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引言
1.1写作背景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了道德教育的重要,他以“君子”为培养目标,而成为君子的主要条件便是要由良好的道德品质。在道德教育的过程当中,他主张思想与行为统一。以“礼”为道德规范,以“仁”为道德最高境界,形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另外他还主张“力行”,他教育弟子要言行统一,“力行近乎仁”,“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便印证了他对于行为的要求。《礼记?大学》中有一句话:“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的教育家,从最早的孔孟到后来的董仲舒、朱熹等等,几乎不存在不重视道德培养的。自古以来老百姓也会经常教育子女要:宁可无才,不可无德。可见中国人对于道德教育的重视由来已久。但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的发展,外来的各种思想相继传入中国,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道德水平。而这些思想当中难免良赛不齐,糟粕与精华同存,更有与传统道德思想相悼者对传统道德思想形成很强的冲击,由此引发了许多社会现象和争论。在人们争论的时候难免会牵扯到道德的取向和价值问题,这样,学校作为道德思想的传播者以及道德教育主体,便自然而然地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这种现象并不奇怪,因为每当人们遇到难以解释的社会现象以及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时,便会追根溯源,到最后矛头直对教育和学校。但令人遗憾是,人们往往讨论到此的时候,便戛然而止,发一通牢骚了事,并不继续“打破砂锅问到底”,去进一步讨论我们正在进行的教育究竟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应该怎样去解决。
在世俗道德教育下的群体道德行为日渐滑坡的同时,我们通过对比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那便是在所有宗教信仰的群体当中,无论中国传统的佛教、道教还是西方的基督教、天主教等等,他们的道德水平相对来讲还维持在原来的水平,并没有很明显的改变。..............
.......................
第二章宗教信仰中的教育现象
每当我们提起宗教信仰,首先想到的是在中国盛行的几大宗教,包括佛教、道教、基督教等。那么在它们之间存在着什么共同之处?或者说到底具有了什么样的特质,我们才会称之为宗教?在对以往的资料进行了整理之后,学者单纯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宗教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上的产物,是具有意识形态特征的社会文化现象,其核心部分是超自然的神秘存在,人们信奉这个神秘的存在具有绝对的主宰力并支配着宇宙的命运;居于这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的核心的神秘存在可以有不同的名称和表现形式,人们也用不同的方法表达着对这个神秘存在的虔诚的情感。?其实就这个定义,我们只看到了对于宗教信仰内在形式的叙述。即宗教信仰的本质是意识形态特征的社会文化现象,这种存在依靠人们的信仰或者某种情感生存。可是我们所常见的这些宗教不仅仅有它内在的精神世界,也存在着包括信徒的宗教行为、宗教活动及宗教的组织形式和礼仪制度等外在要素。所以我们经常所说的宗教信仰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a.以信仰为基础。b.追求彼岸世界的"幻想幸福”,也就是希望达到自己所崇拜的“神”的境界。C.具有严格的组织、固定的宗教职业者和规范的礼仪,使自己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而从这几个特征来看,其实宗教也算是一种学校教育了,准确的来说是一种道德教育,因为它所进行的仅仅是精神的感化和对行为的规范,而不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播。只不过与世俗教育不同的是它是以信仰为基础的,即信则教。下面笔者将从几个方面来剖析宗教信仰中所存在的类似于教育的一些行为和现象。
2.1教育内容与经典和教义
无论哪种宗教信仰,或多或少地都有自己所尊奉的经典,并把这些经书作为一切行为和精神修行的规范。几乎所有宗教信仰的精神意志都蕴藏在了经书中,所以对于教徒来说,经书是神圣的,其中所有对行为和精神的规范都是不可置疑、必须遵守的。如大家最熟悉的有佛教的《金刚经》,道教的《道德经》,伊斯兰教的《古兰经》和基督教的《圣经》。在这些教会中,所有的信奉者无不把自己教中的经典奉若神灵,有任何迷惑都向经书请教,做任何事情都不敢违背其中的意愿。虽然这些经书被神圣化了,但是我们不难看出,其实经书在宗教信仰中是有教科书的作用的。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来解除迷惑,获得知识;教徒们则通过对经书的阅读和理解来修炼自己,以期达到新的境界。.................
......................
第三章宗教信仰现象中的启示................................17
3.1信仰的启示.......................................................17
3.1.1.信仰的本质.......................................................17
3.1.2.道德应不应该成为一种信仰.......................18
3.2"神”的.........................................................19
3.2.1."神”的种类以及发展..........................19
3.2.2.信徒对神的情感.........................................21
3.2.3对道德榜样的启示.....................................22
3.3宗教中行为约束的启不.................................22
3.3.1.礼仪..............................................................22
3.3.2.禁忌...............................................................23
3.3.3.对于学校道德行为规范的启示..................24
3.4宗教传播者的启示..........................................25
3.4.1.佛教的寺院制度和从教人员.......................25
3.4.2.基督教的组织结构和神职人员.....................25
3.4.3.伊斯兰教的组织结构和神职人员..................26
3.4.4.对于学校管理者和教师道德教育的启................26
结束
各个宗教都有自己进行传教的场所:基督教和天主教有教堂,佛教有寺院,道教有道观,伊斯兰教有清真寺。这些场所除了作为传教的场所之外,还融入了本教大量的文化。可以说宗教的文化有大部分都是靠这些场所传扬出去的,真正的经书除了信徒之外读的人很少。可是这些场所除了信徒还会有很多人去瞻仰。以中国传统佛教为例,中国古代的寺院可以说是一个文化场所,甚至可以与书院齐名。每个寺院都有其自身的文化氛围,书法、绘画和书籍都可以在寺院里观赏和阅读到。中国古代的书法家中,有不少就是出自于释门或是受到佛教的影响。除了受到寺院文化的熏陶以外,佛教的禅也功不可没。王羲之曾说“夫欲书者,先凝神静思,预想字形,令意在笔前,然后作字”。可见禅理与书法之间也是存在着一定关系的。与书法相比,绘画与佛教更是有着不解之缘。无论是壁画还是版画,在寺院或者传教场所中比比皆是。佛像和雕塑便是佛教中绘画的精华所在。如各路神仙的画像等等,都是佛教文化的精华。这些场所的建筑和文化建设都是围绕着宗教自身而建设的。是为了使信徒们有对神灵进行祭祀和祈祷的场所。所以这些地方或建的庄重肃穆,或令人生畏,还有的令人感到圣洁与美,使人心里坦然。当然我们身处这些场所的时候,心里自然会升起某些宗教情感。当我们身处寺院之中时,面对佛、菩萨等神像时,心里自然会感到安全,并升起敬仰之情;而当我们面临罗汉和罗刹等神像的时候,又会心底生畏,自然不敢有所不敬,也不敢去作恶,自然想到会受到惩罚。
当我们进入教堂之时,又是另外一种感觉,我们感受的是圣洁、美丽和爱,我们会想去跟上帝进行交流,洗涤心灵的罪恶,使自己获得赎罪之后的坦然。除了设置神灵,受人敬仰之外。这些场所还有另外一些功能,如教育功能和惩戒功能。在这些场所中,都会有定期的活动,来为大家讲述本教的基本教义,令更多人了解本教或者是加深对教义的理解。如在西藏佛教的辩经会,基督教的礼拜等都是在进行一种宗教教育。惩戒功能则是当某些教徒违背了戒律之时,一般都会由身为管理者的神职人员来对这些人进行惩罚。
基于宗教信仰对学生道德教育的启发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宗教现象,学校道德教育,宗教信仰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