项目开展不均衡.............................................12
3. 3. 6民俗体育的劣性变异...................................................12
3. 4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民俗体育开展对策..............................12
3. 4. 1民俗体育的发掘整理....................................................12
3.4.2民俗体育开展环境的保护.............................................13
3. 4. 3对民俗体育兴趣的培养..................................................13
3. 4. 4举办民俗体育赛事及活动..............................................13
3. 4. 5培养专业的民俗体育人才及传承者................................14
3. 4. 6引导民俗体育良性变异...................................................14
结论
(1)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民俗体育项目中评为国家级、山东省级、地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使民俗体育项目的开展及继承有坚实的基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诸多民俗体育文化的发源地,独具特色地理、社会环境使项目各具特色。
(2)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参与民俗体育的人数比例小,群众基础薄弱。
(3)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民众参与民俗体育项目的主要动机是强身健体和娱乐消遣,秧歌和太极拳的参与人数最多,竞技类项目参与人数较少。
(4)民俗体育的女性参与者多于男性,女性更加热衷于参与民俗体育锻炼,对于集体性活动更加热爱。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民俗体育发展也面临着参与人口老龄化问题、缺乏专业人才问题、劣性变异问题、环境破坏问题、缺乏组织协调问题。
(6)民俗体育的文化团块性、传承性、变异性、历史性、集体性、趣味性、宗教性、多样性、地域性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到确认。民俗体育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功能主要展现的是娱乐功能、健身功能和文化传播功能,证实了不同的特性产生不同的功能。
民俗体育文化也是中华文化,是祖辈留给我们后人的财富,保护民俗体育,弘扬中华文化。伴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及全民健身计划通知,民俗体育将其独特的魅力展现给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人们。民俗体育特性及其功能还有这更多潜力等待着被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