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中世纪基督教与自然哲学的关系及其影响
1.1中世纪传统印象之概述
跨越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间近一千年的中世纪,作为欧洲历史上一个漫长而典型的时期,它所面临的评论和争议也颇多。一方面因其所处的特殊“位置”即连接古代与近代的桥梁,而受到格外的关注;另一方面其“价值功过”扑朔迷离,被视作饶有意味且意义深远的议题。提及中世纪,一般传统观念中首先浮现的字眼便是黑暗、愚昧、严酷、迷信、滞后,这不得不说是许多先入为主、有失偏颇的观点长期散播留下的后遗症。对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全面攻击开始于16世纪,此后直到19世纪,关于“黑暗中世纪”的论点已然成为普遍接受和不可置否的真理,其负面影响更是蔓延到了 20世纪。那么,中世纪果真像人们所认为的那样毫无建树、停滞不前吗?是它造成了人类文明进步中的中断吗?
在对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批判中,主要围绕逻辑学、神学和自然哲学展开。在这些批评者看来,经院逻辑学总是沉浸于对艰湿难懂、莫名古怪的字词排序和命题转化中,这些为数不少的复杂的技术术语既无法理解又无实际用途,在非逻辑学家们眼中显得无稽且可笑。而深受经院逻辑学和自然哲学的影响,神学被认为已渐渐远离传统宗教,因为神学家们专注于讨论有关神学的抽象和具有高度分析性的问题中,使之变成一门只有专业神学家才可领悟的学科,背离了虔诚祷告和教义信仰。然而,当这些充满嘲笑与臆断的批判为批评者冠以胜利者的殊荣时,他们却忽略了这种看似荒谬的逻辑词序变化其实正是形式逻辑符号的早期形式,神学中的理性主义为近代科学的诞生埋下了伏笔。可即便如此,这种不实的指责却在接下来的历史评析中成为了惯例和传统,哪怕对中世纪经院逻辑学和神学真正了解的学者已越来越少。而对以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为核心的自然哲学的广泛批评,在17世纪随着经院哲学教育体系的衰落达到异常尖锐的时刻,其中最为严荀的批评者要数伽利略。由于他的权威性和知名度,使得他的著作和言论受到广泛的传播和极大的推崇,影响了之后几个世纪人们对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态度。但事实上,伽利略所批评的是他同时代的经院哲学家们对亚里士多德著作的盲从和愚忠,不知为何被扩大到对整个13世纪以来自然哲学家的指责,也许这可以理解为是反对亚里士多德著作的激进的竞争者,为了加强打击所采取的刻意夸大的言行,不论怎样,接踵而至的否定和批判确是为中世纪的愚昧和理智贫瘠的形象套上了牢固的枷锁。..........
............
第2章近代早期宗教与科学对话之文化环境因素分析
宗教与科学作为两种不同的价值文化体系,从中世纪发展到近代早期,它们所关联的链接面更广,可供探究的资源也愈加丰富。聚焦于16世纪至17世纪中期这一近代早期宗教与科学的互动,我们发现有世俗的误解需要澄清,有正面的论据需要强调。因此,本章借对文化环境因素的分析,重点着眼于历史上对宗教与科学关系的认识有关键性影响的伽利略审判,以及教会和教徒在新的时代境遇下对基督教核心教义《圣经》和《创世纪》的重新全释,尝试阐明科学对宗教的完善和宗教对科学的推进。
2.1从伽利略审判事件看宗教与科学的关系模式
宗教法庭对伽利略的审判在近代早期乃至整个科学史发展中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事件,由此所展开的对它的讨论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世对宗教与科学关系的看法。既是如此,在幵启此次论文主题部分论述之始,有必要对此次事件做一客观全面的分析,以帮助我们更理智地认识二者的关系。此外,学术界对宗教与科学关系模式的界定也有不同看法,而由伽利略审判事件又可引申出对二者关系模式的重新界定,由此深化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并借以突出文化环境之要素。
2.1.1血与火的斗争?——教会对伽利略审判之再审视
伽利略出生于文艺复兴的起源地意大利,因此,受教于要求解放思想与人性、弥漫着学术自由和相对开放之氛围的大环境中,且从小进入著名的圣本尼迪修道院学习并立志成为一位修士。阅其一生,不论从他的科学研究还是宗教信仰方面来评估,都可称之为一名虔诚不移的基督徒,但终因他的科学理论对基督教义的“违背和不敬”,于1633年被宗教法庭定罪。自此,宗教与科学因伽利略审判事件被看做是二者固有矛盾激化的典型案例,更被视为宗教对科学残忍迫害的有力证据。于是,宗教与科学是根本对立的这一观念深入人心,并在安德鲁?迪克森?怀特影响深远的《基督教世界科学与神学冲突史》中被重点论证,造成之后一个世纪以来,人们对二者关系的理解局限在针锋相对这一根深蒂固的观念内。..............
.................
第3章近代早期宗教与科学对话之组织力量因素分析....................28
3.1近代早期宗教改革爆发之概述..........................................................28
3. 2新教运动与近代早期科学发展之联系..............................................29
3.3宗教组织与科学机构对宗教与科学关系的影响...........................31
3.3.1耶稣会对科学发展的影响......................................................31
3.3. 2英国呈家学会之宗教背景因素分析....................................34
第4章近代早期宗教与科学对话之人才资源因素分析...............36
4.1教会人士促成宗教与科学对话..................................................36
4.1.1宗教与科学对话之教会领袖的角色与作用.............................36
4. 1.2宗教与科学对话中宗教徒的角色与作用...............................39
4.2宗教与科学对话之神学一科学家的角色与作用.......................40
4.2.1从自然哲学一神学家到神学一科学家的转化.......................40
4.2.2神学一科学家宗教情感下之宗教与科学对话模式................41
第5章近代早期宗教与科学对话关系之启示..............................45
5.1科学中心主义之鉴...................................................................45
5. 2当代科学与宗教关系之反思...............................................46
结语
宗教与科学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把人类文明不断往前推进,而关于二者关系的讨论也从未停止过。虽然有不同派别的立场,但纵观它们的互动形态,其实是一种无法完全隔断的、在短暂的表面化对抗背后持久地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规约的共生模式。从这种对话关系中折射出的是两种价值文化体系间一种包容、融合与和谐的内涵表现,不论是双方的文化环境、组织力量与人才资源,也不论是过去、现在抑或将来,宗教与科学的碰撞所擦出的火花总会以智慧和光明扫清沿途的荆棘,照亮一个又一个黎明。总体来说,中世纪的神学与自然哲学拉开了二者对话的序幕,到近代早期则正式幵启了宗教与科学的对话历程,从对伽利略审判事件的重新审视到对有着深厚宗教情感的科学家们的整体分析,宗教与科学以其特有的质素与方式影响对方并完善自我。诚然,在这一对话流程里,有因误解或不满而发生的摩擦,也有因各自目的而对对方的利用,但在整个磨合过程中,彼此之间加深了了解,也为对方拓展了更广阔的进步空间,久而久之,这种相互依赖与依存的内在需求感便会加深,并促使双方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而在当代,对宗教与科学关系的理性认知也甚为重要,面对由科学中心主义所带来的新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构建二者与时俱进的建设性对话模式显得尤其明智与必要,这无疑可看作是对近代早期宗教与科学间对话关系之优势性的肯定与传承,也必将一直延续下去。
近代先期宗教与科学对话之探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宗教,科学,对话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