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俗学观点下的豫南民间鼓吹乐文化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5349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南阳民间鼓吹乐班的生存环境

任何一种文化都有适合其生存发展的特定的生态环境,这个环境是形成该文化个性特征的生态壁垒。而文化现象本身也浓缩和映射着其生存空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们的审美取向和价值取向。南阳的地理环境赋予了鼓吹乐班在演奏风格上鲜明的地域特色,自然生态的优越为农业的发展提供坚实保障,由此形成悠久而稳固的农业文明,传统思想观念与生产生活方式为民间鼓吹乐班营造了生存空间。

1.1 自然地理环境

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是豫陕鄂川渝交界处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因其位于伏牛山之南,居汉水之北而得名。《资治通鉴·周纪五·赧王四十三年》载:“秦置南阳郡,以在南山之南,汉水之北也”。《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载:“周为申伯国,春秋属楚,战国属韩,秦取韩地赴汉水之北,洛阳颍川之南,置南阳郡治宛,以其在中国之南,居汉水之北故曰南阳”。南阳地处北纬 32°17′-33°48′,东经 110°58′-113°49′,是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河流众多,长度在百公里以上的河流多达 10条,分属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宛”是南阳的简称,也是南阳最早的地名之一。《说文解字》: 宛,屈草自覆也,从夗声。其义:①“四方高中央下”, 基本符合南阳西(秦岭)、北(伏牛山)、东(桐柏山)三面环山,当中低平,南部开口的马蹄形盆地地貌特征;②“屈草自覆”为芳草盖地,植被葱绿貌。宛,即反映了南阳“盆地”的地貌特征,又反映了它的自然地理环境。所谓“近山者音刚,临水者音柔,平原者音和”,复杂独特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南阳民间鼓吹乐那种刚柔并济,粗犷中不乏细腻的特点,其音色变化中饱含重情重义的质朴。

1.2.人文环境

1.2.1 悠久的历史积淀

早在 50 万年前南召猿人就已经在白河上游繁衍生息。夏朝初,禹把今天南阳境内的邓州作为都城。商、周时,南阳境内曾分封了申、吕、谢、郦、蓼、曾、鄀、许等诸侯国。春秋时楚设宛邑。战国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 272 年)初设置南阳郡,列为春秋战国时期全国八大都会之一。秦统一六国之后,“迁不轨之民于南阳”,六国富豪、商人及手工业者云集,经济繁荣,发展迅速。西汉时仍置南阳郡。东汉时,光武帝刘秀起兵于此,成就帝业,南阳因此被称为“帝乡”。当时的南阳郡约有 240 万人口,郡城周长 36 公里,为全国各郡之首,是仅次于首都洛阳的第二大都市,故在东汉时被称为“南都”。............
.................

第二章 南阳民间鼓吹乐班的本体构成

以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要配置形式的各地民间鼓吹乐,较有影响力的如鲁西南鼓吹乐、西安鼓乐、辽南鼓吹等等,细述起来自然各有千秋,但如果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来看,他们在各自的班社组织、性质、功能和技艺传承等方面都遵循较为稳定的惯例;乐器的配置,何为主奏乐器、何为伴奏乐器,各种乐器在演奏时如何有效配合都有不易变更的定制;有传承延续的、固定套路的演奏曲目,什么场合下演奏什么曲目也都有特定的要求等等。由此可
见,作为小型的、非正式组织的民间鼓吹乐班也呈现出某些类型化、模式化的行业特点。

2.1 民间鼓吹乐班的组建

南阳民间鼓吹乐班通常四到七人组成一班。旧时主要以家族式乐班为主,一方面因为唢呐艺人社会地位低下,总是受尽歧视,非到万不得已一般人家是不会让子女去学鼓吹的;另一方面,受“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等保守观念的影响,乐班成员基本都是本家族的子弟或亲戚。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计划生育的实施,家庭人口锐减。另外,外出读书和务工的农村青年越来越多,完全家族式的乐班数量越来越少。现在南阳地区的民间鼓吹乐班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民间艺术团的形式出现,其成员大多有过从艺的经历,按月领取工资,鼓吹只是艺术团的一项普通业务;另一种是建立在地缘性村社关系的基础上,成员以同村或邻村的村民为主,灵活机动的组班方式是这种乐班最常用的形式。乐班没有固定的成员,往往是接事人在揽到活之后,再临时召集乐手。或在前一天约定时间地点提前演练几遍,或是办事当天直接到事主家集合。乐手虽然是流动的,不依附与某个乐班,但乐手彼此之间相互熟识,都有常年搭班合作的经验,这就保证了临时组建的乐班每次都能够演出顺利。其中接事人也分两种,一种是鼓吹艺人自己接活,不一定就是吹唢呐的艺人,吹笙的、打梆子的都可以充当,只要长期从事这行,亲朋好友、街坊邻里都知道,谁家有这方面的需求,便会托亲访友找到他,那么他就扮演起接事人的角色,利用自己的关系开始组班。另一种是中介,这种人自己可以不会吹奏唢呐,但对这一行却十分了解,凭着自己关系多、人脉广的优势专门负责揽活,揽到之后再联系某个鼓吹艺人,同双方都商定好价钱等事宜后,他的主要工作就算完成了,组班的事则完全交由鼓吹艺人去做。现在专门从事中介业务的人越来越多,用时下流行的词来形容,他们就是民间的“文体经纪人”。
现在许多经营丧葬用品的店铺,甚至某些婚庆礼仪公司都开始代理唢呐业务,可以说是这一角色的变式。南阳各大医院周边,都有几家专营殡葬用品的门面,以“寿衣花圈店”为招牌,招牌下方写有“代办唢呐”的字样,并留有业务电话方便随时联系。................
................

第三章 鼓吹乐班参与民间丧葬习俗..................13
3.1 南阳民间丧葬习俗概况 ...........................13
3.2 田野个案...................................................14
3.3 丧仪用乐的思想文化根源..........................17
3.3.1 对传统礼乐文化的沿袭........................... 18
3.3.2 “鬼神观”和“孝道观”的共同作用............... 18
3.4 鼓吹乐班在丧葬习俗中的功能......................19
3.4.1 隐性功能.......................................................... 19
3.4.2 显性功能.......................................................... 20
3.4.3 作为艺术交流的表演.............................................. 20
第四章 对民间鼓吹乐班的民俗学“再认识”.........................21
4.1 民间鼓吹乐班的演奏——作为听觉的民俗符号 .......21
4.2 延请鼓吹乐班——俗民对习俗规则的自觉遵守 .......22
4.3 鼓吹艺人的社会地位...............................................23
4.4 乐手们的民俗角色........................................................24
第五章 现代语境下的民间鼓吹乐班..................24
5.1 民间鼓吹乐班的社会存在价值......................24
5.2 民间鼓吹乐班的自我调适..........................25
5.3 基于民间鼓吹乐班“传承性”的思考 ...............26

结 语

时代在变,人们的精神需求也在变,当流行音乐、影视大片、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以主流姿态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之时,传统元素作为一种草根力量,仍旧在民间顽强生存。正如本文所述之民间鼓吹乐班扎根于民间四百多年,历经风雨沧桑,至今仍然焕发其特有的魅力和活力,这是颇值得研究和深思的文化现象。本论文选定至今仍活跃在南阳地区的民间鼓吹乐班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结合文献资料,以民俗学的视角进行分析研究。
论文以对南阳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论述作为开篇,分析了南阳民间鼓吹乐班的生存环境:“近山者音刚,临水者音柔,平原者音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南阳鼓吹乐刚柔并济,粗犷中不乏细腻的特点;悠久的历史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延续至今的传统民俗活动是南阳民间礼乐文化得以传承沿袭的沃土;丰富的戏曲文化更为鼓吹乐的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素材。论文的第二、三两章,笔者有意遵循民俗研究的两种学术取向——事象研究和整体研究,分别来解读南阳民间鼓吹乐班。在第二章中,笔者详细介绍了民间鼓吹乐班的组建、技艺的传承方式、乐器配置、演奏形式和演奏曲目等几个方面,没有民俗活动的背景,也没有人的具体行为,只是单纯描述了民间鼓吹乐班的本体构成,是为一种静态的文本记录。...........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